饶安娜;高眉扬
心律失常的分类方法较多,临床上一般分窦性心律失常、异位心率、传导阻滞和预激综合征.按速率分类则有快速型心律失常和缓慢型心律失常之分,这对治疗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快速型心律失常有:(1)过早搏动(房性、房室交接性、室性);(2)心动过速(窦性、室上性:有阵发性和非阵发性、室性:有室性心动过速、尖端扭转型和加速性心室自主心律);(3)扑动和颤动(有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和心室扑动、心室颤动);(4)预激综合征.
作者:陈新民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植物状态是指由多种原因造成脑损害而形成的一种意识活动丧失但醒觉存在的状态,其持续达1个月以上即为持续性植物状态(PVS)[1].
作者:李茂林;王祝峰;刘鑫;胡炜;王东杰;焦扬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伊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将原发性高血压病人77例分为两组,伊贝沙坦组45例,使用伊贝沙坦150 mg每天1次,疗程4周;长效心痛定组32例,10mg每12 h 1次,疗程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糖、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敏感指数水平.结果:(1)两组均能显著降压,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空腹及糖负荷后120 min血糖水平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3)伊贝沙坦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空腹及糖负荷120 min胰岛素均有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长效心痛定组,空腹及糖负荷120 min胰岛素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伊贝沙坦组,治疗前后空腹及糖负荷120 min I/G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长效心痛定组治疗前后I/G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伊贝沙坦治疗高血压病人有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作者:海静如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是目前较为理想的人工眶内植入材料,但其术后仍有不少并发症发生,常见的并发症是结膜切口裂开,巩膜溶解坏死,HA暴露.
作者:易贵荣;张红敏;白宗禧;卢鹭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慢性肺心病和急性心肌梗塞(AMI)均好发于老年人,两者并存时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极易误诊.本文分析19例临床资料,以探讨其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
作者:胡广奋;潘宜智;曾冲;李广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肠梗阻的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10月至2002年10月12年间共发生的10例妊娠合并肠梗阻病例.结果:我院妊娠合并肠梗阻发生率为0.042%.机械性肠梗阻3例,麻痹性肠梗阻2例,剖宫产后假性肠梗阻5例.产前4例中,1例保守治疗,3例手术治疗,母婴预后均良好.6例发生在产后者,剖宫产后假性肠梗阻5例,保守治疗成功;1例妊娠合并阑尾炎误诊引起肠梗阻及时手术治疗,痊愈.结论:妊娠合并肠梗阻少见,临床诊断困难,易误诊,处理以保守治疗为主,必要时予以手术治疗.
作者:李映桃;陈敦金;李伟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针对目前临床增敏的计算方法各不一致,缺乏合理的公式,通过对比计算,试图建立临床统一评价增敏效能的通用计算方法.方法:根据国际公认的放射增敏比的概念和现代医学统计学对截尾数据的计算方法,通过对增敏剂临床增敏数据的研究,强调了在实验室条件下与临床条件下试验数据性质上的差异,即前者属于完全数据,后者多属于截尾数据.比较了截尾数据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对计算增敏比结果的影响.结果:半数肿瘤半消(PRD50)或全消(CRD50)时的放射剂量适用于对截尾数据的计算,它能反映全部病人消退信息,结果重复性好,且敏感度高,通用性强,便于在临床研究中与其他药物或其他增敏方法进行比较.结论:增敏比等于单放组与增敏组二者半数肿瘤消退之放射剂量之比.
作者:杨光伟;李亚利;连俊彦;王振巍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患者女,27岁,孕2产0,因孕32+3周腹胀1周,于2002年12月26日入院.末次月经:2002年5月10日,预产期:2003年2月17日.
作者:朱剑文;吴超英;陈莉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心脏因某种原因不能提供足够的血流以供机体生理需要,当动员机体代偿机制也不能弥补心排血量之不足,导致循环充血,并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之为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
作者:王慧深 刊期: 2003年第08期
麻醉期间小儿喉痉挛是经常遇到的,现将2000~2002年于我院出现的17例小儿喉痉挛及其处理报告如下.
作者:任雪云;焦桂花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患者女,22岁,因反复脐周疼痛2年,加重1 d入院.患者腹痛为持续性伴阵发性加剧,时有腹胀,无呕吐、腹泻,无畏寒发热,大小便正常,体重未见明显改变.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般情况好,心肺(-),腹部稍隆,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脐周及右下腹压痛,可疑反跳痛及肌紧张,未扪及包块,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活跃.
作者:陈战;涂永久;林大富;孙悦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我科自1990~2003年间应用中药三七方剂外用治疗婴儿急性湿疹92例,并以醋酸去炎松霜治疗婴儿急性湿疹40例作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林挺;徐洁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为提高恶性血液病患者微小残留病(MRD)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构建竞争性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技术并定量分析3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包括1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和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TCRVγI-Jγ基因重排.结果:建立定量PCR方法的灵敏度为10-5水平;31例恶性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1个月MRD的水平为(316±274)×10-5,移植后1个月MRD水平显著低于移植前[(421±327)×10-5](P<0.025);22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MRD为(347±291)×10-5水平,显著高于9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263±221)×10-5](P<0.05);MRD>400×10-5的13例病人中2年内复发率为53.8%(7/13),而MRD<400×10-5的18例病人中仅有2例(11.1%)出现复发.MRD>400×10-5患者2年内的复发率显著高于MRD<400×10-5患者(P<0.01).结论:所构建竞争性定量PCR技术简便、快速、灵敏;定量检测恶性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MRD水平有利于预后预测.
作者:徐兵;周淑芸;孙竞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广州市离退休干部脑血管病(CVD)的流行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本市2 005名离退休干部CVD的流行情况进行现患调查,以1:1病例对照研究探讨CVD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现该人群CVD患病率为7 830.4/10万;CVD的危险因素按比数比大小分别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A型行为、CVD家族史、吸烟及高尿酸血症.结论:本调查人群CVD流行情况较当地一般人群严重,CVD的危险因素与一般人群类似.
作者:虞容豪;熊美华;黄琦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提高贲门癌的早期诊断,外科治疗水平,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3年1月至2003年4月69例贲门癌患者的外科治疗情况.明确诊断后手术探查除发现有广泛转移者,分别给予近端胃部分切除、食管部分切除、全胃切除和合理的消化道重建.结果:肿瘤切除率为71%,3年存活率为13%,5年存活率仅为8.6%.结论:贲门癌由于部位的特殊性,病理学上多为恶性程度高的低分化弥漫型腺癌,诊断较晚.为改善恶劣预后,应注意早期诊断和适当的肿瘤切除方法,可以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率.
作者:岑多养;梁元;李克勤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小儿难治性癫痫一直是受关注的研究热点,而有效的治疗一直是要攻克的难题.本文叙述了小儿难治性癫痫的定义、病因、类型及治疗进展.
作者:翟琼香;郭予雄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比分析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氯沙坦或阿替洛尔治疗3个月前后的临床、超声心动图及放射性核素心室显像检查资料.结果:(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氯沙坦或阿替洛尔治疗后3个月后,收缩压与舒张压明显下降(P均<0.01).(2)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氯沙坦治疗3个月后左室高峰充盈率明显增加(P<0.05),而在阿替洛尔治疗3个月后左室高峰充盈率无明显变化.(3)比较二维结合多普勒超声技术与核素心血池检查所测得左室射血分数有中度相关(r=0.71),两者均值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所测得高峰充盈率有良好相关(r=0.73),两者均值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氯沙坦治疗3个月后可引起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显著改善;二维结合多普勒超声技术与核素心血池检查所测得的左室射血分数和高峰充盈率有良好相关性.
作者:陈焕展;杨鹏生;张少文;林钟文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内皮细胞及其扩增过程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联合应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继而诱导其向内皮细胞方向分化并传代培养.用TRAPezeELISA法和TRAP银染法分别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前后端粒酶活性.结果: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时具有快速增殖能力,在特定环境中诱导分化细胞具有内皮细胞特征;增殖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端粒酶活性低水平表达,一旦经过诱导分化其端粒酶活性表达上调,在5代内其端粒酶活性不因细胞传代而下降或消失.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有限扩增和诱导分化时保持端粒酶活性,维持组织干细胞特性,为内皮祖细胞的临床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作者:何朝荣;刘先军;严世荣;张群林;刘雪琴;王晓勋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产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诊断及防治.方法:通过对22例产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发病原因、病人及其新生儿结局和产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防治方法.结果:导致产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为产后出血,器官衰竭以凝血功能障碍常见,亦以其为常见的启动器官.结论:及时处理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病因,积极预防及治疗产后出血,果断进行剖宫产及子宫切除,是减少产科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死亡的关键.
作者:饶安娜;高眉扬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患者男,61岁,左耳下部肿物8年余,有反复肿大病史,因无疼痛,未予注意.近来肿大明显,用抗生素治疗无效来院.经门诊行细胞学穿刺检查,诊断为腮腺囊肿,于2002年6月11日收住我院.
作者:刘晓军;刘全法 刊期: 200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