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剑文;吴超英;陈莉娟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呼吸机)应用抗生素与院内感染的关系.方法:对入选的CPR前无感染的86例患者,按入院时随机列入治疗组(抗生素预治疗)和对照组(未用抗生素治疗),观察两个治疗组的院内感染率包括细菌和真菌感染率及感染后死亡率.结果:两组院内细菌感染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但治疗组的真菌感染显著增高.结论:CPR中机械通气应用抗生素预防性治疗无明显效果,应严格临床无菌操作.
作者:牛广团;陈欲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为提高恶性血液病患者微小残留病(MRD)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构建竞争性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技术并定量分析3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包括1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和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TCRVγI-Jγ基因重排.结果:建立定量PCR方法的灵敏度为10-5水平;31例恶性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1个月MRD的水平为(316±274)×10-5,移植后1个月MRD水平显著低于移植前[(421±327)×10-5](P<0.025);22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MRD为(347±291)×10-5水平,显著高于9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263±221)×10-5](P<0.05);MRD>400×10-5的13例病人中2年内复发率为53.8%(7/13),而MRD<400×10-5的18例病人中仅有2例(11.1%)出现复发.MRD>400×10-5患者2年内的复发率显著高于MRD<400×10-5患者(P<0.01).结论:所构建竞争性定量PCR技术简便、快速、灵敏;定量检测恶性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MRD水平有利于预后预测.
作者:徐兵;周淑芸;孙竞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在抢救有机磷中毒的过程中,阿托品应用有很多报道,但静脉滴注阿托品抢救有机磷中毒的报道很少,这是因为大剂量静脉滴注阿托品副作用太大,现将本院2例静脉滴注阿托品抢救重症有机磷中毒资料报告如下,以提高有机磷中毒抢救成功率.
作者:李咸聂;周振海 刊期: 2003年第08期
麻醉期间小儿喉痉挛是经常遇到的,现将2000~2002年于我院出现的17例小儿喉痉挛及其处理报告如下.
作者:任雪云;焦桂花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布地奈德、生理盐水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布地奈德、生理盐水联合雾化吸入,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者气促缓解的时间.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气促缓解时间分别为(1.70±0.82)d和(3.28±1.2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氨溴索、布地奈德、生理盐水联合雾化吸入可明显缩短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气促时间.
作者:何丽仪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芎冰喷雾剂合参麦注射液对椎一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用芎冰喷雾剂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用西其汀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症候改善(痊愈率)优于对照组(P<0.01)且起效快,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芎冰喷雾剂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椎一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有标本同治的良好效果.
作者:洪创雄;明康文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儿童血液病的诊断、治疗近年来已有显著进展,获得较为理想的疗效,现简述如下.
作者:林愈灯;沈亦逵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提高贲门癌的早期诊断,外科治疗水平,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3年1月至2003年4月69例贲门癌患者的外科治疗情况.明确诊断后手术探查除发现有广泛转移者,分别给予近端胃部分切除、食管部分切除、全胃切除和合理的消化道重建.结果:肿瘤切除率为71%,3年存活率为13%,5年存活率仅为8.6%.结论:贲门癌由于部位的特殊性,病理学上多为恶性程度高的低分化弥漫型腺癌,诊断较晚.为改善恶劣预后,应注意早期诊断和适当的肿瘤切除方法,可以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率.
作者:岑多养;梁元;李克勤 刊期: 2003年第08期
胰岛素瘤又称胰岛β细胞瘤,由于瘤体分泌过量胰岛素,临床上以反复低血糖发作为其特征.反复低血糖发作可致中枢神经不可逆损害,因此本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为重要.现将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20年来收治的25例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如下.
作者:伊娜;廖志红;姚斌;黄智敏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及总结左半结肠癌梗阻急诊一期手术的方法及经验.方法:对26例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术中采取结肠减压灌洗治疗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6例,全部治愈出院,切口感染5例,无吻合口瘘、腹腔脓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经术中结肠灌洗、术前术后的正确处理,一期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覃文;黄雪卿;伍剑飞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为心理支持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与手术相关的自制问卷调查表,对87例因子宫良性疾病拟行子宫切除的患者进行术前心理状态调查.结果:SAS评分为38.26±0.76高于常模值,提示患者术前存在焦虑状态;而SDS评分为42.75±4.25高于常模值,但小于50分,提示患者术前仅存在抑郁倾向,而无抑郁症.对手术感到恐惧、紧张和忧虑,担心切除子宫后会影响卵巢功能和性生活等是引起焦虑和抑郁的主要原因.结论:子宫切除妇女术前存在焦虑状态和抑郁倾向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应给予相应的心理辅导,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对手术的应对能力.
作者:徐建平;王彦林;李丽萍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产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诊断及防治.方法:通过对22例产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发病原因、病人及其新生儿结局和产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防治方法.结果:导致产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为产后出血,器官衰竭以凝血功能障碍常见,亦以其为常见的启动器官.结论:及时处理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病因,积极预防及治疗产后出血,果断进行剖宫产及子宫切除,是减少产科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死亡的关键.
作者:饶安娜;高眉扬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东菱克栓酶溶栓治疗对脑梗塞后血浆ET及CGRP水平的影响作用.方法:通过改良自体血栓法制备兔脑梗塞模型,观察比较东菱克栓酶组和对照组梗塞前后血浆ET及CGRP浓度的变化.结果:东菱克栓酶组和对照组急性脑梗塞(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2 h后ET明显上升(P<0.05,P<0.01),6 h后出现回调下降(P<0.05,P<0.01),其中东菱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39.88%±12.79%,17.33%±8.04%,P<0.01);两组ACI 2 h后CGRP明显下降,6 h后出现回升,东菱组回升幅度大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57.45%±33.67%,29.37%±14.52%,P>0.05).结论:脑梗塞急性期机体对ET和CGRP的平衡失调存在自身调节机制,早期使用东菱克栓酶溶栓治疗可使ET回调幅度明显增加,这可能是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之一.
作者:杜智勇;黄翠瑶;王钢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红细胞悬液保存期间白细胞介素IL-1,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变化和过滤对细胞因子水平及对非溶血性发热(FNHTR)发生的影响.方法:取2 U红细胞悬液,1 U红细胞悬液予滤除白细胞和1 U红细胞悬液不滤除白细胞处理,保存5周.分别在0周、1周、3周、5周测定各细胞因子水平,临床观察过滤组和非过滤组FNHTR发生率.结果:未经白细胞滤除的红细胞悬液随保存期延长各细胞因子水平逐渐升高,0周、1周、3周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3周与5周未见明显差异(P>0.05),而经白细胞滤除的红细胞悬液保存期内各细胞因子的增加无统计学差异(P>0.05).未滤除白细胞红细胞悬液输注后FNHTR发生率高于滤除组(P<0.05).结论:未滤除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在保存期内各细胞因子会积聚增多,可能与FNHTR发生有关,滤除后可有效防止细胞因子的增加,有助于降低临床FNHTR发生率.
作者:戴芳;陈小张;蔡月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针对目前临床增敏的计算方法各不一致,缺乏合理的公式,通过对比计算,试图建立临床统一评价增敏效能的通用计算方法.方法:根据国际公认的放射增敏比的概念和现代医学统计学对截尾数据的计算方法,通过对增敏剂临床增敏数据的研究,强调了在实验室条件下与临床条件下试验数据性质上的差异,即前者属于完全数据,后者多属于截尾数据.比较了截尾数据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对计算增敏比结果的影响.结果:半数肿瘤半消(PRD50)或全消(CRD50)时的放射剂量适用于对截尾数据的计算,它能反映全部病人消退信息,结果重复性好,且敏感度高,通用性强,便于在临床研究中与其他药物或其他增敏方法进行比较.结论:增敏比等于单放组与增敏组二者半数肿瘤消退之放射剂量之比.
作者:杨光伟;李亚利;连俊彦;王振巍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肠梗阻的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10月至2002年10月12年间共发生的10例妊娠合并肠梗阻病例.结果:我院妊娠合并肠梗阻发生率为0.042%.机械性肠梗阻3例,麻痹性肠梗阻2例,剖宫产后假性肠梗阻5例.产前4例中,1例保守治疗,3例手术治疗,母婴预后均良好.6例发生在产后者,剖宫产后假性肠梗阻5例,保守治疗成功;1例妊娠合并阑尾炎误诊引起肠梗阻及时手术治疗,痊愈.结论:妊娠合并肠梗阻少见,临床诊断困难,易误诊,处理以保守治疗为主,必要时予以手术治疗.
作者:李映桃;陈敦金;李伟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细胞间的通讯是心脏信号传导的基础,已证明此行为由间隙连接(gap junc-tion GJ)通道所介导.间隙连接通道由连接蛋白(connexin Cx)构成[1].
作者:夏晓英;陈慎仁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风心病患者术前细胞免疫功能状况及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健康正常人、风心病患者术前及术后1、4、8 d的细胞免疫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风心病患者与健康正常人相比,仅淋巴细胞差异有显著性.患者术后第1天CD3+、CD4+、CD8+、CD4+/CD8+值较术前显著下降,术后8 d除CD8+细胞外,其余基本恢复正常,但NK细胞术后第1天无明显变化,第4天显著降低,第8天仍未恢复正常.结论: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能明显抑制风心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周茂华;张建军;李珩;舒峻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脐血CIK细胞体外增殖活性及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方法:通过第1天在脐血淋巴细胞中加入IFN-γ,第2天再加入IL-2和CD3单抗进行细胞培养,就可获得名为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de killer cells)即脐血CIK细胞.用MTT法测定其抗肿瘤活性,台盼蓝拒染法计数细胞.结果:脐血CIK细胞及其培养上清抗K562细胞活性明显优于CD3AK细胞,短期培养后其增殖活性低于CD3AK细胞;但是G-CSF的加入可以提高CIK细胞的增殖活性.结论:脐血CIK细胞是一种有效的杀伤活化细胞,脐血在多种细胞因子适当组合的诱导下即可提高杀瘤活性,又能保留重建造血功能的作用.
作者:黄倩;张渝候;邹典定;文志华;许家琪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臀肌挛缩症的诊断、临床分型、手术治疗方法、随访疗效.方法:对235例臀肌挛缩症的患者根据其临床分型确定手术方法:轻型患者采用大转子上后小直切口,重型及特殊患者采用大转子后外侧的弧形切口.结果:235例患者,随访期1~10年,平均为6年,疗效优(临床症状完全消失)200例,占85%;良(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35例,占15%;差(症状无改善)本组无.结论:通过对该病的规范化诊疗、分型,可大程度地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患者的痛苦,达到微创与疗效的平衡.
作者:戈涛;徐中和 刊期: 200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