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凌懿

关键词:高度近视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 摘除, 人工晶体植入术, 白内障患者, 后房型
摘要:我院于2001年6月~2002年4月共收治103例106眼白内障患者,其中高度近视白内障22例22眼,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加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雾化吸入与传统方法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比较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布地奈德、生理盐水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布地奈德、生理盐水联合雾化吸入,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者气促缓解的时间.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气促缓解时间分别为(1.70±0.82)d和(3.28±1.2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氨溴索、布地奈德、生理盐水联合雾化吸入可明显缩短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气促时间.

    作者:何丽仪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利培酮合并地西泮治疗精神分裂症激越状态对照研究

    目的:了解利培酮合并地西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激越状态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6例精神分裂症激越状态患者分成两组,利培酮组和氯丙嗪组,以简明精神病量表中的激越因子分及是否能自理生活作为衡量激越状态的标准,每日评定1次,记录缓解所需时间,将两组激越状态缓解所需的时间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缓解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合并地西泮治疗精神分裂症激越状态安全有效.

    作者:徐洋;黄雄;张敏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腹茧症1例

    患者女,22岁,因反复脐周疼痛2年,加重1 d入院.患者腹痛为持续性伴阵发性加剧,时有腹胀,无呕吐、腹泻,无畏寒发热,大小便正常,体重未见明显改变.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般情况好,心肺(-),腹部稍隆,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脐周及右下腹压痛,可疑反跳痛及肌紧张,未扪及包块,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活跃.

    作者:陈战;涂永久;林大富;孙悦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机械通气中抗生素预防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呼吸机)应用抗生素与院内感染的关系.方法:对入选的CPR前无感染的86例患者,按入院时随机列入治疗组(抗生素预治疗)和对照组(未用抗生素治疗),观察两个治疗组的院内感染率包括细菌和真菌感染率及感染后死亡率.结果:两组院内细菌感染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但治疗组的真菌感染显著增高.结论:CPR中机械通气应用抗生素预防性治疗无明显效果,应严格临床无菌操作.

    作者:牛广团;陈欲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小儿难治性癫痫临床研究进展

    小儿难治性癫痫一直是受关注的研究热点,而有效的治疗一直是要攻克的难题.本文叙述了小儿难治性癫痫的定义、病因、类型及治疗进展.

    作者:翟琼香;郭予雄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帮愈生物敷料治疗烧伤创面的临床体会

    我科于2001年2月~7月,应用帮愈生物敷料(北京拜迪克技术研究中心提供)治疗20例烧伤患者.取得了创面愈合时间缩短,抗感染能力强,换药次数少,患者痛苦轻,色素沉着及瘢痕轻的临床效果.

    作者:柳晖;张显文;李新强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纳米抗菌敷料在烧伤植皮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纳米烧烫伤贴对烧伤植皮的疗效.方法:临床观察20例住院烧伤患者,全部为深度烧伤,创面早期去痂做各种植皮,将植皮区分为纳米敷料区与用氯霉素凡士林油纱包扎区,记录创面感染率、皮片愈合时间及愈合率.结果:用纳米敷料区创面感染率明显低于氯霉素区(P<0.01).大张植皮和小邮票+异体皮植皮区愈合时间较对照区短(P<0.05和P<0.01).植皮区皮片愈合率较对照区高(P<0.01,P<0.05).结论:纳米烧烫伤贴用于烧伤植皮区包扎效果良好.

    作者:何炳根;林联择;张普国;黄明光;曾秋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芎冰喷雾剂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芎冰喷雾剂合参麦注射液对椎一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用芎冰喷雾剂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用西其汀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症候改善(痊愈率)优于对照组(P<0.01)且起效快,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芎冰喷雾剂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椎一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有标本同治的良好效果.

    作者:洪创雄;明康文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功能的作用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比分析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氯沙坦或阿替洛尔治疗3个月前后的临床、超声心动图及放射性核素心室显像检查资料.结果:(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氯沙坦或阿替洛尔治疗后3个月后,收缩压与舒张压明显下降(P均<0.01).(2)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氯沙坦治疗3个月后左室高峰充盈率明显增加(P<0.05),而在阿替洛尔治疗3个月后左室高峰充盈率无明显变化.(3)比较二维结合多普勒超声技术与核素心血池检查所测得左室射血分数有中度相关(r=0.71),两者均值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所测得高峰充盈率有良好相关(r=0.73),两者均值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氯沙坦治疗3个月后可引起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显著改善;二维结合多普勒超声技术与核素心血池检查所测得的左室射血分数和高峰充盈率有良好相关性.

    作者:陈焕展;杨鹏生;张少文;林钟文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心脏因某种原因不能提供足够的血流以供机体生理需要,当动员机体代偿机制也不能弥补心排血量之不足,导致循环充血,并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之为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

    作者:王慧深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产科多器官功能衰竭2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产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诊断及防治.方法:通过对22例产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发病原因、病人及其新生儿结局和产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防治方法.结果:导致产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为产后出血,器官衰竭以凝血功能障碍常见,亦以其为常见的启动器官.结论:及时处理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病因,积极预防及治疗产后出血,果断进行剖宫产及子宫切除,是减少产科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死亡的关键.

    作者:饶安娜;高眉扬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静脉滴注阿托品抢救2例重症有机磷中毒的体会

    在抢救有机磷中毒的过程中,阿托品应用有很多报道,但静脉滴注阿托品抢救有机磷中毒的报道很少,这是因为大剂量静脉滴注阿托品副作用太大,现将本院2例静脉滴注阿托品抢救重症有机磷中毒资料报告如下,以提高有机磷中毒抢救成功率.

    作者:李咸聂;周振海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肝肿瘤组织内激光凝固疗法的进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种肝癌介入治疗技术的报道日益增多,诸如射频消融、微波消融、激光消融、冷冻消融、酒精消融及化学栓塞等[1].其中,组织内激光凝固技术(ILP)近十年来发展较快,日臻成熟.

    作者:陆骊工;罗鹏飞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伊贝沙坦治疗肺心病合并高血压4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肺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用伊贝沙坦治疗前后高血压的变化,以了解伊贝沙坦对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治疗组40例,给予伊贝沙坦150 mg,每天1次,治疗前后每12 h测血压、脉搏、呼吸1次,每周测定肺活量1次.对照组39例,给予波依定5 mg,每天1次,卡托甫利25 mg,每天2~3次,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应用伊贝沙坦后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呼吸减慢,肺活量得到改善.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均有明显降压疗效,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伊贝沙坦治疗肺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满意,还可以减慢呼吸次数,肺活量得到改善.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刘胜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患者肝功能、肾功能、免疫功能分析

    目的:分析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URD-BMT)过程中患者的肝、肾、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寻求能敏感反映、监测GVHD的指标.方法:在URD-BMT术程80 d中,患者每天抽静脉血送检,在日立7170A自动生化仪上连续检测肝功能7项指标、肾功能5项指标、免疫功能6项指标共402项次,以5 d取一均值作曲线分析.结果:肝功能项目中GGT敏感,与GVHD的消长程度平行,AST、ALT、T-Bi、D-Bi指标较敏感;TP、ALB低于正常;肾功能5项指标基本处于正常范围,CRP在术程中明显升高.结论:在上述所检测项目中AST、ALT、T-Bi、D-Bi、CRP指标较敏感,GGT敏感,与GVHD的消长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观察、监测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良好指标.

    作者:吴映娥;曾斯明;蔡应木;焦晓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小儿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心律失常的分类方法较多,临床上一般分窦性心律失常、异位心率、传导阻滞和预激综合征.按速率分类则有快速型心律失常和缓慢型心律失常之分,这对治疗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快速型心律失常有:(1)过早搏动(房性、房室交接性、室性);(2)心动过速(窦性、室上性:有阵发性和非阵发性、室性:有室性心动过速、尖端扭转型和加速性心室自主心律);(3)扑动和颤动(有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和心室扑动、心室颤动);(4)预激综合征.

    作者:陈新民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缬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肾小管早期损害的影响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肾小管早期损害的影响.方法:高血压病组48例,其中Ⅰ期28例,Ⅱ期15例,Ⅲ期5例.正常对照组30例.取第1次晨尿分别检测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β2微球蛋白(β2-MG)、尿白蛋白(Alb)、血肌酐(Cr)和血尿素氮(BUN).高血压病组患者给予缬沙坦80 mg,持续半年,半年后再次检测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β2微球蛋白(β2-MG)、血Cr和血BUN.结果:高血压病组RBP、β2-MG较正常对照组高(P<0.01),高血压病组给予缬沙坦治疗后RBP、β2-MG、Alb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前后血Cr、血BUN变化不大(P>0.05).结论:缬沙坦可改善高血压患者肾小管早期损害.

    作者:余丹红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临床放射治疗中增敏比的计算法

    目的:针对目前临床增敏的计算方法各不一致,缺乏合理的公式,通过对比计算,试图建立临床统一评价增敏效能的通用计算方法.方法:根据国际公认的放射增敏比的概念和现代医学统计学对截尾数据的计算方法,通过对增敏剂临床增敏数据的研究,强调了在实验室条件下与临床条件下试验数据性质上的差异,即前者属于完全数据,后者多属于截尾数据.比较了截尾数据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对计算增敏比结果的影响.结果:半数肿瘤半消(PRD50)或全消(CRD50)时的放射剂量适用于对截尾数据的计算,它能反映全部病人消退信息,结果重复性好,且敏感度高,通用性强,便于在临床研究中与其他药物或其他增敏方法进行比较.结论:增敏比等于单放组与增敏组二者半数肿瘤消退之放射剂量之比.

    作者:杨光伟;李亚利;连俊彦;王振巍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遗传性胰腺炎

    遗传性胰腺炎(hereditary pancreatitis,HP)是一种相对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952年Comfort及Steinberg报道了第一个HP家族,截至1994年共有超过100个家族、500例HP患者被陆续报道.

    作者:刘玉兰;张捷;肖文斌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滤除白细胞对红细胞悬液保存期间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及与临床非溶血性发热的关系

    目的:研究红细胞悬液保存期间白细胞介素IL-1,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变化和过滤对细胞因子水平及对非溶血性发热(FNHTR)发生的影响.方法:取2 U红细胞悬液,1 U红细胞悬液予滤除白细胞和1 U红细胞悬液不滤除白细胞处理,保存5周.分别在0周、1周、3周、5周测定各细胞因子水平,临床观察过滤组和非过滤组FNHTR发生率.结果:未经白细胞滤除的红细胞悬液随保存期延长各细胞因子水平逐渐升高,0周、1周、3周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3周与5周未见明显差异(P>0.05),而经白细胞滤除的红细胞悬液保存期内各细胞因子的增加无统计学差异(P>0.05).未滤除白细胞红细胞悬液输注后FNHTR发生率高于滤除组(P<0.05).结论:未滤除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在保存期内各细胞因子会积聚增多,可能与FNHTR发生有关,滤除后可有效防止细胞因子的增加,有助于降低临床FNHTR发生率.

    作者:戴芳;陈小张;蔡月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