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凌懿

关键词:高度近视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 摘除, 人工晶体植入术, 白内障患者, 后房型
摘要:我院于2001年6月~2002年4月共收治103例106眼白内障患者,其中高度近视白内障22例22眼,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加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雾化吸入与传统方法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比较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布地奈德、生理盐水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布地奈德、生理盐水联合雾化吸入,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者气促缓解的时间.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气促缓解时间分别为(1.70±0.82)d和(3.28±1.2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氨溴索、布地奈德、生理盐水联合雾化吸入可明显缩短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气促时间.

    作者:何丽仪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围麻醉期小儿喉痉挛的紧急处理

    麻醉期间小儿喉痉挛是经常遇到的,现将2000~2002年于我院出现的17例小儿喉痉挛及其处理报告如下.

    作者:任雪云;焦桂花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临床放射治疗中增敏比的计算法

    目的:针对目前临床增敏的计算方法各不一致,缺乏合理的公式,通过对比计算,试图建立临床统一评价增敏效能的通用计算方法.方法:根据国际公认的放射增敏比的概念和现代医学统计学对截尾数据的计算方法,通过对增敏剂临床增敏数据的研究,强调了在实验室条件下与临床条件下试验数据性质上的差异,即前者属于完全数据,后者多属于截尾数据.比较了截尾数据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对计算增敏比结果的影响.结果:半数肿瘤半消(PRD50)或全消(CRD50)时的放射剂量适用于对截尾数据的计算,它能反映全部病人消退信息,结果重复性好,且敏感度高,通用性强,便于在临床研究中与其他药物或其他增敏方法进行比较.结论:增敏比等于单放组与增敏组二者半数肿瘤消退之放射剂量之比.

    作者:杨光伟;李亚利;连俊彦;王振巍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医院防治非典型肺炎的实践与思考

    2002年11月下旬以来,广东部分地区先后发生了非典型肺炎的暴发流行.作为早收治非典型肺炎病人的单位之一,我院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周密组织,精心防治,先后救治非典型肺炎病人37名,除3人因转来医院太晚抢救无效死亡外,全部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而康复出院,摸索出了一套有效的防治经验.医院工作人员和来院就诊的其他病人无一例感染.

    作者:胡建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平消胶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5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平消胶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口服平消胶囊,每次6粒,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阿维A,每次10 mg,每日3次.两组均连续服用60 d.结果:治疗组痊愈40%,显效率32%,总有效率72%;对照组总有效率65%.结论:平消胶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近期疗效与阿维A相似,但临床副作用明显低于阿维A.

    作者:王刚;李志武;金东勋;李敬华;古新扬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兔脑梗塞急性期血浆ET及CGRP浓度的变化及东菱克栓酶的影响作用

    目的:观察东菱克栓酶溶栓治疗对脑梗塞后血浆ET及CGRP水平的影响作用.方法:通过改良自体血栓法制备兔脑梗塞模型,观察比较东菱克栓酶组和对照组梗塞前后血浆ET及CGRP浓度的变化.结果:东菱克栓酶组和对照组急性脑梗塞(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2 h后ET明显上升(P<0.05,P<0.01),6 h后出现回调下降(P<0.05,P<0.01),其中东菱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39.88%±12.79%,17.33%±8.04%,P<0.01);两组ACI 2 h后CGRP明显下降,6 h后出现回升,东菱组回升幅度大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57.45%±33.67%,29.37%±14.52%,P>0.05).结论:脑梗塞急性期机体对ET和CGRP的平衡失调存在自身调节机制,早期使用东菱克栓酶溶栓治疗可使ET回调幅度明显增加,这可能是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之一.

    作者:杜智勇;黄翠瑶;王钢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前牙龈下牙根保留修复的探讨

    目的:探讨前牙龈下牙根保留修复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25例患者70颗根面位于龈下2 mm到平牙槽嵴的牙根经切龈术、翻瓣去骨术暴露根面后,先作桩核,再做金属烤瓷冠、连冠或固定桥修复,观察2~5年.结果:65颗牙根支持的修复体稳固,无明显龈炎,获得成功.5颗牙根失败,其中2颗核桩松动,1颗牙根折裂,2颗牙根出现不可逆性牙周炎,牙根松动.结论:前牙龈下牙根经适当牙周外科处理后能够保留修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叶剑涛;常少海;余艳崧;孔祥波;陈玉海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胰岛素瘤25例临床分析

    胰岛素瘤又称胰岛β细胞瘤,由于瘤体分泌过量胰岛素,临床上以反复低血糖发作为其特征.反复低血糖发作可致中枢神经不可逆损害,因此本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为重要.现将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20年来收治的25例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如下.

    作者:伊娜;廖志红;姚斌;黄智敏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伊贝沙坦治疗肺心病合并高血压4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肺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用伊贝沙坦治疗前后高血压的变化,以了解伊贝沙坦对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治疗组40例,给予伊贝沙坦150 mg,每天1次,治疗前后每12 h测血压、脉搏、呼吸1次,每周测定肺活量1次.对照组39例,给予波依定5 mg,每天1次,卡托甫利25 mg,每天2~3次,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应用伊贝沙坦后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呼吸减慢,肺活量得到改善.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均有明显降压疗效,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伊贝沙坦治疗肺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满意,还可以减慢呼吸次数,肺活量得到改善.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刘胜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肝肿瘤组织内激光凝固疗法的进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种肝癌介入治疗技术的报道日益增多,诸如射频消融、微波消融、激光消融、冷冻消融、酒精消融及化学栓塞等[1].其中,组织内激光凝固技术(ILP)近十年来发展较快,日臻成熟.

    作者:陆骊工;罗鹏飞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胸膜成形减少肺上叶切除术后漏气的临床效果

    对1998年3月~2002年12月连续68例肺部肿瘤患者行肺上叶切除术作总结.34例施标准上叶肺切除术(为对照组),随后的34例施相同手术,但在关胸前附加做胸顶部帷幕状胸膜成形术(胸膜组),两组病人作术后肺漏气时间比较,以评价这种附加手术对减少术后余肺残面漏气及并发症的作用.

    作者:邵仲凡;陈光辉;Young GEM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外伤性、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多巴胺含量监测的临床分析

    植物状态是指由多种原因造成脑损害而形成的一种意识活动丧失但醒觉存在的状态,其持续达1个月以上即为持续性植物状态(PVS)[1].

    作者:李茂林;王祝峰;刘鑫;胡炜;王东杰;焦扬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伊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目的:观察伊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将原发性高血压病人77例分为两组,伊贝沙坦组45例,使用伊贝沙坦150 mg每天1次,疗程4周;长效心痛定组32例,10mg每12 h 1次,疗程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糖、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敏感指数水平.结果:(1)两组均能显著降压,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空腹及糖负荷后120 min血糖水平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3)伊贝沙坦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空腹及糖负荷120 min胰岛素均有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长效心痛定组,空腹及糖负荷120 min胰岛素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伊贝沙坦组,治疗前后空腹及糖负荷120 min I/G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长效心痛定组治疗前后I/G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伊贝沙坦治疗高血压病人有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作者:海静如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过程中端粒酶活性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内皮细胞及其扩增过程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联合应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继而诱导其向内皮细胞方向分化并传代培养.用TRAPezeELISA法和TRAP银染法分别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前后端粒酶活性.结果: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时具有快速增殖能力,在特定环境中诱导分化细胞具有内皮细胞特征;增殖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端粒酶活性低水平表达,一旦经过诱导分化其端粒酶活性表达上调,在5代内其端粒酶活性不因细胞传代而下降或消失.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有限扩增和诱导分化时保持端粒酶活性,维持组织干细胞特性,为内皮祖细胞的临床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作者:何朝荣;刘先军;严世荣;张群林;刘雪琴;王晓勋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子宫切除的妇女术前心理状态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为心理支持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与手术相关的自制问卷调查表,对87例因子宫良性疾病拟行子宫切除的患者进行术前心理状态调查.结果:SAS评分为38.26±0.76高于常模值,提示患者术前存在焦虑状态;而SDS评分为42.75±4.25高于常模值,但小于50分,提示患者术前仅存在抑郁倾向,而无抑郁症.对手术感到恐惧、紧张和忧虑,担心切除子宫后会影响卵巢功能和性生活等是引起焦虑和抑郁的主要原因.结论:子宫切除妇女术前存在焦虑状态和抑郁倾向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应给予相应的心理辅导,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对手术的应对能力.

    作者:徐建平;王彦林;李丽萍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胃底畸胎瘤1例

    患者男性,41岁,因体检发现腹部肿物1周而住院.自觉无何不适,饮食及大小便等均正常.体检除上腹部剑突下轻度压痛外,未发现其它阳性体征.实验室各项生化参数均未见异常.

    作者:王小岩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36例诊治分析

    目的:提高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0~2001年间36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术前纤维十二指肠镜的确诊率为83.3%(30/36),磁共振胆管造影确诊率为77.8%(28/36),B超确诊率为39%,CT确诊率为56.3%.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4例,十二指肠节段性切除3例,胃肠、胆肠吻合短路手术9例.手术切除率为75%,切除术后三年、五年生存率分别为33.3%和22.2%.结论:联合应用纤维十二指肠镜和磁共振胆管造影能较理想地诊断十二指肠肿瘤,手术切除肿瘤能获得较好的远期生存效果.

    作者:郑江华;简志祥;区应亮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Cx43的意义及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

    细胞间的通讯是心脏信号传导的基础,已证明此行为由间隙连接(gap junc-tion GJ)通道所介导.间隙连接通道由连接蛋白(connexin Cx)构成[1].

    作者:夏晓英;陈慎仁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中药洗剂治疗婴儿湿疹的疗效观察

    我科自1990~2003年间应用中药三七方剂外用治疗婴儿急性湿疹92例,并以醋酸去炎松霜治疗婴儿急性湿疹40例作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林挺;徐洁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竞争性定量PCR检测恶性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克隆性TCRVγI-Jγ基因重排

    目的:为提高恶性血液病患者微小残留病(MRD)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构建竞争性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技术并定量分析3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包括1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和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TCRVγI-Jγ基因重排.结果:建立定量PCR方法的灵敏度为10-5水平;31例恶性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1个月MRD的水平为(316±274)×10-5,移植后1个月MRD水平显著低于移植前[(421±327)×10-5](P<0.025);22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MRD为(347±291)×10-5水平,显著高于9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263±221)×10-5](P<0.05);MRD>400×10-5的13例病人中2年内复发率为53.8%(7/13),而MRD<400×10-5的18例病人中仅有2例(11.1%)出现复发.MRD>400×10-5患者2年内的复发率显著高于MRD<400×10-5患者(P<0.01).结论:所构建竞争性定量PCR技术简便、快速、灵敏;定量检测恶性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MRD水平有利于预后预测.

    作者:徐兵;周淑芸;孙竞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