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放射治疗中增敏比的计算法

杨光伟;李亚利;连俊彦;王振巍

关键词:放射疗法, 辐射增敏药, 增敏比
摘要:目的:针对目前临床增敏的计算方法各不一致,缺乏合理的公式,通过对比计算,试图建立临床统一评价增敏效能的通用计算方法.方法:根据国际公认的放射增敏比的概念和现代医学统计学对截尾数据的计算方法,通过对增敏剂临床增敏数据的研究,强调了在实验室条件下与临床条件下试验数据性质上的差异,即前者属于完全数据,后者多属于截尾数据.比较了截尾数据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对计算增敏比结果的影响.结果:半数肿瘤半消(PRD50)或全消(CRD50)时的放射剂量适用于对截尾数据的计算,它能反映全部病人消退信息,结果重复性好,且敏感度高,通用性强,便于在临床研究中与其他药物或其他增敏方法进行比较.结论:增敏比等于单放组与增敏组二者半数肿瘤消退之放射剂量之比.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合并肠梗阻1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肠梗阻的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10月至2002年10月12年间共发生的10例妊娠合并肠梗阻病例.结果:我院妊娠合并肠梗阻发生率为0.042%.机械性肠梗阻3例,麻痹性肠梗阻2例,剖宫产后假性肠梗阻5例.产前4例中,1例保守治疗,3例手术治疗,母婴预后均良好.6例发生在产后者,剖宫产后假性肠梗阻5例,保守治疗成功;1例妊娠合并阑尾炎误诊引起肠梗阻及时手术治疗,痊愈.结论:妊娠合并肠梗阻少见,临床诊断困难,易误诊,处理以保守治疗为主,必要时予以手术治疗.

    作者:李映桃;陈敦金;李伟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产科多器官功能衰竭2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产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诊断及防治.方法:通过对22例产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发病原因、病人及其新生儿结局和产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防治方法.结果:导致产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为产后出血,器官衰竭以凝血功能障碍常见,亦以其为常见的启动器官.结论:及时处理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病因,积极预防及治疗产后出血,果断进行剖宫产及子宫切除,是减少产科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死亡的关键.

    作者:饶安娜;高眉扬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医院防治非典型肺炎的实践与思考

    2002年11月下旬以来,广东部分地区先后发生了非典型肺炎的暴发流行.作为早收治非典型肺炎病人的单位之一,我院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周密组织,精心防治,先后救治非典型肺炎病人37名,除3人因转来医院太晚抢救无效死亡外,全部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而康复出院,摸索出了一套有效的防治经验.医院工作人员和来院就诊的其他病人无一例感染.

    作者:胡建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风心病患者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前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目的:观察风心病患者术前细胞免疫功能状况及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健康正常人、风心病患者术前及术后1、4、8 d的细胞免疫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风心病患者与健康正常人相比,仅淋巴细胞差异有显著性.患者术后第1天CD3+、CD4+、CD8+、CD4+/CD8+值较术前显著下降,术后8 d除CD8+细胞外,其余基本恢复正常,但NK细胞术后第1天无明显变化,第4天显著降低,第8天仍未恢复正常.结论: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能明显抑制风心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周茂华;张建军;李珩;舒峻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Cx43的意义及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

    细胞间的通讯是心脏信号传导的基础,已证明此行为由间隙连接(gap junc-tion GJ)通道所介导.间隙连接通道由连接蛋白(connexin Cx)构成[1].

    作者:夏晓英;陈慎仁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肝肿瘤组织内激光凝固疗法的进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种肝癌介入治疗技术的报道日益增多,诸如射频消融、微波消融、激光消融、冷冻消融、酒精消融及化学栓塞等[1].其中,组织内激光凝固技术(ILP)近十年来发展较快,日臻成熟.

    作者:陆骊工;罗鹏飞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应用肝圆韧带修复肝外胆道缺损

    肝外胆道的炎性狭窄术中整形和医源性胆管损伤是临床上造成肝外胆管缺损的常见原因.临床上常用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进行治疗.

    作者:梁晖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围麻醉期小儿喉痉挛的紧急处理

    麻醉期间小儿喉痉挛是经常遇到的,现将2000~2002年于我院出现的17例小儿喉痉挛及其处理报告如下.

    作者:任雪云;焦桂花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心脏因某种原因不能提供足够的血流以供机体生理需要,当动员机体代偿机制也不能弥补心排血量之不足,导致循环充血,并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之为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

    作者:王慧深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以医、教、研三者结合的医疗机构的特点分析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是集科研、教学、医疗为一体全面发展的一所省属医学研究机构,具有学科专业较专、学术水平较高的优势.

    作者:吴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伊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目的:观察伊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将原发性高血压病人77例分为两组,伊贝沙坦组45例,使用伊贝沙坦150 mg每天1次,疗程4周;长效心痛定组32例,10mg每12 h 1次,疗程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糖、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敏感指数水平.结果:(1)两组均能显著降压,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空腹及糖负荷后120 min血糖水平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3)伊贝沙坦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空腹及糖负荷120 min胰岛素均有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长效心痛定组,空腹及糖负荷120 min胰岛素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伊贝沙坦组,治疗前后空腹及糖负荷120 min I/G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长效心痛定组治疗前后I/G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伊贝沙坦治疗高血压病人有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作者:海静如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帮愈生物敷料治疗烧伤创面的临床体会

    我科于2001年2月~7月,应用帮愈生物敷料(北京拜迪克技术研究中心提供)治疗20例烧伤患者.取得了创面愈合时间缩短,抗感染能力强,换药次数少,患者痛苦轻,色素沉着及瘢痕轻的临床效果.

    作者:柳晖;张显文;李新强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消肝脂汤与非诺贝特治疗脂肪肝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消肝脂汤与非诺贝特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确诊脂肪肝的7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6例,给予自拟消肝脂汤合非诺贝特治疗;对照组予单用非诺贝特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58.33%,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分别为32.35%,64.7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消肝脂汤合非诺贝特治疗脂肪肝效果优于单用非诺贝特.

    作者:冯少玲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及细菌耐药性监测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是目前我国小儿死亡的常见原因.由于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十分严重,如据北京、上海儿童医院的统计,门诊就诊患儿已使用抗生素者80%~85%,普通感冒92%~98%,肺炎则达100%[1].

    作者:邓力;张崇凡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芎冰喷雾剂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芎冰喷雾剂合参麦注射液对椎一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用芎冰喷雾剂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用西其汀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症候改善(痊愈率)优于对照组(P<0.01)且起效快,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芎冰喷雾剂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椎一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有标本同治的良好效果.

    作者:洪创雄;明康文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老年肺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塞临床特点

    慢性肺心病和急性心肌梗塞(AMI)均好发于老年人,两者并存时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极易误诊.本文分析19例临床资料,以探讨其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

    作者:胡广奋;潘宜智;曾冲;李广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小儿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心律失常的分类方法较多,临床上一般分窦性心律失常、异位心率、传导阻滞和预激综合征.按速率分类则有快速型心律失常和缓慢型心律失常之分,这对治疗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快速型心律失常有:(1)过早搏动(房性、房室交接性、室性);(2)心动过速(窦性、室上性:有阵发性和非阵发性、室性:有室性心动过速、尖端扭转型和加速性心室自主心律);(3)扑动和颤动(有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和心室扑动、心室颤动);(4)预激综合征.

    作者:陈新民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胸膜成形减少肺上叶切除术后漏气的临床效果

    对1998年3月~2002年12月连续68例肺部肿瘤患者行肺上叶切除术作总结.34例施标准上叶肺切除术(为对照组),随后的34例施相同手术,但在关胸前附加做胸顶部帷幕状胸膜成形术(胸膜组),两组病人作术后肺漏气时间比较,以评价这种附加手术对减少术后余肺残面漏气及并发症的作用.

    作者:邵仲凡;陈光辉;Young GEM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异丙酚配伍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人工流产患者2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20例.A组在术前1 min静注异丙酚2.5~3.0 mg/kg;B组先静注芬太尼1.0μg/kg,再静注异丙酚2.5~3.0 mg/kg,术中视病人反应及手术时间可追加异丙酚0.6~1.0mg/kg.术中监测生命体征,并记录患者麻醉前后的BP、HR、SpO2及RR.结果: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下降程度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异丙酚的用量A组明显高于B组(P<0.01);肢动情况A组明显多于B组(P<0.01).结论:异丙酚配伍芬太尼静脉麻醉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配方,在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的情况下,适合于临床人工流产使用.

    作者:冯卫彤;古衍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广州市离退休干部脑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广州市离退休干部脑血管病(CVD)的流行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本市2 005名离退休干部CVD的流行情况进行现患调查,以1:1病例对照研究探讨CVD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现该人群CVD患病率为7 830.4/10万;CVD的危险因素按比数比大小分别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A型行为、CVD家族史、吸烟及高尿酸血症.结论:本调查人群CVD流行情况较当地一般人群严重,CVD的危险因素与一般人群类似.

    作者:虞容豪;熊美华;黄琦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