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青;孙筱放;陈欣洁
目的:探讨收获卵子数目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对394个IVF-ET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取卵数目≤3,4~15和>15三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数、移植胚胎数目、多胎妊娠率等并进行了分析.结果:与4~15组比较,≤3组年龄偏高(P<0.05),用Gn促排的时间缩短(P<0.001),每移植周期胚胎数减少(P<0.001),授精失败周期增加(P<0.01)>15组的Gn剂量、时间(P<0.001)和每移植周期胚胎数增多(P<0.01),而优质胚胎率下降(P<0.005);三组受精率、卵裂率、妊娠率无显著差异(P>0.05),4~15组与>15组的中重度OHSS和多胎妊娠率增多.结论:卵巢对超排卵治疗反应不足的病人仍可获得数量有限但质量较好的卵子及较理想的妊娠率,反应过度的病人优质胚胎率下降、中重度OHSS发生率与多胎妊娠率明显增高.
作者:杜红姿;龙晓林;陈元本;刘见桥;黄青;张伟良;姚瑞芬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in vitro maturation, IVM)是指将GV期或GV前期的卵母细胞在体外培养,达到次级卵母细胞(MII),能够正常受精、发育和着床,包括完整的卵泡培养[1]和单纯的卵丘复合体培养.目前应用于辅助生殖技术的主要限于后者.
作者:孔令红;邢福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对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时机、手术过程、术后随访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对1992~2000年我院收治胫骨平台骨折患者56例的手术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掌握适当的手术时机、适当的内固定和植骨、术后适当的关节功能锻炼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的关键.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钱成雄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患者男,65岁.因右眶部疼痛伴视物成双1 d入院.该患者无明显诱因早晨醒来时出现右眶部疼痛,呈持续性钻痛,并出现复视,下楼梯时明显,需人搀扶.查体:体温36.9℃,脉率75次/min,血压16/12 kPa,神志清,言语流利,右侧瞳孔直径约0.4 cm,左侧约0.3 cm,均呈圆形,居中,右侧瞳孔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迟钝,左侧正常.
作者:巩法桃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腹部横切口在妇产科手术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我院对20例第2次手术的患者仍采用横切口,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俞善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为提高阴道毛滴虫的检出率,我们对生理盐水涂片显微镜检查活体阴道毛滴虫和妇科白带染色显微镜检查阴道毛滴虫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现总结如下.
作者:汪虹彬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旨在观察糖尿病患者唾液中葡萄糖、钙和镁的变化.方法:对60例糖尿病患者及60例正常人清晨非刺激状态下自然分泌的全唾液进行葡萄糖、钙及镁含量的测定.结果:糖尿病组的唾液葡萄糖(1.950±0.179) mmol/L、钙(1.868±0.193) mmol/L及镁(0.551±0.093) mmol/L,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953±0.124)、(0.959±0.127)、(0.204±0.037) mmol/L(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唾液中葡萄糖、钙及镁含量明显增高,其唾液腺分泌功能发生改变,可视为糖尿病这一全身性代谢疾病的口腔局部表现.
作者:初开秋;庞统英;任立晟;田清武;孙慧斌;李宁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提高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将重症高血压脑出血138例病人分成2组,超早期手术组(7 h内手术)68例;对照组(1~3 d内手术)70例,观察两组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超早期手术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手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可提高其疗效.
作者:李卫贤;简健章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精氨酸在肝硬化大鼠全胃肠外营养(TPN)时的作用.方法:19只肝硬化大鼠随机分成3组,肝硬化对照组6只,肝硬化TPN组7只,肝硬化TPN+精氨酸组6只.观察大鼠生存情况,大鼠肝功能、血脂水平和肝脂含量的变化.结果:除TPN组有一只大鼠因输液过快、肺水肿死亡外,其余大鼠均成活.与对照组比较,TPN组血清TBIL,AST和ALT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ALB明显降低(P<0.05),血TG水平明显升高(P<0.05);肝TG,CHO含量明显升高(P<0.05).TPN+精氨酸组与TPN组比较,血清AST明显降低(P<0.05);血清ALB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G,CHO水平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TG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精氨酸可以改善硬化肝TPN时进一步损害和脂代谢紊乱.
作者:罗时敏;梁力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大小良性病变的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对187例患者施行此术式,其中子宫小于12孕周(重≤280 g)113例作为对照组,子宫大于12孕周(重>280 g)74例作为研究组,部分病例采用子宫粉碎术,对两组手术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71例成功地经阴道切除子宫,其中32例采用子宫粉碎术,3例中转经腹手术,经转手术率为4.05%.对照组则全部经阴道完整切除.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子宫重量分别为(382±78)g,(158±39)g,P<0.01;研究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20±35) min,对照组为(56±21) min,P<0.01;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为(210±80) ml,对照组(115±90) ml,P>0.01.术后病率分别为3.4%与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残端出血3例,两组均无膀胱、直肠损伤.结论:对部分因良性病变>12孕周、重量>280 g的子宫,如活动性好、阴道宽松、术者具备足够的阴道手术经验,通过施行子宫粉碎术,减少子宫体积,多可经阴道安全切除.
作者:郑玲;徐燕;陈翊;黎颖雄 刊期: 2002年第03期
2000年10月~2001年2月我院门诊对100例有应用激素退热的反复上呼吸道感染(URI)患儿(体温37.6~40.0℃)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追踪调查(根据病历记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平;李柏谦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手术创伤后的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代谢和内环境紊乱,以及组织细胞损伤是围术期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部位、不同手术创伤程度的择期手术病人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活性的动态变化,以探讨围术期CPK活性动态变化与手术部位及其创伤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和临床意义.
作者:孙强;屠伟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辅助生殖技术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可喜的是,我国生殖医学工作者通过不懈的努力,已经使我国的临床生殖医学技术基本上与国际的水平接轨,某些方面已经具备了与之一起赛跑的基础.尽管如此,我国的生殖医学毕竟起步较晚,这一学科的发展又是如此之快,特别是临床生殖医学本身的一些特性,我国的生殖医学领域确实在一定程度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作者:周灿权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应用滑动加压鹅颈钉(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手术在C型机或床边X光机下进行,手术强调解剖复位固定钉的理想位置是在正位片上位于股骨矩的稍上方,平行于股骨颈的长轴,侧位在股骨颈的中轴线上.结果:28例经6~12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全部骨折愈合,疗效满意.结论: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优良,适用于所有类型的骨折,可作为首选方法.
作者:杨日新;廖平;朱秋深;陆钦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患者女,已婚,24岁.因停经75 d,不规则阴道出血1个月,下腹痛2 d疑异位妊娠于2000年7月11日收入院.患者末次月经2000年4月25日,停经36 d起开始不规则阴道出血,停经60 d来我院查尿HCG(+),放免尿HCG: 5 310 mIU/ml,疑不全流产行诊刮术.刮出组织物10 g送病理,结果:未见绒毛.术后阴道出血已止,但2 d前又有阴道出血,伴下腹隐痛,无伴肛门坠胀,无发热,无腹泻,复查尿HCG定量 25 600 mIU/ml,B超疑宫外孕入院.平素月经规则.孕0产0.
作者:朱巧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总结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89年~2001年8月收治的44例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右半结肠癌16例,横结肠癌5例,左半结肠癌23例.行Ⅰ期结肠切除吻合27例,Ⅱ期肿瘤切除10例,单纯肠造口术或捷径手术者7例.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瘘3例,肺部感染8例,切口感染5例;住院期间死亡7例,术后半年死亡16例,1年死亡5例,2年死亡3例,超过3年死亡6例.结论:手术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梗阻近端肠段的病理变化轻重和全身情况来决定.
作者:何操活;冯值凡;陈佩霞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眩晕症病人比较常见,由多种原因引起,单一用药有时效果不佳,笔者通过几种药联用,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资料完整的36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何锦灿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我院自1991年1月~1999年12月间收治683例闭合性腹部损伤,其中手术治疗621例,再次手术病例32例,占5.1%.
作者:刘晓刚;王长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先天性巨结肠症是大肠病变中较为少见的先天性畸形,本文搜集了近几年来,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病人,作X线分析及与之相关的病变的鉴别诊断.
作者:万水治;胡敢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静脉留置针可减轻病人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护血管,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但由于小儿血管细小,充盈度差,较难做到一针见血.笔者对745例应用封闭式留置针的患儿进行回顾性总结,对穿刺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对策,使穿刺成功率大大提高,现报告如下.
作者:甄毅贞;陈泽红;黄美清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