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彬;卢小刚
目的: 探讨重度窒息新生儿营养支持的方法.方法:将68例重度窒息儿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在相同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应用部分静脉营养(PPN)进行 营养支持,对照组单靠胃肠供给营养.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后热卡供给总量、血浆总蛋白量及 白蛋白量变化、体重变化、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率、死亡率和住院天数.结果:PPN组各项指 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重度窒息儿应用PPN能使存活儿维持并增加体重,减少胃肠道并发症及死亡发生,并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吴焕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Alzheimer病又称早老性痴呆,是以进行性痴呆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大脑变性性疾病,起病多在50岁以后.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精神状态衰变,包括记忆、智力、定向力、判断能力、情感障碍和行为失常甚至发生意识模糊等.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的增加,本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中,该病发病占第四位.随着中国逐渐进入老年化社会,该病也将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故对该病的研究和治疗也迫在眉睫.尽管本病的发病机制还未完全阐明,但近年来人们普遍认为炎性因子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褪黑素作为一种高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褪黑素和炎性发病机制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段发亮;陈俊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联合用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用麦滋林-S 3 g,0.5 %替硝唑100 ml和柳氮磺胺吡啶3 g混合保留灌肠,20 d为一疗程.结果:60例中,近期治愈40例,有效16例,无效 4例,总有效率93.4%.结论:麦滋林-S、替硝唑、柳氮磺胺混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副作用少.
作者:谭立群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我院199 0年1月~2000年5月间收治的36例LDVT的病人资料.结果:36例LDVT中8例有手术史,8例近期 有患肢静脉注射史,2例因肿物压迫所致,18例无明显临床原因.有原因的大多数为中青年 组(13/18例),无原因者大多数为老年组(14/18例),全部经彩色多普勒确诊.4例手术 治疗,其他经保守治疗得以痊愈出院.结论:LDVT的原因很多,提高对LDVT的认识,采取有 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LDVT的发生.早期开始治疗不管手术或保守治疗效果都明显.
作者:袁正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对绿脓杆菌的耐药性进行调查并对耐药质粒进行检测.方法: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推荐的标准方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碱裂解法提取检测耐药质粒.结果:绿脓杆菌对阿胺培南、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较为敏感,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有较高耐药率.对其中8株多重耐药菌株进行质粒提取,发现有两株携带有一大小约为21 Kb的质粒DNA,一株显示有2条质粒带(24 Kb,11 Kb).质粒消除实验表明,上述质粒与绿脓杆菌的多重耐药性相关.结论:绿脓杆菌耐药谱较广,耐药质粒在绿脓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具有重要的地位.耐药谱分析及耐药质粒的检测既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也对深入研究绿脓杆菌的耐药机制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玉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近20年来的大量临床实践以及数个前瞻性随机多中心试验(MADIT, AVID, CASH,CIDS)结果证实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降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病人病死率的效果明显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因此ICD已作为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的首选方法.可用于器质性心脏病合并的恶性心律失常.我国目前有条件安装ICD者不多.绝大多数病人仍然要靠药物治疗.我们应用静脉并口服胺碘酮治疗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SVT),取得了理想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大勇;赵南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肌内血管瘤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例经手术病 理证实的肌内血管瘤的MRI表现.结果:肌内血管瘤可呈章鱼足样伸入肌间隙内.在T1WI上以 等高或稍高信号为主,内混有串珠状、条状及小斑块状高信号;T2WI及T2WI/SPIR以明亮高信 号为主,内可见条状、斑点状低信号;增强扫描为明显不均匀强化,可见条状或蚓状血管样 强化影.结论:MRI信号特点可反映肌内血管瘤的复杂病理组成成分,为术前诊断提供可靠 依据.MRI能对肌内血管瘤大小、累及范围作出准确判断,从而指导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
作者:刘辉;梁长虹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腔置管引流及灌洗方法在治疗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方法:对11例非胆源性胰腺炎及无梗阻性黄疸的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采用腹腔置管 引流及灌洗.同时,给予生长抑素、抗感染、营养支持治疗.结果: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余10例均在10 d内好转出院,出院时血象,血、尿淀粉酶均恢复正常.结论:腹腔置管引流有助于减少胰腺炎腹腔内毒素及炎性介质的吸收,对保持患者内环境的 稳定有极大的帮助作用,尤其是在急性胰腺炎早期置管引流灌洗.
作者:孙凯;窦科峰;李海民;岳树强;王德盛;戴辉;杨雁灵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并发症的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挝结果:103例中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有34例,共43例次,其中胰瘘6例次,胆瘘5例次,上消化道 出血11例次,住院期间死亡6例次(5.83%);半捆绑式胰肠吻合20例,1例并发胰瘘及上消化 出血并死亡.结论:半捆绑式胰肠吻合是降低P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较好方法,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对降低PD术后并发症至关重要.
作者:李永翔;孟翔凌;彭程;朱化刚;杨文奇;徐阿曼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临床剖宫产手术中,麻醉前后可以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传统的措施是把身体左或右倾,我们采用腰部垫小皮球支撑子宫解除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不影响手术操作, 也防治了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现报道如下.
作者:简志刚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腹腔冲洗治疗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文献早有报道. 我院自1996年1月~2001年10月对124例急性弥漫性腹膜炎采用过氧化氢液(H2O2)、生理盐水、聚维酮碘液(PVP-Ⅰ)冲洗,与同期单纯用生理盐水腹腔冲洗作比较,临床观察结果表明,H2O2、生理盐水、PVP-Ⅰ液冲洗组患者(治疗组)手术后康复过程明显优于单纯生理盐水腹腔冲洗组(对照组),且无并发症发生,现介绍如下.
作者:徐金荣;吴国贤;吴栋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子宫穿孔合并肠道损伤,是计划生育手术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目前虽极少见,但一旦发生,性质严重;若未及时处理抢救,可危及患者生命.现将我院1986~2000年收治的16例子宫穿孔合并肠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子宫穿孔合并肠道损伤的发生因素及防治措施.
作者:单衍振;黄卫华;蒋旭华;王艳英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超脉冲CO2激光机切除眼睑黄色瘤的治疗效果及优越性.方法: 采用 超脉冲CO2激光机对16例(30眼)黄色瘤患者行激光治疗,并以28例(41眼)行传统手术切除法的黄色瘤患者作对比,观察其疗效差异.结果: 激光治疗组手术时间短、痛苦小、无出血、无缝线,术后反应轻、无瘢痕、效果好.结论: 超脉冲CO2激光机的使用大大 提高了黄色瘤的治疗效果,可推广应用.
作者:黄一丹;黄晓燕;程浩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由于隐形义齿(cast the moplastic partial dentur,又称弹性义齿)修复技术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其特点:修复体的基本材料是一种弹性活性树脂具有较高强度,卡环与基托为一整体,义齿的卡环与基牙牙面形成面接触,比只有点线接触的金属卡环有大得多的磨擦力,因此隐形义齿能获得更好的固位力,有较大弹性、柔韧性和半透明性,与相邻组织如牙龈等颜色协调一致,且不需要金属卡环,有利于美观.基本上克服了现行甲基丙烯酸甲酯修复材料的强度较低、弹性较小、脆性较大等特点.义齿本身的弹性和韧性能在咀嚼时形成对牙周组织的间歇性压力,起到生理性按摩作用,促进牙周组织的健康.是目前被认为一种较理想的修复体[1,2].本文着重探讨122例患者戴用隐形义齿后,复诊时常见问题的原因和对策.
作者:刘东雄;庾尧伟;刘朗;曾芳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多年来,人们期望着不用传统手术大切口,而是通过一个小口将肾内结石取 出.经腰背部皮肤穿刺到达肾内,经此通道放入特制器械,将肾和部份上段输尿管结石粉碎 并取出,是很有价值的治疗措施之一,而经皮肾镜取石术是此类手术中应用较广泛和效果好的一种.
作者:单炽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主动脉夹层(AD)是内科急症之一,一直被认为是少见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对本病认识的提高及诊断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国内临床病例数明显增加.本文总结我院1995~2000年收治的31例主动脉夹层的诊治体会,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文平;谢志泉;黄翠瑶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为提高计划生育手术质量,减少受术者的痛苦,我院妇产科自2000年3月~2002年2月,在800例早期孕妇人工流产术中,采用镇痛方法和适当的临床配合与护理施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袁中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我们于1999年6月~2001年8月使用阿齐霉素、美满霉素、罗红霉素和左氧氟沙星4种抗生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NGU)198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古顺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我科自1992年8月~2002年2月行造血干细胞(HSC)移植的病人中,有2例移植后出现血尿的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我们主动观察病人,采用对比观察法观察血尿,为医生诊治提供准确、有用的资料.现将该观察及护理过程报告如下.
作者:卓淑霞;林惠群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强力稀化粘素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疗效.方法:将单纯肺结核36例,肺结核合并肺部其他细菌感染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结核或联合抗生素控制感染,部分病人并用了气管扩张剂,治疗组口服强力稀化粘素胶囊300 mg,每天3次,对照组口服达先片10 mg,每天3次,两组疗程均为14 d,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第14天分别记录病人咳嗽、痰量、罗音及副反应,观察期内停用其他止咳化痰剂.结果:两组经治疗后在症状、体征方面均有改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为75%,两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强力稀化粘素胶囊服用方便,口感清凉舒适,病人耐受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急慢性呼吸疾病患者的一种高效安全的粘液溶解祛痰剂,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潘爱华;关玉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