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卓鹏;梁小文;王芳;刘蓉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其中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因供体选择困难,以及并发症发生率高,而受到限制.
作者:林静华;吴映娥;焦晓阳;蔡应木;黄美俊;周昭臣 刊期: 2002年第11期
1997~2001年,我院对160例高脂蛋白血症患者采取脉络宁静脉输注治疗,经临床观察,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宋永军;张龙滨;李国生;郭志远;王磊 刊期: 2002年第11期
外伤性鼓膜穿孔临床上极常见,多可自愈,但少部分愈合时间长或不愈.笔者自1991年2月~2001年2月对141例门诊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采用鸡蛋内膜作鼓膜贴补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帼燕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已发现2型糖尿病存在胰岛素分泌功能减低.胰岛β细胞是高度分化、具有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内分泌细胞.
作者:周迎生;高妍 刊期: 2002年第11期
低钾性麻痹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常表现为全身疲乏,四肢肌肉软瘫、无力,临床化验检查显示有明显的低钾血症,但有不少患者合并有甲亢,或者为甲亢的早期表现,甲亢治愈后低钾性麻痹发作亦可消失.
作者:吴海东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机械通气是抢救和治疗呼吸衰竭病人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机械通气时,5%~15%的患者造成气胸[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合并自发性气胸、呼吸衰竭时,经积极的胸腔闭式引流等治疗后,呼吸衰竭未能纠正,可考虑予机械通气[2].
作者:袁建章;汪得喜;邓哲彤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比较二尖瓣置换术中连续缝合和间断缝合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在1999年1月~2002年1月的二尖瓣置换手术病人中,选取50例,分为两组,每组25例.一组病人以间断缝合的方法置换二尖瓣,另一组病人以连续缝合的方法置换二尖辩.对两组病人缝合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缝合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后辩周漏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间断缝合组有8例绕线和断线情况发生,连续缝合组无绕线和断线发生,连续缝合组的缝合时间和手术时间明显短于间断缝合组.术后两组病人均未发生瓣周漏.结论:二尖辩置换术中连续缝合的方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作者:王文林;曾伟生;蒋仁超 刊期: 2002年第11期
鼻出血是一种常见病,在高原特殊地理及气候环境下亦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尤以深秋、冬季及初春多见.它可由局部伤病引起,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
作者:卢鹭;夏德莎;易贵荣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2001年1~12月共收治的25例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老年患者换瓣术后的临床特点及护理要点.
作者:张蓉;叶庆新 刊期: 2002年第11期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料的自然死亡.患者过去有或无心脏史,在急性症状开始的1 h内(亦有规定为24 h)发生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导致脑血流的突然中断,出现意识丧失,患者如经及时救治可获存活,否则将发生生物学死亡.
作者:董吁钢;王业松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开胸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心律失常类型、发生率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科1995年3月至1999年5月间,连续516例非心脏病开胸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发生心律失常者186例,发生率为36.05%,其中主要为窦性心动过速(105例)和阵发性室上速(26例).60岁以上老年组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44.34%)明显高于60岁以下中青年组(22.73%)(P<0.01).术前有心脏病史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59.61%)明显高于术前无心脏病史者(20.77%)(P<0.01).全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61.90%)明显高于肺叶切除或楔形切除(36.09%)(P<0.05).结论:开胸手术后心律失常并不少见,发生率与病人年龄、有无心脏病史及手术切除范围有关.术前对病人全面评估并有效治疗心脏合并症,术中平稳麻醉和熟练的手术操作,术后确切止痛和严密监护、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会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
作者:王怀斌;甄文俊;马玉健;冀华逊 刊期: 2002年第11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良性病变,但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远处转移和种植生长能力.为了提高医务人员对本病的认识,积极防止医源性种植,现将我院1996~2001年收治的9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刘燕萍;王秀云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近期经治的术后早期炎症 性肠梗阻12例的诊治情况.结果:12例病人中有2例在外院手术探查时,因强行分离粘连引起多发性肠破裂、肠瘘,转我院后按肠瘘处理原则治疗而愈;其余10例均经胃肠减压、抗炎、全肠外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生长抑素等综合治疗而愈,平均治疗时间18.5 d,无一例肠坏死.结论:(1)本组术后早期炎 症性肠梗阻于术后5~16 d出现梗阻症状,以腹胀为主,腹痛相对较轻,虽症状、体征十分典型,但未发生绞窄;(2)此病虽有机械因素,但大多数是腹腔内炎症所致广泛粘连引起,如强行分离,则有分破肠壁,导致多发性肠瘘及重度感染等严重并发症;(3)本组病例予以上述保守治疗都有效,保守治疗的同时应严密观察,如出现肠坏死、腹膜炎征象时再及时中转手术.
作者:李祺;程黎阳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猝死(SD)是指猝不及防,以急性症状开始1 h内、骤然发生、出乎意料的自然死亡.
作者:黄翠瑶;邵尉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下颅脑肿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应用.方法:运用美国Stealthstation手术导航系统对26例颅脑肿瘤进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结果:全切除19例(73%),次全切除7例(27%),导航引导的注册精度误差平均为2.8 mm.结论:在显微手术中运用导航技术可以精确地寻找和切除脑内肿瘤,减少手术并发症.
作者:赵鹏来;刘宏毅;陈永严;常义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成人硬肿病(scleredema adultorum)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少见病,由面、颈、胸背部开始的皮肤肿胀硬化是本病的特点.近,我们收治1例成人硬肿病合并干燥综合征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石颜军;栾静 刊期: 2002年第11期
小儿阑尾脓肿是小儿期比较常见的一种严重疾病,其手术治疗时机以及是否手术,也是一个棘手问题.
作者:陈锦培 刊期: 2002年第11期
1病历摘要患者男,49岁,农民.因间断性腹痛10+个月,加重5 d入院.患者10+个月前每当饮酒后出现腹痛,伴食欲不振,开始为剑突下隐痛,后延及全腹,有时呈绞痛,以脐周剧烈但无呕吐,无腹泻及黑便,无发热,偶有嗳气.
作者:于永香 刊期: 2002年第11期
自1983年Warren和Marshal[1]首次从胃炎患者黏膜组织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p)以来,大量临床与实验研究[2]证明,Hp是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同时还发现Hp与胃癌的发生也有密切联系.
作者:杨蓬勃;马骢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克隆中国人胰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构建原核、真核表达载体,为开发生产人源激肽释放酶基因工程产品及人源激肽释放酶基因药物奠定基础.方法:提取人胰腺组织总RNA,逆转录后琼脂糖电泳初步鉴定PCR产物.将激肽释放酶cDNA回收、补平后插入克隆质粒KS,酶切鉴定后,对激肽释放酶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分析.用双酶切法,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b,真核表达载体pBacPAK9质粒中.酶切鉴定后,进行序列测定分析.结果:本实验克隆的激肽释放酶基因与GenBank报告的激肽释放酶基因相比,碱基序列相同.测序分析表明人胰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经酶切,正确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b,真核表达载体pBacPAK9质粒中.结论:克隆并构建成功中国人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的原核、真核表达载体,可用于基因工程产品及基因药物的深入研究工作.
作者:杜珙;李体远;黄瑞芳;陈德珩;戴勇 刊期: 200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