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昕洁;黄玉娟
肺结核病不住院化疗推广以来,其化疗方案起着重要作用,也是达到高治愈水平关键一环。自90年代初开始,经过多年来利用世行贷款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即卫V项目)运转,按照其规定的治疗方案,收到了较高疗效,现就本市322例初治菌阳肺结核短程化疗效果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收集1998年初治菌阳肺结核322例,其中男233例,女89例,年龄14~82岁;农村居民269例,城镇居民45例,职工2例,学生6例;其中25岁以下36例,占11%,65岁以上48例占15%。1.2 临床表现 322例病人均为因症就诊,痰涂片阳性,具备不同程度的肺结核临床表现,其中以咳嗽、发热者较多,分别是:咳嗽318例占99%,咳血171例占53%,胸痛113例占35% ,发热196例占61%,乏力161例占50%,食欲减退84例
作者:陈健正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可溶性糖蛋白,具有促血管内皮分裂、增生和提高血管通透性等作用。本文研究VEGF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的意义,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照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25~80岁,平均(57.6±14.6)岁;糖尿病组74例,其中无眼底病变组(NDR)33例,男16例,女17例,年龄22~84岁,平均(50. 24±17.44)岁,病程2周~8年,平均(2.37±2.18)年;有眼底病变组(DR)41例,男17例,女24例,年龄30~82岁,平均(61.07±10.96)岁,病程1周~35年,平均(9.54±6.90 )年。1.2 测定方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酶免疫法试剂,深圳晶美公司提供,按说明书操作,在全自动酶标仪上测定,自动打印结果。2 结果
作者:刘忠伦;黄厚斌;罗南萍;徐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骨盆前后径对分娩的影响常被忽视,从而可能对母儿造成不良影响,我们曾遇2例,现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 病例1,25岁,因第二胎足月孕,腰骶部坠胀2+h于2000年9月14日20:40入院。孕期经过良好,1+年前在某乡医院足月孕分娩,因第二产程延长14 h,胎儿宫内窘迫行胎吸助产一男婴,重3 900 g,新生儿苍白窒息,抢救无效死亡。入院查体:T 36.5℃,P 90次/min,BP 14/9 kPa,身高1.65 m。一般情况好,皮肤无黄染及抓痕,甲状腺不肿大,心肺正常,肝脾未扪及。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无水肿。产科检查:宫高35 cm,腹围96.5 cm,头先露,枕左位,半入盆,胎心音140次/min,无宫缩,骨盆外测量:24 cm×27 cm×21 cm×8.5 cm。内诊:头先露,高位-3,胎膜未破,骶骨深弧形、骶尾关节前突,尾骨活动。双侧坐骨棘Ⅰ度突出,骶棘韧
作者:金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与甲氨喋呤(MTX)相比较,观察来氟米特(Leflunomide,LFM)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双盲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60例RA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分别服用LFM 每日20 mg和MTX每周15 mg,疗程24周,比较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LFM和MTX均能明显改善RA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指标,治疗12周和24周的有效率LFM 组分别为70.67%和81.54%,MTX组分别为56.16%和75.81%;显著有效率LFM组分别为33. 33%和36.92%,MTX组分别为28.77%和35.48%;不良反应的发生率LFM组为15.15%,MTX组为26.47%,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意义,但LFM的不良反应程度较MTX轻。结论:LFM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显著,且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作者:帅宗文;李向培;徐建华;厉小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22岁,孕1产0,孕31+5周,双下肢水肿1 月,3 d前走路摔倒后突发抽搐,反复3次,在当地医院用硫酸镁15 g治疗后,呼吸减慢至15次/min,加用钙后呼吸节律恢复至20次/min,之后又发类似抽搐2次,于1999年11月1日转入我院。检查:T 37.9℃,P 96次/min,R 22次/min,Bp 120/90 mmHg,神志清楚,抬入病房,急性病容,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双肺呼吸音清晰,心律齐,双下肢水肿(+),膝反射存在。宫高23 cm,腹围82 cm,LoA位,胎心音134次/min,头浮,未作肛查。门诊资料缺。入院诊断:孕31+5周,孕1产0,LoA,产前子痫。入院后
作者:刘岚;刘贺临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我院于1999年9月~2000年4月收治2例脊柱化脓性骨髓炎患者,现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 例1 患者男,40岁,主因腰背酸痛伴双下肢放射性疼痛3个月入院。入院后查体:T 37.1℃,P 23次/min,R 80次/min,BP 16/9kPa。心肺无异常,肝脾正常,全身情况良好。骨科检查:患者腰部生理弯曲消失,有轻度的右侧弯畸形,腰部及骶部皮肤完整,颜色正常,腰4、5间隙压痛明显,并向两下肢放射性疼痛,以左侧为重。腰椎活动受限,双下肢肌力弱,右侧为4级,左侧为3级。颈静脉压迫试验及抬头试验均为弱阳性,小腿外上部及足背部触觉及痛温觉呈敏感状态,直腿抬高试验左侧10°,右侧30°,加强试验两侧均为阳性。膝、跟腱反射尚正常。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2.2×109/L,余均正常。CT检查显示腰4、5椎间盘轻度突出。未拍X线平片。初步诊断:腰4、5椎间盘突出症。入院后第三天在局麻下行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手术中发现腰4、5椎间盘突出不明显,而椎管内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检查腰 4、5椎间隙有小感染病灶。术中将病灶清除干净,并局部放置抗生素。经术后培养有链球菌生长。术后详细询问病史,病人5个月前曾患急性细菌性前列
作者:刘晓军;杨新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纳络酮与可拉明合用治疗肺性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6例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3 例,常规予氧疗、抗感染、解痉平喘、排痰、应用可拉明呼吸兴奋剂。治疗组23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治疗前后分别记录病人的神志和血气分析结果。结果:对照组显效2例,有效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56.52%。治疗组显效6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6.96%。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纳络酮与可拉明联合应用疗效较对照组显著,能缩短病人的清醒时间,降低PaCO2,提高PaO2和pH值,无明显副作用,在需要应用呼吸兴奋剂治疗肺性脑病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炎明;张康信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我科自1994~2000年,行鞘内注射治疗儿童结核性脑膜炎(下称儿童结脑)18例,并与传统三联抗结核治疗的18例患儿作配对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根据患儿家属意向及患儿第1~2次鞘内注射难易程度分为鞘内注射治疗组和单纯抗结核治疗对照组。诊断符合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变化,配对条件:(1)年龄相差小于5岁。(2)观察疗程≤30 d。(3)甘露醇疗程≤10 d。(4)呕吐消失观察天数≤6 d(鞘内注射3次)。1.2 临床资料共计18对36例,其中男12对,女6对,年龄2.5~12岁,中位数年龄7岁,两组临床情况:喷射性呕吐或呕吐及颈项强直等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1.3 治疗方法两组入院头1~3 d均用氟美松0.5 mg /kg,异胭肼10~15 mg/kg
作者:赵明熙;马致国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提高银环蛇咬伤抢救成功率的方法。方法:通过40例银环蛇咬伤综合救治措施的分析,验证综合救治措施的正确性和必要性。结果:经综合救治措施治疗,40例银环蛇伤全部治愈,平均住院时间1.9 d;发现“毒蛇伤假性脑死亡”的临床征象,经治疗待蛇毒排除或灭活后可康复。结论:综合救治措施可提高银环蛇咬伤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林俊敏;苏雪娥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癌基因mdm2和neu在骨巨细胞瘤(GCT)中的表达及与GCT病理分级和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mdm2和neu在52例GCT患者(GCT按Jaffe分级:Ⅰ级15例,Ⅱ级25例,Ⅲ级12例)中的表达。结果:18例mdm2表达呈阳性,阳性率34.6%,11例neu表达呈阳性,占21.2%。其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值分别为0.871和0.441)。mdm2和neu在复发和无复发的病例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5%,25.6%和38.5%,15.4%。两者同时阳性表达的有4 例,mdm2和neu同时过表达与GCT病理分级差异无显著意义(P=0.945),而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2)。结论:mdm2和neu在GCT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无关,而与其复发有关。
作者:田英;廖瑛;何淑雅;贺丽萍;周秀田;宋岚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恶性组织细胞病(恶组)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恶性增生所致的一种全身性疾病。我院建院十余年来先后发现20例恶组患儿,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12例,女8例。起病年龄小2个月,11个月~4岁14例,5~7岁2例,10 ~11岁3例。从发病到死亡,整个病程10~26 d 8例。1.2 临床表现持续高热17例,反复低热3例。进行性贫血、出血倾向各13例。腹泻5例,其中2例伴腹痛、便血,2例出现严重脱水、酸中毒。10例出现不同类型皮疹。9例浅表淋巴结肿大。17例肝肿大,大达肋下10 cm;13例脾肿大,大达肋下14 cm。1.3 实验室检查周围血象:全血细胞减少14例。除1例血红蛋白为120 g/L外,均有不同程度贫血,其中36~50 g/L 7例,60~90 g/L12例。3例白细胞明显增高,余均降低,其中(0.7~2)×109/L 7例,( 2.1~3.5)×
作者:莫丽亚;施维明;朱纯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索美观、损伤小的腋下小切口在胸部手术中的应用。方法:皮肤切口位于腋下,分纵行及横行两种,长12~14 cm,分开背阔肌及前锯肌之间的间隙经肋间进胸。结果:采用此切口手术27例,包括气胸、血胸、支气管扩张、肺部良性及恶性肿瘤等疾病,术后恢复较快,未见有并发症发生。结论:腋下小切口开胸手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适用性广等优点,同时兼顾美观,可以广泛采用。
作者:顾宪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1995年1月~2000年8月,作者采用Seldinger导管法治疗心包积液19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9例心包积液病人均为本院住院病人。男14例,女5例。年龄18~60 岁,其中结核性6例,肿瘤性4例,外伤性2例,尿毒症性2例,化脓性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 例,不明原因2例。19例均以X线及二维超声确诊。积液量中~大量(右室前壁前液性暗区厚度>5 mm),均有心包填塞症状。1.2 治疗方法病人取平卧位或半卧位。确定剑突与左侧肋弓交界处以下2 cm 为进针点,用16号穿刺针,针尖向后、向上、向内,穿刺方向与冠状面约呈1 5
作者:张家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隐睾症是小儿常见病,因其能影响生育力和可能癌变,需要合理治疗。手术治疗的适宜年龄及方法选择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我院自1990~1998 年收治小儿隐睾108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患儿108例,其中右侧74例,左侧29例,双侧5例。年龄2~6岁,均采用阴囊内固定术。1.2 手术方法循斜疝修补术切口,显露睾丸及精索,切断睾丸引带并处理疝囊。充分松解精索,直到睾丸能无张力地降入阴囊。分离阴囊直达底部。由左用
作者:王文清;贾玉东;李百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盲肠癌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4例盲肠癌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本组24例患者中,确诊为盲肠腺癌22例,粘液癌2例。采取右半结肠切除17例,姑息性切除2例,切除率为 79.2%,3年生存率89.5%,5年生存率63.2%。姑息性切除2例,术后存活不超过1年,治疗效果明显低于根治手术。结论:采用纤维结肠内窥镜、钡剂灌肠,以及结肠气钡双重对比低张造影术是盲肠癌早期有效诊断措施,大便潜血试验也可帮助早期发现大肠癌。右半结肠切除术是盲肠癌治疗的主要方法。
作者:顾林根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女阴尖锐湿疣(CA)易与其它乳头状增生性疾病相混淆。本文试图通过41例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对CA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探讨。1 资料与方法 自1990年1月~1998年6月,我科女阴部乳头状赘生物取活检共102例。对其切片和临床资料进行了全面复习,确诊CA 41例。剔除了乳头状瘤33例,假性湿疣12例,非特异性女阴炎9例及因组织太少或资料不全的7例。送检标本均用10%甲醛溶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部分做了免疫组化。病理诊断标准参考有关文献[1]。2 结果2.1 临床情况本组年龄22~46岁,其中22~35岁38例;已婚37例,未婚4例(均有性生活史),孕妇3例;承认有性乱史1例,性侣同患本病2例。外阴搔痒37例,局部疼痛29例,白带异常27例,并发滴虫性阴道炎5例,霉菌性阴道炎3例,外阴湿疹1例。病变位于小阴唇多,计17例,阴道口及阴道壁13例,阴道前庭5例,阴蒂及其包皮2例,宫颈2例,会阴及肛周2 例,2处及2处以上联合发病3例。2.2 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皮乳头状增生41例(100%),诊断性挖空细胞40例(97.6%),基底细胞增生39例(95.1%),棘细胞层增生39例(95.1%),角化不全40例(97.6%),真皮毛细血管增生扩张35例(85.4%),间质炎症反应37例(90.2%)。
作者:张荣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我院患者使用抗生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对我院2000年9~10月期间的住院患者抗生素应用现状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共调查病案6 08份,抗生素使用率为95.6%,预防用药占69.9%,联合使用抗生素者占62.8%,三联以上者占38.0%。不合理应用抗生素情况比较严重。结论:今后要定期进行抗菌药物使用的前瞻性调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阻止不合理的抗生素应用。
作者:胡建玲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并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诱因、常见菌种及诊断与防治。方法:分析1999年11月~2000年11月38 例肺结核住院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患者中,真菌感染的类型主要以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其次为热带念珠菌,后是酵母菌和曲霉菌;感染发生与患者的原发病,抗生素反复、长期使用及不合理应用,长期使用激素或其它免疫抑制剂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近年本院肺结核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情况明显,早诊断,早治疗及合理、预防用药是减少肺部真菌感染发生的关键。
作者:韩展昭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纤维连结蛋白(fibronectin,FN)是一种糖蛋白,它能促进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的粘连,维持细胞形态;在组织修复中FN亦起到“修复”作用;在免疫反应中FN促进细胞的吞噬及细胞移动。此外,它还是一种具有非特异性的调理素,广泛存在机体的组织和血液里。在肝功能损害时,其合成减少,血清中浓度降低。为了探讨肝硬化患者体内FN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我们对55例肝硬化患者及46例正常人血清中FN的含量进行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7年2月~2000年10月住院的肝硬化患者共55例,其中男46例,女9例,平均年龄50岁。平均病程9.7年。按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13例,B级 24例,C级18例。55例患者中有
作者:张玉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女,57岁,左上腹胀痛不适3年,查体发现左上腹包块而入院。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B超发现脾门区向内上方凸起一13.5 cm× 11 cm的异常回声区,其内见较多的强回声,部分强回声后有声影,境界清楚,诊断为脾占位性病变。CT平扫于脾门向上内方见一大径约13 cm×12 cm ×10 cm的类圆形软组织影,CT值与脾相似,约50 Hu左右,边整而清楚
作者:姜华伟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