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体位加注气法调节硬膜外阻滞平面和范围的应用体会

李学俊;管巍

关键词:注气法, 调节, 硬膜外穿刺, 阻滞平面, 下肢手术, 麻醉方法, 局麻药, 混合液, 下腹部, 现报道如下, 苯巴比妥钠, 临床资料, 手术部位, 肾上腺素, 利多卡因, 穿刺部位, 病人, 椎间隙, 药剂量, 手术区
摘要:我们在由一麻醉师操作,麻醉药剂量、注药速度相同的条件下,利用体位加注气法调节硬膜外阻滞平面和范围,与单纯体位法相比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腹部和下肢手术200例,男124例,女76例,年龄20~66岁,体重43~ 82 kg,身高1.50~1.86 m,ASA Ⅰ~Ⅱ级。选择与手术部位相对应的椎间隙穿刺,每个穿刺部位随机分成两组。Ⅰ组:注气组;Ⅱ组:非注气组。两组病人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1.2 麻醉方法本组病人术前肌注苯巴比妥钠0.1 g,阿托品0.5 m g。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向头端置管3 cm;平卧给2%利多卡因10 ml,0.3 %丁卡因10 ml,1∶20万肾上腺素局麻药混合液4 ml,5 min 后测试硬膜外阻滞平面,无全脊麻现象,根据手术需要调整体位(平面位于手术区者,体位不变),上腹部再注入上述局麻药混合液6 ml,下腹部及下肢注入1 0 ml,注气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毫米波治疗仪治疗周围性面瘫20例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耳鼻喉科临床较多见的疾病,发病中的治疗一般依赖药物。本组采用毫米波治疗仪,辐射在耳后乳突部下方部位,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本科在7年中共诊治不同程度的周围性面瘫40例(除外伤及手术引起的周围性面瘫),治疗组20例,其中20~40岁8例,~60岁12例,对照组20例,其中20~40岁9例,~60 岁11例。两组的发病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口角歪斜,抬眉,皱额,闭目,鼓腮和吹口哨等阳性体征。发病平均天数7~10 d左右,两组的发病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情况基本相同。1.2 方法治疗组用毫米波功率密度4.2 mW/cm2,频率30.7 GHz ,将辐照头置于患侧的耳后乳突部下方(相当于面神经

    作者:汪渡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自发性纵隔出血1例

    患者男,72岁。于入院前4 d无明显诱因颈前正中、胸骨上凹处出现一直径约3 cm的小片瘀血斑,同时伴有咽喉部发痒。院外抗炎、对症治疗不见好转,颈前瘀血斑逐渐向上、下漫延至整个颈前和胸前壁,并有心慌、气短,不能平卧就诊我院。体格检查:体温36.6℃,脉搏100次/min,呼吸26次/m in,血压17.3/10.7 kPa。神志清楚,精神较差,贫血貌。颈前及胸前壁可见大片紫黑色瘀血斑,气管居中,无皮下气肿,浅表淋巴结无病理性肿大。胸廓对称,肋间无增宽变窄,心界扩大,坐

    作者:朱俊文;赵育青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持续吸入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哮喘婴幼儿的生长发育、钙磷代谢影响的观察

    目的:研究持续吸入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疗法对哮喘婴幼儿生长发育、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将47例哮喘婴幼儿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吸入不同剂量(100μ g/d,200μ g/d)的二丙酸倍氯米松(BDP)治疗组与对照组,疗程6~12个月,观察临床疗效,评价身高、体重及1~3岁身高增长速度情况,并在疗程开始与结束时分别测血钙、磷、碱性磷酸酶、空腹晨尿钙/肌酐比值。结果:持续吸入BDP 6~12个月临床症状得到良好控制,生长发育、钙磷代谢未受影响。结论:持续吸入小剂量激素可作为一线药物用于婴幼儿哮喘的预防和治疗是可行及安全的。

    作者:黄旭强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少腹逐瘀汤治疗子宫异常出血41例疗效观察

    西医妇产科的子宫异常出血属于生殖道出血范畴。本病可由内分泌失调、盆腔炎症、子宫肌瘤或某些避孕措施的副反应等引起。本人认为病属崩漏、恶露不绝、月经不调等。其出血多与瘀血有密切关系。近一年来笔者针对其发病机制、运用中医活血化瘀方剂少腹逐瘀汤治疗41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取得较满意的近期止血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2000年1~9月在中医妇科门诊以“阴道异常流血”为主诉的患者。筛选出按西医诊断标准[1]属“生殖道出血”中子宫异常出血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26例,子宫肌瘤出血3例,人工流产术后出血超过10 d者7例,药物流产出血超过10d者2例,功血刮宫术后出血不止3例共41例。临床症状必须具备1988年北京血瘀证研究国际会议制订的血瘀证诊断参考标准[2]:(1)下腹部胀痛或疼痛;(2)血色紫黑,或黯红或夹血块;(3)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沉涩。该组病例依据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标准》[3]以及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证类诊断标准[3]按证类分型如下:月经不调/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瘀滞胞宫证18例;崩漏—血瘀证11例

    作者:许慧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先天性肺发育不全1例误诊分析

    患儿男,年龄61 d。点头式呼吸59 d,咳嗽、气促7 d,面色青灰1 d,于2000年9月9日入院。患儿为第1胎足月顺产,出生1分钟Apgar评分10分,体重3.35 kg。2 d后开始呈点头式呼吸、喘鸣、不咳,吃奶睡眠好,曾2次在外院得到“正常儿”结论;7天前始咳嗽、气促、低热,到本院门诊就诊,未摄片,诊断支气管肺炎,带抗生素回家治疗。入院当天咳嗽、气促加剧,点头式呼吸幅度加大,面色青灰,母孕13~15周感冒,未服药治疗,查体:T 37.4℃,P 128次/min,R 56次/min,体重4.5 kg。面色青灰、烦躁、呼吸困难,气管“居中”,胸廓对称无畸形,无肋间隙变窄,两肺闻及喘鸣音及细湿罗音。心界“正常”,心音响亮无杂音。胸片报告:右肺中外带可见散在斑片状影、边界模糊、沿肺纹理分布,余肺野纹理增粗,心膈未见异常。血气分析:pH 7.344,PaCO2 60.8

    作者:刘江玲;汪利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盲肠癌2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盲肠癌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4例盲肠癌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本组24例患者中,确诊为盲肠腺癌22例,粘液癌2例。采取右半结肠切除17例,姑息性切除2例,切除率为 79.2%,3年生存率89.5%,5年生存率63.2%。姑息性切除2例,术后存活不超过1年,治疗效果明显低于根治手术。结论:采用纤维结肠内窥镜、钡剂灌肠,以及结肠气钡双重对比低张造影术是盲肠癌早期有效诊断措施,大便潜血试验也可帮助早期发现大肠癌。右半结肠切除术是盲肠癌治疗的主要方法。

    作者:顾林根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茎突过长症60例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对茎突过长症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60例中,双侧患者19例,单侧患者41例,(以X线>3.0 cm为标准 )。60例均行手术治疗,经口内径路茎突截短术58例,经颈外径路茎突截短术2例,结果:经 0.5~1年随访,40例症状完全缓解,14例症状明显缓解,6例症状无缓解。治愈率66.7%,有效率90.0%。结论:茎突过长症诊断可依据临床症状及触诊,并加以X线照片证实。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作者:崔少云;梁耀基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额骨骨折合并前颅底和颌面骨折型颅脑损伤52例分析

    目的:总结额骨骨折合并前颅底和颌面骨折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方法:对52例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受伤机制,总结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分析死亡原因。结果:治愈44例,治愈率84. 6%,轻残(右眼失明)1例,占2%,死亡7例,死亡率13.5%。结论:额骨骨折合并前颅底和颌面骨折型颅脑损伤是一种原发性脑损伤相对较轻、颌面损伤较严重的颅脑损伤,具有颅内损伤及颌面骨折两者的临床表现,容易发生窒息、失血性休克,造成继发性脑损伤,早期气管切开或插管,补充足血容量,对脑挫裂伤严重者要适当放宽手术指征,可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

    作者:陈汉明;陈杏伙;方凯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胃复安引起锥体外系反应26例

    我们自1996~2000年收治胃复安引起锥体外系反应 26例,均为住院病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为4个月2例,8个月3例,1岁6例,~3岁7例,~7岁5例,~10岁3例。全部病例均为肌肉注射1~2次胃复安后出现症状。用量为每次5~10 mg,注射后出现症状时间为1~4 h。症状表现为阵发性双眼上翻凝视,后仰头18 例,阵发性痉挛性斜颈,双眼同向凝视8例。全部病例均无意

    作者:顾秀玲;张瑞敏;吕红艳;陈永学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初治菌阳肺结核短程化疗效果分析

    肺结核病不住院化疗推广以来,其化疗方案起着重要作用,也是达到高治愈水平关键一环。自90年代初开始,经过多年来利用世行贷款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即卫V项目)运转,按照其规定的治疗方案,收到了较高疗效,现就本市322例初治菌阳肺结核短程化疗效果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收集1998年初治菌阳肺结核322例,其中男233例,女89例,年龄14~82岁;农村居民269例,城镇居民45例,职工2例,学生6例;其中25岁以下36例,占11%,65岁以上48例占15%。1.2 临床表现 322例病人均为因症就诊,痰涂片阳性,具备不同程度的肺结核临床表现,其中以咳嗽、发热者较多,分别是:咳嗽318例占99%,咳血171例占53%,胸痛113例占35% ,发热196例占61%,乏力161例占50%,食欲减退84例

    作者:陈健正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体位加注气法调节硬膜外阻滞平面和范围的应用体会

    我们在由一麻醉师操作,麻醉药剂量、注药速度相同的条件下,利用体位加注气法调节硬膜外阻滞平面和范围,与单纯体位法相比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腹部和下肢手术200例,男124例,女76例,年龄20~66岁,体重43~ 82 kg,身高1.50~1.86 m,ASA Ⅰ~Ⅱ级。选择与手术部位相对应的椎间隙穿刺,每个穿刺部位随机分成两组。Ⅰ组:注气组;Ⅱ组:非注气组。两组病人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1.2 麻醉方法本组病人术前肌注苯巴比妥钠0.1 g,阿托品0.5 m g。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向头端置管3 cm;平卧给2%利多卡因10 ml,0.3 %丁卡因10 ml,1∶20万肾上腺素局麻药混合液4 ml,5 min 后测试硬膜外阻滞平面,无全脊麻现象,根据手术需要调整体位(平面位于手术区者,体位不变),上腹部再注入上述局麻药混合液6 ml,下腹部及下肢注入1 0 ml,注气

    作者:李学俊;管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癌基因mdm2和neu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癌基因mdm2和neu在骨巨细胞瘤(GCT)中的表达及与GCT病理分级和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mdm2和neu在52例GCT患者(GCT按Jaffe分级:Ⅰ级15例,Ⅱ级25例,Ⅲ级12例)中的表达。结果:18例mdm2表达呈阳性,阳性率34.6%,11例neu表达呈阳性,占21.2%。其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值分别为0.871和0.441)。mdm2和neu在复发和无复发的病例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5%,25.6%和38.5%,15.4%。两者同时阳性表达的有4 例,mdm2和neu同时过表达与GCT病理分级差异无显著意义(P=0.945),而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2)。结论:mdm2和neu在GCT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无关,而与其复发有关。

    作者:田英;廖瑛;何淑雅;贺丽萍;周秀田;宋岚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可溶性糖蛋白,具有促血管内皮分裂、增生和提高血管通透性等作用。本文研究VEGF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的意义,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照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25~80岁,平均(57.6±14.6)岁;糖尿病组74例,其中无眼底病变组(NDR)33例,男16例,女17例,年龄22~84岁,平均(50. 24±17.44)岁,病程2周~8年,平均(2.37±2.18)年;有眼底病变组(DR)41例,男17例,女24例,年龄30~82岁,平均(61.07±10.96)岁,病程1周~35年,平均(9.54±6.90 )年。1.2 测定方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酶免疫法试剂,深圳晶美公司提供,按说明书操作,在全自动酶标仪上测定,自动打印结果。2 结果

    作者:刘忠伦;黄厚斌;罗南萍;徐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降纤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34例临床分析

    目的:为了初步研究降纤酶溶栓治疗脑梗塞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急性脑梗塞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溶栓组(34例)给予降纤酶治疗;对照组(22例)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分别观察疗效。结果:治愈显效率溶栓组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52.94%,22.73%,早期疗效(治疗6 h内)溶栓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降纤酶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早期疗效显著。

    作者:肖建国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骨盆出口前后径对分娩的影响

    骨盆前后径对分娩的影响常被忽视,从而可能对母儿造成不良影响,我们曾遇2例,现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 病例1,25岁,因第二胎足月孕,腰骶部坠胀2+h于2000年9月14日20:40入院。孕期经过良好,1+年前在某乡医院足月孕分娩,因第二产程延长14 h,胎儿宫内窘迫行胎吸助产一男婴,重3 900 g,新生儿苍白窒息,抢救无效死亡。入院查体:T 36.5℃,P 90次/min,BP 14/9 kPa,身高1.65 m。一般情况好,皮肤无黄染及抓痕,甲状腺不肿大,心肺正常,肝脾未扪及。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无水肿。产科检查:宫高35 cm,腹围96.5 cm,头先露,枕左位,半入盆,胎心音140次/min,无宫缩,骨盆外测量:24 cm×27 cm×21 cm×8.5 cm。内诊:头先露,高位-3,胎膜未破,骶骨深弧形、骶尾关节前突,尾骨活动。双侧坐骨棘Ⅰ度突出,骶棘韧

    作者:金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女阴尖锐湿疣41例临床病理分析

    女阴尖锐湿疣(CA)易与其它乳头状增生性疾病相混淆。本文试图通过41例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对CA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探讨。1 资料与方法 自1990年1月~1998年6月,我科女阴部乳头状赘生物取活检共102例。对其切片和临床资料进行了全面复习,确诊CA 41例。剔除了乳头状瘤33例,假性湿疣12例,非特异性女阴炎9例及因组织太少或资料不全的7例。送检标本均用10%甲醛溶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部分做了免疫组化。病理诊断标准参考有关文献[1]。2 结果2.1 临床情况本组年龄22~46岁,其中22~35岁38例;已婚37例,未婚4例(均有性生活史),孕妇3例;承认有性乱史1例,性侣同患本病2例。外阴搔痒37例,局部疼痛29例,白带异常27例,并发滴虫性阴道炎5例,霉菌性阴道炎3例,外阴湿疹1例。病变位于小阴唇多,计17例,阴道口及阴道壁13例,阴道前庭5例,阴蒂及其包皮2例,宫颈2例,会阴及肛周2 例,2处及2处以上联合发病3例。2.2 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皮乳头状增生41例(100%),诊断性挖空细胞40例(97.6%),基底细胞增生39例(95.1%),棘细胞层增生39例(95.1%),角化不全40例(97.6%),真皮毛细血管增生扩张35例(85.4%),间质炎症反应37例(90.2%)。

    作者:张荣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弥漫性肝海绵状血管瘤1例

    患者女,32岁。因面色苍白、右上腹不适6年,加重伴腹胀1个月于1993年12月入院。6年前患者分娩后逐渐出现头昏、乏力、面色苍白,觉右上腹隐痛不适,断续铁剂治疗,症状反复。1个月前症状加重,腹胀明显。无发热、骨关节疼痛及呕血、黑便,否认肝炎、结核病史。查体:T 36.5℃,P 96次/min,R 20次/min,BP 16/9 kPa,重度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异常发现,腹部膨隆,无腹壁静脉曲张,腹软,肝右肋下3 cm,剑突下5 cm ,质中,脾未及,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无水肿。血常

    作者:李章白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纳络酮与可拉明合用治疗肺性脑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纳络酮与可拉明合用治疗肺性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6例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3 例,常规予氧疗、抗感染、解痉平喘、排痰、应用可拉明呼吸兴奋剂。治疗组23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治疗前后分别记录病人的神志和血气分析结果。结果:对照组显效2例,有效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56.52%。治疗组显效6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6.96%。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纳络酮与可拉明联合应用疗效较对照组显著,能缩短病人的清醒时间,降低PaCO2,提高PaO2和pH值,无明显副作用,在需要应用呼吸兴奋剂治疗肺性脑病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炎明;张康信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阴囊内固定术治疗小儿隐睾108例

    隐睾症是小儿常见病,因其能影响生育力和可能癌变,需要合理治疗。手术治疗的适宜年龄及方法选择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我院自1990~1998 年收治小儿隐睾108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患儿108例,其中右侧74例,左侧29例,双侧5例。年龄2~6岁,均采用阴囊内固定术。1.2 手术方法循斜疝修补术切口,显露睾丸及精索,切断睾丸引带并处理疝囊。充分松解精索,直到睾丸能无张力地降入阴囊。分离阴囊直达底部。由左用

    作者:王文清;贾玉东;李百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慢性骨髓炎32例治疗体会

    慢性骨髓炎病程长,感染严重,死骨与皮损或窦道常并存,是临床的难点之一。我院于1995年10月~2000年10月探索其治疗方法,选择32病人,通过应用有效抗生素,病灶清除,剔除死骨,创面修复,全部治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在16~60岁。平均年龄32岁。病程3~ 20个月。病变部位:股骨4例,胫骨24例,桡骨4例。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18例,闭合骨折切开复位术后感染8例,急性骨髓炎转为慢性骨髓炎6例。入院前已做手术者18例,2次手术者 6例,入院前已有窦道或骨质外露者26例。其他均有局部软组织红肿,X线片有不同程度骨质密度改变或有骨膜下层状新骨形成,骨质硬化,密度增加。

    作者:田秀全;樊秋云;田桂芹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