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未来十年哮喘防治展望

钟南山

关键词:未来十年, 支气管哮喘, 随机抽样方法, 广东省, 发病率, 哮喘防治, 流行病学, 会议, 防治战略, 发达国家, 发病机制, 儿童, 成人哮喘, 病人, 青壮年, 患病率, 资料, 症状, 显示, 沈阳
摘要:在广州举办的“国际推广哮喘全球防治战略”经验会议表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增加的趋势,特别是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据此次全国哮喘会议上海、北京、沈阳、广东等地流行病学的资料,我国成人哮喘发病率为0.7%~1.5%,儿童为0.11%~2.03%。亦即全国有1 000~2 000万患者,以青壮年和儿童居多。广东省采纳分层整群不等比随机抽样方法,结果显示:广东省总人口患病率为9.41‰。由于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甚清楚,虽然采用现有的方法,已能有效地控制大多数病人的症状,但对部分病人疗效欠佳,更说不上根治,因而哮喘防治任务是艰巨的,亦是十分迫切的。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开放性与闭合性颅脑损伤病死率比较

    本院自1990年1月~2000年6月共收治颅脑损伤病人2 138例,现将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 138例,其中男1 590例,女548例,男女之比为2.9∶1。年龄小者7 d,大者93岁,平均36.7岁。1.2 致伤原因主要为交通事故伤(78.6%),其余依次为摔伤(9.4%),坠落伤(6.1%),砸击伤(3.2%),其它损伤(2.7%)。

    作者:卢天喜;陈永群;任安州;程树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鼻骨骨折的普通X线与CT对比分析

    笔者对近年鼻外伤患者普通X线鼻骨侧位像与CT进行了回顾分析对比,以提高对鼻骨骨折诊断的准确性。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所选病例皆为CT检查阳性者,共102例,其中男81例,女21例,年龄12~68岁,平均34岁。致伤原因:打伤73例,撞跌伤29例。临床表现皆有不同程度的鼻部肿胀、疼痛及A触痛、鼻出血、头痛、恶心、呕吐、脑震荡、眼挫伤、鼻部塌陷变形等。

    作者:高钧亮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未来十年哮喘防治展望

    在广州举办的“国际推广哮喘全球防治战略”经验会议表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增加的趋势,特别是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据此次全国哮喘会议上海、北京、沈阳、广东等地流行病学的资料,我国成人哮喘发病率为0.7%~1.5%,儿童为0.11%~2.03%。亦即全国有1 000~2 000万患者,以青壮年和儿童居多。广东省采纳分层整群不等比随机抽样方法,结果显示:广东省总人口患病率为9.41‰。由于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甚清楚,虽然采用现有的方法,已能有效地控制大多数病人的症状,但对部分病人疗效欠佳,更说不上根治,因而哮喘防治任务是艰巨的,亦是十分迫切的。

    作者:钟南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核心期刊概念

    核心期刊是指某学科所涉及的期刊中,刊载论文较多的信息量较大的,论文学术水平较高的,并能反映本学科新研究成果及本学科前沿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的,较受该学科读者重视的期刊。核心期刊是一个理想的概念,由于统计工具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筛选方法总是有这种或那种缺陷,因此,实际筛选的核心期刊只能从总体上大致反映学科期刊的状况。排序不可能完全准确,还会有某些重要的期刊被遗漏,更重要的是核心与非核心之间无客观存在的界线。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

    严重哮喘发作是指哮喘发作引起严重的呼吸困难,缺氧和(或)CO2潴留,甚至死亡。严重哮喘发作持续24 h以上,经过一般治疗不能缓解时,称为哮喘持续状态(status asthmaticus)。但也有部分病例由于哮喘发作后病情演变迅速,在短时间内(几小时甚至十多分钟)发展为呼吸衰竭。尽管多数的重症哮喘患者能够通过积极有效的药物治疗而缓解,但个别病例由于严重的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机械通气是治疗这类病人的重要手段。

    作者:陈荣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肉毒碱在肝硬化大鼠全胃肠外营养的应用

    目的:观察肉毒碱在肝硬化大鼠全胃肠外营养(TPN)时的作用。方法:19只肝硬化大鼠随机分成3组,肝硬化对照组(A组)6只,肝硬化TPN组(B组)7只和肝硬化TPN+肉毒碱组6只。观察大鼠生存情况,大鼠肝功能、血脂水平和肝脂含量的变化。结果:除TPN组有1只大鼠因输液过快、肺水肿死亡外,其余大鼠均成活。血清TBIL,AST和ALT B,C组与A组变化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ALB明显降低(P<0.01)。血TG水平明显升高(P<0.01),肝TG,CHO含量明显升高(P<0.01)。C组与B组比较,血清ALB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G,CHO水平明显降低(P<0.01和P<0.05),肝TG,CHO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肉毒碱可以改善硬化肝TPN时进一步肝损害和脂代谢紊乱。

    作者:罗时敏;周凯;张天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继发性癫痫28例血镁分析

    总结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病例58例,探讨继发性癫痫与血镁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观察组:共28例,其中男21例,女7例,年龄小11岁,大69岁,平均41.2岁。闭合性颅脑损伤26例,开放性颅脑损伤2例。合并颅内血肿16例,包括硬膜外血肿2例,硬膜下血肿6例,硬膜外并硬膜下血肿1例,硬膜下合并脑内血肿4例,脑内血肿3例。18例进行开颅手术。全部病例格拉斯哥计分(GCS)3~8分,排除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内分泌功能失调以及代谢紊乱。全部病例均出现局部性肌肉阵挛性抽搐。脑电图检查发现癫痫放电。对照组:随机抽取同科室同期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30例,均无癫痫病史,男20例,女10例,年龄小12岁,大78岁,平均45.7岁。闭合性颅脑损伤28例,开放性颅脑损伤2例。合并颅内血肿20例,包括硬膜外血肿4例,硬膜下血肿7例,硬膜下合并脑内血肿3例,脑内血肿6例。23例进行开颅手术。全部病例GCS 3~8分。

    作者:杨瑞红;邱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新生儿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170例

    目的:探讨新生儿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诊治,以寻求降低新生儿疾病死亡率的有效途径。方法:对我院近2年诊治的170例SIRS病例进行临床总结及分析。结果:SIRS、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是动态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具可逆性;MODS是本组病例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正确认识SIRS,MODS,有效逆转或防止发展为MODS,是抢救成功的前提;综合治疗,重视原发病及预警、注意全面监测,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刘金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老年人自发性气胸68例临床诊疗探讨

    目的:讨论老年人自发性气胸在临床诊疗方面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1月~2000年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老年人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资料,与同期88例青壮年自发性气胸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0例(88.2%)老年患者有慢性阻塞性肺病。23例(33.8%)合并肺部感染,10例(14.7%)并发呼吸衰竭。5例(7.4%)误诊。33例(48.5%)需采用闭式引流,14例(20.6%)患者需手术治疗,5例(7.4%)死于呼吸衰竭。结论:老年人自发性气胸多为继发性,误诊较青壮年多见,易发生呼吸衰竭,增加病死率,应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及时诊断,积极治疗。

    作者:符永玫;黄静;林妙霞;赵锋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幼年性息肉癌变3例

    幼年性息肉被公认为良性非肿瘤性息肉,罕见幼年性息肉癌变的报道,我们于近年在内镜切除的息肉中发现3例幼年性息肉癌变,现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 例1 男,26岁。因大便带血10余年于1990年6月就诊,曾在外院诊断为息肉病并行内镜下息肉摘除术。入院时肠镜检查见全大肠分布百余颗0.3~2.0 cm不等的亚蒂或短蒂息肉,直肠、乙状结肠较密集。首次于降结肠以上切除10余颗息肉,收集3颗较大息肉送病理检查,病理报告为幼年性息肉病。1周后第2次内镜下电切治疗直肠段息肉,共切下10余颗较大息肉,2颗送检,其中一颗病理报告为幼年性息肉癌变(乳头状腺癌),建议手术治疗,后病人失访。

    作者:陈村龙;方国存;张月彩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先天性左冠状动脉窦瘤突入左心室2例临床观察

    主动脉窦瘤本属少见心血管畸形,而左冠状动脉窦瘤突入或破入左室则更为罕见。我们在临床上遇到2例,1例单纯修补手术成功,1例行窦瘤内口直接缝合及主动脉瓣替换术后并发瓣周漏和心内膜炎而死亡,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例1 男,18岁。因心悸、气促、咳嗽、痰中带血丝2个月入院。过去无心脏病史,能参加重体力活动。体查:HR 105次/min,BP 16/6 kPa,不能平卧,轻度呼吸困难,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明显舒张期杂音,心尖部Ⅱ级收缩期吹风性杂音,有周围血管征,心功能Ⅲ级。EKG:左心室肥大劳损。B超:全心扩大,尤以左房、左室增大显著,左室流出道见6 cm×3 cm×3 cm囊状膜状物,收缩期缩小,舒张期增大。心导管升主动脉造影示:主动脉瓣重度反流,左心室扩大,造影剂反流首先呈囊袋状积聚,然后弥散入左心室内。术中见左冠瓣叶颈部与左冠状动脉开口之间有一椭圆形窦瘤内口,约1.2 cm×1 cm大小,其边缘有厚约0.5 cm纤维组织环,瘤囊逐渐增大,约6 cm×3 cm×3 cm大小,其边缘有参差不齐的破口约1~4 cm长,瘤壁约0.5~1 mm不等,部分与二尖瓣前瓣有粘连,二尖瓣内交界有轻度反流。手术切除部分囊壁,保留其与二尖瓣粘连部分。首先试图直接缝合窦瘤内口而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改用自体心包片修补,带垫褥式缝合二尖瓣内交界瓣环成形。手术顺利,术后无须正性肌力药物支持,杂音消失。B超检查无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追踪2年情况良好。

    作者:封加涛;潘启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磷霉素与哌啦西林时间差疗法治疗老年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

    目的:观察磷霉素与哌啦西林时间差疗法(A组)治疗37例老年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并与37例连续疗法(B组)对照。方法:A组病例用4~6 g磷霉素静滴约30 min,间隔60 min(时间差),哌啦西林3 g,静滴约30 min,每日2次,疗程7~10 d。B组病例用磷霉素与哌啦西林先后连续静滴,其它同A组。结果:A,B两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1%和76%(P<0.05),两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3%和75%(P>0.05)。结论:磷霉素与哌啦西林时间差疗法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

    作者:曹淑芳;李锐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经皮空心螺钉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选择与价值

    我们从1997年1月~2000年6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34例,取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4例中男14例,女20例。年龄60~93岁,平均74.2岁。按骨折部位分型:头下型5例,头颈型11例,经颈型10例,基底型8例。按Garden分型:Ⅰ型3例,Ⅱ型9例,Ⅲ型16例,Ⅳ型6例。全组合并不同程度内科疾病30例,占88.2%。合并2种以上疾病有21例,以冠心病、肺心病、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中风后遗症、高血压病、糖尿病等为主。

    作者:张斯怡;肖绍升;廖威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小儿肾衰血透、腹透疗效比较

    60年代国外已有血液透析治疗儿童肾功能衰竭的报道,80年代以来,非卧床持续腹膜透析(CAPD)得到广泛开展,已成为大多数肾衰患儿主要替代疗法。血透、腹透疗法治疗小儿肾衰各有优缺点。作者1990年11月~1998年2月曾采用血透、腹透治疗20例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儿,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有关情况予以报道,并就两种血液净化疗法进行比较。

    作者:刘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血液透析治疗难治性心衰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对难治性心衰患者心功能改善作用。方法:采用血液透析治疗难治性心衰病人48例(血透组),观察其血透前后心功能的改变和心电图变化。并与同期采用单纯药物治疗的难治性心衰患者40例(非血透组)作比较。结果:血透组48例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改善Ⅱ级以上40例,Ⅰ级以上8例,总有效率达100%。心电图变化:T波高尖阴转率为100%,心动过速消失占65.6%,Q-T延长阴转占58%,ST-T改善占55.6%。非血透组治疗后心功能改善Ⅱ级以上6例,Ⅰ级以上25例,总有效率为77.5%,心电图T波高尖阴转率66.6%,心动过速消失占48.3%,Q-T延长阴转占43.7%,ST-T改善占33.3%。结论:血液透析能显著改善难治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且疗效肯定。

    作者:吴晓秋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银屑病合并白癜风、类天疱疮1例

    患者男,75岁。因头部鳞屑性红斑20年,躯干散在白斑3年,肩部及躯干水疱1个月,于2000年10月来诊。患者20年前无明显诱因头顶部起甲板大小鳞屑性红斑,伴瘙痒,曾于我院皮肤科诊断:寻常型银屑病。予口服制银灵、维脑路通,外用5%水杨酸软膏治疗,病情好转,近十年头部皮疹反复发作。3年前无诱因颈部、前胸及双上肢起掌面大小,边界清楚的白斑,不痒,于我院诊断:白癜风。予氮芥酒精外用、口服中药治疗,皮损未见扩大。1个月前肩部、躯干起水肿性红斑,其上出现紧张性黄豆大小水疱,散在分布,略感瘙痒,行病理检查,确诊:类天疱疮。给予强的松60 mg/d口服,水疱大部消退。既往史:否认其它慢性及传染病史,无药物过敏史,否认家族遗传性疾病史。查体:系统检查无特殊。专科检查:头顶部可见灰白色鳞屑性斑片,鳞屑易刮除,薄膜现象(+),Auspitz征(+)。颈前、前胸及双上肢可见掌面大界清白斑,周边色素沉着,摩擦后白斑发红。肩部可见3个散在黄豆大紧张性水疱,尼氏征(-),口腔未见糜烂、溃疡。皮肤组织病理示:表皮下水疱,真皮乳头层可见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诊断:银屑病、白癜风、类天疱疮。

    作者:侯娟;周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胸椎增生并脊髓血管畸形牵引致截瘫1例

    患者男,67岁,因“右腿麻木无力5个月,加重伴双下肢瘫痪2个月”收住院。患者于2000年元月背部撞击后右背部两肩胛间下缘钝痛,咳嗽时加重;右小腿下端无力,行走时更为明显;肌肉纤颤,间歇跛行。除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外,左下肢麻木,行中药及针灸治疗半个月后肌力稍改善。为了进一步诊治,行X线胸椎正侧位片和3次行胸椎CT,均报告T7~9椎体骨质增生。在门诊牵引治疗,牵引2 d后背部肩胛骨之间钝痛,胸部重压感减轻,第3次牵引后病情突然加重,表现为双下肢活动受限,背部剧痛,腹部有束带感,且大小便失禁,不能坐起。2000年1月经兰州某医院行胸椎MRI检查及血管造影,确诊为脊髓血管畸形,并给予扩血管及营养神经治疗。病情平稳后带药再次来我院住院治疗。入院查T7~9棘突压痛,无放射,四肢关节无红肿,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肌力减弱,左侧为Ⅰ级、右侧为Ⅱ级,双侧腹壁反射消失,双侧肱二、三头肌腱反射(++),双侧膝腱、跟腱反射(+),双膝关节以下痛觉、图形觉减退,双足趾位置觉障碍。入院后给予扩血管、营养神经针灸等综合治疗后,双下肢肌力恢复至Ⅲ+级。

    作者:惠升明;姚旭光;李恩;马建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使用Prisma血液净化系统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护理体会

    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目前抢救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1~3],2000年6月~11月我院使用法国Prisma血液净化系统在床旁为8例危重病人进行CRRT治疗,效果满意。Prisma血液净化系统与传统血液透析机有很大差别,整个管路为密闭系统,对管路压力和液体容量的监测更精密,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报警,如果对机器性能不熟悉,将不能及时正确处理机器报警,影响治疗效果和管路寿命。

    作者:冯婉娜;李欣;谢美珍;陈桂芳;卢伟;许元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外伤性癫痫的病理与临床

    外伤性癫痫是颅脑损伤后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继发于脑损害引起的癫痫性发作。癫痫可以致残或影响伤者的生存质量,如晚期发生则会长期严重影响伤者的日常生活,甚至因此而丧失生活能力并发生危险。1 发病率、发病时间及类型 据Silva等统计,平时颅脑损伤患者伤后癫痫发生率为1%~10%,战时颅脑火器伤患者癫痫发生率明显增加,高达34%。多数学者认为外伤性癫痫按伤后初次发生的时间分三种类型:早期癫痫系指伤后3 d左右发病,即发生在伤后急性期,以全身性发作为主;延期癫痫指伤后数日至3个月内发病,多因脑外伤后的并发症引起;晚期癫痫指伤后3个月以后发病,常因脑损伤后期脑膜脑瘢痕、脑退行性病变或脑脓肿等引起,以局限性发作为主。又有主张外伤性癫痫分早和晚期癫痫,以伤后2周发病与否为区分标准。临床上所指的外伤性癫痫一般是晚期癫痫,常于伤后3个月~1年内发病。

    作者:肖绪林;张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普罗帕酮致心房颤动为酷似室速1∶1心房扑动1例

    患者男,51岁,因心前区压榨样疼痛1 h急诊。急查心电图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体查:BP 110/65 mmHg,神清,呼吸尚平顺,双肺未闻干湿罗音,心率70次/min,律整。入院后予尿激酶150万U溶栓及肝素治疗,并给予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极化液及能量合剂等。入院后42 h患者自觉气稍促,心率135次/min,快慢强弱不一,心电监护提示:心房颤动。给予西地兰0.2 mg缓慢推注后心率仍为134~152次/min,心房颤动;4 h后,给予普罗帕酮150 mg,每小时1次,用药后24 h,心电监护提示,心房颤动,部分呈不纯房扑,心室率为146~162次/min,随后转为QRS宽大的心动过速,心室率为180~220次/min。按室性心动过速处理,反复给利多卡因50 mg静注,及1~2 mg/min静注维持,仍未能转复。行12导联心电图记录提示R-R绝对规则,部分导联见可疑p′波,即插入食管电极,心电记录见心房波规则,其后QRS波与心房波呈1∶1规则出现,QRS波宽大呈右束支阻滞图形,提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心房扑动(1∶1传导),伴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给予胺碘酮0.15 g静注后用0.45 g静注维持仍未能转复,即给直流电200 J电击1次转复为房扑2∶1或3∶1传导。继续给可达龙0.2 g,每8 h 1次,2 d后仍未转复为窦性心律,后用射频治疗转复成功。

    作者:吴沃栋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