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泳华;钟倩;李冬梅
目的:分析AO技术治疗股骨近远端骨折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并提出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1998年12月采用A O技术(包括130°角钢板,95°髁钢板,动力髋螺钉和动力髁螺钉)治疗181例患者出现的65 例101处术后并发症.结果:101处并发症包括下肢旋转畸形18处,下肢前后成角畸形6处, 髋内外翻19处(其中晚期髋内翻6处),小粗隆未复位7处,膝关节内外翻5处,股骨髁间分离3 处.内固定失败9处,髋关节痛3例,膝关节僵硬14处,膝关节疼痛9处,骨折延迟愈合8处. 结论:并发症主要原因为手术时机延误和对骨折类型了解不充分导致术中不良复位;手术操作不遵循AO规范,对所使用器材的设计特点、使用要领不熟悉;术后忽视康复指导和功能锻炼不当以及过早负重导致关节功能障碍,内固定失败等.预防对策为早期手术,遵循AO技术规范进行操作,术后重复康复治疗.
作者:昌耘冰;尹庆水;邓建业;权日;魏仲恩;符史发;黄山东;张惠民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粘液腺囊肿是口腔科常见病,临床上传统采用手术切除或囊腔内注射某种药物等方法治疗,但易复发.自1999年10月~2001年3月,我院应用等离子多功能手术治疗机,有选择地对30例粘液腺囊肿进行了治疗,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洪强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较传统的脐静脉或脐动脉换血更为优越.其具有操作简单,不易感染,血压波动少,并发症少的特点[1].而该换血疗法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少见报道.我们对2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观察换血前后电解质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慧珍;李锐钦;邝玉子;邓皓辉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研究空心加压螺丝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总结分析22例利用空心加压螺丝钉内固定治疗的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诊治经过及随访结果.结果:22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3年4个月 ,20例在6个月内达骨性愈合,1例螺钉脱出改行全髋置换术,1例股骨头坏死.结论:空心加压螺丝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可以防止骨折端旋转移位,并可起到加压作用,在骨折复位达Garden Ⅰ~Ⅱ级标准前提下,结合带肌蒂骨瓣的植入,对于新鲜的股骨颈骨折,是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作者:曹昱;张亚奎;于振山;王彦辉;张椿晖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通过热疗与放疗、化疗的二联或三联组合,探讨综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方法.方法:6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分 3组,放热疗组21例,放疗全程配合热疗,放疗总剂量56~64 Gy/5.6~6.4周; 热疗每周2次,共4~10次.热化疗组23例:丝裂霉素+长春地辛+顺铂(MVP)方案化疗4~6周期,每周配合热疗2次,热化疗同时进行.热放化疗组20例:放、热、化疗同步进行,放疗总剂量50~60 Gy/5~6周,全程低剂量顺铂(DDP)化疗;热疗每周2次,与化疗同时于放疗后15 min内进行;放疗为常规分割照射,热疗时间为60 min, 间接测量瘤周温度41.5~43.5℃.比较3组客观疗效、功能状态提高、临床症状改善、副反应情况.结果:3组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率、功能状态提高率分别为热放化疗组85.0 %,80.0%,85.0%;热放疗组61.9%,81.0%,85.7%;热化疗组56.5%,39.1%,39.1 %.有效率三联与二联比较P<0.05.3组副反应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放疗、化疗、热疗综合治疗中,近期疗效三联综合方案优于二联,不增加副反应,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评估 .
作者:戴辉;侯友贤;李工;黎静;陈怀宇;闫业勇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患者女,59岁.因发现左上腹包块伴左上腹不适、乏力、纳差3个月,于2001年1月2日收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无异常.腹软,稍隆起,左上腹可及一20 cm×18 cm×16 cm包块,质硬,固定,轻微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肠鸣音活跃,未闻及气过水声.辅助检查:血常规:RBC 2.29×1012/L,Hb 52 g/L,WBC 15.6×109/L,GRA 70%;肝功:HBsAg( -),GO/GP 0.73,TP 59 g/L,ALB 23.90 g/L,A/G 0.68,余者正常.
作者:张玉国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小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临床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和护理.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曾在本院住院9例病人,总结其临床表现、治疗和护理.结果:9例患儿中8例年龄≤5岁,患儿皮疹均从面部、口周始发,后向颈、腋窝和腹股沟蔓延,并迅速波及全身.表现为大片鲜红斑,触痛明显,在红斑基础上表皮松解,继而形成松弛性水疱.用抗菌药物治疗第2~3天皮疹颜色变淡,并开始脱屑.所有病例疾病初期出现口周放射状浅黄色裂纹,5例出现明显眼睑红肿,结膜充血伴脓性渗出物.4例低热.结论:SSSS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小儿,临床特征及诊断依据主要为典型的皮疹.通过早期抗菌治疗、皮肤和眼部治疗护理,SSSS可很快痊愈.
作者:路新国;刘灿霞;刘启文;魏菊荣;刘晓莉;倪莲芳;廖建湘;李成荣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多中心研究表明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 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对防治室性心动过速及室颤所致的猝死有明显疗效 ,ICD在临床上主要是应用于有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已成为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终目的是降低猝死率.长期随访的研究已证实,植入ICD后,每年的猝死发生率为1%~2%,远远低于未植入的15%~25%.我院2001年5月开展ICD治疗导致反复晕厥的室性心动过速1例,报告如下.
作者:李涛;许香广;王洁婷;赵菲;黄建平;张东辉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患者男,49岁,因吞咽梗阻感伴胸背部疼痛,消瘦2 月余来我院就诊,吞钡点片见T6水平以下食管7 cm长的充盈缺损,粘膜破坏; 纤维胃镜检查见距门齿30~36 cm的食管肿块,取活检病理见食管粘膜低分化癌巢浸润,考虑为鳞状细胞癌.以胸中段食管癌于1999年7月入院剖左胸行食管癌根治性切除, 食管胃主动脉弓上吻合术.术中见T6~T8水平食管6 cm×3 cm肿块 ,侵犯左侧纵隔胸膜,表面见溃疡;肺门隆突淋巴结、胃左动脉旁淋巴结、食管旁淋巴结各 1枚,贲门旁淋巴结2枚.切除标本光镜下见肿瘤内呈实体巢状,大片坏死灶,肿瘤细胞呈小圆形或多边形,胞浆少或无,呈嗜酸性,细胞境界不甚清,核深染,核圆或不规则,核膜[ CM(17*3/4 不清,可见少数核分裂,行免疫标记检查
作者:郑春鹏;章克毅;刘敦序;曾绍文 刊期: 2001年第11期
胃管临床上用处很广,洗胃、鼻饲、胃肠减压等均要插胃管,然而临床上有的患者喉头水肿、痉挛、食道狭窄,胃管插入极困难,传统插管法失败率较高,因而常延误了抢救病人的好时机.为此,我们借用喉镜,使其充分暴露食道与声门,并借助胃管内的铝丝作支架,行胃管插入.通过186例的实践证明,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长殿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为了探讨司乐平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对75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给予司乐平片剂口服,每天1次,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FPG、FINS及IAI的变化.结果:显示用司乐平治疗8周后血压明显降低,P<0.01.FPG、FINS及IAI有明显改善,副作用轻微.结论:司乐平在降压治疗的同时能改善高血压、非肥胖者的胰岛素抵抗.
作者:刘宏君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患者男,28岁.因反复发热20余天,左眼视物不清1 0 d入院收住眼科.2个月前患者因发热、左眼视物不清在当地诊所应用青霉素、激素治疗后症状缓解.入院查体:T 37.5℃,P 80次/min,呼吸血压正常,心肺腹正常.眼科检查:视力右为1.0,左手动120 cm.左眼角膜透明,前房中深,房闪(-),瞳孔圆,直径3 mm,直接光反应迟钝,间接光反应灵敏.眼底检查见视盘边界清,无水肿隆起,A/V=2∶3,网膜色泽淡,黄斑中心反光不清.血、尿常规正常.诊为视神经炎(左).给予妥拉苏林12.5 mg+地塞米松2.5 mg球后注射,隔天1次,共8次,全身应用激素、能量、青霉素治疗.18 d后出院,视力左0.8(矫正1.0).患者出院25 d后右眼视力进行性下降,同时感四肢麻木无力,但能行走.查体:四肢肌张力稍高,蹒跚步态,Hoffma nn征(+),Chaddock征(+),闭目难立征(+).四肢感觉异常.行MRI检查示小脑、脑干多发性硬化.入院收住神经内科,应用大剂量激素治疗,22 d后痊愈出院.
作者:王学峰;杨伟光;马玉胜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在体部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中,体位固定不当,往往会影响放射治疗的效果.目前体部恶性肿瘤的外照射患者多采用真空袋固定和非真空袋固定,由于所选取投照体位固定方式不同,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的过程中,体位的不自主移动 ,使各野实际所照射的靶区范围与原设计意图有所偏差.本文就体部肿瘤外照射的两种投照体位固定技术的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加以讨论.
作者:刘青;黄峻;苏建新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婴儿晚发性Vit 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是儿科临床上对婴儿极具威胁性的疾病.虽然,近年来报道渐多,临床医务人员对该症的认识不断加强, 在基层医疗单位,该症的误诊率仍较高,延误了抢救时机.本文报道笔者1992~1999年在临床上遇到的8例该症患儿,现就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杨怀秀 刊期: 2001年第11期
自从1983年Warren和Marshall首先培养出幽门螺杆菌(H.pylori)[ 1],并把其与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的发病相关以来,H.pylori感染是消化性溃疡和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早已成为共识.近年来的研究资料提示,H.pylori与胃癌之间有比较密切的关系,胃内有H.pylori感染可能是发生胃癌的一个危险因素.本文从两个方面探讨H.pylori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
作者:任刚;陈强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术较佳的手术方式.方法:将140例研究对象分成两组.A组行鞘膜内子宫切除术80例,B组行传统全子宫切除术60例,随访半年,对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病率及术后并发症及性生活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A组(107±25.0)min,B组(151±37.2)min,术中出血量A组(100±15)ml,B组(150±25)ml,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术后排气时间 A组(24±4.2)min,B组(30±2.8)min,差异有显著意义;两组术后病率、术后阴道出血、术后尿潴留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术后随访亦显示A组性生活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别.结论:鞘膜内子宫切除术符合解剖生理特点,简化了手术步骤,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因此,鞘膜内子宫切除术是一种可选择手术方式.
作者:张锐;王小婕;张建平;张清学 刊期: 2001年第11期
重组人生长激素(rhCH)是近年来利用重组DNA技术合成的生长激素,它与垂体内源性分泌的生长激素的作用及动力学无异.所以,rhGH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广泛的应用.现就rhGH在烧伤治疗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吴杰裕;肖能坎 刊期: 2001年第11期
骨髓坏死是一种少见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我院发现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云;汪明春;汪鹏程;蔡力生;陈俊雄;李明;卓家才;杜新;叶选海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在过去的10余年里幽门螺杆菌(H.pylori)根除疗法的应用有效地治疗了这一细菌感染,显著改变了消化性溃疡、胃粘膜相关组织淋巴瘤等疾病的预后.目前H.py lori根除方案多采用三联治疗,即质子泵抑制剂(胶体铋剂)加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或甲硝唑),但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其根除率差异甚大.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有抗生素的耐药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依从性等.
作者:曾志荣;陈湖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提高部烧伤后瘢痕癌合并瘢痕挛缩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先控制创面感染.手术分2期进行,第1期行病灶切除加瘢痕松解术,继发创面用辐照猪皮覆盖.5~7 d后行第2期自体大张中厚皮片移植术.结果:9例部烧伤后巨大瘢痕癌合并瘢痕挛缩患者经此法治疗,植入皮片全部成活,关节功能恢复正常,随访0.5~3年,未见瘢痕癌复发.结论:部烧伤后巨大瘢痕癌合并瘢痕挛缩应用2期手术切除修复疗效佳、安全.
作者:何国;钟泉;李汉荣;陈爱玲 刊期: 200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