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荣;陈湖
目的:探讨异丙酚联合米索前列醇在人流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要求行人工流产术的300例妇女,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00 例.A组用异丙酚+米索前列醇.B组单用异丙酚,C组口头安慰.结果:A组与B组相比,A组有宫口松弛作用(P<0.01),手术时间较B组短,异丙酚用量较B组少.结论:异丙酚联合米索前列醇临床效果优于较单纯应用异丙酚.
作者:朱雪莲;骆见秀;张少云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喉囊肿常见类型为发生于会厌的潴留囊肿.会厌舌面富于腺体,易因炎症、外伤或机械因素致腺管阻塞引起粘液潴留.会厌囊肿由于位置深在,间接和直接喉镜下术野狭小,不易固定和操作,手术较难彻底切除,因而术后复发率较高,甚至引起严重术后出血.我科自1995年以来改进了手术方法,共收治较大会厌囊肿23例 ,术后随防1~5年,无一例复发,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翰青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小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临床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和护理.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曾在本院住院9例病人,总结其临床表现、治疗和护理.结果:9例患儿中8例年龄≤5岁,患儿皮疹均从面部、口周始发,后向颈、腋窝和腹股沟蔓延,并迅速波及全身.表现为大片鲜红斑,触痛明显,在红斑基础上表皮松解,继而形成松弛性水疱.用抗菌药物治疗第2~3天皮疹颜色变淡,并开始脱屑.所有病例疾病初期出现口周放射状浅黄色裂纹,5例出现明显眼睑红肿,结膜充血伴脓性渗出物.4例低热.结论:SSSS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小儿,临床特征及诊断依据主要为典型的皮疹.通过早期抗菌治疗、皮肤和眼部治疗护理,SSSS可很快痊愈.
作者:路新国;刘灿霞;刘启文;魏菊荣;刘晓莉;倪莲芳;廖建湘;李成荣 刊期: 2001年第11期
膀胱痉挛是前列腺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高,一般镇痛药及冬眠药物难以奏效.我院于1994年3月~2000年12月共施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231例,术后并发顽固性膀胱痉挛49例,发生率21.2%,我们采用经硬膜外腔持续性注入镇痛剂,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房毓庆;边进科;程晓峰;孟庆永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我院自1999年11月起为1 800例人工流产患者实施了丙泊酚麻醉,并在术中对其效果及循环、呼吸功能和并发症等方面进行了观察, 现报告如下.
作者:万志勇;王小冰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为了探讨司乐平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对75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给予司乐平片剂口服,每天1次,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FPG、FINS及IAI的变化.结果:显示用司乐平治疗8周后血压明显降低,P<0.01.FPG、FINS及IAI有明显改善,副作用轻微.结论:司乐平在降压治疗的同时能改善高血压、非肥胖者的胰岛素抵抗.
作者:刘宏君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术较佳的手术方式.方法:将140例研究对象分成两组.A组行鞘膜内子宫切除术80例,B组行传统全子宫切除术60例,随访半年,对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病率及术后并发症及性生活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A组(107±25.0)min,B组(151±37.2)min,术中出血量A组(100±15)ml,B组(150±25)ml,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术后排气时间 A组(24±4.2)min,B组(30±2.8)min,差异有显著意义;两组术后病率、术后阴道出血、术后尿潴留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术后随访亦显示A组性生活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别.结论:鞘膜内子宫切除术符合解剖生理特点,简化了手术步骤,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因此,鞘膜内子宫切除术是一种可选择手术方式.
作者:张锐;王小婕;张建平;张清学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肠房分流术治疗布加氏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布加氏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治疗即时成功率为100%.术后半年复查肝功能均恢复正常,随访5年,人工血管通畅.结论 :肠房分流术是治疗布加氏综合征的有效手段,但要注意适应证的选择.
作者:陈盛;区金锐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的病因。方法: 对4〖KG*1/4〗792例男性不育患者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睾丸功能不全200例,睾 丸前因素50例,睾丸外因素968例,484例原因不明。结论:睾丸外因素是男性不育的主要致 病因素,不明原因的男性不育可能由基因突变或缺失引起。
作者:丁平;陈荣安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探讨残留试剂的佳保存方法,评估其各项技术指标.方法:收集残留试剂进行有效处理并破译试剂包密码.结果:AFP等十项批内和批间平均变异系数(CV%)分别小于4.15%和5.27%, 其中E2,TT4的CV%>9.67%,与新试剂比较P>0.05,相关良好,r在0.9998 ~0.9999之间,回收率为95.2%~105.1%.结论:该处理方法有利于试剂保存,操作简便 ,结果达到实验要求,但对检测小分子物质的试剂不可回收利用.
作者:樊锦秀;李伯利;沈树标;金先富;石卫武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儿童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广泛存在,并与儿童上消化道炎症及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发展及复发密切相关.由于绝大多数成人H.pylori感染主要在儿童期获得,且与年龄呈正相关,因此,在儿童上消化道炎症、消化性溃疡等与H.pylo ri感染相关疾病的治疗中,根除H.pylori感染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作者:吴斌;林希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肝素对产科DIC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4年1月~1999年12月共遇到的20例产科DIC病人的抢救过程,对其中9例使用肝素者与11例未用肝素者进行疗效比较.结果:9例病人使用肝素后阴道流血增多6例,硬膜外麻醉穿刺针眼出血不止1例,剖宫产加子宫切除术后腹壁伤口大量渗血1例, 腹膜外剖宫产术后腹壁伤口大血肿致失血性休克1例,而未用肝素者无一例出现以上与使用肝素相关的出血性并发症.结论:肝素对临近分娩或分娩后的产科DIC治疗价值不大,有增加出血的危险,应慎用.
作者:黄泳华;钟倩;李冬梅 刊期: 2001年第11期
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HAL)是指外周血WBC>100×10 9/L的急性白血病(AL),是白血病的一种特殊症候群,约占AL病例总数的5%~20%,临床病情危重,早期病死率高.我们自1994年以来对18例HAL病例先采用羟基脲(Hu)预处理降低WBC 数量,然后再诱导化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成华;崔卫兵;仇红霞 刊期: 2001年第11期
1 病历摘要患者女,19岁,未婚.因乏力、腹胀、尿少,下肢水肿2周,腹泻5 d于2001年1 月3日入院.否认既往肝病史及结核病史.近期无不洁饮食,无发热、腹痛等伴随症状.月经史正常.
作者:卢永宏;龚常勇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导致糖尿病病人失明的主要原因,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用达纳康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盛平;张震宇;雷志军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我科对1993年6月~1994年6月出生的50例HIE患儿进行随访并作儿童艾森克个性心理问卷(EPQ)测试,同时与正常同龄儿作对比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余巍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较传统的脐静脉或脐动脉换血更为优越.其具有操作简单,不易感染,血压波动少,并发症少的特点[1].而该换血疗法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少见报道.我们对2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观察换血前后电解质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慧珍;李锐钦;邝玉子;邓皓辉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比较腹腔内注射药物与全身静脉给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就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248例 ,其中腹腔内给药组140例:予腹腔内注射给药;静脉给药组108例:采用全身静脉注射抗生素.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腹腔内注射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治愈率较全身静脉给药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腹腔内注射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炎优于全身静脉给药,此方法操作方便,效果好.
作者:兰晓玲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患者女,59岁.因发现左上腹包块伴左上腹不适、乏力、纳差3个月,于2001年1月2日收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无异常.腹软,稍隆起,左上腹可及一20 cm×18 cm×16 cm包块,质硬,固定,轻微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肠鸣音活跃,未闻及气过水声.辅助检查:血常规:RBC 2.29×1012/L,Hb 52 g/L,WBC 15.6×109/L,GRA 70%;肝功:HBsAg( -),GO/GP 0.73,TP 59 g/L,ALB 23.90 g/L,A/G 0.68,余者正常.
作者:张玉国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对2 152例颅脑损伤患者中12例发生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tic hormone secret ion,SIADH)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表现,分析实验室检验结果,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除1例死于颅内感染外,11例患者低血钠和低血渗症状恢复.结论:血清低钠、低氯、血浆低渗、尿液高钠是SIADH的诊断依据,限制入水量,提高细胞外渗透压 ,调节ADH/ACTH的平衡等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赵刚;李铁林;段传志 刊期: 200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