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食管心室起搏治疗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尖端扭转型室速室颤3例

陈仕章

关键词:经食管, 心室率, 起搏治疗,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尖端扭转型室速, 意识丧失,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异丙肾上腺素, 电生理诊断仪, 反复发作性, 逸搏心律, 心脏, 心电监测, 食管电极, 起搏电压, 静滴, 急诊入院, 呼吸困难, 东方电子, 电极导管
摘要:1 病例介绍例1 女,75岁.因反复发作性意识丧失1天急诊入院.患者于24小时前突然跌倒,意识丧失伴抽搐,8小时前又发作1次.测血压为24.0/13.3 kPa(180/100 mmHg),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当地卫生院给予速尿,静滴硝普钠,急送我院.体查:T 36.0℃,P 42次/分,BP 22.6/9.3 kPa(170/70 mmHg).神清,半坐位,心界略向左扩大,心脏无杂音,双肺听诊正常.心电图提示Ⅲ度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Ⅲ度AVB),交界性逸搏心律,心室率42次/分,完全性右束支阻滞,U波明显,Q-T间期0.60秒.血离子、肝、肾功能正常.住院后予异丙肾上腺素静滴.心电监测发现短阵性尖端扭转型室速(Tdp),室颤(VF),加用硫酸镁无效.改用食管心室调搏术(TEVP),用苏州东方电子仪器厂生产的XD-2A型心脏电生理诊断仪作刺激源,食管电极插入深度以食管P波由双向转为矮小直立,QRS波呈QR或qR型即固定电极导管,起搏电压40 V,用100次/分频率起搏后顺利成功,未再发生Tdp,Q-T间期缩短为0.40秒.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复单采血小板前后血象观察

    化疗的患者常因血小板减少而中断化疗,化疗期间输注血小板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为了避免供者因长期输注血小板产生抗体,我们采用固定某一供者的血小板供给固定某一患者,1周1次单采血小板的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杨月玲;黄慧芳;黄增敏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43例

    我们自1995年始采用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耻骨后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1]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4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月云;周一南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广东省唇腭裂流行病学研究

    先天性唇腭裂(CLP)是人群中常见的生理缺陷之一,其发病率居各种缺陷的首位或仅次于胎儿水肿综合征(广东80%为α地中海贫血).通过对1986~1997年广东省356 782例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本资料来自省内25所医院,分布于大中小城市,沿海及山区,按国家监测标准,了解广东省唇腭裂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

    作者:江穗;容柏成;陈仲伟;冯航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导管疗法在中晚期肝癌治疗中的应用

    肝癌的化疗栓塞术,在目前肝癌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价值,该方法优于其他方法,近几年已被广泛应用.我们自1994年1月~1997年1月共收治中晚期肝癌47例,现就其治疗方法及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赵文英;巩照华;吕明;郝春志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卡托普利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卡托普利(Captopril,巯甲丙脯酸)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由于其能有效地拮抗血管紧张素Ⅰ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被广泛用于高血压病及充血性心力衰竭.近年又发现一些新用途综述如下.

    作者:陈彦龙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3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象及骨髓象分析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因干细胞受损而引起以贫血为主或伴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骨髓呈病态造血,骨髓一系或多系增生异常,伴外周血细胞减少.临床多见演变为急性白血病.细胞形态学检查是其诊断和分型的重要依据.现就我室1990年1月~1997年7月30例MDS,分析其血象、骨髓象特征并报告如下.

    作者:李颂文;肖扬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多数心脏病患者不可避免的终结局.引致心衰的病理机制复杂,多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结果.近年来研究表明,肿瘤坏死因子可能参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及发展.本文通过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同时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变化,以探讨TNF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梁伟钧;罗景云;黄石安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分析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病因至今尚不甚明确.一般认为,婴儿出生后窒息或呼吸窘迫引起较长时间肠壁缺血缺氧,在此基础上继发肠内细菌感染是导致NEC的主要原因.近10余年来,不少研究显示:该病与免疫、氧自由基、病毒等有关,但缺乏足够的客观证据.近几年,我们对46例临床诊断为NEC的患儿,进行病原学研究,并结合其临床特征、治疗、预后等因素,探讨该病的病因及诊治策略,祈使有效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

    作者:蔡志明;连朝辉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Hunt综合征11例临床分析

    Hunt综合征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多颅神经炎.典型表现为周围性面瘫,耳痛与外耳道疱疹三联症,尚可伴有听力下降、眩晕、眼震等内耳症状.症状出现先后常有变异,部分病人早期诊断仍有困难.我们对近6年来收治的11例深圳地区Hunt综合征病人进行临床特点分析和讨论,以期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作者:陈实;郭毅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经食管心室起搏治疗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尖端扭转型室速室颤3例

    1 病例介绍例1 女,75岁.因反复发作性意识丧失1天急诊入院.患者于24小时前突然跌倒,意识丧失伴抽搐,8小时前又发作1次.测血压为24.0/13.3 kPa(180/100 mmHg),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当地卫生院给予速尿,静滴硝普钠,急送我院.体查:T 36.0℃,P 42次/分,BP 22.6/9.3 kPa(170/70 mmHg).神清,半坐位,心界略向左扩大,心脏无杂音,双肺听诊正常.心电图提示Ⅲ度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Ⅲ度AVB),交界性逸搏心律,心室率42次/分,完全性右束支阻滞,U波明显,Q-T间期0.60秒.血离子、肝、肾功能正常.住院后予异丙肾上腺素静滴.心电监测发现短阵性尖端扭转型室速(Tdp),室颤(VF),加用硫酸镁无效.改用食管心室调搏术(TEVP),用苏州东方电子仪器厂生产的XD-2A型心脏电生理诊断仪作刺激源,食管电极插入深度以食管P波由双向转为矮小直立,QRS波呈QR或qR型即固定电极导管,起搏电压40 V,用100次/分频率起搏后顺利成功,未再发生Tdp,Q-T间期缩短为0.40秒.

    作者:陈仕章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尖锐湿疣152例

    1993~1998年应用电离子机电灼除疣,中药解毒除疣汤内服,外薰洗,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较好.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52例,男82例,女70例,年龄15~52岁,以19~22岁多见.病程:不洁性交后20天~3个月,长6月.发病部位:以疣发频率顺序,男性:包皮系带、包皮、尿道口、阴茎根、阴囊、肛周;女性:小阴唇、后联合、尿道口、阴道壁、大阴唇、宫颈口、肛周.形态:多以乳头样,菜花样为主,也可见鸡冠样、蕈样、角化状.

    作者:谷荣生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参附强心汤治疗心力衰竭51例

    笔者运用自拟参附强心汤治疗心力衰竭51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收集自1994年以来经西医反复治疗,效果欠佳,符合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的患者51例.其中男27例,女24例,年龄小41岁,大72岁,平均52.4岁,病程短4年,长20余年,肺心病15例,风心病17例,高心病16例,心肌病3例.全部患者心功能不全按NYHA分级,Ⅲ级32例,Ⅳ级19例.中医治疗前均反复用过洋地黄类药物,多数用过利尿剂及血管扩张剂.

    作者:王有达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介入治疗在预防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中的初步应用

    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在泌尿系统肿瘤中发病率高,且有上升趋势,具有复发性与多发性二大特点.我院自1996年2月起对膀胱移行细胞癌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经病理切片诊断为膀胱移行细胞乳头状癌Ⅱ~Ⅲ级病人进行联合应用抗癌药物、动脉介入治疗,以降低膀胱癌术后复发率,取得一定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陆亦东;韩益东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血卟啉病1例

    患者女,29岁.因反复上腹痛1月余,加重伴四肢抽搐3周,于1996年3月6日第1次入本院.此次患者于入院前1月余(4月2日)突起上腹痛,阵发性加剧,伴恶心,非喷射性呕吐胃内容物两次,当地医院用阿托品治疗,症状好转.2周后又特发腹痛并加剧,伴有全身抽搐,神志不清,约5分钟后醒来,当晚每隔1小时抽搐1次,连续4次,每次持续3~5分钟,当地医院先后诊断为腹痛型癫痫,癔症,疗效不佳.

    作者:唐开雄;陈瑞陶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经皮穿刺置管注药治疗肾囊肿22例

    肾囊肿是一种常见病,过去往往需手术治疗.随着超声技术及硬化剂的发展,使得B超定位下穿刺注药治疗成为可能.常规的经皮穿刺注药易发生穿刺针移位,药物漏入组织间隙造成化学性炎症等缺点[1].我们对常规穿刺疗法进行改良,应用套管针在B超引导下穿刺,然后留置套管抽液、注药.用此方法治疗22例肾囊肿,疗效满意.

    作者:曾永光;邓春华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心理治疗中学生心电图非特异性ST-T改变60例

    笔者从1990年元月~1996年12月采用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方法治疗60例中学生心电图非特异性ST-T改变,获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惠云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黄芪对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的影响

    目的:探讨黄芪对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的影响.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前白蛋白升高程度及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前白蛋白均升高,尤以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01),且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白蛋白(ALB)升高,谷丙转氨酶(ALT)下降均较明显(P=0.05,P<0.05);同时临床纳差、腹胀、腹水改善情况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黄芪能明显改善肝硬化患者肝脏蛋白质合成功能及相应的临床症状.

    作者:吴炎;陈凤媛;陈建文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脑出血并发肾功能不全136例分析

    肾功能不全是脑出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常使病情恶化,导致死亡.我院1995年1月~1998年7月收治脑出血448例,其中并发肾功能不全136例,发生率30.4%,报道如下.

    作者:程斯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联合应用固定、活动矫治器矫治恒前牙反(牙合)28例临床观察

    多数恒前牙反(牙合)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类错(牙合)畸形,因其对容貌的影响较严重,对患者特别是青少年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反覆(牙合)深且伴下颌前突畸形的病人,单独使用活动或固定矫治器,其矫治效果或速度往往不太理想.笔者自1995年开始,联合应用固定、活动矫治器矫治反覆(牙合)较为严重伴下颌前突畸形的多数恒前牙反(牙合),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巫晓平;胡顺广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结核性大叶性肺炎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女,19岁.因发热、咳嗽、咳痰10天,左胸痛2天,于1998年7月22日入院.患者于10天前受凉后出现寒战、高热,体温达39℃,伴咳嗽,咳黄色粘痰,量约每日50 ml,伴心慌、咽干、乏力,在当地卫生所予青霉素400万u静滴,每日2次,氧哌嗪青霉素3.0 g静滴,每日2次,治疗5天,发热、咳嗽、咳痰无减轻,且出现痰中带血3次,每次2~3口,左胸痛,为持续性钝痛,咳嗽变换体位时加重,并出现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

    作者:李秀英;邵红 刊期: 1999年第0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