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左房粘液瘤并发血栓形成41例分析

谢荣禄;彭南生

关键词:左房粘液瘤, 心脏原发性肿瘤, 诊断方法, 血栓形成, 血栓栓塞, 临床报道, 文献
摘要:左房粘液瘤是心脏原发性肿瘤中常见的一类.近年,随着诊断方法的不断进步,临床报道日益增多[1].我们近十年观察到的左房粘液瘤41例,结合文献对临床以及并发血栓形成与血栓栓塞等问题进行讨论.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食管心室起搏治疗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尖端扭转型室速室颤3例

    1 病例介绍例1 女,75岁.因反复发作性意识丧失1天急诊入院.患者于24小时前突然跌倒,意识丧失伴抽搐,8小时前又发作1次.测血压为24.0/13.3 kPa(180/100 mmHg),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当地卫生院给予速尿,静滴硝普钠,急送我院.体查:T 36.0℃,P 42次/分,BP 22.6/9.3 kPa(170/70 mmHg).神清,半坐位,心界略向左扩大,心脏无杂音,双肺听诊正常.心电图提示Ⅲ度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Ⅲ度AVB),交界性逸搏心律,心室率42次/分,完全性右束支阻滞,U波明显,Q-T间期0.60秒.血离子、肝、肾功能正常.住院后予异丙肾上腺素静滴.心电监测发现短阵性尖端扭转型室速(Tdp),室颤(VF),加用硫酸镁无效.改用食管心室调搏术(TEVP),用苏州东方电子仪器厂生产的XD-2A型心脏电生理诊断仪作刺激源,食管电极插入深度以食管P波由双向转为矮小直立,QRS波呈QR或qR型即固定电极导管,起搏电压40 V,用100次/分频率起搏后顺利成功,未再发生Tdp,Q-T间期缩短为0.40秒.

    作者:陈仕章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有机磷农药中毒致下消化道大出血1例

    患者男,38岁.自服乐果不醒人事7小时,于1998年12月20日入院.7小时前因服乐果30 ml,20分钟后被发现睡在地,口流白沫,叫不应,呕吐少许胃内容物,有大蒜味,昏迷渐加深而入院.既往健康.查体:T 36℃,P 104次/分,R 26次,BP 8/6 kPa.深昏迷,四肢湿冷,肌束颤动,呼吸深快,有农药味,唇紫绀,结膜水肿,瞳孔直径8 mm,对光反应消失.两肺干湿罗音,心率104次/分,律齐,无杂音,肝脾未及.血:WBC 12.9×109/L,N 0.59,L 0.41,RBC 4.36×1012/L,Hb 148 g/L,胆碱酯酶3 U,尿常规正常.诊断为有机磷农药(乐果)中毒.给洗胃、阿托品、解磷定、地塞米松、甘露醇、输血、抗生素、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等处理,第2天血压恢复正常,但出现中枢性呼衰,给呼吸机辅助通气,气管插管时突发心跳、呼吸骤停,抢救后恢复,昏迷渐轻,第10天清醒,胆碱酯酶27 U,无自觉不适.第11天排暗红血便多次约1 200 ml,无呕血,胃管抽出物非血性.经输血、止血、补充血容量等抢救无效死亡.

    作者:林协忠;林冰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胸腔注入顺铂和胞必佳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肺癌侵犯胸膜后其癌肿转移致恶性胸腔积液(胸液),目前治疗方法颇多,疗效不一.本组以顺铂和胞必佳为主,结合抗癌药物治疗胸液30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振水;钟建卫;崔玉清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肺泡蛋白沉着症9例诊断分析

    肺泡蛋白沉着症(pulmonan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是肺科的罕见病,国内有少量报道.本文收集1983~1998年确诊的PAP 9例,并结合国内外在本病诊断方面的进展进行分析讨论.

    作者:张飞峰;时国朝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分析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病因至今尚不甚明确.一般认为,婴儿出生后窒息或呼吸窘迫引起较长时间肠壁缺血缺氧,在此基础上继发肠内细菌感染是导致NEC的主要原因.近10余年来,不少研究显示:该病与免疫、氧自由基、病毒等有关,但缺乏足够的客观证据.近几年,我们对46例临床诊断为NEC的患儿,进行病原学研究,并结合其临床特征、治疗、预后等因素,探讨该病的病因及诊治策略,祈使有效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

    作者:蔡志明;连朝辉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72例观察

    1995年3月~1995年8月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肺心病(CPHD)心力衰竭72例,并与同期常规治疗组56例进行观察对比,疗效满意.

    作者:王丽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抑肽酶对心脏直视手术心肌保护作用的探讨

    近年来,为减少体外循环手术失血,抑肽酶被广泛应用于心脏直视手术中[1].动物实验表明,大剂量抑肽酶具有心肌保护作用[2].我们试图从临床方面探讨抑肽酶的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尹晓清;伍硕允;陈耀辉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柳胺苄心定预防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临床观察

    喉镜及气管插管操作激发交感兴奋,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甚至心律失常等反应.为阻抑此类应激反应,国内外学者多年来已探讨了各种方法用于减弱此反应,但利弊互见.柳胺苄心定(拉贝洛尔)为一兼有α-受体阻滞作用的β-受体阻滞药.本文观察此药对预防气管插管反应的效果及优点.

    作者:刘晓霞;田月霞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三苯氧胺辅助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三苯氧胺辅助治疗进展期胃癌进行临床观察.方法:予三苯氧胺联合化疗药治疗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gR)阳性的进展期胃癌病人48例,观察其男性女性化性格、生存期、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研究组男性女性化性格得到改善,1~3年生存率提高,化疗后3周外周血CD+3、CD+4、CD+8细胞及CD+4/CD+8比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认为三苯氧胺在ER、PgR阳性的进展期胃癌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浦涧;农乐根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库肯勃氏瘤22例临床分析

    库肯勃氏瘤较少见,我们自1980年1月~1997年12月收治本病22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发生率同期收治卵巢恶性肿瘤172例,卵巢转移瘤共34例,库肯勃氏瘤22例,占卵巢恶性肿瘤总数的12.8%.年龄20~66岁,平均41.1岁,绝经前占71.1%.

    作者:李霖;许爱荣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诊治进展

    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DAVFs)是海绵窦、侧窦、矢状窦等硬膜窦及其附近动静脉间的异常交通,为颅内外供血动脉与颅内静脉窦沟通,多见于成年人,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均有一定特点,现结合文献对此进行综述.

    作者:段传志;李铁林;凌锋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抢救治疗电烧伤170例临床观察

    1982~1998年4月,我院烧伤整形科收治各类烧伤2 464例,其中电烧伤病人170例,上肢电烧伤107例,现将170例电烧伤致伤原因、抢救治疗措施及预后报道如下.

    作者:谢衷;徐俊赐;梁郁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43例

    我们自1995年始采用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耻骨后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1]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4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月云;周一南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鼻内窥镜行泪囊鼻腔造孔治疗慢性泪囊炎

    近两年来,我们采用鼻内窥镜下行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32例,收到良好疗效.

    作者:黄仪平;吴凌云;袁红波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慢性乙型肝炎活血化瘀法的疗效与舌下络脉变化的观察

    慢性乙型肝炎是常见的传染病,近年我们通过辨证论治,对气滞血瘀型患者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同时进行了舌下络脉治疗前后的对比观察,认识到它在辨证与判断疗效上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作者:吴忠早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结核性大叶性肺炎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女,19岁.因发热、咳嗽、咳痰10天,左胸痛2天,于1998年7月22日入院.患者于10天前受凉后出现寒战、高热,体温达39℃,伴咳嗽,咳黄色粘痰,量约每日50 ml,伴心慌、咽干、乏力,在当地卫生所予青霉素400万u静滴,每日2次,氧哌嗪青霉素3.0 g静滴,每日2次,治疗5天,发热、咳嗽、咳痰无减轻,且出现痰中带血3次,每次2~3口,左胸痛,为持续性钝痛,咳嗽变换体位时加重,并出现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

    作者:李秀英;邵红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硒锰对培养心肌细胞生物电活动的影响

    目的:进一步研究微量元素硒(Se)、锰(Mn)对心肌细胞的协同性影响.方法: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分别测定了正常对照、高Mn、高Se伴高Mn条件下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生物电活动的改变.结果:高Mn状态下培养的心肌细胞,其静息电位(RP)、动作电位幅度(APA)降低,动作电位复极50%时程(APD50)延长,而高Mn伴高Se条件下培养的心肌细胞,RP、APA、APD5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高Mn对培养的心肌细胞有损害作用.补Se可以对抗高Mn对心肌细胞的损害作用.

    作者:段耀奎;曹文华;王福顺;张德利;杨清平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介入治疗在预防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中的初步应用

    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在泌尿系统肿瘤中发病率高,且有上升趋势,具有复发性与多发性二大特点.我院自1996年2月起对膀胱移行细胞癌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经病理切片诊断为膀胱移行细胞乳头状癌Ⅱ~Ⅲ级病人进行联合应用抗癌药物、动脉介入治疗,以降低膀胱癌术后复发率,取得一定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陆亦东;韩益东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鼓室成形98例临床分析

    自1990年1月~1996年8月,我院共施行鼓室成形术98例(105耳),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建光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淋菌性及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治疗

    笔者近3年来采用可乐必妥和中药热淋清治疗淋菌性及非淋菌性尿道炎366例,报告如下.

    作者:黄东平;庄凯;李炽明 刊期: 1999年第0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