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勇;张汝森;熊兆孚;胡颖坚;陈上云
心电向量图检查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得到临床医生的肯定.我们用SR1000A型心电综合自动分析仪进行检测,提高了对心肌梗塞、心房肥大、心室肥大、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检出率,报道如下.
作者:蔡少娟 刊期: 1999年第10期
卫生事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卫生事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世纪之交的今天,我国医学科研工作应向什么方向发展,这是医学科研管理工作者和政府决策部门所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回顾本世纪医学科技的发展,对21世纪医学科技的发展趋势谈一些个人看法.
作者:吴少林 刊期: 1999年第10期
目的:提高初诊时原发灶不明的颈淋巴结转移性鳞癌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方法:对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鳞癌92例进行分析.结果:有78例来自鼻咽,5例原发于肺,原发于食管、腮腺各3例,1例原发于喉,2例隐性癌.结论:初诊原发病灶不明的颈淋巴结转移性鳞癌,应根据转移淋巴结的部位寻找原发灶,如上颈区的淋巴结转移性鳞癌应首先检查鼻咽部,可提高初诊时原发灶不明的颈淋巴结转移性鳞癌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
作者:陈国健 刊期: 1999年第10期
鼻出血为耳鼻喉科常见的急症,治疗方法多样.传统的治疗方法为鼻腔填塞止血法,自从鼻内窥镜推广应用后,我们应用鼻内窥镜对30例鼻出血病人进行检查,发现出血灶后进行电凝止血,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作者:江广理;杨月;苏振忠 刊期: 1999年第10期
新生儿ABO溶血病(ABOHDN)系同族免疫性疾病,严重患儿可出现重度黄疸、贫血及核黄疸,甚至死亡.近年来由于检测方法的进步及重视早期的诊断和治疗,严重黄疸及核黄疸的发生率已有所降低.我院新生儿科自1995~1998年共收治ABOHDN52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红梅;李志光;徐位仁 刊期: 1999年第10期
脑多肽为新一代脑细胞活化剂,我院从1996年10月~1997年12月对22例脑梗塞患者用脑多肽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敏芳 刊期: 199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小儿烧伤后急性胃粘膜损害的发生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1994年1月~1998年12月间小儿重度烧伤住院患者167例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小儿重度烧伤并发急性胃粘膜损害者30例,发生率18%(30/167).其发生与年龄大小,休克程度和感染有关.治愈28例(其中2例行胃大部分切除),死亡2例.结论:早期有效的复苏、使用抗酸剂和H2受体阻滞剂能有效防治急性胃粘膜损害的发生.
作者:黄颖江;徐俊赐 刊期: 1999年第10期
我们自1993年以来,用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修复由整形外科手术中形成的或外伤引起的皮肤缺损创面34例,植皮45处,大部分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梁郁;谢衷;崔志民;孟宏 刊期: 1999年第10期
目的:稳妥开展内窥镜鼻窦手术, 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方法:分析60例(113侧)因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而施行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出现脑脊液鼻漏1例(1侧),眶周淤斑2例(2侧),中鼻甲与鼻中隔粘连10例(20侧).女性月经期前后手术出血与麻醉方式有关.结论:加强鼻内窥镜手术操作训练,术前对病变性质、范围和手术方法、程度作出充分的评估,可预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肖建新 刊期: 199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临床应用的情况.方法:对108例择期手术患者行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观察术中血流动力学改变和麻醉后恢复情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异丙酚和利多卡因血药浓度.结果:麻醉诱导后心率、平均动脉压(MAP)降低,气管插管、切皮后轻度升高,其后恢复正常.麻醉诱导后脑电双频指数(BIS)从90~95降至45~60,气管插管、切皮前后无明显改变.平均利多卡因给药时间177min,第1小时平均用药量260 mg,第2小时与第3小时平均各用185 mg.异丙酚平均给药时间为192.3 min,第1小时平均用550 mg,以后每小时用量约350 mg,术毕睁眼时异丙酚、利多卡因血浆药物浓度分别为1.86±0.39 mg/L和1.33±0.52 mg/L.麻醉苏醒过程中呛咳、躁动与呕吐发生率极低.结论: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过程平稳,苏醒迅速平顺.
作者:张兴安;王若松;吴群林;聂煌 刊期: 199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体内一氧化氮(NO)在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塞病例在溶栓治疗前后用酶标法检测其血清 NO含量,观察在临床上判断冠脉灌注再通后的变化.结果:溶栓再通组的NO含量较正常组和未通组低(P<0.05),室性心律发生率也高(P<0.05).结论:血中NO含量的减少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性损伤、室性心律的增加有关联.
作者:彭强;李敬东;陈杰 刊期: 1999年第10期
组织相容性抗原(HLA)Ⅱ类基因是位于人类第6对染色体短臂远端的一组高度多态的基因,主要包括HLA-DR、DQ、DP三个亚区[1].骨髓移植现已被接受作为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骨髓衰竭,某些遗传病及免疫缺陷的手段.对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继大剂量化疗后采用骨髓移植可使50%~70%病例治愈[2].HLAⅡ类基因配型对提高异基因骨髓移植存活率,减少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具有重要意义[3].
作者:聂向民;王潍;徐群;张世训 刊期: 1999年第10期
1994年1月~1998年10月,我院诊治输卵管妊娠338例,其中保留功能治疗68例,方法有腹腔镜下局部注射氟尿嘧啶(5-Fu),开腹行保留输卵管功能手术及中药保守治疗,现探讨各种保留输卵管功能治疗方法的优缺点及预后.
作者:遇桂芳 刊期: 1999年第10期
近年来,医用胶在临床上用途越来越广,收到良好效果.但将医用粘合剂应用于十二指肠残端关闭临床上少见报道.我院自1993年利用医用粘合剂(ZT胶)关闭处理困难的十二指肠残端7例,无残端瘘,现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邱成志;吴友谊;朱世泽;刘祖民 刊期: 1999年第10期
肺癌是容易发生骨转移的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性核素显像是临床上常用的诊断骨转移的方法.本文对自1994年1月~1998年12月共82例经病理学诊断确诊为肺癌的核素骨显像图进行分析,同时与X线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林琦;姚坚坚 刊期: 199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梗阻性结肠癌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30例老年梗阻性结肠癌手术治疗中,Ⅰ期手术切除吻合28例,Hartmann手术1例,姑息性手术1例.结果:Ⅰ期手术28例中27例治愈出院,1例术后死于肺部感染,Hartmann手术1例治愈出院.姑息性手术1例,解除梗阻出院.结论:老年病人虽然病情重,合并症多,耐受力差,但只要手术及时,术式正确,围手术期措施得当,多数患者采取Ⅰ期手术效果良好,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在不得已时才采用Ⅱ期手术或姑息手术.
作者:陈德明;李兆雄;杨忠民;麦月檬;李建华 刊期: 1999年第10期
参麦注射液具有良好的强心和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是一种良好的循环改善剂.本组总结用参麦注射液治疗40例冠心病患者后,其心电图改善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李忠臣;王海英 刊期: 1999年第10期
胆囊腺瘤少见,临床上多无特殊性表现,常因胆囊的其他疾患行胆囊切除后发现,并被病理确诊.随着现代影像学诊断的广泛应用,本病的术前诊断水平虽有所提高,但临床上仍常难以明确诊断,造成漏诊和误诊.为此,我们收集了有完整资料的胆囊原发性腺瘤17例,结合有关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诊断与鉴别诊断进行讨论.
作者:许炳基;骆利康 刊期: 1999年第10期
慢性肥厚性咽炎是一种常见多发病,治疗方法较多,文献报道的疗效各异.自1997年至今我科采用耳鼻咽喉微波综合治疗仪(EBH-Ⅳ)治疗慢性肥厚性咽炎244例,在改善咽部异物感症状方面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杨小敏;黎艳芬 刊期: 1999年第10期
为评价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和甲亢性心脏病患者心室功能,我们对38例患者进行了平衡法心血池显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冯勇;张汝森;熊兆孚;胡颖坚;陈上云 刊期: 199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