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运贤;丁倩
目的:研究围生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对13例围生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13例均有头痛和视乳头水肿,发热8例,呕吐7例,肢体运动障碍7例,肢体偏瘫5例.6例行头颅CT检查,均发现脑实质内多发低密度影,但均未能显示CVST的直接征象——空三角征.13例行MRI,能明确静脉窦内有异常信号影6例,此6例中增强扫描后呈空三角征5例(此5例可确诊CVST);13例均可见较有诊断价值的静脉性脑梗死征象.13例行磁共振静脉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MRV),均能显示CVST病灶的静脉窦狭窄、闭塞或者充盈缺损.所有病例均予低分子肝素抗凝及脱水等对症治疗,全部治愈.对于围生期出现颅内压增高表现伴或不伴肢体运动障碍、肢体瘫痪等症状的患者首先应想到CVST,及时行MRI及MRV以作出诊断,给予低分子量肝素等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
作者:宋亭;许晓矛;麦伟文;董天发;黄健威;许治强;彭睎;刘子凡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支架置入术)术后再狭窄患者的病变近端参考血管重塑的发生情况及其与病变血管小腔直径变化的关系.方法:对63例支架置入术后出现胸痛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根据血管直径狭窄程度分为再狭窄组(19例)和非再狭窄组(44例).根据2组患者支架置入术前、术后即刻和本次造影检查的结果,观察病变血管小腔直径及病变近端参考血管直径的变化,并分析2者的关系.结果:造影复查结果显示再狭窄组患者原38处病变中24处出现再狭窄.再狭窄组的病变血管小腔直径、病变近端参考血管直径均明显小于非再狭窄组(均为P<0.05);直线回归分析证明,63例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复查时病变近端参考血管直径的变化与病变血管小腔直径的变化存在正相关(r=0.836,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病变近端参考血管存在血管重塑现象,其与病变血管小腔直径变化密切相关.重视参考血管的重塑,有助于正确评价病变血管的病变程度.
作者:马晓静;张兴华;陈博;商德亚;周轶;朱贵月;邵建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患者男,33岁.因面部外伤于2008-03-10 9:50需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询问病史,患者1年前曾2次注射过破伤风抗毒素.给予破伤风抗毒素15 U皮内试验液进行皮内试验,15 min后,患者出现全身瘙痒及团块状丘疹,皮内试验局部皮肤隆起、发白,水肿直径大于4 cm.立即肌内注射地塞米松5 mg、苯海拉明20 mg,随即患者出现头晕、心悸、气促,面部、口唇紫绀,神志恍惚,咽部发痒,咳嗽.体格检查:体温36.6℃,脉搏96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50/20 mmHg(10 mmHg=1.33 kPa).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96次/分,节律整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考虑为破伤风抗毒素皮内试验致过敏性休克.
作者:邢逸;阳莲香;薛玲;骆小霞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患者女,22岁.因腹痛、腹泻3 d于2007-06-10来我院就诊.患者3 d前无明显原因出现腹痛、腹泻,不伴发热、恶心、呕吐、头痛、头晕、胸闷等,自服吡哌酸每次0.5 g, 每日3次,小檗碱每次0.3 g,每日3次,症状无明显好转,来我院就诊.既往无高血压病史、高血压家族史,亦无左氧氟沙星使用史.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72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0/70 mmHg(10 mmHg=1.33 kPa).咽无充血,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72次/分,节律整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作者:吴庆波 刊期: 2008年第09期
1 病例报告患者女,27岁.因左上腹痛伴恶心、呕吐1 d于2007-06-12 15:00入院.患者1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部疼痛,呈进行性加重,向左侧腰背部放射,前倾位及左侧卧位可稍减轻,伴恶心、呕吐2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量约100 mL,无咖啡样物及鲜血,无发热、腹胀.患者8岁时X线胸片检查发现左侧横膈抬高,无不适症状一直未引起注意,17岁曾发生左上腹剧烈疼痛,X线胸片、CT检查提示胃上移,予胃肠减压后症状好转,其后反复发生左上腹部疼痛10余年,自服中药治疗(具体不详).在急诊科查血清淀粉酶975 U/L,拟诊急性胰腺炎收入本科.
作者:杨敏英;汤绍辉;杨冬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双氯芬酸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口服双氯芬酸与甲氨蝶呤治疗,双氯芬酸用法为每日75 mg,甲氨蝶呤用法为每周10 mg.对照组单用双氯芬酸治疗,用法同治疗组.2组疗程均为1个月.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30%,对照组相应为77%、27%,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双氯芬酸治疗骨性关节炎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微,可供临床酌情应用.
作者:陈凡;卢远斌;黄美婷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食管内翻拔脱术在食管癌、贲门癌外科治疗中应用价值.方法:对13例食管癌和5例贲门癌老年患者行食管内翻拔脱术.结果:18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无术中死亡病例.手术时间为3~6(中位数4)h,出血量300~600(中位数450) mL.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28%).术后随访3~61个月.术后生存5年4例(22%),3~4年6例(33%),1~2年6例(33%),1年以下2例(11%).结论:食管内翻拔脱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风险小等优点,可改善患者的进食问题及生活质量,为年龄大且心、肺功能差的早期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李标;林伟民;李富;欧阳一彬 刊期: 2008年第09期
2005年5月-2007年5月,我院收治了6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伴低血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采用生脉注射液和多巴胺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60例冠心病伴低血压患者均符合文献[1,2]冠心病和文献[3]低血压的诊断标准.
作者:万群;张泉;王森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在跟腱撕裂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运动损伤后疑有跟腱撕裂的患者进行高频超声检查,观察患侧跟腱的形态、内部结构和回声特征,并将检查结果与手术和(或)MRI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31例疑诊患者中,超声检查提示完全性跟腱撕裂23例(74%),经手术和(或)MRI证实高频超声诊断准确率为100%;部分性跟腱撕裂5例(16%),经MRI证实高频超声诊断准确率为5/8;漏诊3例(10%),其患侧声像图仅表现为跟腱回声紊乱.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对诊断跟腱撕裂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该检查对诊断完全性跟腱撕裂的准确率较部分性跟腱撕裂高.
作者:彭思敏;黄卫红;韦蓉梅;陈体芹 刊期: 2008年第09期
1 引言在这循证医学的时代,我们必须了解和理解循证医学的精髓.Sackett 等[1]对循证医学的意义的解读是:慎重、准确和明智地运用我们所能获得的好研究依据,同时结合临床医生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权利、价值和期望,将3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患者的治疗措施,这就是循证医学的意义.
作者:毕艳;翁建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腓肠肌内侧头筋膜皮瓣修复胫前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根据胫前皮肤缺损的情况,腘窝、腓肠肌内侧头及小腿软组织血液供应的特点来设计腓肠肌内侧头筋膜皮瓣的大小,游离腓肠肌内侧头筋膜皮瓣并将其局部旋转以修复胫前皮肤缺损.结果:20例患者中,1例发生皮瓣缘坏死,经换药后伤口愈合,其余19例Ⅰ期愈合.随访12~18个月, 20例患者骨折愈合顺利,无发生骨髓炎;全组皮瓣外观无畸形,弹性、质地良好,无坏死,小腿外形均较美观,患者对疗效较满意.结论:腓肠肌内侧头筋膜皮瓣修复胫前皮肤缺损疗效较好.
作者:史群伟;赵玉;吕浩然;杨进顺;黄文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临床常见的睡眠呼吸疾病,其特点是睡眠期间上气道塌陷,导致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睡眠结构破坏.CPAP是重度OSAHS和OSAHS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症状及预后.予CPAP治疗前应作压力调定,固定气道压输出的CPAP对多数患者有效.开始治疗后应随访并评价疗效.CPAP的常见不良反应有面罩接触部位皮肤干涩、疼痛和皮疹.不同输出模式的CPAP的依从性、不良反应及远期疗效有待研究.
作者:田攀文;陈亚娟;文富强 刊期: 2008年第09期
1 引言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办,河南省医学会承办的第10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于2008-06-05在郑州召开,大会由高润霖院士主持.本次会议规模大,参会人员达2 500余人,会议突出临床实践,注重多学科交叉,将国内外进展与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相结合.内容包括心血管病方面的新研究动向和指南,主要介绍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肺血管病等的诊治进展,还设立了临床病例讨论,下面就热点问题作简要介绍.
作者:钱孝贤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SLE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学特征、易感因素、治疗和转归.方法:对住院治疗的102例SLE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2例真菌感染患者占同期住院1 350例SLE患者的7.6%,其中39例(38.2%)为医院内感染.感染部位常见为肺(37.5%),其次为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20例发生2个或2个以上部位的感染.病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40.6%),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和新生隐球菌.易感因素前3位为长期接受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治疗者、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者、低蛋白血症者.根据病原菌选择抗真菌药物,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为主要治疗药物.治愈48例,好转28例,未愈5例,死亡21例,病死率为20.6%.结论:SLE患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率高,且病死率高.多部位感染常见,以肺部为感染的高发部位,病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长期接受激素、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治疗和侵入性操作等是其常见易感因素.建议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做好真菌感染的防治工作,有助于改善SLE的预后.
作者:詹钟平;梁柳琴;陈冬莹;杨岫岩;叶玉津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密度梯度离心法加上游法处理精液对精子各运动参数和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加上游法处理102份男性精液标本,应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系统软件分析精子各项运动参数,并运用改良巴氏染色法观察精子形态.结果: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加上游法处理后,精子活动率、活动力、曲线速度、直线速度等运动参数值均明显提高(均为P<0.01).经该法处理后,畸形精子百分率、精子畸形指数均明显降低(均为P<0.01).结论:密度梯度离心法加上游法可使精子的运动参数及形态学均得到明显改善,是较好的体外处理精液方法.
作者:刁英;杨智敏;谭兵兵 刊期: 2008年第09期
胃肠道间质瘤是胃肠道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该文就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病机制、病理特点、诊断、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李宇;孙晓滨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角妊娠的疗效.方法:将18例确诊为子宫角妊娠患者分为2组,其中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的8例归为腹腔镜组,剖腹手术治疗的10例归为剖腹组,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情况、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恢复正常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2组手术均获得成功.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为(89±15)min、(45±12)mL、(4±1)d;剖腹组相应为(57±10)min、(135±43)mL、(8±2)d.术后仅剖腹组有4例需使用镇痛药.与剖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较长,住院时间较短,术后较少使用镇痛药(均为P﹤0.05).2组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恢复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效果较好,是治疗子宫角妊娠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世彤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带蒂胸大肌肌皮瓣修复晚期舌癌根治术后软组织大面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例晚期舌癌患者行全舌切除的舌癌联合根治术,在此同时制备以胸肩峰动静脉为血管蒂的胸大肌肌皮瓣,行全舌及口底的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修复术.结果:7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皮瓣全部成活.术后半年内癌肿局部复发死亡2例,其余5例随访至撰稿日未见复发,语言功能和吞咽功能恢复良好,无1例发生误吸.5例患者均对术后舌修复的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带蒂胸大肌肌皮瓣同期修复晚期舌癌术后的全舌及口底软组织缺损安全、可靠,再造舌的形态及功能均可达到满意效果.
作者:李卫国;李劲松;吴新中;蒋立坚;艾虹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患者男,26岁.因精神抑郁自服100片卡马西平(每片100 mg)30 min被家人于2008-03-01送入我院急诊科.患者烦躁不安,头晕、恶心,无呕吐,无大、小便失禁及抽搐.既往有抑郁症史.体格检查:体温36.8℃,脉搏104次/分,呼吸26次/分,血压170/120 mmHg(10 mmHg=1.33 kPa).神志恍惚,呼吸急促,皮肤、黏膜无皮疹及出血点,双侧睑结膜充血,无水肿,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分泌物,口唇轻度紫绀,颈部无抵抗,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广泛哮鸣音,未闻及湿啰音.心率104次/分,心律整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柔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张力增高,肌力4级,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作者:王晓红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胎心率自发减速在待产中的意义.方法:以在妊娠晚期无应激试验中出现胎心率自发减速的121例待产孕妇为观察组,并根据胎心率的下降幅度及持续时间分为重度组88例及轻度组33例,另选择300名胎心率正常的待产孕妇作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胎心率自发减速的高危因素构成,比较两组的分娩方式、羊水性状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观察组胎心率自发减速常见的高危因素为脐带受压(33.1%),其中轻度组胎心率自发减速的高危因素以脐带受压、羊水过少、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多见,重度组则以脐带受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多见.观察组的剖宫产率、羊水Ⅲ度污染、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均为P<0.01),重度组的上述指标比轻度组均显著升高(均为P<0.01).结论:胎心率自发减速提示胎儿缺氧,与新生儿预后相关.如待产孕妇出现胎心率自发减速,特别是重度自发减速时,应积极采取措施,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以改善新生儿预后.
作者:袁冬兰;钱华;徐萍;姜志清 刊期: 200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