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脉留置针联合釆血针一体化技术在输液患者中的应用

王红

关键词:静脉输液, 静脉留置针, 釆血针, 一体化技术, 静脉炎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联合釆血针一体化技术在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科70例输液患者,通过分组对照实验探讨静脉留置针联合釆血针一体化技术的穿刺效果.结果:研究组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联合釆血针一体化技术在输液患者中的应用能够减少不安全事件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推荐在临床推广.
健康必读杂志相关文献
  • 引阳入阴配合气息导引在项痹不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引阳入阴配合气息导引法对项痹不寐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自贡市中医医院门诊项痹不寐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试验组再采用引阳入阴同时配合气息导引,每日1次,每次15 min,干预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结果:两组比较在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和总体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阳入阴配合气息导引能有效解决患者不寐的痛苦,提高睡眠质量.

    作者:王文楠;杨小辉;黄碧君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儿支原体肺炎应用阿奇霉素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剂治疗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研究探讨对支原体肺炎患儿采取阿奇霉素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剂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支原体肺炎患儿80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2月到2018年3月,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仅采用阿奇霉素,观察组采取阿奇霉素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剂,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各症状消失时间均要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应用阿奇霉素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剂,可有效缩短患儿的症状消失时间,改善患儿的病情,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作者:张宝芹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甘精胰岛素不同给药时间治疗1型糖尿病的有效性研究

    目的:研究甘精胰岛素不同给药时间治疗1型糖尿病(T1DM)的有效性.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5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80例T1DM患者,分组方法选用随机抽签法,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应用甘精胰岛素在22:00给药治疗,40例观察组应用甘精胰岛素在18:00给药治疗,观察FBG、2hPG及低血糖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结果.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FBG、2hPG水平更有优势,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相比对照组要低,P<0.05.结论:通过实施甘精胰岛素在18:00给药治疗T1DM患者的疗效更好,且低血糖发生率更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胡显洁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社区居家老年患者预防压力性损伤的研究进展

    压力性损伤的护理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其社区的发生率和患病率高于医院内获得性.社区卫生服务是预防压疮的第一步,如何采取干预措施降低社区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增进病人舒适,减少医疗资源的支出是近年来研究的关注点.本文从国内外社区预防压力性损伤的阻碍因素、护理干预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社区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提供借鉴.

    作者:李娜;黄蔚萍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规范化疼痛护理在四肢创伤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规范化护理在四肢创伤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3月期间在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80例四肢创伤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与规范化疼痛护理组,每组40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住院天数和满意度情况.结果:规范化疼痛护理组患者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规范化疼痛护理组患者较常规护理组平均住院时间减少,病人的满意度提高.结论:规范化疼痛护理减轻了四肢创伤骨折患者的疼痛程度,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李媚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浅谈我院急诊科在创伤中心建设中的若干做法

    本文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创伤中心建设过程中急诊科若干做法进行阐述,主要包括推动院前与院内急救衔接、打造创伤黄金1小时、提高创伤团队救治能力、科学配置创伤复苏单元、推动急诊信息化、提高公众健康教育等六个方面.

    作者:吴建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液体敷料联合蛇药外敷用于蛇咬伤的临床护理研究

    目的:观察液体敷料联合蛇药外敷用于蝮蛇咬伤的护理临床效果.方法:90例蝮蛇咬伤患者随机分为超微组、普通组、对照组各30例.各组均给予抗蝮蛇蛇毒血清、抗生素、激素等西医基础治疗同时,超微组给予蛇伤外敷散超微散剂外敷,每日3次;普通组给予蛇伤外敷普通剂,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季德胜蛇药片研末外敷,每日10次.各组均治疗1周.结果:超微组患肢敷料完整性、创面皮肤湿度、温度、肿胀程度、疼痛评分、关节活动度、末梢循环得分均高于其他组,痊愈时间低于其他组,P<0.05.结论:液体敷料联合蛇药外敷治疗蝮蛇咬伤患肢疗效较好,这种治疗方式可以减少患者费用,也能够减少患者住院时间,让患者能够更加快速的康复,总体上增加了患者满意度,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妍;王双红;肖娜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活血通络方治疗淤积性皮炎

    目的:探讨活血通络方治疗淤积性皮炎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2018年收治的淤积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青霉素静滴抗炎及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予以青霉素静滴抗炎及活血通络方口服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75%,对照组的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联合活血通络方疗效上完全优于单纯抗生素及活血治疗,且临床上明显缩短疗程,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俊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剖腹产术后镇痛中的应用进展

    剖宫产患者,由于心理因素、环境因素、手术因素等,患者往往受到疼痛的困扰,当前镇痛的方式有一定的效果.剖宫产术后镇痛其目的在于为产妇提供良好确切的镇痛效果,达到促进产妇早期活动,便于母婴接触及母乳喂养,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超声引导下,麻醉医师能更准确的定位拟阻滞神经或拟阻滞部位,便于进行腹横肌平面阻滞镇痛,使患者及时得到镇痛治疗,同时能减少其他镇痛药物使用剂量,提高治疗安全性,减少对母婴影响,提高镇痛满意度,更利于产妇术后快速康复.

    作者:陈小云;李思盈;雷鹤寿;吴晓芸;陆建辉;舒礼佩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延续护理服务对肺结核患者遵医行为、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观察延续护理服务对于肺结核患者遵医行为以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方法:将80例肺结核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采用延续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遵医行为与生存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遵循医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生存质量评分中,研究组患者在生存质量评分中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护理服务在肺结核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史湘春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观察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分析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主要选自于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进行冠心病心绞痛治疗的100例患者为例,然后按照随机数理法对其进行分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5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而实验组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了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即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均优于观察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降低其血脂水平,减少患者出现炎症的情况,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鑫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观察手术室优质护理模式应用于子宫肌瘤切除术实际价值

    目的:探讨在子宫肌瘤切除术时采取手术室优质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普通护理模式,而观察组患者采取手术室优质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评分更高(P<0.05);护理前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均较高(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DS、SAS评分较对照组患者的SDS、SAS评分改善效果更优(P<0.05).结论:手术室优质护理模式应用于子宫肌瘤切除术对于降低患者的抑郁、焦虑的情绪,并且提高手术效果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作者:徐李娟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临床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的合理性及有效性探讨

    目的:探讨我院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FP)在不同临床科室、不同输血目的的应用情况.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12月FFP输注治疗的患者1297例临床资料,分析不同临床科室、不同输血目的的应用情况.结果:输注FFP前五个临床科室依次是肝胆科299例、消化科292例、ICU205例、骨科87例、普外科86例.输血浆目的前四依次为纠正凝血功能475例、补充蛋白436例、补充血容量96例、术中输注78例.合理性输注1085例,占83.65%;不合理性输注212例,占16.35%.结论:不同科室、不同输血目的具有不同特点,临床上合理输注新鲜冷冻血浆的意识仍待加强,规范合理使用FFP能有效纠正凝血因子缺乏所致的出血[1].

    作者:周燕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微创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微创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12例,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6例,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开颅清除术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采取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经过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是75.00%,而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是92.86%,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7.86%(10/56),而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14%(4/56).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微创穿刺引流术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治疗效果良好,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方法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晓彩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比较分析阴道分娩会阴侧切与会阴自然裂伤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阴道分娩会阴侧切与会阴自然裂伤在经阴道分娩产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产妇采用会阴侧切;研究组采用会阴自然裂伤;对比两组产妇盆底功能障碍(PFD)、盆腔脏器脱垂(POP)以及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产妇在PFD、POP以及SUI的发生率中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会阴侧切与会阴自然裂伤均会对产妇的盆底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但会阴侧切导致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

    作者:冀敏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无缝隙对接护理提升急性消化内镜护理效率观察分析

    目的:本文主要对急性消化内镜护理过程中采样无缝隙对接护理的临床效率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至2018年1月到2018年11月到我院进行消化内镜治疗过程中采用无缝隙对接护理患者总56例,并通过随机分成实验组28例中和对照组28例.实验组采取无缝隙对接,而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对接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平均时间为7.5天,而对照组患者住院平均时间为10.5天.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为平均51.32分钟左右,而对照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为72.56分钟.两组患者对治疗期间的护理满意度也有明显差别.结论:在急性消化内镜护理中采用无缝隙对接护理,不仅使得手术的成功率得到保障,还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不安情绪.在临床护理中具有较大意义.

    作者:代娴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衰72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0月~2018年5月收治的慢性肾衰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一般治疗,治疗组采取中药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8.9%;对照组总有效率61.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作者:王鹃鹃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对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氧代谢及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以无创正压通气结合纳洛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应用多功能呼吸机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纳洛酮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之前肺通气功能指标和肺换气功能指标均较差,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和肺换气功能指标改善效果均好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以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与氧代谢,该治疗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作者:倪凯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整体护理对新生儿及婴幼儿磁共振检查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在新生儿与婴幼儿核磁共振检查中采用整体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需要磁共振检查新生儿与婴幼儿共计110例,随机分为行常规护理对照组(n=55)与并行整体护理模式干预实验组(n=55),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一次检查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伪影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检查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生儿与婴幼儿核磁共振检查中以整体护理方案干预,能够明显提高磁共振检查成功率与准确性,可减少检查所需要的时间.

    作者:陈慧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新生儿脐带护理改良方法与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包裹法脐部护理与暴露法脐部护理的效果,得出暴露法护理优于前者,具有较高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我科出生的新生儿8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0例,观察组采取脐带暴露法护理,对照组采取脐带包裹法护理,比较两组脐部出血、感染及脱落时间.结果:观察组新脐带残端脱落时长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脐带残端出血(2.00%)及感染发生比例(2.50%)低于对照组(6.00%、10.75%),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断脐后采用脐带暴露法避免和减少新生儿脐炎的发生率,利于新生儿的残留脐带干枯、僵化、和脱落,减少人力及物品成本,值得推广,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汪明珠 刊期: 2018年第13期

健康必读杂志

健康必读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