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格丽;陈国桢;覃有振;朱延力;李运泉
目的:探讨外伤性后颅窝血肿的手术疗效.方法:对57例外伤性后颅窝血肿患者进行急诊CT检查,均采用枕下切口入路清除血肿,并扩大骨窗充分减压.其中8例伴中度脑积水患者同时进行脑室外引流术,13例因伴大脑挫裂伤或血肿大于30mL,导致大脑镰下疝者同时进行相应额颞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无死亡病例,7例(12%)伤后昏迷至手术时间超过5小时者因脑干继发性损害于术后3日~3个月死亡.手术3个月后生存质量按日常生活能力评级恢复良好43例(75%),均为术前格拉斯哥评分轻、中型者;中度残疾3例(5%);重度残疾4例(7%).结论:外伤性后颅窝血肿患者的外伤后昏迷至手术的时间越短,手术疗效越好,早发现早手术是降低病死率、提高存活质量的关键.
作者:黄居科;王刚;吴良贵;麦荣康;严锡晖 刊期: 2004年第08期
患者,男,14岁.因反复骨折,关节畸形6年入院.患者8岁时淋雨后,出现双膝关节疼痛、畸形,呈X形腿,B超检查发现左肾结石,右肾积水,并行外科手术治疗,10岁时行股骨上段截骨矫形术,术后患者能慢行,2001年8月骑车时不慎跌倒致双股骨骨折,此后反复予手术复位、固定,逐渐出现踝关节疼痛、不能行走,腕关节肿大畸形,但活动自如.近在当地检查发现四肢长骨正侧位片骨皮质变薄,遂入院检查,身高、体重均低于同龄儿童,怀疑软骨发育不良.两岁时因膀胱结石曾行膀胱切开取石术.
作者:罗宁 刊期: 2004年第08期
1引言硫酸镁(magnesium sulfate)是历史长久的老药之一,在临床各科室应用普遍.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它的许多鲜为人知的新用途被发现,进一步拓宽了其应用领域.现就其治疗呼吸、消化、心血管、泌尿及神经系统疾病的独特应用总结如下.
作者:任满意;李秀珍;杨宜华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总结在院前现场急救中应用气管插管的经验,以提高急救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院前气管插管抢救危重病7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78例患者院前现场施行气管插管,插管时间均少于2分钟.其中重度海洛因杀虫药中毒4例和重度有机磷杀虫药中毒2例现场插管成功建立人工通气后,经进一步抢救全部存活;因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插管的病人68例,均安全转运至专科治疗;现场心肺复苏插管4例中3例未能恢复有效循环死亡.结论:气管插管用于院前抢救是危重病人安全转运的基础,对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袁智勇;管健;解传仁;王柳均;陈全福 刊期: 2004年第08期
我院小儿科2000年4月~2003年6月收治18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患儿,其中男13例,女5例;早产儿2例,足月儿16例;年龄1~3个月,中位年龄2个月;发病至入院时间3~48小时,中位时间25.5小时.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5例,有腹泻史3例,无任何诱因突发者10例.
作者:魏金芬;潘雪霞 刊期: 2004年第08期
1引言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是全球范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由于其具有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高,而知晓率、服药率和控制率低的特点,若不积极防治,有可能使与高血压密切相关的心、脑、肾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急剧上升.
作者:赵连友 刊期: 2004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1引言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越来越重视患者心理及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和预后等方面的作用.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减少医患双方分歧、消除医疗纠纷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注重医患间的心理沟通,而良好的语言沟通是医患双方心理沟通的主要形式,现于医方立场,就医患语言沟通中的部分现象予以浅析.
作者:蒋樟勇;何瑾瑾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myocardial ablation,PTSMA)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选择5例临床症状明显、药物治疗无效的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流出道压差(1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pressure gradient,LVOTPG)静息时等于或大于6.67kPa.予间隔支球囊试堵、导管中心腔造影、UCG监测确定靶血管,无水乙醇(2.5±1.0)mL消融间隔支.结果:消融第一间隔支3例,第二间隔支1例,第一、二间隔支联合1例,术前LVOTPG静息压差为8.5(7.1~14.6)kPa,术后即刻降至3.3(1.9~5.5)kPa,未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UCG提示LVOTPG进一步降低,室间隔、左心室后壁厚度明显变薄.结论:PTSMA是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的有效手段,其近期疗效良好.
作者:装强;秦永文;郑兴;丁继军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总结内镜对梗阻性黄疸病因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69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明确病因诊断后同时(或择期)行内镜治疗.结果:69例行ERCP,67例成功,成功率97%.分别诊断为胆总管结石26例,乳头炎性狭窄23例(其中华支睾吸虫病性乳头炎性狭窄18例)、胆总管癌6例、壶腹癌4例、十二指肠乳头癌2例、肝总管癌2例、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2例、胆总管中段外科手术后狭窄1例、硬化性胆管炎1例.失败的2例为十二指肠乳头癌.胆总管结石26例,25例经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取石一次成功,1例需2次取石,亦成功;乳头炎性狭窄23例(其中华支睾吸虫病所致者18例),13例行EST后放置鼻胆管,10例直接放置鼻胆管,由华支睾吸虫病所致者加服吡喹酮驱虫;2例胆总管癌、2例壶腹周围癌及1例十二指肠乳头癌放置胆道支架治疗后黄疸减退;胆总管癌4例、壶腹周围癌2例、十二指肠乳头癌3例、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2例及胆总管中段手术后狭窄1例行外科胆道吻合术;硬化性胆管炎1例口服激素治疗.肝总管癌2例因丧失手术机会,行支持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为12%,其中急性轻型胰腺炎2例、一过性血淀粉酶升高5例、逆行胆道感染1例.结论:ERCP能及早发现梗阻性黄疸的确切病因并给予相应的内镜治疗,且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及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刘旭明;刘泽权;林炎;陈淑銮;肖凤珊;刘妥英 刊期: 2004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1引言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1981年先在纽约、洛杉矶和旧金山患有卡氏肺囊虫肺炎和卡波西肉瘤的男性同性恋者中被发现.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艾滋病已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流行病,其病原体也被确定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作者:童巧霞;罗端德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regnancy-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 A,PAPPA)在妊娠早期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388名妊娠6~14周孕妇血清PAPP-A水平,并追踪妊娠结局.以其中344名妊娠结局正常的孕妇的测定结果建立正常参考值.对44例异常低值[小于0.5中位数倍数(multiples of the median,MoM)]者进行分析.结果:正常妊娠6~14周时,孕妇血清PAPP-A水平随孕周增加而上升,妊娠11周后迅速上升.44例异常低值的孕妇中,39例(89%)随后出现妊娠异常,其中28例随后出现流产征兆,6例胚胎死亡,先兆流产及流产的发生率为77%;其余10例中,2例宫内发育迟缓,1例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海洋性贫血)纯合子,2例结构畸形,5例为原因不明异常低值.结论:孕妇血清PAPP-A降低可作为早期妊娠的监测指标,预测尚未出现临床症状的流产;并可作为早期筛查胎儿发育异常及一些先天畸形的指标.
作者:安娜;方群;陈建生;陈筠虹 刊期: 2004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1引言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感染可引起广泛的肺外并发症,早在20世纪40年代流行病学调查已发现,无菌性脑膜炎、脑膜脑炎的发病与MP感染相关.
作者:檀卫平;麦贤弟;吴葆菁;翁文俊;曾巧惠;岑丹阳;罗向阳;张玉兰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戊型病毒性肝炎及其重叠其它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以便临床提前干预,提高疗效.方法:根据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将96例老年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单纯戊型病毒性肝炎组(单纯戊肝组)和戊型病毒性肝炎重叠其它肝炎组(重叠感染组),时临床表现、肝功能、转归等资料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96例老年戊型病毒性肝炎中单纯戊肝组80例(83%)、重叠感染组16例(17%),P<0.01;重叠感染组的总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单纯戊肝组[(340±127)μmol/L比(177±99)μmol/L,P<0.01];重叠感染组中的γ-谷氨酰转肽酶[(321±188)U/L]、碱性磷酸酶[(356±136)U/L]明显高于单纯戊肝组[(129±57)U/L、(246±79)U/L],均为P<0.01;重叠感染组黄疸消退时间明显长于单纯戊肝组[(59±24)日比(31±15)日,P<0.01];重叠感染组死亡4例(25%),明显高于单纯戊肝组的1例(1%),P<0.01.结论:老年戊型病毒性肝炎重叠其它肝炎患者,具有病情重,并发症和合并症多,黄疸深,黄疸消退缓慢,肝内淤胆明显,病死率高等临床特点.
作者:黄浩新;尹炽标 刊期: 2004年第08期
患者,男,59岁.1997年10月以阵发性胸痛、胸闷3个月,加重1小时为主诉入院.无高血压病史.体格检查:血压18.7/10.7kPa,双肺呼吸音清.心界无扩大,心率82次/分,心音正常,心律整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肝、脾未扪及.
作者:王勇;杨红玲;杜国军 刊期: 2004年第08期
1引言川崎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血管炎综合征,幼儿高发.临床特点为急性发热,皮肤、黏膜病损和颈淋巴结肿大.我院自1981~2003年收治川崎病111例,其中4例复发.
作者:李格丽;陈国桢;覃有振;朱延力;李运泉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总结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和治疗经验,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早产13例(57%),足月产3例,过期产7例;有产钳或吸引助产史8例,胎位异常、子宫收缩无力、胎儿宫内窘迫史9例,经阴道分娩产程过长史6例.临床表现以中枢神经兴奋、颅内压增高等为主.治疗予降颅压(用50%葡萄糖20 mL或20%甘露醇20 mL静脉注射,必要时每4小时重复1次);止血(维生素K3 4 mg肌内注射,每日1次);镇静、止惊(用苯巴比妥5 mg/kg或地西泮0.25~0.5 mg/kg肌内注射,必要时隔4小时重复使用);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对呼吸抑制者予呼吸中枢兴奋药;应用胞磷胆碱、复方氨基酸制剂等改善中枢神经系统代谢.治愈15例(65%),好转5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1例.20例获随访1年,其中出院时获临床治愈的15例未发现后遗症,好转出院的5例中出现脑性瘫痪1例,脑积水、癫癎1例.结论:新生儿颅内出血多有异常分娩史,结合临床表现和头颅CT检查可诊断,早期诊治有助于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李伟明 刊期: 2004年第08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24岁,安徽人.因巩膜黄染、尿黄5年于2003-10-11来诊,患者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巩膜黄染、尿黄,当时有轻度乏力、纳差,不伴右上腹疼痛,无发热,无四肢关节、全身肌肉酸痛.尿淡黄色,无陶土样大便,无皮肤瘙痒.
作者:陈明泉;许夕海;施光峰 刊期: 200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