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泉;许夕海;施光峰
目的:探讨性激素水平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复发的影响及佳治疗时机,为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76例VV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在确诊时予首次治疗:伊曲康唑200mg,每日1次,连用3日,与餐同服;第1日经擦净外阴、阴道分泌物后,将克霉唑泡腾片(每片含克霉唑500mg,德国产)1片置入阴道后穹窿.治疗后1周临床症状改善和镜检假丝酵母菌阴性则进入巩固治疗阶段.观察组于月经前7日睡前将克霉唑泡腾片1片置入阴道后穹窿;对照组于月经干净后3日采用同样药物局部治疗.连续3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①76例中,62例(82%)出现不适症状或症状加重发生在月经周期黄体期;②两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相当(均为P>0.05);③疗程结束后第3个月复查,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8%比42%,P<0.05).结论:于月经黄体期采用抗真菌药物巩固预防治疗可减少VVC复发,提高临床疗效和妇女生活质量.
作者:高瑞萍;邓敏端;张东枚;陈慧明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不同孕期(早、中、晚期)孕妇隐性泌尿系统感染的情况.方法:采用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50对123名无泌尿系统感染症状的正常妊娠妇女的尿沉淀渣进行分析,并与健康非妊娠妇女的尿沉渣正常值进行比较.结果:孕期尿沉渣各项指标均高于正常值,并且随妊娠月份增加而增高,其中尤以白细胞数、细菌数增加明显.无症状菌尿的患病率为4.9%.无症状泌尿系统感染患病率在孕早、中、晚期分别为26%、42%、53%,3组超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晚期高于早、中期,均为P<0.025.结论:妊娠期妇女无症状菌尿者和无症状泌尿系感染者常见,应加强监测尿沉渣的变化,使急性泌尿系统感染得以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欧阳津;段金云;王勇;刘运德 刊期: 2004年第08期
1引言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大多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少数患者无可发现的心脏病.其发生率随年龄增高而增加.在成人中,年龄每增加10岁,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就增加近1倍,其范围从55~64岁人群的每年每千人口新增2~3例至85~94岁人群的每年每千人口新增35例.
作者:温玉敏;陈宝珠 刊期: 2004年第08期
患者女性,37岁.因间断心慌、多汗、消瘦5年,加重2个月,咽痛、发热3日于2002-06-22收入我院.缘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怕热、多汗,大便每日3~4次,质稀不成形,进食量明显增多,1个月内体重下降约8kg,在我院门诊查甲状腺功能,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口服甲巯咪唑(他巴唑)10 mg,每日3次.
作者:王广宇;杨志云;单巍;朱旅云 刊期: 2004年第08期
1引言近年来,腹腔镜手术广泛用于临床,腹腔镜下卵巢囊肿手术愈来愈显示出其独特的应用价值及广阔前景.我院于2001~2003年对112例卵巢囊肿进行了腹腔镜手术,其中56例采用从阴道后穹窿穿刺处取出标本,手术均成功完成,未发生并发症,临床效果满意,现分析如下.
作者:陶莹;何力;牛刚;陈玉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regnancy-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 A,PAPPA)在妊娠早期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388名妊娠6~14周孕妇血清PAPP-A水平,并追踪妊娠结局.以其中344名妊娠结局正常的孕妇的测定结果建立正常参考值.对44例异常低值[小于0.5中位数倍数(multiples of the median,MoM)]者进行分析.结果:正常妊娠6~14周时,孕妇血清PAPP-A水平随孕周增加而上升,妊娠11周后迅速上升.44例异常低值的孕妇中,39例(89%)随后出现妊娠异常,其中28例随后出现流产征兆,6例胚胎死亡,先兆流产及流产的发生率为77%;其余10例中,2例宫内发育迟缓,1例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海洋性贫血)纯合子,2例结构畸形,5例为原因不明异常低值.结论:孕妇血清PAPP-A降低可作为早期妊娠的监测指标,预测尚未出现临床症状的流产;并可作为早期筛查胎儿发育异常及一些先天畸形的指标.
作者:安娜;方群;陈建生;陈筠虹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所致膀胱出口梗阻的主要诊断参数及如何结合应用于临床的诊断问题.方法:对15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问卷调查,并行直肠B超和尿流动力学检查(尿流率、排尿量、残余尿量、尿道测压、压力-尿流率测定).结果:87例(56%)诊断为膀胱出口梗阻,48例(31%)无膀胱出口梗阻,21例(13%)可疑.膀胱出口梗阻组除大尿流率呈下降趋势外,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残余尿量、前列腺体积和移行带指数均大于无梗阻组.结论:尿流动力学检查结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前列腺体积和移行带指数可更全面地反映膀胱出口梗阻.
作者:黄正宇;梁月有;郑克立;戴宇平;丘少鹏;钟婉媚 刊期: 2004年第08期
患者,男,68岁.因发作性胸闷、心悸、喘憋3个月收入院.既往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史8年.患者于入院前3个月无诱因突发胸闷、心悸、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在当地医院就诊,按急性左侧心力衰竭(左心衰)给予对症处理,症状缓解.此后又间断发作2次,均按左心衰治疗,症状缓解.近10日来,上述症状发作频繁,为进一步治疗而入院.
作者:王勇;杨红玲;杜国军 刊期: 2004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24岁,安徽人.因巩膜黄染、尿黄5年于2003-10-11来诊,患者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巩膜黄染、尿黄,当时有轻度乏力、纳差,不伴右上腹疼痛,无发热,无四肢关节、全身肌肉酸痛.尿淡黄色,无陶土样大便,无皮肤瘙痒.
作者:陈明泉;许夕海;施光峰 刊期: 2004年第08期
1引言川崎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血管炎综合征,幼儿高发.临床特点为急性发热,皮肤、黏膜病损和颈淋巴结肿大.我院自1981~2003年收治川崎病111例,其中4例复发.
作者:李格丽;陈国桢;覃有振;朱延力;李运泉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总结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和治疗经验,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早产13例(57%),足月产3例,过期产7例;有产钳或吸引助产史8例,胎位异常、子宫收缩无力、胎儿宫内窘迫史9例,经阴道分娩产程过长史6例.临床表现以中枢神经兴奋、颅内压增高等为主.治疗予降颅压(用50%葡萄糖20 mL或20%甘露醇20 mL静脉注射,必要时每4小时重复1次);止血(维生素K3 4 mg肌内注射,每日1次);镇静、止惊(用苯巴比妥5 mg/kg或地西泮0.25~0.5 mg/kg肌内注射,必要时隔4小时重复使用);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对呼吸抑制者予呼吸中枢兴奋药;应用胞磷胆碱、复方氨基酸制剂等改善中枢神经系统代谢.治愈15例(65%),好转5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1例.20例获随访1年,其中出院时获临床治愈的15例未发现后遗症,好转出院的5例中出现脑性瘫痪1例,脑积水、癫癎1例.结论:新生儿颅内出血多有异常分娩史,结合临床表现和头颅CT检查可诊断,早期诊治有助于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李伟明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子宫颈缝扎术治疗子宫颈机能不全导致反复自然流产的疗效.方法:对37例有反复自然流产史、临床诊断为子宫颈机能不全的患者,采用麦格道纳子宫颈缝扎术在孕期第9~28周进行治疗,总结其妊娠结局.结果:37例患者中35例分娩活婴,其中足月产32例,早产3例;2例失败,手术成功率95%.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应用子宫颈缝扎术治疗子宫颈机能不全可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作者:黄柏丽 刊期: 2004年第08期
患者,男,14岁.因反复骨折,关节畸形6年入院.患者8岁时淋雨后,出现双膝关节疼痛、畸形,呈X形腿,B超检查发现左肾结石,右肾积水,并行外科手术治疗,10岁时行股骨上段截骨矫形术,术后患者能慢行,2001年8月骑车时不慎跌倒致双股骨骨折,此后反复予手术复位、固定,逐渐出现踝关节疼痛、不能行走,腕关节肿大畸形,但活动自如.近在当地检查发现四肢长骨正侧位片骨皮质变薄,遂入院检查,身高、体重均低于同龄儿童,怀疑软骨发育不良.两岁时因膀胱结石曾行膀胱切开取石术.
作者:罗宁 刊期: 2004年第08期
患者,男,59岁.1997年10月以阵发性胸痛、胸闷3个月,加重1小时为主诉入院.无高血压病史.体格检查:血压18.7/10.7kPa,双肺呼吸音清.心界无扩大,心率82次/分,心音正常,心律整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肝、脾未扪及.
作者:王勇;杨红玲;杜国军 刊期: 2004年第08期
题目A型题(第1题~第25题)请从A、B、C、D、E中选出一个佳的答案.1.以下哪种传染病多见于显性感染?A.甲型肝炎病毒感染;B.乙型肝炎病毒感染;C.脑膜炎奈瑟菌感染;D.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感染;E.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
作者:杨绍基 刊期: 2004年第08期
复方地芬诺酯(含地芬诺酯、阿托品)为非特异性治疗腹泻的药物,起效快,价格低廉,口感较好,为乡村医生治疗慢性腹泻的常用药.但其服用剂量较小,部分医生及家长为迅速控制病情而私自加大用药量,致使小儿复方地芬诺酯中毒的情况时有发生.现将我科1998年9月~2000年9月收治的8例小儿复方地芬诺酯中毒报告如下.
作者:白彦芬;徐卫东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myocardial ablation,PTSMA)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选择5例临床症状明显、药物治疗无效的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流出道压差(1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pressure gradient,LVOTPG)静息时等于或大于6.67kPa.予间隔支球囊试堵、导管中心腔造影、UCG监测确定靶血管,无水乙醇(2.5±1.0)mL消融间隔支.结果:消融第一间隔支3例,第二间隔支1例,第一、二间隔支联合1例,术前LVOTPG静息压差为8.5(7.1~14.6)kPa,术后即刻降至3.3(1.9~5.5)kPa,未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UCG提示LVOTPG进一步降低,室间隔、左心室后壁厚度明显变薄.结论:PTSMA是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的有效手段,其近期疗效良好.
作者:装强;秦永文;郑兴;丁继军 刊期: 2004年第08期
1引言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1981年先在纽约、洛杉矶和旧金山患有卡氏肺囊虫肺炎和卡波西肉瘤的男性同性恋者中被发现.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艾滋病已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流行病,其病原体也被确定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作者:童巧霞;罗端德 刊期: 200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