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杨红玲;杜国军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1引言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感染可引起广泛的肺外并发症,早在20世纪40年代流行病学调查已发现,无菌性脑膜炎、脑膜脑炎的发病与MP感染相关.
作者:檀卫平;麦贤弟;吴葆菁;翁文俊;曾巧惠;岑丹阳;罗向阳;张玉兰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regnancy-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 A,PAPPA)在妊娠早期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388名妊娠6~14周孕妇血清PAPP-A水平,并追踪妊娠结局.以其中344名妊娠结局正常的孕妇的测定结果建立正常参考值.对44例异常低值[小于0.5中位数倍数(multiples of the median,MoM)]者进行分析.结果:正常妊娠6~14周时,孕妇血清PAPP-A水平随孕周增加而上升,妊娠11周后迅速上升.44例异常低值的孕妇中,39例(89%)随后出现妊娠异常,其中28例随后出现流产征兆,6例胚胎死亡,先兆流产及流产的发生率为77%;其余10例中,2例宫内发育迟缓,1例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海洋性贫血)纯合子,2例结构畸形,5例为原因不明异常低值.结论:孕妇血清PAPP-A降低可作为早期妊娠的监测指标,预测尚未出现临床症状的流产;并可作为早期筛查胎儿发育异常及一些先天畸形的指标.
作者:安娜;方群;陈建生;陈筠虹 刊期: 2004年第08期
患者女性,37岁.因间断心慌、多汗、消瘦5年,加重2个月,咽痛、发热3日于2002-06-22收入我院.缘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怕热、多汗,大便每日3~4次,质稀不成形,进食量明显增多,1个月内体重下降约8kg,在我院门诊查甲状腺功能,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口服甲巯咪唑(他巴唑)10 mg,每日3次.
作者:王广宇;杨志云;单巍;朱旅云 刊期: 2004年第08期
1引言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1981年先在纽约、洛杉矶和旧金山患有卡氏肺囊虫肺炎和卡波西肉瘤的男性同性恋者中被发现.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艾滋病已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流行病,其病原体也被确定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作者:童巧霞;罗端德 刊期: 2004年第08期
进修医生教授,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治疗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教授早在1982年,Kan等首次开展经皮穿刺肺动脉瓣成形术,成功地治疗了1例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患者.
作者:钱孝贤;谢旭晶 刊期: 2004年第08期
1引言近年来,腹腔镜手术广泛用于临床,腹腔镜下卵巢囊肿手术愈来愈显示出其独特的应用价值及广阔前景.我院于2001~2003年对112例卵巢囊肿进行了腹腔镜手术,其中56例采用从阴道后穹窿穿刺处取出标本,手术均成功完成,未发生并发症,临床效果满意,现分析如下.
作者:陶莹;何力;牛刚;陈玉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我院小儿科2000年4月~2003年6月收治18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患儿,其中男13例,女5例;早产儿2例,足月儿16例;年龄1~3个月,中位年龄2个月;发病至入院时间3~48小时,中位时间25.5小时.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5例,有腹泻史3例,无任何诱因突发者10例.
作者:魏金芬;潘雪霞 刊期: 2004年第08期
1病历摘要患者,女,31岁.因心悸、多汗20年,恶心、呕吐2个月,咯血3日于2003-08-12入院.患者10岁时因心悸、多汗、多食、手抖而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予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用药不规则,仍时有心悸,未定期复诊.1998年因明显心悸,查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升高,B超示双侧甲状腺肿大,诊断为甲亢,予丙硫氧嘧啶100mg/d等治疗,症状缓解,至2002年底自行停药.近两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咳嗽,咳白色泡沫痰,伴消瘦,面色逐渐苍白,体重下降5 kg,近3日咯血痰,并有鼻出血.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作者:戴冽;郑东辉;戴辰程 刊期: 2004年第08期
1引言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患者发病年龄小3岁,高峰在40~49岁,其次为30~39岁和50~59岁.20世纪70年代鼻咽癌病死率居全国恶性肿瘤死因第8位,90年代仍居全国恶性肿瘤死因第9位.鼻咽癌的发病率有独特的地理分布特点,由北向南逐渐增高,南方尤其是广东省是鼻咽癌的高发区,因此,鼻咽癌亦有广东癌之称.鼻咽癌常向深部浸润性生长,因此影像学的检查对鼻咽癌定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鼻咽癌治疗方案的选择、放射治疗的定位均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智云 刊期: 2004年第08期
患者,男,68岁.因发作性胸闷、心悸、喘憋3个月收入院.既往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史8年.患者于入院前3个月无诱因突发胸闷、心悸、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在当地医院就诊,按急性左侧心力衰竭(左心衰)给予对症处理,症状缓解.此后又间断发作2次,均按左心衰治疗,症状缓解.近10日来,上述症状发作频繁,为进一步治疗而入院.
作者:王勇;杨红玲;杜国军 刊期: 2004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1引言川崎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血管炎综合征,幼儿高发.临床特点为急性发热,皮肤、黏膜病损和颈淋巴结肿大.我院自1981~2003年收治川崎病111例,其中4例复发.
作者:李格丽;陈国桢;覃有振;朱延力;李运泉 刊期: 2004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所致膀胱出口梗阻的主要诊断参数及如何结合应用于临床的诊断问题.方法:对15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问卷调查,并行直肠B超和尿流动力学检查(尿流率、排尿量、残余尿量、尿道测压、压力-尿流率测定).结果:87例(56%)诊断为膀胱出口梗阻,48例(31%)无膀胱出口梗阻,21例(13%)可疑.膀胱出口梗阻组除大尿流率呈下降趋势外,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残余尿量、前列腺体积和移行带指数均大于无梗阻组.结论:尿流动力学检查结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前列腺体积和移行带指数可更全面地反映膀胱出口梗阻.
作者:黄正宇;梁月有;郑克立;戴宇平;丘少鹏;钟婉媚 刊期: 2004年第08期
1引言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越来越重视患者心理及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和预后等方面的作用.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减少医患双方分歧、消除医疗纠纷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注重医患间的心理沟通,而良好的语言沟通是医患双方心理沟通的主要形式,现于医方立场,就医患语言沟通中的部分现象予以浅析.
作者:蒋樟勇;何瑾瑾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肺弥漫性病变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对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对29例以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为主要表现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X线胸片和高分辨率CT表现及其他辅助检查等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中,男女比例为1:1.9.分别确诊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9例(31%),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9例(31%)及特发性脱屑性间质性肺炎1例;结缔组织病肺部表现4例(14%);过敏性肺泡炎2例(7%);细支气管肺泡癌、转移性肺腺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性肺炎、非霍奇金淋巴瘤肺间质病变各1例(共占14%).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组的病程长于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组[3~25(中位数14)个月比1~5(中位数2)个月,P=0.036],前者更易出现呼吸困难、紫绀、杵状指;X线及高分辨率CT检查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主要为网格状和蜂窝状表现,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则以片状磨砂玻璃样影为主;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组ESR明显增快,且有明显肺通气和弥散功能障碍.结论:弥漫性肺疾病的诊断是一综合过程,除了与结缔组织疾病及肿瘤鉴别外,区分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与特发性间质肺炎,对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汪德信;李庆云;王路岩;万欢英;时国朝;黄绍光 刊期: 2004年第08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24岁,安徽人.因巩膜黄染、尿黄5年于2003-10-11来诊,患者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巩膜黄染、尿黄,当时有轻度乏力、纳差,不伴右上腹疼痛,无发热,无四肢关节、全身肌肉酸痛.尿淡黄色,无陶土样大便,无皮肤瘙痒.
作者:陈明泉;许夕海;施光峰 刊期: 200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