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明;朱厚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引言高血压并发脑出血是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经内科保守治疗总病死率为50%至70%,1903年Cushing首创外科手术治疗,迄今已有一个世纪.在CT问世之前,手术治疗的病死率约30%至50%.近十余年,CT扫描广泛应用于临床,使高血压并发脑出血的诊断变得迅速、准确[1,2].
作者:袁忠惠;袁先厚 刊期: 2001年第07期
作者:范汉通;何玉清 刊期: 2001年第07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引言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常见的难治性心脏疾病,其患病率和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全世界估计有2250万CHF患者,而且以每年200万的速度递增,晚期CHF的5年病死率高达50%,心功能越差,病死率越高.CHF已成为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虽然药物治疗CHF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尤其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和β受体阻滞药的应用已使CHF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但对晚期[心功能(纽约心脏学会,NYHA)Ⅲ~Ⅳ级]的CHF患者预后仍较差.副主任医师,硕士,中华心电生理和起搏学会委员
作者:吴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引言本文所指的风湿性胸膜炎系专指风湿热胸膜炎而言,不涉及其他风湿性疾病所引起的胸膜炎.风湿性胸膜炎很少单独出现,常与心包炎、肺炎等伴发,被视为多浆膜炎组成部分之一,但也可作为风湿热的早期征象而孤立出现,成为诊断上的难题.
作者:彭兴;彭远莹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去带盲肠、结肠可控膀胱术对解决膀胱全切除术后患者贮尿和排尿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1例膀胱全切除患者行去带盲肠、结肠可控性膀胱术.结果:随访6个月至31个月,贮尿囊容量400mL至700mL,平均550mL,平均内压力(1.49±0.68)kPa,可控性好,无输尿管反流,肾功能正常.结论:去带盲肠、结肠可控膀胱术是一种理想的尿流改道方法,手术简单,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赖建生;李仲宏;许胜利;郑东升;赵国平;黄文涛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引言我国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和发病率都较高,因此,乙型肝炎是目前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为了及时预防或诊治本病,常需进行一些实验室检查.本文对常用的乙型肝炎血清学检查及其临床意义作一介绍.
作者:杨绍基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引言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国外RA患病率为1%至2%,个别地区高达5%,我国约为0.3%至0.45%,虽低于国外,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估计RA患者约有400万之多.RA不仅是一种致残率很高的疾病,而且还可使患者的寿命较正常人缩短十多年,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然而,至今RA的病因、发病机制未明,既无根治方法也无有效的预防措施.目前改善RA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的关健在于早期诊断,早期选择用药.
作者:汤美安;戴冽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对于确诊为外形规则、表面光滑的扁圆形食管异物,在患者无明显禁忌证的情况下,我科应用Fleth导尿管,对41例病人施手术,成功取出40例,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曾卫东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病历摘要见本刊2001年第4期233页.2 病例特点该患者临床特点为:①青年男性,发热1个多月,呈稽留热或弛张热,伴咳嗽、咳痰,痰中偶带血丝;院外按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治疗无效;②病前有病毒感染史;③体格检查:体温39.8℃,脉搏102次/分,右锁骨上多颗淋巴结肿大,活动,无粘连,轻压痛;双肺呼吸音稍低,右中肺闻及干性啰音;④辅助检查:血象正常,胸片见双肺纹理增强,双上纵隔增宽;骨髓象为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作者:陈涛;龙盛双;刘毅;李建国;喻安永;何国平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引言得宝松注射液是由高溶解性的倍他米松磷酸钠和低溶解性的二丙酸倍他米松组成的复方制剂,每毫升含2 mg倍他米松磷酸钠和5 mg二丙酸倍他米松.具有抗炎、抗风湿、抗过敏功效.一般注射后即可迅速吸收入血,1小时内血药浓度达峰值,约10.8μg/L,注射后第八日体内吸收率达100%,而血药浓度在相对低的水平,为1.04μg/L左右,并可维持此浓度达3周[1].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患儿男,6岁,反复发作腹痛、黑便6年,加重5个月,于2000年8月31日入院.出生后3日行脑脊膜膨出修补术,4个月开始出现间歇性少量黑使,并经常腹痛.入院前5个月出现持续性黑便、腹痛、贫血,输入1200mL新鲜血后症状缓解.曾多次在本院及省、地级医院就诊,诊断不明.
作者:张慧玲;杜生树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进修医生教授,上消化道出血传统上一直是用药物治疗的,为什么要发展内镜治疗?教授上消化道出血,尤其是大出血用药物治疗的疗效尚不够满意,内镜治疗极大地减少了急诊手术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合理应用必定会提高出血的抢救成功率,改善预后,降低总的医疗费用.
作者:邹晓平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病历摘要患者,男,71岁,农民.因脐周间歇性隐痛,腹泻1周,疼痛加剧伴呕吐6个小时,于2000年6月30日入院.患者于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隐痛,为间歇性,无放射性,伴腹泻每日4次至5次,为稀便,黄褐色,无黏液脓血.发病来,无畏寒、发热,无恶心、呕吐.曾在当地多次求诊,口服诺氟沙星等药物,症状无好转.入院前6小时腹痛加剧,呈持续性伴阵发性加剧.呕吐2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有畏寒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7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引言上胃肠道出血(UGIB)是指十二指肠悬肌(treitg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胆胰管的出血.临床表现多为黑便、呕血或两者兼有,少数情况是隐性出血,要通过粪便化验才能确定.本症是临床常见症候,近年由于内镜、血管造影等介入诊疗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加上药物和外科手术治疗的改进,进展较大.
作者:李瑜元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对肺损害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分析了11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中2例患者作了肺活检.结果:中毒量3g以上的8例患者同时出现多器官损害(主要是消化道、肝、肾、心、肺),尤以肺损害严重.在第一周内,其中5例动脉血氧分压 (PaO2)为(4.9±0.5)kPa、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为(2.8±1.4)kPa,氧合指数(PaO2/FiO2)为(14.7±3.1)kPa,X线胸片表现为双肺弥漫性斑片状影,临床上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后期1例出现气胸,2例肺组织检查经病理证实为双肺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8例死亡均与呼吸衰竭有关.结论:百草枯中毒致肺损害,早期临床上以ARDS为主要表现,后期可出现肺间质纤维化.
作者:邓念强;唐鸣秋;阮雪玲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病例报告患者女,4个月,因发热、咳喘、呼吸困难7日,于1998年3月19日以喘息性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入院.入院前7日因受寒而出现发热,继而咳喘、呼吸困难,体温38.7℃至40.6℃,不曾抽搐,食欲不振,近2日进行性加剧.曾抗炎治疗4日不见好转.患儿为第一胎足月顺产,生后次日接种卡介苗,接种局部于20日后渐愈.新生儿期健康,母乳喂养,母孕期正常,父母均健康,否认结核接触史及抽搐史.
作者:王会来;付淑文 刊期: 2001年第07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