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更生;李红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病病人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38例高血压病病人口服氨氯地平5 mg至10 mg,每日1次,疗程4周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CGRP及内皮素的水平.结果:氨氯地平治疗后,血浆内皮素浓度下降(P<0.05),CGRP增高(P<0.05).结论: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除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外,亦包括对生物活性肽的影响.
作者:夏朝红;杨玉雯;王新;汪祥海 刊期: 2000年第08期
1 引言心房颤动是常见的一种快速性心律失常,然而迄今仍无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经导管射频消融治愈心房颤动是1994年以后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包括线性消融和局灶性消融两种方案.本文就近年来这一治疗的若干进展作一简要介绍,并对其结果进行评价.
作者:马长生 刊期: 2000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8期
贸然用药 助纣为虐--1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亚临床甲减误用甲巯咪唑的教训女,42岁.急躁易怒、大便干结2年,近半年出现颈部增粗,当地医院拟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予甲巯咪唑治疗,每日30 mg,半年症状仍无改善,于1992年6月17日到我院就诊.
作者:张启煊;李雄;王巍 刊期: 2000年第08期
1 引言特发性水肿多为轻、中度水肿,重度水肿少见,且几乎均见于女性病人,男性甚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
作者:黄云鸿;吴艺捷 刊期: 2000年第08期
1 引言现代医学模式的提出,使人们越来越重视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预后全过程中的辨证统一的关系.人一旦患了病,不仅表现为与疾病本身特点有关的生理状态的改变,而且精神状态、生活方式、对社会的适应程度等会相应发生或多或少的改变.
作者:金宇;麦慈任 刊期: 2000年第08期
目的:研究糖尿病病人血浆内皮素水平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74例糖尿病和30名正常人的血浆内皮素水平,同时测定甲襞微循环及脑动脉血流.结果:糖尿病组的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管并发症较严重的糖尿病病人其血浆内皮素水平高.糖尿病组的内皮素水平与脑动脉血流速度呈直线正相关;与甲襞微循环血流速度呈直线负相关.结论:血浆内皮素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糖尿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血管损伤的程度.
作者:王瑞英;苏胜偶;刘文淑;葛秀兰 刊期: 2000年第08期
男,46岁.因煤气中毒于1998年3月12日15时急诊入院.入院体检:脉搏120次/分,血压14 kPa/9 kPa.意识不清,口吐白沫,时有抽搐,口、唇、颜面呈樱桃红色,枕部有3 cm×4 cm大小的烧灼区,皮肤焦黄,溃烂,为深Ⅱ度烧伤.心、肺、肝、脾正常.
作者:刘洁林;何芳;梁君蓉 刊期: 2000年第08期
1 引言外部性脑积水是交通性脑积水发生于婴儿期的一种特殊表现.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8月至1999年8月的893例小儿颅脑CT片,其中符合外部性脑积水特征43例,现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李学文 刊期: 2000年第08期
患儿,女,10岁,学生.因胸痛半年,加重伴发热、咳嗽、胸闷3日于1999年2月22日入院.患儿半年前无诱因出现左侧胸痛,呈持续性钝痛,不向肩部和腹部放射.
作者:孟庆利;陈延斌 刊期: 2000年第08期
目的:评价抗甲状腺药物不同给药方法治疗格雷夫斯病的疗效.方法:将152例格雷夫斯病病人分为3组:①A组42例,给予丙硫氧嘧啶或甲巯咪唑,普萘洛尔,疗程1.5年;②B组74例,用药同A组,疗程2年至2.5年;③C组36例,用药剂量较A组大,疗程同B组.治疗2个月后B组、C组加用甲状腺素.结果:甲状腺肿大A组为43%、C组为42%,而B组仅23%,P<0.05;突眼加重A组为40%、C组为42%,高于B组的22%,P<0.05;停药1年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复发率A组为43%,明显高于B组的20%和C组的19%,P<0.05.结论:维持治疗疗程不少于2年可降低停药后甲亢的复发率.在控制症状后加用小剂量甲状腺素有利于预防甲状腺肿和突眼加重.
作者:周永华;朱悦东;刘春桂;王宝金 刊期: 2000年第08期
题解1.原发性高血压随病情进展,有心、脑、肾等靶器官受损的表现,其中我国以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常见,年发病率为(120~180)/10万,约为心肌梗死的5倍.
作者:冯冲;董吁钢 刊期: 2000年第08期
1 引言细胞凋亡(apoptosis)为一种生物现象,贯穿于机体整个生命过程.细胞凋亡是细胞在基因指导下的主动死亡,亦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某些致病因子可使细胞凋亡基因调控失常,造成细胞凋亡减弱或增强,从而破坏机体细胞的自稳性,终导致疾病的发生.
作者:张燕燕;陈晓;颜敏 刊期: 2000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8期
目的:比较链激酶和重组链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发病12小时内的63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分别予链激酶150万单位(31例)或重组链激酶150万单位(32例)溶于5%葡萄糖液100 mL内静脉漓注60分钟,观察冠状动脉再通率、病死率和不良反应等的发生情况.结果:链激酶组和重组链激酶组的冠状动脉再通率分别为61%和72%(P<0.01),病死率均为6%;过敏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和6%;轻微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和16%.结论:链激酶和重组链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均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重组链激酶的疗效优于链激酶,不良反应少于链激酶.
作者:王彬尧;刘建平;章隆泉;厉锦华;宋卫 刊期: 2000年第08期
1 引言复发性肝癌是指肝癌经手术切除或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等治疗后已清除的癌灶再次复发,其临床特点与原发性肝癌不同.
作者:杨冬华;毕向军;范子荣 刊期: 2000年第08期
题目A型题 请从A、B、C、D、E中选出一个佳答案.1.格雷夫斯病有意义的诊断体征是:A.甲状腺血管杂音;B.手、舌震颤;C.心率加快,第一心音亢进及二尖瓣收缩期杂音;D.甲状腺肿大;E.突眼.
作者:肖海鹏;陈晓云 刊期: 2000年第08期
1 引言急性白血病以贫血、发热、出血及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临床特征,但当组织器官受到损害时,则症状复杂而不典型,诊断较困难,容易误诊.
作者:寿霞芳;方炳木;李琳洁 刊期: 2000年第08期
1 引言腔隙性脑梗死常见于中、老年人,小儿则较少见,故常容易误诊.我院1993年10月至1998年4月收诊5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儿,其中24例误诊,后经CT扫描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误诊率达到48%.为了提高对此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24例的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严桂珠 刊期: 2000年第08期
1 引言皮下埋植避孕法具有长效、高效、安全、可逆等特点,深受育龄妇女的欢迎,但术后并发症是制约继续使用的重要因素.本文对13例皮下植入埋植剂后植入部位疼痛、麻木甚至上肢抬举无力等症状进行了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李向安;肖坤萍;舒大秀;黎家碧 刊期: 2000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