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左心室肥大的影响——附20例报告

江炳芬;麦子杰

关键词:高血压, 原发性, 心室肥大, 左, 氯沙坦, 贝那普利, 治疗结果
摘要:目的:探讨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左心室肥大(LVH)的影响.方法:将42例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大的病人随机分为氯沙坦组(20例)和贝那普利组(22例),两组均用药3个月.于用药前及用药后每个月测量血压,据UCG测量指标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结果:两组用药后血压、左心室质量指数均比用药前有显著性下降(P<0.001),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氯沙坦可有效降低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大病人的血压,逆转LVH.其疗效与已知可逆转LVH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贝那普利的疗效相当.
新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肺癌1例报告

    患儿,女,10岁,学生.因胸痛半年,加重伴发热、咳嗽、胸闷3日于1999年2月22日入院.患儿半年前无诱因出现左侧胸痛,呈持续性钝痛,不向肩部和腹部放射.

    作者:孟庆利;陈延斌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小儿芳香黄杆菌败血症1例报告

    1 病例报告女,10个月.因发热2日于1999年8月6日上午9时入院.病人于2日前因受凉后出现低热,伴偶尔咳嗽,无痰,曾在当地门诊治疗,症状无好转.后在本院门诊拟发热查因,上呼吸道感染收入院.既往体健,按时进行预防接种,无外伤史.

    作者:赵少琴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医学继续教育测验卷(8)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凝血酶治疗脑出血并上消化道出血38例疗效分析

    1 引言上消化道出血是脑出血的严重并发症,如不迅速止血,病死率极高[1].我科应用凝血酶治疗急性脑出血并上消化道出血收到较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刘乾坤;李英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外部性脑积水43例分析

    1 引言外部性脑积水是交通性脑积水发生于婴儿期的一种特殊表现.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8月至1999年8月的893例小儿颅脑CT片,其中符合外部性脑积水特征43例,现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李学文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氨氯地平治疗前后高血压病病人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内皮素的变化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病病人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38例高血压病病人口服氨氯地平5 mg至10 mg,每日1次,疗程4周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CGRP及内皮素的水平.结果:氨氯地平治疗后,血浆内皮素浓度下降(P<0.05),CGRP增高(P<0.05).结论: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除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外,亦包括对生物活性肽的影响.

    作者:夏朝红;杨玉雯;王新;汪祥海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格雷夫斯病的治疗进展

    1 引言格雷夫斯病(Graves disease)是一种常见而又易复发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增加之势.为降低格雷夫斯病复发率,提高其缓解率,临床医学工作者对格雷夫斯病的治疗方案作了许多探索,但对其疗效仍存在争议.

    作者:黄勤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发热、心前区疼痛、心包积液、胸腔积液——查房选录(218)

    1 病历摘要男,32岁,个体户.因反复发热1个月,心前区疼痛20日,加重3日于1999年5月17日入院.1个月前病人无明显诱因出现不规则低热,自测体温波动在37℃至38℃之间,午后较高.

    作者:黎明;廖增顺;李建国;陈瑞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冠心病与细胞凋亡

    1 引言细胞凋亡(apoptosis)为一种生物现象,贯穿于机体整个生命过程.细胞凋亡是细胞在基因指导下的主动死亡,亦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某些致病因子可使细胞凋亡基因调控失常,造成细胞凋亡减弱或增强,从而破坏机体细胞的自稳性,终导致疾病的发生.

    作者:张燕燕;陈晓;颜敏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左心室肥大的影响——附20例报告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左心室肥大(LVH)的影响.方法:将42例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大的病人随机分为氯沙坦组(20例)和贝那普利组(22例),两组均用药3个月.于用药前及用药后每个月测量血压,据UCG测量指标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结果:两组用药后血压、左心室质量指数均比用药前有显著性下降(P<0.001),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氯沙坦可有效降低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大病人的血压,逆转LVH.其疗效与已知可逆转LVH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贝那普利的疗效相当.

    作者:江炳芬;麦子杰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进展与评价

    1 引言心房颤动是常见的一种快速性心律失常,然而迄今仍无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经导管射频消融治愈心房颤动是1994年以后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包括线性消融和局灶性消融两种方案.本文就近年来这一治疗的若干进展作一简要介绍,并对其结果进行评价.

    作者:马长生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其它内分泌疾病专题

    题目A型题 请从A、B、C、D、E中选出一个佳答案.1.格雷夫斯病有意义的诊断体征是:A.甲状腺血管杂音;B.手、舌震颤;C.心率加快,第一心音亢进及二尖瓣收缩期杂音;D.甲状腺肿大;E.突眼.

    作者:肖海鹏;陈晓云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心脏损伤的外科治疗——附12例报告

    目的:总结抢救心脏损伤的外科诊断和处理体会.方法:对12例经外科治疗存活的心脏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无死亡,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2例出现烦躁、乱语等精神症状,经神经营养药治疗后逐渐好转.出院时,心功能为0级至1级.随访1年至8年,其中1例出现二尖瓣大瓣穿孔,行修补术;其余恢复良好.结论:对心脏损伤病人及时确诊并予外科手术可以降低病死率;及时和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张希;巫国勇;曾讯;钟佛添;伍联近;童萃文;王治平;唐白云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相关因素

    1 引言现代医学模式的提出,使人们越来越重视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预后全过程中的辨证统一的关系.人一旦患了病,不仅表现为与疾病本身特点有关的生理状态的改变,而且精神状态、生活方式、对社会的适应程度等会相应发生或多或少的改变.

    作者:金宇;麦慈任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腹膜透析的手术设备及方法

    进修医生 临床上有哪些腹膜透析的方法?教授 腹膜透析的方法主要分为人工操作和机器操作两类.人工操作主要有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机器操作有间歇性腹膜透析(IPD)和持续性循环性腹膜透析(CCPD)等.

    作者:李志坚;郑勋华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临床常见诊疗错误汇编(207)

    贸然用药 助纣为虐--1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亚临床甲减误用甲巯咪唑的教训女,42岁.急躁易怒、大便干结2年,近半年出现颈部增粗,当地医院拟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予甲巯咪唑治疗,每日30 mg,半年症状仍无改善,于1992年6月17日到我院就诊.

    作者:张启煊;李雄;王巍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表现特殊的急性白血病26例诊治体会

    1 引言急性白血病以贫血、发热、出血及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临床特征,但当组织器官受到损害时,则症状复杂而不典型,诊断较困难,容易误诊.

    作者:寿霞芳;方炳木;李琳洁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玻璃体脱出的处理——附18例报告

    1 引言外伤性白内障大多发生于青少年,病情复杂,多并发眼部其它组织的损伤,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时玻璃体易脱出,给手术带来一定的难度.我们从1990年3月至1998年3月为54例外伤性白内障患者施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玻璃体脱出18例,经处理取得较好疗效,现将处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林;程世明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小剂量多巴胺与硝酸甘油佐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22例

    我院于1994年2月至1998年10月间应用小剂量多巴胺与硝酸甘油佐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加重期22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彭木和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治现状——神经系统疾病(8)(续前)

    1 引言近年来国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发病率上升,新的感染病种不断出现,原有病种的临床表现有较大变化.随着临床诊治水平的提高,此类疾病的预后已有较大改观,现根据病原体的不同对此类疾病的诊治现状介绍如下.

    作者:刘淑萍;李大年 刊期: 2000年第08期

新医学杂志

新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