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呼吸道异物75例临床分析

彭解人;卢善婷;陈洁珠;蔡翔

关键词:呼吸道异物, 现报告如下, 危及生命, 临床, 急症, 儿童, 处理
摘要:呼吸道异物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是临床常见急症,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1988年1月至1997年12月我科共收治了75例,现报告如下.
新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氧氟沙星局部滴药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氧氟沙星(OFLX)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局部给药治疗肺结核的疗效.方法:107例肺结核给予分别由异烟肼(INH,H)、对氨水杨酸(P)、吡嗪酰胺(Z)、链霉素(S)、乙胺丁醇(E)、利福平(R)组成的2HPZS(E)/4HR方案,其中32例加用经纤支镜局部滴氧氟沙星,为氧氟沙星组;另35例经纤支镜加用异烟肼,为异烟肼组,其余30例为对照组.结果:局部加药的两组在结核空洞闭合或缩小、病灶吸收及痰结核菌阴转的疗效相似,比对照组优(P<0.05).结论:氧氟沙星可用于经纤支镜局部滴药治疗肺结核.

    作者:陈一强;李超乾;温梅科;钟定;曾国艳 刊期: 1998年第11期

  • 甘糖酯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21例的临床观察

    甘糖酯是国内研制的一种新型海洋药物.本文报道甘糖酯对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清脂蛋白及载脂蛋白的影响.

    作者:孙学文;方坤 刊期: 1998年第11期

  • 肺部嗜血流感杆菌56株的耐药监测及所致感染的治疗

    目的:研究嗜血流感杆菌耐药性.方法:对1994年7月至1996年8月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嗜血流感杆菌感染56例,测其β-内酰胺酶,及对11种抗菌药物进行耐药监测.结果:β-内酰胺酶阳性株占45%,荚膜血清型非b型占96%,结果表明其中15株产酶菌对青霉素(PCG)、氨苄西林(ABPC)、哌拉西林(PIPC)较非产酶株呈现耐药,56例患者病原菌确定为嗜血流感杆菌后采用敏感药头孢克洛治疗,临床有效率达89%,细菌阴转率为94%.结论:产酶株耐药发生率高,头孢克洛是一安全、有效治疗嗜血流感杆菌的药物.

    作者:唐英春;朱家馨;张扣兴;张天托;饶宪 刊期: 1998年第11期

  • 骨髓移植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防治

    我们自1992年5月起为17例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共进行了20例次的骨髓移植,合并带状疱疹病毒感染6例,占35%,现报告如下.

    作者:谭恩勋;张国材;洪文德;罗绍凯;原耀光;彭爱华;李娟;戴丽君;童秀珍;陈莉 刊期: 1998年第11期

  • 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疗法的合理应用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AA)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造血功能衰竭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我国再障的发病率为0.76/10万人.尽管发病率低于白血病,但其危害性并不亚于白血病.我国学者将再障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临床类型.急性型(约占再障的1/5)起病急骤凶险,病势难以控制者常于短期内致命.慢性型(约占4/5)病程迁延,病情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与生活质量.国外学者将再障分为重型与轻型.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比较了国内外分型标准,认为国外的重型,包含了我国急性型全部病例以及部分严重的慢性病例.为区别这两种情况,将急性再障称为重型再障Ⅰ型(SAA-I),严重的慢性再障称为Ⅱ型(SAA-Ⅱ).

    作者:孙关林 刊期: 1998年第11期

  • 多潘立酮致难治性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1例

    男,76岁.因多饮、多食、多尿12年,以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于1994年4月15日入院.既往有食管裂孔疝10余年,服用多潘立酮已8个月余(30 mg/d).入院体检: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均正常.心、肺、腹检查无异常.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及血电解质均正常.

    作者:李俐;向孙平 刊期: 1998年第11期

  • 狼疮肾炎的活动指标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常见病,据统计,约占人口的0.7‰[1],我国的发病率可能更高一些.SLE可累及多系统、多器官,但常侵犯的是肾脏(狼疮肾炎),无论有否肾损害的临床和/或实验室表现,如作肾活检,几乎所有SLE均有肾脏异常表现.据我们的经验,SLE终要作透析者约占10%;狼疮肾炎在诊断后,20%在10年内可发生肾功能衰竭,故肾科医生必须熟悉SLE的诊治.

    作者:李广然;叶任高 刊期: 1998年第11期

  • 121例出血性脑卒中部位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

    为探讨出血性脑卒中部位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本文收集我院于1991年1月至1997年6月住院经颅脑CT确诊,并有完整心电图记录的出血性脑卒中病人121例.现将出血部位与心电图改变关系分析如下.

    作者:李悦娴 刊期: 1998年第11期

  • 正确选择胆囊切除的术式

    从1882年行第1例胆囊切除术以来,该术式是治疗胆囊疾患理想的方式.目前常用的胆囊切除术式有传统的开腹手术胆囊切除术(coventional cholecystectomy,CC),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inilaparotomy cholecyslectomy,MC)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CC多选用经右腹直肌切口或右肋缘下切口(Kocher's切口)一般长8~15cm,MC切口位置与CC同,一般长3~6cm,LC由3~4个0.5~1.0 cm切口组成,近两年推出针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need lescopic cholecystectomy),切口只有1.7~3.0 mm,又称为微型腹腔镜手术.

    作者:吴志棉 刊期: 1998年第11期

  • 十二指肠镜下胆道结石的治疗

    自70年代开始首例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取石术以来,由于其痛苦小,操作方便,安全,很快被各国医师所采用,我国在这方面的治疗,起步较早,且由于设备昂贵,技术要求高,所以普及率差,到目前为止仍只有少数大医院和专科医院开展这一技术.

    作者:令狐恩强;汪鸿志 刊期: 1998年第11期

  • 灌注药物溶石治疗胆结石

    灌注药物溶石是指将溶石药物直接注入结石局部而达到溶石的目的.早在100年前就有经胆囊造瘘管注入乙醚来溶解胆囊结石的报道.但因不良反应大而未被临床广泛应用.近十多年来,灌注药物溶石治疗的置管方法及溶石药物均有了一定的发展.

    作者:文卓夫 刊期: 1998年第11期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第五讲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进修医生老师,在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诊断中会遇到哪些特殊问题?教授①成人中MDS的发病率超过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的6倍,儿童中的MDS的发病率较成人为低;②作为诊断依据的病态发育表现在儿童病例中不明显;③小儿病例向急性白血病转化的速度较快;④儿童MDS中的多数属于伴原始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RAEB)、转化型伴原始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RAEB-T)和慢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等高危型,而难治性贫血(RA)和伴环形铁粒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RARS)低危型在儿童中较为少见;⑤与儿童型的骨髓增生性疾病之间常存在重叠现象,从而给鉴别带来困难.因此,低的发病率,明确诊断标准的缺乏,至今尚无儿童MDS的公认分类,加上其临床表现及临床经过的异质性,致使儿童MDS的诊断常比较困难.

    作者:浦权 刊期: 1998年第11期

  • 88例高血压病患者血磷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近年有报道[1]血磷浓度与血压水平有关.为此,我们采取时序整群抽样方法,将1996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88例高血压病患者的血磷水平进行调查,初步探讨血磷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张永生;刘伊丽;吴平生 刊期: 1998年第11期

  • 长效睾酮注射液对肝功能损害的临床观察

    近几年我们应用长效睾酮注射液治疗40例贫血患者,收到较好效果.药物对肝脏毒性较低,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袁成录;孟冬梅;牛爱荣;李国平 刊期: 1998年第11期

  • 体外震波碎石治疗胆结石

    体外震波碎石疗法(extrocorporeal shock wavelithotripsy,ESWL)是1979年发明的,1980年用于临床治疗肾结石获成功,1983年开始将ESWL用于胆结石治疗的实验研究,1986年开始有ESWL治疗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临床成功的报道.国内ESWL治疗胆结石的实验与临床研究开始于1988年,截至1990年,全国70多家医院已用ESWL治疗胆囊结石5 300余例、胆管结石1200余例,结石粉碎率在80.9%~98.8%之间,碎石后6个月内胆囊结石消失率为0~61.9%.

    作者:郭绍红 刊期: 1998年第11期

  • 美托洛尔对NIDDM合并冠心病患者3年病死率的影响

    目的:了解美托洛尔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用随机、实验对照法观察了美托洛尔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合并冠心病患者3年病死率的影响.结果:3年心源性病死率,美托洛尔组为5.8%(9/155),对照组为12.8%(20/156)(P<0.05).大于60岁的病死率,美托洛尔组为6.5%(6/92),对照组为16.0%(18/112)(P<0.05).结论:使用β受体阻滞药美托洛尔有利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远期生存,尤其对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

    作者:汤琦;江运昌;项学军;洪长星;方长肽;朱正武;章纪平 刊期: 1998年第11期

  • 利福平治疗支原体肺炎6例报告

    1996年秋冬季节支原体肺炎在我市流行,部分确诊为支原体肺炎患儿因不耐受红霉素而改用利福平治疗,笔者共治疗6例,效果良好,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作者:郑中玲 刊期: 1998年第11期

  •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及骨髓病理分析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是一种极其少见的骨髓增殖性疾病.自Tuohy1920年首次报道30例以来,文献有零星报道.本文分析我院30年来收治的5例CNL临床及骨髓特征.

    作者:杜欣;林伟;黄梓伦;王若洁 刊期: 1998年第11期

  • 利福平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

    病例报告例1男,31岁.1年前当地确诊左侧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抗结核治疗半年(具体不详)后痊愈.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自以为胸膜炎复发而口服利福平0.6 g/d,乏力不见好转.2天前口腔粘膜出现血疱破溃后出血不止伴全身皮肤紫斑,无发热、骨痛、血尿、黑便.无其他用药史及放射线接触史.查体:体温36.4 C,脉搏64次/分,呼吸16次/分,血压20.0/10.9 kPa.皮肤散在大小不等新鲜瘀斑、瘀点,大3cm×4 cm.口腔粘膜数个血疱,部分溃破结痂,牙龈少量渗血,鼻腔内陈旧性血痂.浅表淋巴结不大.胸骨无压痛,两肺心脏未见异常.腹平软、肝、脾未触及.

    作者:李峰敏 刊期: 1998年第11期

  • 肺动脉高压早期诊断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作者于1995年1月至1998年7月通过对36例COPD患者同步进行右心导管直接测定肺动脉压和动脉血气分析检查,对肺动脉高压的早期诊断及其临床意义进行初步研究.

    作者:陈绍火;陈仁华 刊期: 1998年第11期

新医学杂志

新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