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公立医院优势变劣势

朱恒鹏;丁珠林

关键词:
摘要:“现行医疗服务价格体系不合理,不管公立还是民营,谁能够撬动都是好事.”北京朝阳医院执行院长陈勇在听到三部委为非公价格“松绑”消息的第一时间,就得出这是在往正确的方向走的判断.“老大”的优势地位或将不再陈勇称,三部委放开非公价格政策对公立医院的影响趋势将有三大隐忧:首先,在医疗市场竞争中,公立医院以往的优势地位将转化为劣势.“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价格和药品耗材价格上没有自主权,在竞争中明显处于了劣势;而医师多点执业的实行,人才流动或流失将成常态.人才竞争的严峻形势,会使公立医院以往赖以生存的人才、技术上的优势逐渐丧失.”
中国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李爱华:我希望过上这样的生活

    马斯洛说,人的需求从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对于我来说,我希望的生活,就是这五种需求得到满足.有时间休息我们的工作非常紧张,每周手术量多达10余台,还有两天门诊及宫腔镜检查时间.作为妇科医生,手术加班做到晚上是常事儿,还须及时完成各种病历资料的记录,为了周日上午查完房能有个半天的休息时间,我一般周六上夜班,如果赶上周日出门诊,一周就没有休息的机会了.

    作者:刘也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智力股份化留住人才

    人才问题始终困扰着民营医院的发展.三博脑科医院是一家独立的民营医院,不仅请得来人才而且留得住人才,它是如何做到的呢?首先,三博医院是拉动个人价值,它引进了智力股份化,我们听到很多类似的入股形式,但是医生参与决策是比较少的,将技术量化为原始股份,医院的投资方和管理层给予医生极高的权利,专家是站在梯子上的人,而院长是为专家扶梯子的人.通过提高医生基本薪酬、技术和业务方面的收入,让医生用自己的真实本领,通过自己的技术获得高收入.医院从以药养医转型为以技养医,将药占比控制在16%以下,帮助医生还原了本职工作的价值.

    作者:刘也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赵宁:外科医生的憧憬

    我是一名北京市三甲医院的医生,从事普通外科专业16年,具有副高职称,主要承担甲状腺乳腺疾病的手术治疗,同时还兼任外科教研室的负责人,分管本科生、研究生、住院医师及继续教育等临床教学工作,是科室和医院的“大忙人”.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放开非公机构价格是实质性改革

    正确理解政府价格管制不能把社会医保谈判定价简单地理解为政府的价格管制.一家非公立医院,如果不是基本医保定点机构,病人完全自费,或者是和商业医保有定点关系,这样的医疗服务价格不需要政府插手,是买卖双方完全自己决定.但我国是全民医保体制,社保是需方的代表,是购买方,医疗服务机构不管是公立医疗机构,还是非公立医疗机构,是服务提供方,社保部门作为团购方,有能力和服务供应方进行价格谈判.这个时候会出现一个表象,社会经办部门作为政府部门来谈价格,很容易理解成是价格管制,这个理解存在一些问题,作为购买方、付费方和供给方的价格谈判,不应该是价格管制.

    作者:朱恒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让人文关怀成为医生的职业信仰

    有人对医患关系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治病好比杂技演员拿着一根平衡木走钢丝.平衡木的一头系着医生,另一头系着患者.两头需沟通配合,齐心协力,既把握好己方的重量,亦体谅好对方的重量.唯有如此,才能走过钢丝、渡过险关.然而本应和谐融洽的两个群体,却在如今频现的医患纠纷和暴力伤医中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哈医大、温岭等杀医事件让人触目惊心,而恶性伤医的背后也折射出当前医疗环境下医患隔阂、缺乏沟通之状况的广泛存在.

    作者:戴一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大病全过程保险

    我国医保有两部分,一个是公费医疗保险,作为国家的基础医疗,主要方向是低水平和广覆盖,另一个是商业医保,是公立保险的有效补充,发展潜力比较大.现在的问题是:第一,公费医疗保险仅覆盖了国家基础医疗服务和基础药品报销的部分,对于大病治疗,尤其是癌症治疗过程中,效果非常明显的创新药并不在这个目录之内.

    作者:刘也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自主定价基本不可能

    首先是医疗服务费用的问题.于振坤表示对三部委所发的通知无所适从.“实际上,这些东西已经试过,营利性机构是在工商部门注册,价格早已放开;非营利性医院现在可以自主定价,但是除了某些高端的机构外,价格不可能往上定,单一自主高定价不现实.”

    作者:朱恒鹏;丁珠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职业尊严从何而来?

    与医疗行业的从业者聊起天来,主题基本围绕着工作强度大、工作待遇低这两个话题,当然多数人认为这就是医生没有职业尊严感的原因.而一起起毛骨悚然的伤医、杀医事件,更让从业者职业尊严荡然无存.事实上,让我们无法理解和伤怀的已经不是一起起伤医或杀医的事件,而是在悲剧之后,我们不仅没有得到公众、网友的同情与声援,却得到了一大堆“活该”、“大快人心”的跟帖.当我们面对的是多数对医务人员极度不满意、甚至“同仇敌忾”的民众时,或许我们同时应该从自身来找找原因.

    作者:王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放开价格不会造成医疗费上涨

    在国家一线城市以外的地区,地方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补偿有限.郭启勇所在的盛京医院,政府投入全部来自于为医保提供服务所得,“国家给医保投入多少,我们就拿到多少.”这也使郭启勇对国务院文件中提出“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优化医疗服务资源配置,部分地区进行公立医院改制试点,鼓励发展专业性医院管理集团,鼓励以城市二级医院转型,以及发展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护理员,临终关怀医院等医疗机构”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这就是新一届政府对于医疗服务业发展指明的宏观方向.”

    作者:朱恒鹏;丁珠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王丽平:核心是“认可”二字

    很多人都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何为体面,每个人都理解不一样,我的理解就是付出和得到是平衡的.对于一名医生来说,不是说能有一个工作、获得收入可以养家糊口就可以了,当然这是一个生活基本的低要求.我觉得主要是“认可”.是医生付出后,他的回报是否达到了他的预期.医生的付出不仅是时间和精力的付出,也是心血的付出.我很多的同学在选择医学这个行业时,都是抱着崇高的理想:救死扶伤.我在上大学时曾做过一个调查:为什么学医?结果发现很多人想法都很单纯,就是想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保护大众的健康.可以说很多人都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自我心理上的落差.

    作者:胡鸿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医生心里有点儿苦

    通过我们的调查,整体而言,3/4的医务人员感到工作压力大,1/3的人感到压力很大.仅有2.8%的人称工作压力小或很小,20.7%的人感到一般.可见,被调查医务人员对工作压力有强烈的认知.在医生群体中,81.7%的人感到工作压力较大,75.4%的护士感到压力大,相对而言,医技药剂人员和管理人员感到工作压力大的分别为65.4%和64.6%.

    作者:张新庆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在供给和需求曲线图上,当一个物品的价格上升,需求是下降的.当物品价格上升的时候,生产者和服务提供商倾向于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范晶用PPT示意.当这张图被应用到医疗服务领域,如果价格是一个完全市场情况下的放开价格,“我们会实现供给和需求的平衡,所有负担起的人都能获得他想要的服务.”而当政府进行价格管制,则会出现医院倾向于减少服务提供的现象,老百姓倾向获得更多的服务,供应和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加大.在此情况下,患者得到的服务,并非按照比较低的价格实现,相反可能会以一些无效的东西,体现在他们获得的一些服务代价中.

    作者:朱恒鹏;丁珠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让大家不再为医改而“纠结”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医改,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好这个世界性难题”.什么是“中国式办法”?笔者认为,“中国式办法”的内容十分丰富和复杂,但简单的回答,就是要让大家不再为医改而“纠结”.中国医改路在何方?多年来,大家不仅一直在争论,而且一直在“纠结”.不仅政府在“纠结”、民众在“纠结”、医院也在“纠结”.

    作者:熊茂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在改革中出现一些问题.由于激励机制的不完善,一些基层医疗机构为赚取更多合作医疗经费而过度医疗,浪费了医疗资源,加重了患者负担.由于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收入相对较低,导致优秀人才流失.由于缺乏政府的有效管控,在医疗市场的竞争中,非公所有制的医疗机构更容易受利益的驱使,进行一些破坏经济秩序的活动.出现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与其他医疗机构之间买卖患者的现象.

    作者:唐业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宋冬雷:中国医生的六大烦恼

    第一大烦恼:生活质量太差.我原来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体会到三甲医院的多数医生真的很辛苦!医院越大,名气越响,病人就越多,医生在医院里工作没日没夜,吃饭像打仗,睡觉是奢侈品,没有时间锻炼身体和外出休闲,个人的生活质量真的太差.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李勇:不再有一颗纠结的心

    医生,在我看来,并不是个十分特殊的职业.但初选择这个职业的人,却常常抱有不寻常的愿望和憧憬.这个职业广泛,普通的职业乐趣,是来自于有能力给予需要帮助的人以帮助,解决一般人难以解决的涉及生命、健康的难题.正因为这些职业乐趣,存在于每天的工作中,使得许多医生在抱怨工作环境的同时,又不舍地坚持在基层的医疗岗位中.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公立医院优势变劣势

    “现行医疗服务价格体系不合理,不管公立还是民营,谁能够撬动都是好事.”北京朝阳医院执行院长陈勇在听到三部委为非公价格“松绑”消息的第一时间,就得出这是在往正确的方向走的判断.“老大”的优势地位或将不再陈勇称,三部委放开非公价格政策对公立医院的影响趋势将有三大隐忧:首先,在医疗市场竞争中,公立医院以往的优势地位将转化为劣势.“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价格和药品耗材价格上没有自主权,在竞争中明显处于了劣势;而医师多点执业的实行,人才流动或流失将成常态.人才竞争的严峻形势,会使公立医院以往赖以生存的人才、技术上的优势逐渐丧失.”

    作者:朱恒鹏;丁珠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医院景观与“园艺疗法”

    近年来,日本、欧美等国家相继兴起一种“园艺疗法”,就是利用医院、疗养院中的绿地,采用心理疗法让患者参与花卉栽培和园艺管理,忘却疾病和烦恼,从而使患者早日康复.“园艺疗法”不但使医院环境景观的功能性直接体现在对患者的辅助治疗上,更形成了园艺鉴赏与精神心理相结合的文化,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作者:袁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新政落地医生阳光

    “我没有资格和能力去跟医保谈判,现实一点,怎么活下去、活得好,利用好国家大力发展非公立医疗的时间窗口,发展壮大自己的事业.”上海仁济医疗集团总裁郭跃觉得这是他眼下要花更多时间考虑的事情.上海仁济医疗集团按照上海人的说法,是混搭——混合体制:出资人主体一是中国一家著名基金资产;一是上海交大仁济医院,国有资产约占20%,其他都是社会资本.

    作者:朱恒鹏;丁珠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不一样的人生,一样的精彩——中国盲文图书馆助盲公益活动侧记

    为迎接第24个全国助残日,5月17日,在北京市南纬路的中国盲文图书馆举行了一场“关心帮助残疾人、实现美好中国梦”为主题的助盲公益活动.活动由北京市盲人协会、北京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华夏银行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共同举办.有50多位志愿者通过微信平台报名参加了活动,其中有普通的市民,也有盲人.

    作者:姜天一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国卫生杂志

中国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卫生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