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定锚研究型人文医院

郑海洋

关键词:
摘要:古希腊医圣曾有言:医生有三大法宝:语言、药物和手术刀,这句古老的箴言道出了医学兼具技术与人文的堂奥.然而,当传统医学转型迈入现代医学时代之后,传统的平衡已不复存在,医学的技术维度日益狂飙突进,人文光辉却日益暗淡,一个个鲜活的病体被技术主义的思维化约为一系列的技术指标与数据,“见病不见人”成为医学界的一大现象.
中国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辽宁:智慧卫生忙升级

    打造“智慧卫生”是辽宁医改的—大亮点,日前,记者在辽宁省调研采访期间了解到,目前辽宁省正在为智慧卫生进行“升级”.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全员人口三大数据库为核心的省级卫生计生综合平台已经建成,成为全省数据交换与共享中心.目前,省级卫生计生综合信息平台已经实现了与2个地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10家省直属医院的对接,并实现部分业务的互动,并即将完成与国家卫生计生信息平台的对接.

    作者:荆伟龙;阎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10年控烟得与失

    今年是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我国生效10周年.2006年1月8日,《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中国正式生效,成为第77个缔约国.然而,10年过去,我国的控烟状况却令人担忧.近日,《2015中国控烟观察——民间视角》在京发布,报告认为,10年来,吸烟总人数不降反升,增加了1500万人,烟草消费量也不断增加.35岁及以上成人归因于吸烟的3类疾病的经济负担为2237.2亿元.破阻中前行弹指10年间,控烟在社会关注中不断破阻前行.国家性和地方性的控烟条例及规定相继出台——从公共场所到医院和学校的全面禁烟.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批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承诺2011年1月9日前实现在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禁烟.

    作者:王朝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健康中国规划健康幸福

    健康中国战略规划从大健康、大医学的高度,为百姓之路.对健康的新理解早在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分析疾病谱的变化发现,影响各国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已由过去的传染病为主而逐步转变为以非传染病为主.对疾病的治疗和健康管理的方向也需要相应的改变,健康概念需要重新定义:“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

    作者:仲凤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医疗领域监管如何不失效?

    中国医患纠纷事件频发,处理极端化,原因何在?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医疗领域的监管失效.实际上,近年来监管部门对社会办医疗机构的监管水平和监管力度大为提高,但是对公立医院的监管却往往流于形式.其中为社会所诟病的药物滥用、滥开大处方,在公立医院实际发生的比例并不低,特别是大型公立医院.这些指标都是日常监管的主要内容,却少见监管机构对公立医院进行处罚.

    作者:王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药品电子监管码的废与存

    2016年1月26日,湖南养天和大药房起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引起了行业内的轩然大波.2月20日,国家食药总局发布公告,决定暂停执行药品电子监管码相关规定.瞬时间,针对电子监管码的废与存,众说纷纭.从表面来看,这场诉讼的只涉及湖南养天和大药房和国家食药总局两方,实际上是矛头指向阿里健康.现电子监管码由阿里健康独家控制运作,这就意味着,各大药企药店的药品信息数据终都将掌握在竞争对手阿里健康的手上,因此各大药企药店必然都是寝食难安.虽然法院目前已经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定,但是法庭内外的各种利益碰撞,早晚都会来临.

    作者:陈奕搏;王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政府要做“互联网+医疗”的开拓者

    当前,“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互联网+医疗”设施设备配套问题待解.“互联网+医疗”观点的提出,得到了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和民众的一致认可,许多地方都在尝试打造自己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然而大多都是星星之火,未能燎原,其主要原因在于试行地方或单位都单一的将“互联网+医疗”视为医院服务的基本工具,而未将其与医学的专业性和民众的需求有机整合,致使其运行模式依旧固步于医疗机构间的信息传递和过于单一的民众信息共享,“互联网+医疗”效应难以凸显.

    作者:龚晓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控费需要另辟蹊径

    新出现的互联网、物联网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移动医疗、远程医疗或许能为改进医疗服务提供组织方式创造新路径,但这些路径需要建立在大胆突破现有的医疗服务提供的场所、资质、组织方式、机构形式等限定基础上,而突飞猛进的生物技术在成本效果方面的应用性突破,将助推稳健诊断和精准医疗的迅速发展,为医疗控费创造前提条件.当前,为何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丝毫没有随着医保扩面保障提升而改观,反而越演越烈,原因何在?处方有否?

    作者:胡苏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找准健康扶贫的聚集点

    对于医疗卫生精准扶贫工作,江西省明确23条政策措施,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从“保基本、救大病、管慢病、强基层”4个方面发力,大力推进“健康扶贫”工作,确保贫困群众“健康有人管、患病有人治、治病有报销、大病有救助”,有效提高了贫困群众医疗保障水平,全省因病致贫的户数占总贫困户数的比例由2011年的57.1%下降至2015年的44.4%.

    作者:李利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辽宁:建立药品耗材流通新机制

    日前,辽宁省在新一轮药品集中采购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流通领域改革的新举措,建立权责明晰、公开透明、监管有力、运行规范的药品和医用耗材流通新机制.明确生产企业为第一责任人辽宁省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共同印发《关于辽宁省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用耗材供应配送管理与考核办法的通知》.在配送关系确立环节,明确生产企业作为保障产品质量和供应的第一责任人,并对配送药品和医用耗材的质量、配送服务负主体责任.

    作者:阎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医学转化中的“红娘”

    政府牵线搭桥很卖力北京同仁医院党委书记王宁利教授站在讲台上,向来自国内外100余家制药企业和投资机构展示医院的新研究成果——家用眼压计.青光眼是我国患病率第一位不可逆的致盲眼病,其治疗中眼压控制是核心,由于这是终生疾病,需要长期反复监测和管理,因此患者总是要到医院一遍遍排队挂号.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发明的家用眼压计,患者在家就可以进行专业测量,操作简单.眼压计有专业系统,有北京同仁医院的眼科专家团队支撑,自己测量专家指导成为一种新的眼科慢病管理模式.

    作者:刘也良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打击“黄牛”到底靠什么

    针对北京某大医院号贩子事件,有专家应用经济学工具得出结论:“黄牛”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专家号实际价值远高于定价,所以“黄牛”才是僵化体制下和市场匹配的桥梁,是在帮助纠正不正常的定价机制.给出的解决方案则是医生自主定价、与医院分成,这样“更容易体现医生实际价值”“激励医生改善服务质量和患者体验”“激励医疗服务供给”“提高特权阶层获取(优质服务)代价”.这些观点真是经济学“运算”的合理结果吗?

    作者:解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精准啃下扶贫“硬骨头”

    广西壮族自治区有538万贫困人口,卫生扶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筑牢扶贫的基本卫生建设2015年,广西争取中央立项安排农村卫生服务项目1354个,其中54个贫困县的项目559个,投资金额达1.26万元;争取自治区财政资金6000万元,重点支持石漠化地区、连片贫困地区59家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和诊疗设备进行标准化建设;争取自治区财政专项补助项目建设资金8000万元,对边境6县(市、区)48家乡镇卫生院进行标准化建设;实施乡镇卫生院公租房建设,改善基层卫技人员住房条件,稳定基层卫生队伍;支持贫困地区中医药壮瑶医药事业发展,先后投入资金对马山县等33家中医壮瑶医医院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先后两批对44家贫困县级中医壮瑶医医院的105个基层重点专科进行了建设,对54个县(市、区)的所有乡村医务人员进行中医壮瑶医常见病、多发病适宜技术推广培养,使每个村卫生室至少有1人掌握4项以上的适宜技术.

    作者: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计生委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需要的地方

    目前,我国现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按年人均纯收入2800元的标准)尚待脱贫.要实现2020年使7000多万贫困人口完全脱贫,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打好这场脱贫攻坚战,粗放的扶贫方式已难以奏效,唯有采取精准扶贫的方略才有必胜的把握.在这个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医疗卫生如何有效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作者:毛正中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贵州省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是全国扶贫的主战场,全省农村贫困人口有623万人,全省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达73.8万人,占贫困总人口的11.8%.如何有效遏制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已成为贵州省推动精准扶贫急需解决的难题.锁定帮扶人群医疗扶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如何通过这个“法宝”解决贫困人口看病就医难问题,关键是锁定贫困人群.从而通过推进医疗精准扶贫,终目的就是不让一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作者:王忠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医保是医改的“牛鼻子”

    随着医保覆盖面逐步扩大、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医保对医改各项举措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某种程度上对医院运行机制和诊疗行为起着支配作用,已成为关乎医改成败的“牛鼻子”.因此,尽快推进基本医保制度的调整完善,与医改任务相协调并同向激励,才能更好地实现医改各项目标.

    作者:于德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调整政策 破解乡镇卫生院的尴尬

    乡镇卫生院作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既是连接县、村两级卫生组织的枢纽,又是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主体,其功能发挥关系医改的持续发展.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3]14号).3年来,其间基层在机制建设中对新一轮医改初期出台的补偿政策做了成功的突破.一些地区终止了“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改为“定项补偿”.

    作者:徐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专培制度:势在必行有待完善

    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等8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规定在5年医学类专业本科教育和进行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再依据各专科培训标准与要求进行2年~4年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该政策引起社会广泛热议.针对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国家卫生计生委1月13日通过官方微信平台给予权威解读.

    作者:谭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对公立医院PPP有认识误区

    PPP模式是促进多元化和多层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方法之一,不能以坚持公益性为理由简单排斥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不能只以办医主体的身份和属性来判断医院的公益方向和医疗行为.对所有医院,包括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股份制医院,建立科学合理的支付、补偿、激励和约束机制,政府和社会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规范,可以达到坚持公益、良性发展的理想目的.

    作者:高解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让创新贯穿深化医改的全过程

    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对进一步深化医改具有重大指导意义.让创新贯穿深化医改的全过程.加强深化医改的理论研究,深入研究健康中国的内涵和实现路径,推进“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推动医改理念创新.

    作者:代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十三五”医药政策展望

    整体上,在药物政策涉及的各个环节,具有相应改革政策出台,尤其是审批监管、价格机制、采购供应3个领域的新政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尽管这些改革尚未完成,具体政策效果尚未显现,但新时期我国药物政策框架已经初步成型,总体上向国际成熟的政策体系靠拢.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与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制度、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等共同服务于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改革目标.“十一五”期间,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构筑形成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建设基础.“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推进药品生产流通领域改革.进入“十三五”时期,药品领域改革仍将继续深化.

    作者:傅鸿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中国卫生杂志

中国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卫生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