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

杨春海;代全德;路文革;张会军

关键词:依达拉奉,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保护
摘要: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并将结果进行总结分析,为脑缺血再灌注的保护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60只大鼠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组)30只和实验组(依达拉奉组)30只,后再根据时间将两组其分为1、6、12 h组,后将其制作为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对其进行脑组织NO、NOS及SOD含量进行检测研究,同时对部分大鼠脑切片进行坏死程度统计,并将结果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经研究比较发现,1及6 h时实验组NO低于对照组,P<0.05,6 hNO降至低,但12 h时回升;1及6 h时实验组SOD高于对照组,但12 h时低于对照组,P<0.05;1及6 h时实验组NOS低于对照组,P<0.05;但12 h时两组差异不大,P>0.05.两组大鼠脑坏死程度比较,P<0.05.结论 从研究中可以看出,依达拉奉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并与开腹手术对比.方法 2007年3月至2008年10月,在本院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共32例,观察手术时间、术后镇痛例数、术后发热例数、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同期行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共47例作为对照.结果 除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外,术后镇痛例数,术后发热例数,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疗效确切,并且对患者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是治疗异位妊娠的首选方法.

    作者:廖伟;耿爱芝;李彦霞;李燚;迟亚松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 介绍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对各种导致产后出血及时采取护理措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结果 本组360例产后出血抢救成功率100%,康复良好.结论 恰当的预防、护理措施可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张彩英;黄秋燕;熊彩娟;陈妙霞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79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肌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0.5 mg,隔天1次,并口服西替利嗪10 mg,1次/d,且2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第3个疗程时,西替利嗪改为隔天口服1次,每次10 mg.对照组单独口服西替利嗪10 mg,隔天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期间不另用其他药物,疗程结束时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68%、总有效率为63.1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结论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

    作者:潘春雷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喉镜在经口气管插管后经鼻胃管置入术困难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喉镜在经口气管插管后经鼻胃管置入术困难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5例喉镜直视下用气管插管钳将鼻咽部、口腔内卷曲的胃管夹准送入胃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全部205例在经口气管插管后经鼻胃管置入术困难的患者,在喉镜直视下均一次性插胃管成功,成功率100%.结论 喉镜直视下用气管插管钳插胃管成功率高,较胃镜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插胃管简单迅速,术后并发症少,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于景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YL-1型血肿粉碎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分析(附276例)

    本科自2005年开展利用YL-1血肿粉碎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基底结区)以来,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本科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基底结区,血量>30 ml)患者207例,外科住院开颅手术患者6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A、对照组B、对照组C均为69例,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脑出血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扫描确诊.

    作者:宫旭海;肖岷;李雪松;杨彩云;周秀玉;段雪峰;王铁燕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美托洛尔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42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美托洛尔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80例病因不同的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给予强心、利尿和扩血管等常规治疗,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美托洛尔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功能和心脏形态的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均有增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有减少,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述四项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美托洛尔联合依那普利治疗CHF安全有效,且能显著逆转左心室病理性的心肌重构.

    作者:彭波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痹康无糖颗粒成型工艺的研究

    目的 研究痹康无糖颗粒的佳成型工艺.方法 采用单因素考察法,以休止角、成型性、载药量、吸湿率、临界相对湿度为考察指标,通过综合评分确定痹康无糖颗粒的佳成型工艺;采用HPLC法测定痹康无糖颗粒中次黄嘌呤的含量.结果 痹康无糖颗粒成型佳工艺为将β-CD包合物、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以1∶4∶8的比例混合,加3%L-HPC,95%乙醇为润湿剂.结论 优化工艺制备的痹康无糖颗粒外观、流动性均较好.

    作者:谢程;张兰杰;张炜煜;杨雪;李春影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2例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32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讨论其诊断和治疗.结果 26例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随访1~3年无复发、恶变,1例行肾动脉栓塞术,定期观察5例.结论 B超、CT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检查方法,手术治疗的原则是尽可能的保留正常肾脏组织.

    作者:周全;李康;刘鲁东;卢洪凯;苏顺业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54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切开复位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AO分型为B、C的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54例,以上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 本组手术平均时间(2.4±1.5)h.术中平均出血(750±150)ml.原始骨折移位为8~40mm,平均(22.5±8.7)mm.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平均(12.4±6.3)月,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按Matta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优16例;良38例.功能评定按Iowa骨盆评分法评定:本组患者中,51例患者可以做以前的工作,患者家庭生活均满意;1例患者术后出现异位骨化,口服消炎痛以及局部放射治疗,异位骨化没有出现加重,不影响患者负重行走;2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术中神经吻合后6个月基本恢复.本组无骨不愈合、深部血肿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结论 早期手术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可以尽早恢复骨盆稳定度,明显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后期功能.同时,稳固的内固定使并发伤治疗问题更易解决,更利于多发伤的治疗.

    作者:赵春海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脑出血和新生隐球菌性脑膜脑炎1例(附文献复习)

    系统性红斑狼疮(英文全称,SLE)的神经系统受累临床比较常见,多表现为精神异常、脑梗死及蛛网膜下腔出血.但SLE合并脑出血和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病例罕见.本文报告取得显著临床疗效的SLE合并脑出血和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病例1例.

    作者:李海燕;陆正齐;胡学强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卵巢黄体破裂66例

    目的 探讨卵巢黄体破裂的诊断与处理.方法 对66例卵巢黄体破裂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6例患者中保守治疗成功共59例,占89.39%;手术6例,占9.09%;放弃治疗出院1例,占1.51%.结论 卵巢黄体破裂,尤其内出血较多的患者,传统的治疗方法多采用手术治疗,为减轻患者痛苦,对其早期进行干预治疗,保守治疗成功的几率仍较大.

    作者:王明波;刘穗;余幼辉;王敏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7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阻滞剂及抗血小板药物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评定2组患者的疗效,检查心电图并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每次心绞痛发作的平均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74%,对照组为68.5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可明显减少心绞痛的发作.

    作者:付向东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应用orbit三维弹簧圈在颅内动脉瘤栓塞中的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 探讨水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其相关并发症.方法 对3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股动脉应用微导管插管,通过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并以Orbit压力解脱弹簧圈为材料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 本组37例患者均一次性栓塞治疗成功,成功率100.0%.其中100%栓塞26例(70.27%),95%栓塞6例(16.22%),90%栓塞3例(8.11%),80%和<80%栓塞各1例(5.40%).其中,1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术中动脉瘤破裂导致偏瘫;1例大脑中动脉交叉部宽颈动脉瘤栓塞完毕拔除微导管时,弹簧圈移入载动脉瘤内导致载动脉部分闭塞,术后经抗凝治疗无临床症状.术后随访3~24个月,均未发生颅内出血或缺血,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结论 orbit三维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可有效降低动脉瘤的复发和再出血.

    作者:李文;刘智;赵书生;付卯宏;刘宏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系统评价宫颈癌术前应用新辅助化疗的临床价值

    目的 系统评价新辅助化疗用于宫颈癌手术治疗前的临床价值.方法 网上检索MEDLINE、PUBMED、ELSEVIER ScienceDirect、CNKI、CBMdisc、Cochrane Library and EMBASE,获取全文.筛选临床研究文献,试验组是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对照组是直接手术,提取用于评价的指标包括: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间质浸润、切缘阳性率、3年生存率(OS)、3年无瘤生存率(DFS)、5年生存率、5年无瘤生存率,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新辅助化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淋巴结转移的HR和95%CI分别为(0.52,0.42~0.64,P<0.0001),间质浸润的分别为(0.41,0.32~0.55,P<0.0001),脉管浸润的分别为(0.25,0.16~0.38,P<0.0001),切缘阳性率的分别为(0.44,0.22~0.87,P=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年OS的HR和95%CI分别为(1.11,0.85~1.46,P=0.46),3年DFS的分别为(1.45,1.10~1.91,P=0.008),5年OS的分别为(1.11,0.87~1.40,P=0.40),5年DFS的分别为(1.33,1.05~1.77,P=0.04),3年DFS和5年DF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3年OS和5年O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宫颈癌术前应用新辅助化疗能减少预后不良相关病理因素,对改善患者的生存可能有益.

    作者:张宇;李小毛;沈慧敏;叶敏娟;成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膀胱嗜铬细胞瘤1例报道

    1 临床资料患者男,78岁,既往健康.2年前出现小便后头晕、心慌、心悸,手指麻木等感觉,同时血压升高,高达180/110 mmHg,口服降压药后上述症状缓解.3月前来入住本院,行肾脏及.肾上腺CT检查,未见异常.怀疑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化验尿儿茶酚胺含量较正常值升高12倍,24 h尿香草扁桃酸(+),膀胱彩超检查示膀胱左侧壁内可探及一低回声结节,大小约2.7 cm×2.2 cm,边界尚清,内回声欠均匀,凸向膀胱,表面粘膜光滑,CDFI:结节内可探及丰富血流信号.术前给予酚苄明20 mg,3次/d,7 d,充分扩充血容量.

    作者:辛颖;邹全信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精神因素对IBS的影响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肠道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的原发性慢性疾病.其确切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其涉及的因素较多,可能与肠道感染、胃肠运动紊乱、内脏感觉异常、精神心理障碍有关,为了进一步认识本病,笔者现就近年来IBS的病因作一统计分析.

    作者:马俊;马娇康吉会;米奉英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国产罗哌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目的 比较康博宁、耐乐品及布比卡因分别用于颈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60例择期手术的甲状腺囊肿患者,术前随机分为3组,行颈丛神经阻滞.I组:0.25%布比卡因;Ⅱ组:0.25%耐乐品;Ⅲ组:0.25%康博宁.观察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情况、术中镇痛效果,记录声嘶、呼吸困难等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评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SA)法,0~2为效果优,3~5为效果良,6~7为效果差,8~10为无效.结果 三组VAS评分、麻醉起效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康博宁和耐乐品用于颈丛神经阻滞与布比卡因无显著差异,可在临床颈丛神经阻滞中推广应用.

    作者:阮骆阳;徐小红;许晓梦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氯丙嗪囊腔内注射治疗口腔粘液腺囊肿11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氯丙嗪囊腔内注射治疗口腔粘液腺囊肿的效果.方法 对110例患者采用囊腔内注射氯丙嗪治疗,注射剂量一般0.1~0.3 ml.结果 总治愈率达90%.结论 氯丙嗪囊腔内注射治疗粘液腺囊肿,创伤小、痛苦小、疗效可靠,治疗后一般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李国华;姜书成;关锡瑞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瞬目反射与面神经电图在Bell's麻痹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瞬目反射(BR))与面神经电图(ENG)在Bell's麻痹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56例Bell's麻痹患者行BR和ENG检查,并对32例BR缺如、5例病初M波未引出者3个月后随访.结果 BR阳性率为100%,ENG阳性率63.8%(P<0.01).结论 BR与ENG均能反映面神经损害的严重程度、部位及预后,BR在早期诊断中更敏感,两者结合临床价值更大.

    作者:张红;秦美华;毛继芳;韩敬翠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依布利特转复脑栓塞并心房纤颤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新型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依布利特转复脑栓塞并心房纤颤(房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选择脑栓塞并房颤持续1 h~90 d的患者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10min内静脉注射依布利特1 mg,如给药结束10 min后仍未转复为窦性心律,重复前述治疗1次.观察开始给药后90 min内房颤的转复率及4 h内的不良反应.结果 ①依布利特转复脑栓塞房颤的成功率高(77.5%,31/40);②脑栓塞房颤的转复率与房颤的持续时间有关,持续时间低于24 h的房颤转复率(89.29%,25/28)明显高于持续时间超过24 h者(50%,6/12,P<0.05);③脑栓塞房颤的转复率与左心房直径呈负相关,左心房直径<4.0 cm患者的转复率(92%,23/25)明显高于左心房直径≥4.0 cm患者的转复率(53.33%,8/15,P<0.05);④脑栓塞房颤的转复率与脑栓塞严重程度和基础疾病有关;⑤依布利特的不良反应:消化道症状,1例出现恶心(2.5%,1/40),1例发生非持续性单形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为(2.5%,1/40),均未经特殊处理很快消失,未发现有低血压及长间歇.结论 依布利特是一种转复房颤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能有效、快速、安全的转复脑栓塞患者的心房纤颤.

    作者:尹继君;霍贵玲;李俊霞 刊期: 2010年第04期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