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芳
目的:探讨和分析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超声特征,提高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的工作能力和效率.方法:选取在我院经手术切除后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病理学证实为良性结节的患者为对照组,病理学证实为恶性的患者为病例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甲状腺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两组患者的甲状腺结节在有无侵犯包膜、形态、边界、边缘特征、后方回声衰减情况这些超声声像图特征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具有侵犯包膜、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边缘不清楚、后方回声衰减这些超声特征的甲状腺结节为恶性甲状腺结节的可能性较大.
作者:曾涛;杜友红;林能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多功能可调节修复颈托.方法:叙述新型多功能可调节修复颈托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临床应用效果.结论:本新型多功能可调节修复颈托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本新型多功能可调节修复颈托前托与后托为两分体结构 ,前托顶部固定设有下颌支撑体 ,前托上设有开孔 ,后托顶部固定设有脑垫托 ,后托上设有换药孔 ,前托两端设有凹槽 ,后托两端固定设有延伸板 ,延伸板上设有若干个扣槽 ,前托两端固定设有卡扣 ,前托两端的凹槽与延伸板配合 ,扣槽与卡扣配合 ,卡扣为 4 个且纵向并列分布.
作者:哈力·哈布力汗;阿特那依;金格勒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两种根管治疗法在隐裂性牙髓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9月本科接诊的隐裂性牙髓炎病患60例,按照数字抽签法将之分成两组:A组和B组各30例.A组实行一次性根管治疗,B甲组实行分次型根管治疗.分析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比B组的80.0% 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取一次性根管疗法对隐裂性牙髓炎病患进行施治,可有效减轻其疼痛感,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杨顺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选取80例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为观察对象,随即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才采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观察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案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总疗效率95%,对照组总疗效率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O2、SaO2值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满意度等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刘洪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双低剂量头颈联合CT血管造影在头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诊的疑似颈动脉狭窄患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常规DSA检查作为检查金标准,所有患者均实施双低剂量头颈联合CT血管造影检查,对比观察双低剂量头颈联合CT血管造影检查的准确率、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选取的500例疑似患者应用常规DSA检查确诊头颈动脉狭窄者464例,应用双低剂量头颈联合CT血管造影检查诊断确诊者456例,准确性为94.20%,特异性为65.21%,敏感度95.59%,与常规DSA检查结果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且P>0.05.结论:双低剂量头颈动脉狭窄患者应用头颈联合CT血管造影检查具有较高的确诊率,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依据.
作者:郑彩端;杨枫;刘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探讨小儿急性腹泻患儿采取饮食护理干预对患儿体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40例急性腹泻病的患儿进行研究,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患儿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结合饮食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以及体重的改变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儿的体重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止泻时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儿急性腹泻病中采用饮食护理干预可以控制体重的下降,使其在正常范围内,另外还能及时缓解腹泻等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董晓娟;李连惠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HA230、HA330序贯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症百草枯中毒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31例重症百草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单纯HA230血液灌流联合药物治疗为对照组,HA230、HA330序贯血液灌流联合药物治疗为治疗组.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45天的血气分析、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四项、胸部C T.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存活率高,各项监测指标较对照组好转快,未见明显出血等并发症.结论:HA230、HA330序贯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症百草枯中毒安全有效.
作者:刘向红;钟振洲;肖世辉;肖小六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颈椎病患者通过颈椎保健操进行康复护理,对其护理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对我院在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这一期间内收治的颈椎病患者随机抽取出70例患者,把他们当成本次研究的研究目标,根据患者的例数将小组进行划分,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以对照组的护理模式为基础,在通过做颈椎保健操进行护理,每个疗程为20天,两组患者连续护理两个疗程,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不同模式的护理之后,对照组患者获得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1.5%,观察组患者获得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治疗效果之间的差异十分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病患者通过颈椎保健操进行康复护理,可以获得显著的护理效果以及治疗效果,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以及广泛应用.
作者:欧艳茹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腓骨段植骨治疗退变性胫骨内侧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的退变性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患者36例,采取随机分组法对其进行分组,每组各18例患者,分别命名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腓骨段植骨进行治疗,对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髂骨段植骨的方式进行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腓骨段植骨对退变性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提升治疗的有效性,在医学临床领域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陈震;杜涛;王邵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卵巢肿瘤核磁共振成像影像特征以及临床应用中的相关注意事项,对临床检查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接收的患有卵巢肿瘤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试验组中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方式进行诊断,对照组采用CT检查方式,对其临床诊断过程资料进行分析,结合核磁共振成像情况与手术过程和术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中诊断方式对肿瘤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率都高于对照组,存在的差异性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分析意义.结论:核磁共振成像可以较为准确的对卵巢肿瘤情况进行诊断,对肿瘤诊断的定位和定性的准确性有着一定的意义,可以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加以运用.
作者:张慎和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对比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接诊的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患者82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评价两种检查方式的终检查效果.结果: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症状和心肌缺血中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测,对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准确率更高,有利于早期开展相应的治疗,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张京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和分析右美托嘧啶不同给药剂量麻醉在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在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中随机抽取24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单次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药物,对照组患者采用连续静脉泵住右美托咪定药物,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PACU停留时长、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方面相关数据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17%,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9.1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单次静脉滴注的方式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将用量定位每千克0.6微克能够很好的实现镇定作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了,使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得到缓解,值得进行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张红;高秀玲;张俊茹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复方甘草酸苷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过敏甚至调节免疫的作用.该药物对于治疗顽固性皮肤性疾病具有显著效果,同时对疾病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低.近几年来,复方甘草酸苷在皮肤性疾病中的应用范围比较广,且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不但治愈率高,同时患者复发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比较低.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皮肤性疾病的应用与研究进展,为皮肤病性疾病治疗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唐万菊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萋-尼氏法抗酸菌染色法、分歧杆菌快速液体培养法、荧光定量PCR法在肺结核患者痰中结核分歧杆菌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时间节点2016年12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246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和均等的原则将其分成三组,每组各82例;其中82例为A组,予以萋-尼氏法抗酸均染色法检验、82例为B组,予以分歧杆菌快速液体培养法检验、82例为C组,予以荧光定量PCR法检验,并选择本院收治的246例非结核病患者作为参照;根据三组检查结果经对比,比较三组各自的优越性.结果:结核组中的染色法阳性数占比30.08% 、培养法阳性数占比为41.06% 、PCR法阳性数占比为65.85%;三组检出率对比,染色法<30.08%<培养法41.06%
作者:李培松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从2011年启动家庭医生服务试点到全面实施意见的出台,说明家庭医生服务已成为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符合各地实际,受医患双方欢迎的家庭医生制度迫在眉睫,也是进一步加强慢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的需要.近年来,陆续推出了全科团队进万家、个性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大病困难群众签约服务等一系列特色工作,并运用于慢病管理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作者:费学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全麻病人术中肌松剂追加的佳时机,总结用药经验.方法:以2017年2月~2018年1月,医院择期全麻进行结直肠癌、宫颈癌根治手术患者象90例入组,按照收治的顺序分组,A组、B组、C组各入组30例,分别在术中T 1/T C≥15% 、10% 、5% 时,静脉追加维库溴铵0.2mg/kg维持肌松,若未达到0%,则再注射1次,剂量0.1mg/kg.结果:A组、B组、C组退出27、27、28例.A组、B组注射到T1/TC降低为0的时间、末次给药-拔管时间高于C组,B组术中追加维库溴铵总剂量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肌松拮抗剂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肌松不全事件发生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病人术中肌松剂追加追加时机应选择在T 1/T C≥10% 时,不仅可以降低追加过量问题,还可以降低肌松不全事件发生风险.
作者:李艳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患者为100例,入院时间为2015年3月~2017年5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神经功能分值明显比对照组高,另外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保证患者的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临床意义较为深远.
作者:党志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与临床路径结合应用在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76例,随机均分为A组(n=38)与B组(n=38),A组予以优质护理与临床路径结合干预,B组予以基础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A组护理后1、3、6个月的Harriy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A组干预后HAMD评分、HAMA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A组干预后SF-36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与临床路径结合干预可有效缓解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的负面情绪,减少并发症,改善其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李娟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究VATS下缝合器与VATS下缝扎术对气胸患者产生的影响,分析不同治疗方式在临床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01月01日-2018年01月01日时间段本院收治气胸患者中抽出100例进行治疗研究,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均分成常规组(50例)、实验组(50例),其中常规组患者采取VATS下缝扎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采取VATS下缝合器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优于常规组,常规组手术费用明显低于实验组,2组结果数据比较,P<0.05.结论:VATS下缝合器、VATS下缝扎术治疗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应用VATS下缝合器可有效的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费用,值得推广.
作者:秦毅;宫丽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术联合中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诊断脑动静脉畸形患者8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以信封法随机分为中药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Onyx胶与弹簧圈介入栓塞术治疗,中药组患者于手术前后各1周给予中药口服治疗.治疗前与治疗后,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EPCs)变化.比较2组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对比分析2组患者脑微出血、症状性脑出血、脑血管痉挛、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结果:治疗前、后,中药组患者血清CRP[(19.98±2.78)mg/L比(12.35±2.09)mg/L,t=3.987]、IL-6[(22.95±4.90)pg/mL比(10.78±3.90)pg/mL,t=3.562]、MMP-9[(27.93±4.62)ug/L比(16.80±3.41)ug/L,t=2.762]水平明显下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CRP[(20.87±2.56)mg/L比(19.90±2.11)mg/L,t=0.987]、IL-6[(23.07±3.75)pg/mL比(20.99±2.46)pg/mL,t=0.785]、MMP-9[(28.01±4.35)ug/L比(26.98±5.43)ug/L,t=0.8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中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外周循环血EPCs[(0.017±0.006)% 比(0.025±0.009)%,t=2.083],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患者GOS与ADL评分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患者脑微出血、症状性脑出血、脑血管痉挛、脑梗死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栓塞术联合中药治疗可以下调体内炎性反应水平,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显著提高脑动静脉畸形患者临床疗效,降低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韩永刚;张春波;赵利民;褚瑞峰;邓树广 刊期: 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