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权;李东海;卢庆弘
目的 探讨内镜下机械碎石(EML)加中药排石在胆总管大结石中的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内镜下机械碎石加中药排石治疗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中,碎石取石成功16例(89%),碎石取石失败2例.结论 EML扩展了胆总管结石的治疗范围,且具有微创、并发症少的优点,是治疗胆总管大结石的重要方法.
作者:刘锡禄;邵玉娟;刘秀珍;王建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一种具有悬吊带功能的改良stamep手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方法 自2004年5月至2007年3月采用普外科疝气修补用补片作悬吊带,并用stamep手术方式行穿刺行耻骨上膀胱尿道悬吊术.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75 min(60~90min),平均出血量45 ml(30~60ml),平均住院时间7 d.8例患者尿控满意,1例出现尿潴留,经尿道扩张及留置尿管后好转.结论 改良stamep术具有疗效持久、技术难度小、疗效好(类似于SPARC),更由于费用低廉,非常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单卫民;李明;徐自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子宫肌腺病患者行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及部分子宫内膜的子宫体大部分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在龙口市人民医院要求手术治疗的子宫肌腺病患者84例,行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及部分子宫内膜的子宫体大部分切除术,术后随访2年,随访内容包括月经量、痛经及慢性盆腔痛症状、性生活质量、子宫大小和肌层回声情况.结果 术后1年,患者月经量减少有效率为91.67%,术后2年为91.89%.术后痛经和慢性盆腔痛症状缓解显效率术后1年为91.67%,术后2年为89.19%.部分患者性生活质鼍提高.结论 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及部分子宫内膜的子宫体大部分切除术治疗子宫肌腺病是一种较为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作者:牟慧芳;王萍;张同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和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降低产妇死亡率.方法 对1998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38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产后出血发生率为4.6%,发生在2 h内为84.2%;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危险性因素包括未进行孕期保健、有妊娠并发症及孕产史、剖宫产、产程延长、多胎、巨大儿、羊水过多、无早接触及早吸吮等.结论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危急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加强孕前宣教及孕期管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技术、加强产后观察等可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作者:蓝静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利用种植技术修复上前牙窄间隙缺失的方法.方法 选取21例上前牙窄间隙缺失的病例,利用正畸的方法尽可能的开大间隙,必要时进行邻牙片切.将测量的数据还原,进行实际操作,术后各项数据和Anthoyr系统金标准对比.结果 种植体近中骨量与金标准相比,P=0.3826,P>0.05种植体远中骨量与金标准相比,P=0.5465,P>0.05.种植体实际植入位置与理想位置无明显差异.结论 利用平分间隙的方法町以较精确的确定种植体的种植位置.可以避免牙槽间隙的吸收和龈乳头的退缩.从而使窄问隙上前牙缺失的种植修复趋干完美.
作者:梁立山;朱秀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2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用YL-1型一次性使用血肿粉碎针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观察术后1个月内所发生的并发症及其治疗效果.结果 肺部感染9例、颅内积气4例、再次出血4例、急性胃黏膜病变3例、颅内感染2例、泌尿系感染2例.术后按ADL分级:Ⅰ~Ⅲ级为疗效满意,共17例,占73.9%.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创伤小、术程短、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的优点.但其并发症是主要死亡原因.因此,如何防治并发症,是提高疗效的研究课题.
作者:尤丛笑;陈安强;张曦;陈赞军;翁颖;付桂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大鼠股骨骨折合并脑外伤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tdin-like Growth Factor-Ⅰ IGF-Ⅰ)在骨痂中的表达,探讨骨折合并脑外伤骨折愈合加快的机制.方法 12周雄性Sprague-Daw-Iey大鼠16只,随机分成8组,每组8只,即:2周单纯骨折组(G1)、2周骨折合并脑外伤组(G2).建立大鼠脑外伤和骨折模型.分别于2周取材,骨痂作SP法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免疫组化分析平均阳性细胞百分数骨折合并脑外伤组高于单纯骨折组.结论 脑外伤对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IGF-Ⅰ可能是脑外伤促进骨折愈合的原因.
作者:王可美;王孝莲;张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与其继发癫痫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365例脑卒中患者并发癫痫的发病率,发病时间及预后.结果 脑出血后癫痫占5.66%;脑梗死后癫痫占6.42%;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癫痫发生率高占21.05%(4/19).卒中后2周内发作占多数,为68%.发病后4周内死亡率为12%,明显高于非癫痫组的3.52%,P<0.01.另外,继发癫痫与病变部位有关.结论 脑卒中是老年人癫痫的重要原因,且卒中并发癫痫较非癫痫组预后差.
作者:曾贤翠;关维莉;顾克蘩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后的白内障手术特点及术式选择.方法 玻璃体腔液体灌注维持眼内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或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人术.结果 88例(100只眼)中,术后视力≥0.1者77只眼(77%),≥0.3者38只眼(38%).术中并发症有晶体核脱位至玻璃体腔内(1只眼)、玻璃体出血(1只眼),术后并发症为虹膜红变(1只眼)、人工晶体夹持(1只眼).结论 玻璃体腔液体灌注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超声乳化吸出术中可有效维持眼内压,也是一种理想的方法.但对于硬核患者,白内障囊外摘除较超声乳化吸出更为适用.
作者:巫雷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男科门诊就诊的26例ED患者,年龄31~65岁,病程6月~3年,国际勃起功能问卷_5(IIEF-5)评分(12.6±5.6),采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1 h/次,30次为一治疗周期.结果 15例治疗后性生活时勃起成功次数、勃起持续时间增加,IIEF-5评分(16.2±7.1),比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11例勃起功能也有改善.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增强型体外反搏能改善阴茎的微循环及阴茎勃起功能.
作者:王固新;玄续军;夏利萍;姜海洋;夏昕晖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我区常见的慢性十二指肠炎病因及诊治体会.方法 将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在我院经胃镜确诊为慢性十二指肠炎180例纳入本观察,分析他们的临床表现、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态、生活饮食习惯,并给予正规治疗.结果 167例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复查胃镜十二指肠炎症消失,治愈率92.7%;13例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因经济原因末复查胃镜),好转率7.3%.结论 慢性十二指肠炎的病因和Hp感染有较密切关系,还和不良生活、饮食习惯等有关,因此在治疗上可给予正规的降低胃内酸度、增强黏膜抵抗力和根除Hp药物,同时在社区要加强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
作者:谢荣迪;陈林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e encephalopathy,HIE)的CT表现与临床相关性.方法 对 52例有临床症状并明确围产期窒息史的病例进行平扫并进行临床相关性分析.结果 HIE的CT分度与临床表现基本一致.结论 HIE的临床症状和CT表现有很好的相关性.
作者:李俊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2007年18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治疗与随访结果.结果 良性肿瘤2例,恶性肿瘤16例.肿瘤全切除术12例,联合脏器切除5例,肿瘤部分切除1例.全组中无死亡病例.结论 B超、CT检查有助于腹膜后肿瘤的诊断.手术切除是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吴波;李方杰;李先国;任乐华;胡玉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后长期带机患者排痰护理新方法.方法 将气管内痰液充分湿化后,待痰液涌动至气管套管与呼吸机接头处,将呼吸机接头与套管分离,并向一侧错开,轻抬3~5 mm,利用呼吸机吹出的气体在套管内壁遇阻而折返的部分气流将套管内痰液吹出至套管外,从而将痰液排出.结果 经过2 000次的尝试,成功1 800次,成功率90%,失败200次,占10%.结论 这种方法是笔者在工作中反复摸索而总结出来的,是切实可行的,可明显减少负压吸痰的次数,减少患者痛苦、少医疗费用、机会性感染,建议尝试使用.
作者:吴顺琴;周艳萍;张丹青;李淑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眼睑全层缺失称为眼睑缺损.缺损可大可小,小者状如切迹,大者可波及整个眼睑.眼睑缺损后,因失去对眼球的保护,可引起角膜炎等一系列并发症,故而必须进行修复.笔者采用全层贯通缝合法,对14例因不同原因导致的眼睑缺损患者进行修复,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朝永;陈基黎;马利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肠梗阻的病因,寻找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6月至2007年6月29例老年肠梗阻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 老年人发病病情复杂,手术危险性大.29例患者均经手术明确诊断,并选择了相应的术式.除1例死亡,其余28例效果满意.结论 29例肠梗阻以粘连性、肿瘤性常见,老年人肠梗阻手术风险大.及时诊断、合理治疗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徐军;陆保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一端有鞭毛的微需氧革兰氏阴性螺旋状细菌,1983年被澳大利亚学者Marshll和Warren发现,1994年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列为Ⅰ类致癌因子.Hp是胃肠道感染常见的病源菌.Hp与上胃肠道疾病关系得到公认.结肠息肉是常见病,为癌前病变[1],Hp与结肠息肉关系近年来受到学者们重视.本文就Hp与结肠息肉关系作一阐述.
作者:陈卓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使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经腹壁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6例急性腹痛的患儿和30例埘照组的儿童进行超声检查,观察记录淋巴结分布的部位,形态,测量长短径(L/S),并观察血流情况,且测定血流的阻力指数(RI).结果 所有儿童均可探及到肠系膜淋巴结,腹痛患儿超声表现为右下腹及脐旁可见数个大小不等的低回声椭圆形团块,边界清,内部回声均匀,均>2 cm,血流信号沿淋巴门分布,RI>0.60.结论 使崩高频超声能为临床诊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张蔚;万霞;李雪晶;穆丹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板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采用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板治疗的46例锁骨粉碎性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术后无神经、血管损伤、切口感染等近期并发症,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个月到2年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6~12个月,平均8个月.并发1例术后2个月接骨板半脱出;1例骨不连.结论 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板是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的首选固定方法.
作者:王文权;李东海;卢庆弘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为观察龙血竭胶囊治疗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将72例放射性皮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6例,实验组外用龙血竭胶囊,对照组用龙胆紫外涂,结果显示龙血竭胶囊能够促进放射性皮炎创面的修复,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可靠,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作者:孟芹;王瑞国;王清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