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军;陆保林
随着剖宫产手术(CSEA)的日益增多,如何选择一种既安全又能迅速产生良好效果的麻醉方法成为麻醉医生必须重视的问题.本院自2006年初丌始对剖宫产手术采用腰硬联合舷麻醉,腰麻液的配方采用重比重液,但随着应用的增多,也产生了一些不良反应,尤其是对产妇呼吸循环的影响有时过大,麻醉平面不易控制等等.随着认识的提高,开始采用等比重腰麻液.布比卡因为传统用药,闪其心脏毒性较大,在应用过程中有一定顾虑,罗哌卡因具有作用时间长、麻醉效果确切、心脏毒性低、可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分离的特点,本文目的在于对两种药的临床应用做一比较.
作者:郏治平;张元洲;谢玉慧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炎症标志物变化的关系.方法 对176例可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检测其血清脂联素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可溶性E-选择素(sE-s)、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冠脉病变的Gensini评分将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各组血清脂联素及炎症标志物水平的差异;用多元逐步回归筛选脂联素的影响因素.结果 ①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炎症标志物水平明湿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②随着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的增加血清脂联素水平逐渐降低(P<0.05,P<0.01),血清炎症标志物水平逐渐增高(P<0.05,或P<0.01);③脂联素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与BMI、甘油_三酯、hs-CRP、TNF-α、sICAM-1水平及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血清炎症标志物水平增高,低脂联素血症是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标志,脂联素具有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作者:周淑娴;雷娟;薛声能;张玉玲;方昶;罗年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2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用YL-1型一次性使用血肿粉碎针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观察术后1个月内所发生的并发症及其治疗效果.结果 肺部感染9例、颅内积气4例、再次出血4例、急性胃黏膜病变3例、颅内感染2例、泌尿系感染2例.术后按ADL分级:Ⅰ~Ⅲ级为疗效满意,共17例,占73.9%.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创伤小、术程短、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的优点.但其并发症是主要死亡原因.因此,如何防治并发症,是提高疗效的研究课题.
作者:尤丛笑;陈安强;张曦;陈赞军;翁颖;付桂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观察12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病程,探讨TIA复发,完全性卒中的发生,并观察相关药物的疗效和预后.方法 120 例TIA患者,随机分组,根据其发病机制分别选用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纤和改善循环药物进行干预治疗,并给予1年随访,观察TIA的复发,完全性卒中的发生,并观察相关药物的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颈内动脉系统TIA 87例,发作时间平均为16,4±1.73min,椎基底动脉系统TIA33例,发作时间平均为14.5±1.26 min.①组和③组2 d内TIA发作控制率分别为63.3%和53,3%,优于②组和对照组,①组和③组TIA再发率及发展成脑梗死者少于②组(P<0.05).结论 本组结果显示TIA的发作时间多在20 min内,抗血小板治疗及降纤治疗可在短期内消除或减少TIA的发作,降低完全性卒中的发生机率.
作者:李贯绯;付铁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12(IL-12)对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分化的影响.方法 以RPMI-1640培养基培养小鼠脾淋巴细胞,实验组中加入10 Pg/ml和5 pg/ml重组mIL-12,对照组不加,72 h后以ELISA检测各组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淋巴细胞中CD4T、CD8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脾淋巴细胞中T细胞总数、CD4T细胞比例及CIMT/CD8T比值显著增大,上清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含量显著增加,而Th2型细胞因子(IL-4)含量则相应减少.结论 IL-12可以诱导CD4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化增殖,调节Th细胞亚群平衡,使免疫应答向Th1漂移.
作者:俞亚静;方晶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不同血压水平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按血压水平将所有受试者分为3组.通过检测所有受试者空腹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糖(GLU),测定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合并高血压病及血压处于正常高值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显著高于血压正常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3级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在合并高血压病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显著高于血压正常及血压处于正常高值者,血压处于正常高值者义显著高于血压正常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结论 随着血压水平升高,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加重.高血压与糖尿病并存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作者:聂鑫;谢滨萱;张润希;杨亚荣;薛旸;马锐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附带阑尾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总结了57例腹部手术附带阑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未出现与阑尾切除有关的并发症,未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结论 腹部手术附带阑尾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建议选择合适患者开展腹部手术附带阑尾切除术.
作者:赵海涛;陈学璋;俞卫军;王慧穆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物理治疗宫颈糜烂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不良反应多(术后排液多、脱痂期宫颈出血,甚者可多于月经量数倍)为寻找一种能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愈率的治疗方法,本研究采用中药联合CO2激光治疗宫颈糜烂,疗效优于单用中药或单用CO2激光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颜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lpinggography,HSG)分析不孕症的成因,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600例不孕症患者,采用76%泛影葡胺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用数字胃肠机进行快速点片,并对其X线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输卵管梗阻积水530例,占88.3%,慢性盆腔炎50例,输卵管结核10例,正常10例,阳性率占98.3%.结论 子宫输卵管造影对不孕症的诊断,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阳性率极高,且诊断准确.
作者:宋照亮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e encephalopathy,HIE)的CT表现与临床相关性.方法 对 52例有临床症状并明确围产期窒息史的病例进行平扫并进行临床相关性分析.结果 HIE的CT分度与临床表现基本一致.结论 HIE的临床症状和CT表现有很好的相关性.
作者:李俊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特点,比较氢化泼尼松与地塞米松治疗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疗效分析.方法 以2005年6月至2007年11月本院收治的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共42例;其中2005年6月至2006年12月共22例为对照组,急性期采用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治疗;2007年2月至2007年11月共20例为治疗组,急性期采用氢化泼尼松静脉滴注治疗.结果 氢化泼尼松治疗组少尿期持续时间及肾功能恢复时间均少于地塞米松治疗组,消化道症状等不良反应较对照组轻.结论 氢化泼尼松治疗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与地塞米松相比,疗效较好,可缩短少尿期及肾功能恢复时间.
作者:陈卫东;常保超;刘磊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12例患者随机分组,分别用乳酸菌阴道胶囊和波姆光进行规范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0.7%(97/10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2.8%(66/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90,P<0.001.其中33例经微波久治不愈的糜烂患者行延华治疗后收到同样的疗效.7例宫颈糜烂合并ASCUS患者经延华治疗3个疗程,复查TCT均恢复为良性反应性改变.结论 宫颈糜烂患者经延华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治愈率高,无痛苦,依从性好,不易复发等,因此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西英;杨海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提高睾丸扭转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睾丸扭转患者的诊治资料.结果 30例患者经彩超检查确诊为睾丸扭转,所有患者均早期手术探查,18例经手术复位治愈,16例行睾丸切除,其中10例随访6个月~2年,8例复位的睾丸大小、血流正常,2例睾丸发生萎缩.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是诊断睾丸扭转的可靠方法,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探查是提高睾丸存活率的关键.
作者:王剑锋;郑典宝;荆志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对股骨下段恶性骨肿瘤切除后,采用绞链式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保肢后的疗效.方法 2005-2008年共收治股骨下段恶性骨肿瘤患者9例,年龄54~75岁,其中恶性骨巨细胞瘤4例,骨肉瘤2例,成骨肉瘤2例,纤维肉瘤1例.肢体功能重建方法为特制的绞链式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结果 本组9例经2~5年随访,5例无瘤存活,4例带瘤存活.术后肢体功能按Enneking评分系统评分,平均为22.3分,总优良率72.7%.结论 采用特制的绞链式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能有效治疗股骨下段恶性骨肿瘤,达到良好保肢效果.
作者:朱振忠;曲志国;王晓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静脉用两性霉素B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男22例,女10例,中数年龄33.5岁),出现真菌感染者使用两性霉素B,剂量为5~50 mg/d,用药天数为7~93 d,中数25 d.结果 两性霉素B临床总有效率为53.1%,真菌清除率为53.8%,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寒战、发热9.4%,低血钾12.5%,肝功能损害为15.0%,肾功能损害为18.8%.结论 两性霉索B因其抗菌普较广,且疗效好,在治疗深部真菌感染中为高效药物,但因其不良反应较大,限制其使用.我们的研究表明,只要合理用药,定期监测肝肾功能,该药仍是一相对较为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袁颖;周芹;郑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汽车司机的睡眠呼吸情况,分析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交通事故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100名公交汽车司机应用多导睡眠监测仪进行整夜睡眠呼吸监测.结果 100名司机中有28名,AHI>5次/h,其中轻度15名,中度7名,重度6名,夜间血氧饱和度均明显下降.结论 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由于睡眠期间缺氧,使睡眠质量下降,可影响白天的认识能力和反应能力,是发生交通事故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李丹;张湘燕;叶贤伟;冯端兴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使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经腹壁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6例急性腹痛的患儿和30例埘照组的儿童进行超声检查,观察记录淋巴结分布的部位,形态,测量长短径(L/S),并观察血流情况,且测定血流的阻力指数(RI).结果 所有儿童均可探及到肠系膜淋巴结,腹痛患儿超声表现为右下腹及脐旁可见数个大小不等的低回声椭圆形团块,边界清,内部回声均匀,均>2 cm,血流信号沿淋巴门分布,RI>0.60.结论 使崩高频超声能为临床诊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张蔚;万霞;李雪晶;穆丹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成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首次全脑血管造影阴性的原因及治疗策略.方法 对本院2003-2007年间87例首次全脑血管造影呈阴性的SAH患者的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7例首次造影阴性患者中,有10例(11.5%)重新获得明确诊断,9例为动脉瘤,1例为动静脉畸形,5例重复造影明确诊断,4例手术探查明确诊断,1例CTA明确诊断.结论 首次造影阴性的SAH患者应重复DSA检查,联合CTA等其他影像学检查,以提高诊断率,必要时也可以直接手术探查.
作者:周鹏;王中;房正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肠梗阻的病因,寻找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6月至2007年6月29例老年肠梗阻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 老年人发病病情复杂,手术危险性大.29例患者均经手术明确诊断,并选择了相应的术式.除1例死亡,其余28例效果满意.结论 29例肠梗阻以粘连性、肿瘤性常见,老年人肠梗阻手术风险大.及时诊断、合理治疗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徐军;陆保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为观察龙血竭胶囊治疗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将72例放射性皮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6例,实验组外用龙血竭胶囊,对照组用龙胆紫外涂,结果显示龙血竭胶囊能够促进放射性皮炎创面的修复,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可靠,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作者:孟芹;王瑞国;王清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