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荣迪;陈林莉
目的 分析短期大剂量使用激素对腰椎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应用QCT骨密度测量系统对55例短期大剂量使用激素的患者进行准确骨密度测量.结果 随访7~9个月,平均8.3个月发现差异显著性水平为P<0.05,显示使用激素治疗的患者腰椎骨密度与对照组或文献报道的正常值无显著性差别.结论 短期大剂量使用激素的患者的腰椎QCT骨密度测量,半年后没有导致腰椎QCT骨密度减低,对骨密度的长期影响需要进一步做长期骨密度测量才能确定.
作者:王大立;王辉;陆冬舰;赵林;张念非;李子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分析进一步提高急诊老年患者心肺复苏的水平.方法 回顾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接诊老年心跳骤停患者50例临床资料.结果 复苏成功7例,死亡43例,存活率11%.结论 ①CPR开始时间是复苏成功为重要的环节;②立即建立人工循环肾上腺素用量与用药时机有效结合起来是CPR成功的重要措施;③加强院前急救,提高院前复苏的成功率.
作者:隋敏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汽车司机的睡眠呼吸情况,分析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交通事故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100名公交汽车司机应用多导睡眠监测仪进行整夜睡眠呼吸监测.结果 100名司机中有28名,AHI>5次/h,其中轻度15名,中度7名,重度6名,夜间血氧饱和度均明显下降.结论 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由于睡眠期间缺氧,使睡眠质量下降,可影响白天的认识能力和反应能力,是发生交通事故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李丹;张湘燕;叶贤伟;冯端兴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成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首次全脑血管造影阴性的原因及治疗策略.方法 对本院2003-2007年间87例首次全脑血管造影呈阴性的SAH患者的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7例首次造影阴性患者中,有10例(11.5%)重新获得明确诊断,9例为动脉瘤,1例为动静脉畸形,5例重复造影明确诊断,4例手术探查明确诊断,1例CTA明确诊断.结论 首次造影阴性的SAH患者应重复DSA检查,联合CTA等其他影像学检查,以提高诊断率,必要时也可以直接手术探查.
作者:周鹏;王中;房正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胸科手术单肺通气(OLV)期间采用定容(VCV)和定压(PCV)两种不同通气模式的效果.方法 ASA Ⅰ~Ⅱ级、年龄18~68岁需行单肺通气胸科手术患者24例,随机分为Ⅰ、Ⅱ两组,每组各12例.全身麻醉诱导插双腔管后,侧卧位行双肺定容通气(TLV-VCV)后I组先单肺定容通气(OLV.VCV)30 min后行单肺定压通气(OLV.PCV),II组单肺通气的顺序与Ⅰ组相反,即先定压通气(OLV-PCV)30 min再定容通气(OLV-VCV).双肺定容通气后,每种单肺通气后30 min测定并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脉搏氧饱和度(SpO2)、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潮气量(VT)、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同时抽动血测血氧分压、氧饱和度(PaO2、S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结果 患者TLV-VCV,OLV-VCV与OLV-PCV期间的HR、MAP、CVP、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LV-VCV和OLV-PCV的Ppeak和Pmean较TLV-VCV高(P<0.05或P<0.01),而OLV-VCV又比OLV-PCV高(P<0.05或P<0.01);OLV-PCV的PaO2较OLV-VCV高(P<0.01),三种通气的VT、SaO2、PETCO2、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肺定压通气效果优于单肺定容通气.
作者:阳世光;袁爱武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lpinggography,HSG)分析不孕症的成因,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600例不孕症患者,采用76%泛影葡胺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用数字胃肠机进行快速点片,并对其X线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输卵管梗阻积水530例,占88.3%,慢性盆腔炎50例,输卵管结核10例,正常10例,阳性率占98.3%.结论 子宫输卵管造影对不孕症的诊断,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阳性率极高,且诊断准确.
作者:宋照亮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观察12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病程,探讨TIA复发,完全性卒中的发生,并观察相关药物的疗效和预后.方法 120 例TIA患者,随机分组,根据其发病机制分别选用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纤和改善循环药物进行干预治疗,并给予1年随访,观察TIA的复发,完全性卒中的发生,并观察相关药物的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颈内动脉系统TIA 87例,发作时间平均为16,4±1.73min,椎基底动脉系统TIA33例,发作时间平均为14.5±1.26 min.①组和③组2 d内TIA发作控制率分别为63.3%和53,3%,优于②组和对照组,①组和③组TIA再发率及发展成脑梗死者少于②组(P<0.05).结论 本组结果显示TIA的发作时间多在20 min内,抗血小板治疗及降纤治疗可在短期内消除或减少TIA的发作,降低完全性卒中的发生机率.
作者:李贯绯;付铁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视神经脊髓炎(NMO)急性发作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1例临床确诊为NMO急性发作的患者以甲基泼尼松尼1000 mg/d,静脉滴注3 d;随后以甲基泼尼松龙一日80 mg,静脉滴注3 d;随后改用泼尼松片剂口服,在一个月内逐渐减量直至停药.采用Barthel指数对人院第3天和治疗后第15天的只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采用近视力表对治疗前后的视力进行比较.结果 21例患者经治疗后,17例疗效显著,占80.9%;4例无效.入院第3天与治疗后第15天的Barthel指数总评分相比有显著差异.所有病例治疗后视力显著改善.结论 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疗法对NMO急性发作治疗有效.
作者:钟建勤;钟志民;王方剑;罗小春;杨贞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使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经腹壁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6例急性腹痛的患儿和30例埘照组的儿童进行超声检查,观察记录淋巴结分布的部位,形态,测量长短径(L/S),并观察血流情况,且测定血流的阻力指数(RI).结果 所有儿童均可探及到肠系膜淋巴结,腹痛患儿超声表现为右下腹及脐旁可见数个大小不等的低回声椭圆形团块,边界清,内部回声均匀,均>2 cm,血流信号沿淋巴门分布,RI>0.60.结论 使崩高频超声能为临床诊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张蔚;万霞;李雪晶;穆丹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宽QRS心动过速的体表心电图诊断价值和急诊处理对策.方法 对所有病例描记12导联心电图.根据血流动力学和不同类型采取不同急诊处理方案.结果 诊断室速的主要依据是:①房室分离;②无人区心电轴(-90°±180°);③胸前导联QRS波同向性;④QRS宽度:RBBB>140 ms,LBB时>160 ms;⑤QRS波形态:V1~V6均无RS波或有RS波,任何一导联RS>100 ms;RBBB时,V1里单相R波或双相qR波,同时V6呈QS或QR形或呈QS形态且R/S<1;LBBB时,V1或V2R波宽度>30 ms或RS间期>60 ms,同时V6呈QR或QS形.急诊处理后总有效率为86.8%.结论 体表心电图对宽QRS心动过速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根据体表心电图及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判断,对选择急诊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庆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Clandin-1表达转化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36例胃癌黏膜层区、侵袭前沿区Claudin-1的表达.结果 胃癌黏膜层区,Claudin-1高表达率与腺癌的分化程度负相关,而与侵袭转移正相关.胃癌的侵袭前沿区,Claudin-1的高表达率与腺癌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随着肿瘤进展claudin-1的表达发生转变,即从低表达向高表达转化.胃癌侵袭越深Claudin-1从低表达向高表达转化率越高.有淋巴结转移者的Claudin-1从低表达向高表达转化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结论 claudin-1表达上调以及在胃癌侵袭过程中表达转化提示参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的转化,但其确切机制以及与肿瘤进展间的关系需深入研究.
作者:吴永廉;张声;王国荣;陈余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7)、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2)和细胞表面跨膜蛋白(CIM4v)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MMP-7、TIMP-2和CD44v的表达.结果 ①MMP-7、TIMP-2和CD44v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76%和72%,均高于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MMP-7、TIMP-2和CD44v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无相关性(P>0.05);③MMP-7和CD44v在Ⅲ期、Ⅳ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在Ⅰ期、Ⅱ期中的表达,有远处转移胃癌组织中MMP-7和CD44v的表达高于无远处转移组中的表达;TIMP-2在Ⅰ期、Ⅱ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在Ⅲ期、Ⅳ期中的表达.结论 ①MMP-7、TIMP-2和CD44v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无相关性;②MMP-7和CD44v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的临床分期和有无远处转移有相关性;TIMP-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仅与胃癌的临床分期有相关性.
作者:张惠芬;冯红;王和英;张小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对股骨下段恶性骨肿瘤切除后,采用绞链式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保肢后的疗效.方法 2005-2008年共收治股骨下段恶性骨肿瘤患者9例,年龄54~75岁,其中恶性骨巨细胞瘤4例,骨肉瘤2例,成骨肉瘤2例,纤维肉瘤1例.肢体功能重建方法为特制的绞链式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结果 本组9例经2~5年随访,5例无瘤存活,4例带瘤存活.术后肢体功能按Enneking评分系统评分,平均为22.3分,总优良率72.7%.结论 采用特制的绞链式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能有效治疗股骨下段恶性骨肿瘤,达到良好保肢效果.
作者:朱振忠;曲志国;王晓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提高睾丸扭转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睾丸扭转患者的诊治资料.结果 30例患者经彩超检查确诊为睾丸扭转,所有患者均早期手术探查,18例经手术复位治愈,16例行睾丸切除,其中10例随访6个月~2年,8例复位的睾丸大小、血流正常,2例睾丸发生萎缩.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是诊断睾丸扭转的可靠方法,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探查是提高睾丸存活率的关键.
作者:王剑锋;郑典宝;荆志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尿潴留及留置导尿对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含量影响.方法 86 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分为两组A组36例为尿潴留组,留置导尿1周以上;B组50例无尿潴留.结果 尿潴留患者平均PSA值(14.84±10.69)ng/ml,留置导尿1周后平均PSA值(2.94±1.80)ng/ml,无尿潴留组平均PSA值(1.41±1.71)ng/ml,三者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尿潴留可使BPH患者血清PSA浓度明显增高,留置导尿也可使BPH患者血清PSA浓度明显增高.
作者:祝昌明;王友宝;陈长宜;韩韬;夏清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甲状腺切除术在普外科手术中占有较大的比例,由于手术部位的特殊性,血管神经丰富,与气管紧密相邻,术中易损伤神经及相邻器官而出现并发症.所以多数患者对该手术有恐惧心理,担心手术是否成功;手术前缺乏良好的宣教和体位训练;术中头、颈过伸体位、术后疼痛、未及时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使患者对手术的心理反应和配合程度均未达到佳状态,产生恐惧、焦虑、烦躁等心理而加重患病的痛苦.2005年3月至2007年11月我科将舒适护理模式应用
作者:李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附带阑尾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总结了57例腹部手术附带阑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未出现与阑尾切除有关的并发症,未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结论 腹部手术附带阑尾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建议选择合适患者开展腹部手术附带阑尾切除术.
作者:赵海涛;陈学璋;俞卫军;王慧穆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眼睑全层缺失称为眼睑缺损.缺损可大可小,小者状如切迹,大者可波及整个眼睑.眼睑缺损后,因失去对眼球的保护,可引起角膜炎等一系列并发症,故而必须进行修复.笔者采用全层贯通缝合法,对14例因不同原因导致的眼睑缺损患者进行修复,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朝永;陈基黎;马利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对中晚期胃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32例,应用奥沙利铂85~100 mg/m2,静脉滴注2 h,1 d,亚叶酸钙200 mg/m2.,静脉滴注1~2 d,5-氟尿嘧啶400 mgr/m2.静脉注射,5-氟尿嘧啶600 mg/m2,静脉滴注持续22 h,1.2 d,每2周重复;对照组33例,应用亚叶酸钙0.1 g/m2,静脉滴注1~5 d,5-氟尿嘧啶500 mg/m21~5 d,顺铂20 mg静脉滴注1~5 d,每3周重复.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59%,对照组有效率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主要不良反应较对照组轻.结论 FOLFOX4方案是中晚期胃癌治疗的较好的有效方案.
作者:王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板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采用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板治疗的46例锁骨粉碎性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术后无神经、血管损伤、切口感染等近期并发症,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个月到2年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6~12个月,平均8个月.并发1例术后2个月接骨板半脱出;1例骨不连.结论 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板是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的首选固定方法.
作者:王文权;李东海;卢庆弘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