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造影在经皮肾穿刺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临床应用

姚爱兵;陆烽烽;蒋齐

关键词:超声造影, 经皮肾镜取石术, 经皮肾穿刺, 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探究超声造影在经皮肾穿刺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本院2014.1~2017.12期间行经皮肾镜取石术的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例,对照组经常规方法,观察组则借助超声造影技术实施肾穿刺,比较两组穿刺的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50.00%,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30.00%,结果显著(P<0.05).结论:将超声造影技术用于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经皮肾穿刺,可以准确定位患者结石位置,将手术过程可视化,大大提高了手术效率,同时也为医学学习缩短学习时间,有利于医学人员技术的进一步交流与提升.
家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达比加群酯在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比较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达比加群酯和传统抗凝药物华法林在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的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科住院的接受达比加群酯或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09例,根据使用抗凝药物不同,分为达比加群酯组65例和华法林组44例,监测凝血功能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后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的情况.结果: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存在危险因素多、伴随疾病多、需要联合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比例高的特点.达比加群酯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3.06%,华法林组6.81%,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抗栓效果相当,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

    作者:赵晰辉;付志方;刘梅林;高尚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CT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观察

    目的:对CT检查应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诊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5年7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10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研究组患者采用CT检查进行诊断,对照组患者则采用x线平片进行诊断,从一般资料、分期诊断方法、诊断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采用X线平片的确诊率为62%,而研究组采用CT检查的确诊率为88.24%,两组患者的确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T检查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诊断,与采用x线平片相比,确诊率更高且更直观,能更好地为后期治疗提供诊断依据,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

    作者:权凤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整体护理干预对胸腔镜下肺癌手术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对行胸腔镜下肺癌手术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0例肺癌患者,均采用胸腔镜下肺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随机分成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方式为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方式为整体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心理状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手术之后,观察组患者发生心理焦虑的患者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并且焦虑程度更轻,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71%、20.00%,组间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减轻胸腔镜下肺癌手术患者的术后焦虑程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白玉花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鼻内镜术后配合鼻腔冲洗液在鼻窦炎临床治疗上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针对鼻窦炎患者在鼻内镜手术后实施鼻腔冲洗液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鼻窦炎患者71例作为观察对象(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后,针对A组35例鼻窦炎患者实施鼻内镜手术+生理盐水冲洗治疗,针对B组36例鼻窦炎患者实施鼻内镜手术+鼻腔冲洗液治疗,观察两组鼻窦炎患者治疗效果.结果:B组鼻窦炎患者治疗后的痊愈率、症状改善率、治疗时间及L-K评分明显优于A组鼻窦炎患者(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鼻窦炎患者实施鼻内镜术后配合鼻腔冲洗液治疗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陈有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应用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吸入沐舒 坦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在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期间患者采用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吸入沐舒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4月-2017年5月收治的130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方式、观察组患者则在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干预后,观察对比2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中,采用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吸入沐舒坦治疗效果并不相同,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方式较之于超声雾化吸入方式有明显差异,治疗效果由于后者,且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李荃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28例临床特点及治疗观察

    目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28例临床特点及治疗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接收的28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观察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相关诊疗资料.结果: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患病比为1:27,典型临床症状有:口干、眼干,有23例患者抗SSA抗体阳性,有14例患者抗SSB抗体阳性,各项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临床医师应基于个体患者临床症状,联合抗核抗体谱检查结果,给予鉴别诊断,并综合分析患者病情及时给予有效治疗.

    作者:卫苏转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综合干预管理模式对社区慢性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观察综合干预管理模式对社区慢性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社区内就诊的慢性糖尿病患者56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4月~2017年4月,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各28例患者,对照组仅实施常规社区慢性病干预管理,观察组实施综合干预管理,对比两组应用不同管理模式的干预效果.结果:经6个月干预管理后,观察组患者在药物了解情况、遵医行为、自我规范化管理能力三方面的优良率(89.28%、96.42%与85.71%)均高于对照组(57.14%、75.00%与53.57%),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管理模式的应用,可有效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遵医行为,控制慢性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

    作者:刘志越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的比较分析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103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实施胃镜活检(对照组),术后行病理检查(观察组),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1)观察组病理诊断准确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两组对乳头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以及管状腺癌病理类型诊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两组疾病分化程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术前胃镜活检与术后病理诊断胃癌的结果存在明显差异,但临床中仍需将两者相互结合实施诊断.

    作者:孙翔燕;孙迎燕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老年人胃肠道肿瘤围手术期的呼吸道护理

    目的:探究高效先进的胃肠道肿瘤围手术期的呼吸道护理方案,提升老年人的健康质量.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之间所收治的96名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将他们平均分成两组,一组为参考组,一组为实验组,对参考组的患者采取传统常规的护理治疗手段,对实验组的患者实施呼吸道护理方案,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肺部感染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患者在实施呼吸道护理之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普遍降低了很多,与参考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采取呼吸道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其健康质量和康复速度,这种护理方案值得在医疗行业中被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刘丹丹;赵丹丹;王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关于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心血管 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以利于针对性治疗.方法:选取我院确诊的22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根据AHI监测结果将220例患者分为高血压组(98例)、A组(40例)、B组(43例)C组(39例),分析对比四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监测结果,运用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得出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患者年龄、BMI、性别、早发心血管疾病及空腹血糖等是高血压合并OSAHS的危险因素.结论:绝大多数高血压合并OSAHS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肥胖、高血糖及高血脂等心血管危险因素,虽然其危险因素较多,但根据研究结果积极做好相关防治,可降低其发生率及危险率.

    作者:黄雨婷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不典型胎盘早剥的临床诊断及分析

    目的:探析不典型胎盘早剥的临床诊断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相关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20例胎盘早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产前是否明确诊断分为不典型胎盘早剥组(16例),和典型胎盘早剥组(4例),对其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0例胎盘早剥患者中,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7例(占35%)、胎膜早破3例(15%)、血性羊水8例(40%)、腹痛伴阴道流血4例(20%),胎心异常10例(50%),误诊先兆早产或先兆临产7例(35%),B超阳性7例(35%)、阴性13例(65%),产前明确诊断4例(20%).不典型胎盘早剥漏诊、误诊率明显高于典型胎盘早剥组.结论:不典型胎盘早剥临床表现隐匿,误诊、漏诊率高,临床中应重视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血性羊水、胎心异常等,提高认识,加强监护,提高产前检出率,以改善母儿预后.

    作者:周艳萍;凌惠琴;范小燕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观察全科护理对神经外科老年病护理能力提升的影响

    目的:探究观察全科护理对神经外科老年病护理能力提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老年患者84例,并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全科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且P<0.05,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给予神经外科老年患者全科护理,可有效增强患者护理总有效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姜宝芬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新形势下医院临床教学管理的质量控制

    医院临床教学是整个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临床实践教学质量,影响着医学人才的素质培养及个人发展.随着医学教育以及医疗体制的深化改革,医院临床教学呈现了新的问题、新的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医学教育的发展.因此,加强医院临床教学质量的管理至关重要.

    作者:王梅;孙萌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5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将这62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31例患者接受安慰剂与佳支持治疗,观察组的31例患者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31例患者临床缓解率为64.5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31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74%;对照组31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06%,所有患者经对症治疗后不良反应症状均好转.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临床缓解率较高,效果显著,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经对症治疗后不良反应症状均好转,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李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分析整体护理和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应用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观察分析整体护理和循证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用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医治的肿瘤患者86例,以数字随机划分的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比组,对比组的43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观察组43例患者在整体护理的条件上加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与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比组,比较两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比组,比较两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和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有助于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症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徐小梦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老年胃食管反流病莫沙必利与雷贝拉唑联合治疗分析

    目的:研究莫沙必利与雷贝拉唑联合治疗老年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治疗老年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共92例,将其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采用莫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HP感染改善情况.结果:经过8周的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5.22%低于观察组89.13%;观察组治疗后Hp感染率13.04%明显低于对照组32.61%,P<0.05.结论:莫沙必利与雷贝拉唑联合治疗老年胃食管反流病不仅能提高治疗总有效率而且能降低HP感染率,具有优良的药用效果,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范茹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双心护理模式对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对心血管内科患者采用双心护理模式的价值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将我院心血管内科2016年8月-2017年7月接收的心血管疾病患者62例纳入到本次研究中,依据随机平均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31例患者接受双心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焦虑以及抑郁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在生活质量评分方面,研究组要比对照组高出许多,差异显著,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在焦虑以及抑郁评分方面,研究组要比对照组低出许多,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将双心护理模式应用于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之中,在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可以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成维维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持续微量静脉给药联合针刺镇痛在前列腺摘除术后的应用与护 理研究

    目的:观察持续微量静脉给药联合针刺镇痛在前列腺摘除术后的应用与护理.方法:将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后1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采用术后给予持续微量静脉给药镇痛24-72h(生理盐水50ml+吗啡15mg+氟哌利多5mg),穴位针刺;对照组采用疼痛时肌肉注射止痛药物(杜冷丁50-100mg,或强痛定75-100mg),观察2组患者伤口疼痛与膀胱痉挛痛反应.结果:治疗组伤口疼痛程度及膀胱痉挛性疼痛主诉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微量静脉给药镇痛明显缓解伤口及膀胱痉挛疼痛程度,操作便捷,安全可靠,减轻患者痛苦,利于患者早日康复,优于传统的疼痛时的随即用药.

    作者:郭燕青;刘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品管圈在医院药学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品管圈在医院药学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5年8月-2017年2月期间的管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2016年9月为时间节点,此前为对照组,此后为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则实施品管圈管理模式.对比分析2组治疗中每周出差错率、管理手法认识、沟通协作、处理问题的及时性等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每周出差错率(8件/周)少于对照组(23件/周),管理手法认识、沟通协作、处理问题的及时性等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品管圈管理可明显提高医院药学管理的工作质量,并减少出错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敬雯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鼻中隔偏曲三线减张矫正和传统鼻中隔黏膜下切除矫正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鼻中隔偏曲三线减张和传统鼻中隔黏膜下切除矫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鼻中隔偏曲患者66例,随机为A、B组各33例.A组患者采取传统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手术,B组患者利用鼻内镜进行三线减张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结果:B组患者术后1个月后的总有效率(93.93%)要高于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8.78%),P<0.05.结论:鼻中隔偏曲三线减张矫正手术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顾梅凤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家庭医药杂志

家庭医药杂志

主管:广西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西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