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性化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在脑梗塞患者中的护理应用观察

胡松梅;王翠红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 脑梗塞, 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人性化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在脑梗塞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选择我院接收的脑梗塞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护理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措施护理观察组患者,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在脑梗塞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较理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家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耳穴治疗偏头痛一例

    偏头痛(migraine)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类型,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可根除。笔者通过中医传统疗法即耳穴贴压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王小红;陆含星;宗妮;赵宗权;何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宫腔镜术中水中毒的预防与护理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宫腔镜手术作为一项微创妇科手术,在临床上使用越来越广泛,但是手术中由于灌流介质和膨宫压力的作用可以导致水中毒这一并发症,一旦发生将危及患者生命。针对水中毒的发生原因,通过控制宫腔压力,缩短手术时间,术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减少灌流液的吸收等护理措施,预防水中毒的发生。

    作者:方兆芸;袁伟;杨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优质护理应用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住院护理观察

    目的:对优质护理应用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住院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到我院治疗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60例,利用随机数表抽取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对两组病人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中出现1例慢性呼吸衰竭,1例肺心衰,发生不良症状的几率为6.7%;对照组中出现5例慢性呼吸衰竭,3例肺心衰,发生不良症状的几率为26.67%;经过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X2=4.320;P<0.05);住院天数、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和护理满意程度等方面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费用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在 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住院期间应用优质护理,起到很好的护理效果,临床意义显著。

    作者:杨芬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采用小组形式开展作业疗法治疗学龄前脑瘫儿童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小组形式作业治疗对学龄前脑瘫儿童的疗效。方法:随机抽选我院就诊治疗的学龄前脑瘫儿童6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进行治疗,对照组进行传统一对一作业治疗,实验组患儿三人一组进行作业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活动能力以及交流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生存质量都有所提升,治疗后和治疗前的PedsQL评分比较P<0.05;对照组生存质量提升幅度小于实验组,治疗后的PedsQL评分比较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两组治疗效果对比,P<0.05。结论:分组作业疗法治疗学龄前脑瘫儿童的效果优于传统作业疗法的效果,临床实践时通过分组进行作业治疗,患儿的互动性加强,可以有效改善患儿运动能力,提升生存质量。

    作者:司小雨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浅谈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护理

    目的:讨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通过护理可以使患者能认识饮食对疾病缓解的重要性,保证患者按饮食计划进餐,体重达到标准要求。

    作者:徐雪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创建优质护理示范病区的方法与实践效果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践方法与效果。方法:采取先行试点病区进行护理工作模式改革、加大投入力度,增加护理人力,完善护士绩效考核与层级管理考评机制,建立多种形式评价机制,全面推进病区优质工程的实施。结果:患者满意、护士满意。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患者及护士满意度,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推进了医院管理体制的改革,提高了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李春兰;杨骏;陈小晶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试析氯氮平用于1例男性精神分裂症致遗尿、尿失禁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1例男性精神分裂症致遗尿、尿失禁患者应用氯氮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男性精神分裂症致遗尿、尿失禁的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氯氮平对患者进行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将中午服用150mg,晚上服用150mg的剂量换成中午服用225mg,晚上服用75mg,患者尿失禁以及遗尿症状消除。结论:精神分裂症致遗尿、尿失禁患者应用氯氮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

    作者:陈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探讨外来手术器械清洁质量控制

    随着外科手术治疗水平不断提高和微创手术技术的迅速发展,外来手术器械(供应商提供给手术室临时使用的手术器械)广泛用于一些大中型医院,如关节置换手术器械、脊椎内固定手术器械和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手术器械等,不但实现了资源共享和有效降低医疗成本的目的,同时也为多层面医院开展手术提供了方便和机会。但由于这些器械在各医院之间频繁流动,临床使用频率高,器械术后处理常常不规范,各医院监督的机制也常常缺失,致使器械的清洁质量得不到保证,医院感染隐患较大。如何控制外来器械的清洁质量乃至消毒灭菌质量,已成为医疗界的难题|。对此,我院对外来手术器械的清洁质量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并及时建立高效的外来手术器械清洁处理流程,确保了这些器械的安全使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燕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术后护理对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护理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随机将Il3例AMI行PCI的患者,分为对照组56例和干预组57例,干预组实行常规护理同时加强心理干预、认知干预、行为干预等;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结果:PCI术后并发症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除穿刺部位出血无统计学意义外,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术后尿潴留、HAMD、HAMA、失眠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或0.05)。结论:有针对性地加强干预护理指导,可减少PCI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翡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现场快速检测在基层卫生监督工作中的作用

    基层卫生监督开展现场快速检测工作,可以减少因固有经验和传统观察进行监督检查所带来的主观性、随意性和不可靠性,对提高卫生监督执法技术含量,提高工作效率上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指导性。本文分析了当前基层卫生监督现场快速检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做好基层卫生监督快速检测的相关对策。

    作者:赵红霞;孔云燕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的相关问题

    1916年EdwinCragin提出,瘢痕子宫孕妇再次妊娠不宜进行阴道分娩的理论,主导了产科学界近70年的时间。近来关于瘢痕子宫孕妇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BAC)安全性问题进行多次修订,仍无法准确地预测VBAC安全与否,虽然接受VBAC孕妇中占60-80%能够顺利完成阴道分娩,鉴于国内特殊的医疗环境,需要仔细分析VBAC的选择。

    作者:李洪久;董春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开胸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行开胸手术后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患者管路的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需行开胸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10例,观察其所采用的护理方法及有无出现各种不良并发症。结果:10例患者全部预后良好,康复出院。结论:对开胸手术后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患者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手术效果,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宁存菊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前列地尔对高血压肾病所致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治疗高血压肾病致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肾病所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前列地尔和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肌酐、尿素、24h尿蛋白、24h尿量四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肌酐、尿素、24h尿蛋白、24h尿量四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治疗高血压肾病致慢性肾功能不全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显著延缓病情发展,减轻对肾脏损伤,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杨珊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诊断乳腺良恶性结节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评价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总结诊断经验。方法:以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109例乳腺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比常规超声、CDFI、实时弹性成像、三种方法联合诊断效用。结果:恶性病灶占34.81%;Adler标准、弹性成像硬度等级标准下,不同级病灶良性、恶性比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方法联合应用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其它三种方法,三种方法联合符合率高于常规超声、CDFI,实时弹性超声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高于常规超声与CDF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方法联合诊断敏感度89.36%、特异度94.32%、阳性预测值89.36%、阴性预测值94.32%、符合率92.59%。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可提高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效用,弹性应变率比值法、VTQ法各有优劣。

    作者:何孝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眼科患者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眼睛是人体中结构较为精妙且脆弱的器官之一,是人类接受外界事物重要的感觉器官,因此在住院眼科患者护理过程中,一旦出现护理差错,轻者会导致患者视觉功能减弱,严重者会导致患者失明,从而引发医疗纠纷[1]。护理安全是确保患者获得优良护理的基础。如何做到及时主动的发现眼科患者的安全隐患,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是所有医护人员和护理管理人员都应该。

    作者:徐军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的分析患者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采取措施降低切口感染的情况出现的概率,从而提高普外科手术的成功率。方法:对我院于2013年9月-2015年10月期间就诊的1250例进行普外科手术的患者的切口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分析,出现切口感染的概率约为6.4%,表明其他因素对普外科切口感染率具有统计意义。讨论: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具有一定的统计意义,且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与诸多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必须控制影响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降低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李文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胃肠道肿瘤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胃肠道肿瘤手术后对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66例接受胃肠道肿瘤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只采用常规的输液治疗以及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取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营养状况良好,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低,两组治疗的总体效果相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接受胃肠道肿瘤手术治疗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显著的提高治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从《黄帝内经》讨论医患关系与沟通

    《黄帝内经》“病为本,工为标”的医患关系模式,强调了医患之间和谐相处对于诊疗疾病的积极意义。在医疗活动中,体现以病人为中心,医生须细心的观察、正确与病人交流过程中的行为准则;患者要积极配合,尊重和信任医务人员,医患之间建立互信,对于解决今天的医患问题是不可多得的经验。

    作者:马思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分析改良眼眉部整形术用于中老年女性上睑松弛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改良眼眉部整形术用于中老年女性上睑松弛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期间进行上睑松弛治疗的中老年患者50例,随机分配成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中老年患者采取改良眼眉整形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上睑整形术治疗;比较两组中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治疗满意率为92%,对照组患者治疗满意率为68%;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然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取改良眼眉部整形术对于中老年女性上睑松弛进行治疗能显著改善中老年女性的上睑松弛,极大程度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有效缩短术后恢复的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沈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本研究通过深入分析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现状,积极探讨临床效果,把握其应用要点,为日后的子宫肌瘤治疗提供建设性意见,提升治疗子宫肌瘤的能力水平。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接收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对其进行米非司酮治疗,进行跟踪性观察调研,并对临床资料加以回顾性分析,探讨治疗效果。结果:子宫肌瘤患者在接受米非司酮治疗后,肌瘤体积明显减小,不良症状减少,临床效果较为突出。米非司酮治疗对子宫肌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当加强其发展。

    作者:吴利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家庭医药杂志

家庭医药杂志

主管:广西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西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