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术后护理对并发症的影响

陈翡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护理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护理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随机将Il3例AMI行PCI的患者,分为对照组56例和干预组57例,干预组实行常规护理同时加强心理干预、认知干预、行为干预等;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结果:PCI术后并发症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除穿刺部位出血无统计学意义外,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术后尿潴留、HAMD、HAMA、失眠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或0.05)。结论:有针对性地加强干预护理指导,可减少PCI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家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腰麻与硬膜外麻醉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分析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的127例择期手术患者开展此次研究探讨,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共有65例患者接受单纯连续硬膜外麻醉,实验组62例接受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两组的临床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的麻醉起始时间和阻滞平面上界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收缩压降低幅度、辅助药物使用情况、并发症几率等对比,对照组和实验组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腰麻和硬膜外麻醉联合使用具有比较好的效果,使用的麻醉剂量比较小,术后患者的疼痛轻,并发症几率比较低,手术的安全性高,临床中应该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徐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检测(Thinprep cytologic test)在宫颈癌筛查中的重要作用

    目的:TCT 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检测(Thinprep cytologic test)的简称。TBS细胞学分类法(Bethesdas)的简称。TCT及TBS在宫颈癌筛查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对我院326例门诊患者进行TCT检查,采用TBS分类法,其中42例鳞状上皮病变者进行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组织检查。病理学结果作为诊断对照。结果:58例为宫颈上皮异常者,发生率为17.79%。其中16例为诊断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28例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13例为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1例为鳞状细胞癌。对42例鳞状上皮病变者进行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组织检查。TCT检测出鳞状细胞内病变(SIL、SCC)共42例,病理学检测鳞状细胞内病变36例,两者诊断的符合率为85.71%。结论:TCT技术应用于宫颈癌筛查能明显提高宫颈异常细胞检出率。

    作者:王雪;崔志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宫颈病变诊断中TCT和HPV联合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并研究宫颈病变诊断当中TCT和HPV联合检测的结果。方法:抽取我院在2012年1月到2016年1月收治的1080例患者作为不研究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TCT和HPV检测,根据实际情况,其中有1项或2项检测异常的患者,为患者配合阴道镜下活体组织检测,本研究以病理组织检测结果作为检测的金标准,分析TCT检测和HPV检测与这两种检测结果联合检测的检测价值。结果:经过TCT检测呈阳性的患者有137例,HPV检测阳性患者143例,联合检测阳性患者122例,TCT和HPV检测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TCT检测与联合检测差异明显,HPV联合检测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宫颈癌患者进行诊断,采用TCT和HPV联合检测的方法能够有效的对宫颈癌患者的癌变情况进行筛选,这两种方法的检测的联合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对宫颈癌的诊断的正确率,提高其特异度,是一种有效的检测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孟庆银;杨培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探讨急性胃炎的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胃炎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的120例急性胃炎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为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和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是97.8%,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是87.8%,临床中观察组总体有效率是94.4%,对照组是84.4%,两组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急性胃炎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后的满意度比较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了显著的提升,更快的恢复了健康。

    作者:张玉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针对性健康教育及药物治疗对高血压的防治效果

    目的:探讨针对性健康教育和药物治疗对高血压防治的效果。方法:选择元谋县姜驿乡辖区范围内高血压患者240例,通过随机分配的方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再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和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防治效果。结果:在血压达标率上,观察组(90.0%)显著高于对照组(62.5%);在高血压知识掌握的程度上,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健康教育和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提高高血压的防治效果,对高血压患者健康有着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明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导乐分娩在分娩过程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分娩过程中应用导乐分娩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来本院分娩的产妇80例(实验组),在其分娩过程中应用导乐分娩,另选取80例传统分娩的产妇(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记录两组产妇各个产程时间。结果:实验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产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分娩过程中,应用导乐分娩后,可提高自然分娩率,缩短总产程时间。

    作者:金艳;钟卫;张华;鲍茹蓉;葛茂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探析

    目的:总结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运用综合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筛选2015年03月-2016年03月来到我院就诊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共70例,对其进行分组:干预组(n=36例,施以综合护理干预);常规组(n=34例,施以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生活质量影响进行对照。结果:干预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施以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病情。

    作者:肖远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H型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探讨

    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逐年升高,高血压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共存时,可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机率。近几年人们对H型高血压的研究逐渐深入,发现H型高血压可损害脑、肾、心及血管等靶器官,加速心脑血管时间的发展。本文通过对H型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间的关系进行总结探讨,为H型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付云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的相关问题

    1916年EdwinCragin提出,瘢痕子宫孕妇再次妊娠不宜进行阴道分娩的理论,主导了产科学界近70年的时间。近来关于瘢痕子宫孕妇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BAC)安全性问题进行多次修订,仍无法准确地预测VBAC安全与否,虽然接受VBAC孕妇中占60-80%能够顺利完成阴道分娩,鉴于国内特殊的医疗环境,需要仔细分析VBAC的选择。

    作者:李洪久;董春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2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预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d、20d、30d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电图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给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治疗效果确切,患者预后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朝旭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脑梗死病人的症状评估及护理干预

    目的:依据SPICES评估证据,对脑梗死病人实行护理干预,观察病人症状改善情况。方法:对53例脑梗死病人进行SPICES评估,采取相应的护理。结果:通过治疗和护理,病人出院时在SPICES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作者:周叶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口腔护理四手操作在口腔门诊应用与推广

    目的::探讨口腔护理四手操作在口腔门诊应用与推广;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口腔门诊收治的牙体牙髓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使用四手操作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在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方面,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门诊应用四手操作有利于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温玉兰;赵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中药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中药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过敏性咳嗽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实验组医师根据35例患儿的临床特征以及体质特点,给予止嗽散和定喘汤加减口服治疗联合孟鲁司特钠口服治疗。对照组35例患儿给予抗组胺药物氯雷他定联合祛痰止咳药物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咳嗽状况的改善情况。3个月后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咳嗽的复发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儿的症状具有改善,但是实验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94.3%明显高出对照组80.0%的总有效率。且实验组患儿咳嗽缓解、咳嗽消失的时间以及肺部啰音消失的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后的复发率低。结论:对于过敏性咳嗽患儿给予孟鲁司特钠联合中药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比常规使用抗组胺药物氯雷他定联合祛痰止咳药物治疗的疗效好。

    作者:钱文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手术室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手术室护理方法。方法:于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我院收治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手术室护理,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短,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手术指征,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可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中运用。

    作者:杨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探讨循证护理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中的效果

    目的: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8月-2015年8月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治疗的慢病患者7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对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适量运动和规律服药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吸烟和酗酒比例低于对照组;循证护理组护理满意度为97.14%,对照组为77.14%。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能够提高护理针对性,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徐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股骨近端髓内钉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2组,髓内钉组(n=30)和钢板组(n=30)。髓内钉组患者接受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钢板组患者接受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髓内钉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负重时间均显著少于或早于钢板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髓内钉组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早于钢板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在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近期疗效优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但两种方法的远期疗效相似,宜针对患者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作者:钱东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1例导航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手术配合

    本文总结了一例左侧脑脊液鼻漏术后再次右侧脑脊液漏患者的手术护理,此患者身心各方面均处于应激状态,关注手术中配合要点,提高手术质量,减轻患者痛苦,让医生满意,让患者满意。

    作者:阚常旭;程洪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加强培训,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手卫生依存性和正确率

    目的:通过加强培训,强化手卫生,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手卫生依存性和正确率。方法:采取七步洗手法,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加强培训、严格考核。结果:未经培训的工作人员洗手意识淡薄,没有按照正确的洗手七步法执行,而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从态度认识上,洗手流程上都有明显改进与提高。每月感染科的手卫生监测结果也均符合要求。结论:通过加强培训,可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手卫生依存性和正确率。

    作者:蔚凌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定研究对象是我院2014年3月份到2015年10月份收治的100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进行硝普钠联合多巴胺的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呼吸、心率都比治疗前变化显著,并且实验组治疗情况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胸比例、LVFS等治疗情况治疗效果明显,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慢性心衰,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相关指标,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蒋慧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64层螺旋CT在消化道穿孔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在消化道穿孔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本院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63例消化道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证实为消化道穿孔患者。为患者采用64层螺旋CT进行检查,明确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手术病理诊断穿孔定位周围蜂窝组织炎的患者为24例,腹腔积液22例,腹膜炎改变9例,胃肠壁增厚8例。64层螺旋CT检查中,共诊断出62例消化道穿孔患者,诊断穿孔准确率为98.41%(62/63)。穿孔位置在周围蜂窝组织炎的患者为23例,腹腔积液22例,腹膜炎改变10例,胃肠壁增厚8例,术前正确定位诊断率为96.83%(61/63)。手术病理检查的结果与64层螺旋CT检查结果的对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在消化道穿孔临床诊断中应用的价值较为突出,能够有效诊断出消化道穿孔问题,同时也能够准确定位患者消化道穿孔的具体位置,建议在临床诊断中广泛应用。

    作者:郭辕森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家庭医药杂志

家庭医药杂志

主管:广西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西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