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梗死病人的症状评估及护理干预

周叶

关键词:脑梗死, 护理, 评估
摘要:目的:依据SPICES评估证据,对脑梗死病人实行护理干预,观察病人症状改善情况。方法:对53例脑梗死病人进行SPICES评估,采取相应的护理。结果:通过治疗和护理,病人出院时在SPICES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家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对剖宫产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对剖宫产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根据自愿原则,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102例剖宫产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整体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满意度、有效率,以及母乳喂养和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整体满意度(95.4%)、总体有效率(98%)、母乳喂养成功率(100%)均高于对照组(74.5%、78.4%、66.7%)。而且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少于对照组。结论:整体护理对于剖宫产患者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在临床中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作者:徐超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健康教育路径对肾病综合征患者复发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肾病综合征患者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肾病综合征患者360例(男220例,女14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对肾病综合征患者做好入院、住院期间及出院时宣教,实验组将肾病综合征患者治愈后复发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具有专科特色及个性化健康教育路径表,实施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结果:通过制定专科疾病健康教育路径表,对患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大大减少疾病复发率,提高患者相关疾病的认知程度及满意度。结论:健康教育路径不仅规范了护理人员的行为,而且提高了患者对健康教育的知晓率、满意度,满足了患者健康需求,充实了优质护理服务内涵,终达到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

    作者:杜慧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探讨

    对90例建立人工气道的神经外科危重病人,实施正确有效的护理方法。本研究90例病人护理后,仅5例气管切开患者、3例气管插管患者发生肺部感染,6例因病情极其危重死亡,无一例管道脱落、堵塞或者意外拔管,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魏真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浅谈下肢骨折外固定架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术后的护理。方法:我院第1例骨折外固定患者在专家指导下成功手术及优质护理,取得了满意治疗效果,从此,本科开展了外固定架手术,通过对34例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术后患者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结果:骨折愈合率100%,针道感染4例(4%)。结论:外固定支架是治疗下肢骨折的有效方法,做到术前、术后科学细致的护理,得到患者的积极配合,可使并发症降至低,获得满意效。

    作者:张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隐患及规范操作规程探讨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川。妇产科是医院高风险科室之一,妇产科护理人员的责任重大。随着患者法律意识、维权观念的增强,妇产科护理安全愈来愈受到大家的重视,加强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将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现将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介绍如下。

    作者:白艳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Barrett食管32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Barrett食管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2012年10月---2015年9月收集的32例Barrett食管(B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内镜与病理检查结合对Barrett食管早期进行诊断。防治胃食管反流是治疗Barrett食管的重要手段。结论:EATs加PPIs抑酸治疗是目前治疗BE及BE伴异型增生的有效方法,使BE上皮消失或逆转为鳞状上皮,疗效可达70%~100%,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发现重度异型增生或癌变者及时手术切除。

    作者:李秋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品管圈管理在患儿留置针使用天数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在延长患儿静脉留置针使用天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管理活动小组,采取方便抽样方法,选取连续3个月我科室接受输液的患儿120个,对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静脉留置针使用时间进行对比分析,采用有效措施有效提高穿刺的成功率。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患儿静脉留置针平均使用天数上升73.96%,延长了患儿留置针的使用天数。结论:品管圈活动进一步规范患儿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减少患儿再次穿刺的痛苦,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

    作者:李玉红;王霞;张淑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加强培训,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手卫生依存性和正确率

    目的:通过加强培训,强化手卫生,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手卫生依存性和正确率。方法:采取七步洗手法,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加强培训、严格考核。结果:未经培训的工作人员洗手意识淡薄,没有按照正确的洗手七步法执行,而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从态度认识上,洗手流程上都有明显改进与提高。每月感染科的手卫生监测结果也均符合要求。结论:通过加强培训,可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手卫生依存性和正确率。

    作者:蔚凌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浅静脉血管分级在内分泌病房的应用价值

    目的::通过在内分泌病房采用浅静脉血管分级达到提高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进而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选择在2015年5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的49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其根据血管情况进行浅静脉血管分级,观察组实行晨间专人穿刺,并对2,3级血管给予留置针穿刺及留置针管道维护,对照组给予常规穿刺技术。通过对比观察留置针留置率,留置时间,静脉炎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留置针留置率,留置时间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内分泌病房采用浅静脉血管分级进行穿刺操作,可显著提高留置针的使用及留置率,留置时间,降低静脉炎的发生情况,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穿刺质量,操作时间的满意度,进而提升静脉治疗护理质量。

    作者:胡美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QC活动降低会阴切口愈合不良率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QC活动在降低会阴切口愈合不良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5年8月在本科室产后产妇为实验组(活动后)。实验组按照QC活动程序实施降低会阴切口愈合不良率的措施。比较活动前后会阴切口愈合不良率。结果:活动后会阴切口愈合不良率由活动前的6.8%降至3%.结论:QC活动增加了护士团队凝聚力,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曾纯;汪雪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瘦素的研究进展

    了解瘦素的来源及其作用机制,对于瘦素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主要是在瘦素与儿童肥胖,性早熟,高血压等方面的进展。瘦素是一种由脂肪细胞分泌的激素,它可以通过调节能量代谢来保持体脂相对稳定。瘦素分泌有一定的节律性,其节律性改变可导致或加重肥胖。

    作者:毛芳群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傣医推拿按摩对运动损伤治疗的实用性研究

    没有健康,就不会有人类,更不会有人类文明的累积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健康的获得是需要预防、调理和维护。当下人们通过运动增加生活情趣,增强人们的体质,预防疾病,保持身体健康。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运动损伤,困扰着人们,在治疗上出现一定的误区。而傣医推拿按摩,在运动损伤康复和治疗中,投入小,治愈能力强,效果显著。

    作者:李春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ICU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护理对策,完善临床护理。方法:对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10月收住的106例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危险因素调查,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预防VAP的发生。结果:106例患者中18例发生VAP(16.98%),其中8例死亡(44.44%)。结论: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口腔护理、预防误吸和反流、正确吸痰等综合性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

    作者:何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针灸配合正骨手法与单纯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对比研究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手法正骨与单纯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科治疗的96例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对比治疗,其中针灸配合手法正骨为治疗组,单纯针灸疗法为对照组,两组各取48例,治疗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 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配合手法正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禄斌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电子肠镜下肠息肉切除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肠息肉切除患者中的应用前景。方法:将30例电子肠镜下肠息肉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常规护理工作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减少肠息肉切除患者住院费用,并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韦湘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探讨社区护理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本次主要探讨社区护理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的临床效果,从而为临床护理提供重要的依据。方法:选取本社区2014年11月-2015年9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与实验组,各组30例,对照组进行自我管理,实验组进行社区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FEV1、FEV1预计值比率、6MWD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遵医行为以及自我管理能力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从而提高其遵医行为以及自我管理能力,对患者的肺功能有改善作用,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因此,值得推广。

    作者:陈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心肺复苏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于急救护理学教学的体会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教学在急救护理学的心肺复苏实践操作与体会。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级护理系12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62名,实验组65名。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及情景模拟教学法,对比2组学生的考核成绩及课程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学生的教学考核成绩为(93.43±3.9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9.75±2.66)分,(P<0.01)。对照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为82.3%,而实验组的满意度为93.8%(P<0.05)。结论:对于急救护理学教学的心肺复苏术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实践操作的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有利于课堂教学,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周艳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危险因素的护理干预影响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对预后、死亡率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对象为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治疗的病人60例,用回顾性研究的方式分析其临床资料,探讨患者颅内产生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原因以及护理方法。结果:在本次入组的61例研究对象中,治疗效果良好,致残情况不明显的患者有41例(66.67%),有10例(16.67%)患者为中度残疾,7例(11.67%)患者为重度残疾,另有3例(5.00%)患者死亡。结论:对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行护理干预,能降低患者死亡率,具有很好的预后效果。

    作者:胡佳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电话随访行为干预运用于外科手术后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电话随访行为干预运用于外科手术后的效果。方法:以2014年4月至2015年4在我院接受外科手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指导,并使其定期复查;而观察组在给予常规指导的同时进行定期电话回访,了解患者的恢复状况并作出相应指导,出院3个月以后比较两组患者在生理、心理状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心理、生理恢复状况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并发症方面,两组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电话随访干预有利于促进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的恢复,能够在帮助患者身体恢复的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的整体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杜珊珊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根据2011年至2013年我院的128例胆囊切除手术治疗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组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4例,对照组使用一般护理,实验组使用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恢复情况,并发症情况和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对128例患者进行护理后,效果很好。实验组在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以及感染、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并发症上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在护理满意度上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让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情况得到改善,避免患者过度的紧张和焦虑,让患者的满意度提升,减少护患纠纷。

    作者:卢巍;韩淑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家庭医药杂志

家庭医药杂志

主管:广西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西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