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阻肺整体护理与常规护理效果对比观察

李伟玲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整体护理, 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了解整体护理方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实际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与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接收的54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组进行对比治疗与护理,在对照组中采取常规护理办法,在实验组中施行整体护理办法,两组患者同时接受相同的临床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收集治疗反馈信息,对比护理效果。结果:接受常规护理的27名患者中,治疗有效率达65.3%,护理好评率为43.8%,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3.0%,护理好评率为88.4%。结论:慢阻肺整体护理具有更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家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咬合创伤性牙髓炎临床分析

    目的::对基于咬合创伤性牙髓炎进行临床研究和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的分析方法,对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80例咬合创伤性牙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在对80例咬合创伤性牙髓炎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后发现,经治疗后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直至第5周,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结论:临床上应重视因单纯咬合创伤造成的创伤性牙髓炎,做好预防措施,尽量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徐自祥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探究经阴道彩超诊断子宫疤痕妊娠的临床价值

    目的:应用阴道彩超对子宫疤痕妊娠进行检查,分析其使用价值。方法:研究所选对象为子宫疤痕妊娠患者46例,在本院就诊时间为2013年1月~2016年1月。行彩超影像学检查,以途径的不同分组,经阴道为研究组,经腹部为对照组,分析两种途径应用情况。结果:研究组检查符合率(95.65%)高于对照组(82.61%),X2=4.04,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分型结果无明显差异, 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腹部彩超相比,阴道彩超确诊情况较好,适合在子宫疤痕妊娠诊断中普及。

    作者:魏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胸外科病人术后疼痛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目的:研究胸外科病人术后疼痛的相关因素、镇痛及护理方法。方法:对收治于我院的100例胸外科手术病人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出术后病人疼痛的相关因素,并给予相应的镇痛治疗及护理。结果:本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症状明显减轻,对疼痛护理的满意度提高。结论:通过对胸外科手术病人疼痛相关因素的分析总结,并实施相应的镇痛治疗及护理,能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症状,提高患者对疼痛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潘海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膈肌膨出症并呼吸衰竭一例

    膈肌膨出症(Diaphragmatic eventration)是胸外科少见的疾病,其临床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2013年底我们急诊内科就碰到一例以呼吸衰竭为首要表现的膈肌膨出症,特此报道学习。

    作者:吴晓艳;孙燕妮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舒适护理在剖宫产术后产妇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产妇护理中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中心2015年6月到2016年5月收治的行剖宫产的97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选用常规护理和舒适护理的方法,比较两组产妇在护理过程中,术后疼痛、母乳喂养成功率、出院前抑郁的评分情况,对比两组产妇的具体数值,说明舒适护理在剖宫产术后对产妇的影响。结果:通过一段时间的护理,试验组产妇的疼痛率、母乳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组中的中度疼痛率与重度疼痛率的和小于对照组产妇,母乳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产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剖宫产术后护理中发挥突出优势,能够充分考虑产妇产后的心理问题,满足产妇生理需求,对产妇抑郁情绪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减轻产妇的痛苦,提升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作者:侯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不同用药片分剂量用药对剂量准确性和质量稳定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药片分计量使用对儿童用药的准确性和质量稳定性的影响并作相应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2月至2016年5月我院儿童病例中使用频率较高的盐酸异丙嗪片、卡托普利片和氨茶碱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使用(A、B和C)3不同的分计量方法,评价用药的准确性和质量稳定性。结果:3种药片用3种分剂量方法分别使用的剂量合格率为36.67%~93.33%、33.33%%~93.33%、23.33~83.33%,,随着分剂量次数增大,剂量合格率明显降低,磨粉法的剂量合格率较其他两种方法差异显著。三种药片用ABC法分剂量后,其半片与整片有效成分含量均符合规定,但溶出曲线差异较大。结论:儿童用药片分计量使用的剂量准确性随分剂量次数而降低,药片溶出曲线差异较大,其中磨粉法为,临床应尽量避免使用。

    作者:海热尼沙·黑提甫;吗热古丽·苏甫尔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探讨外来手术器械清洁质量控制

    随着外科手术治疗水平不断提高和微创手术技术的迅速发展,外来手术器械(供应商提供给手术室临时使用的手术器械)广泛用于一些大中型医院,如关节置换手术器械、脊椎内固定手术器械和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手术器械等,不但实现了资源共享和有效降低医疗成本的目的,同时也为多层面医院开展手术提供了方便和机会。但由于这些器械在各医院之间频繁流动,临床使用频率高,器械术后处理常常不规范,各医院监督的机制也常常缺失,致使器械的清洁质量得不到保证,医院感染隐患较大。如何控制外来器械的清洁质量乃至消毒灭菌质量,已成为医疗界的难题|。对此,我院对外来手术器械的清洁质量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并及时建立高效的外来手术器械清洁处理流程,确保了这些器械的安全使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燕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探讨循证护理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中的效果

    目的: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8月-2015年8月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治疗的慢病患者7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对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适量运动和规律服药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吸烟和酗酒比例低于对照组;循证护理组护理满意度为97.14%,对照组为77.14%。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能够提高护理针对性,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徐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股骨近端髓内钉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2组,髓内钉组(n=30)和钢板组(n=30)。髓内钉组患者接受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钢板组患者接受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髓内钉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负重时间均显著少于或早于钢板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髓内钉组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早于钢板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在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近期疗效优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但两种方法的远期疗效相似,宜针对患者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作者:钱东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麻醉的临床研究与探讨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42例纳入对照组给予全麻,另42例纳入研究组给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的麻醉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研究组的术后1h血糖、胰岛素、尿酮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满足了患者麻醉需求,改善了其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苏前恒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社区适龄妇女两癌筛查结果分析及预防对策

    目的:了解辖区内社区适龄妇女的生殖健康状况、影响因素,旨在提高女性对乳腺癌及宫颈癌的足够重视和预防意识,提高妇女生活质量。方法:本次筛查是对辖区内一半的居委的妇女约4000人进行筛查,年龄在35周岁到64周岁,采用常规妇科检查(妇科双合诊、阴道扩阴器检查、白带常规检查、宫颈HPVDNA检查、阴道彩色B超检查)、乳腺检查(乳腺手诊检查、乳腺彩超检查必要时乳腺X线钼靶检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妇科筛查率为92%,患病率为23.94%;子宫肌瘤检出率占首位(其中大于10周龄的中老年子宫肌瘤18个),其次为妇科炎性疾病;HPV阳性共有506人,阳性率达12.65%,宫颈癌三例。宫颈癌检出率达0.075%乳腺筛查率100%,患病检出率为31.51%;检出乳腺癌1人,乳腺癌检出率0.025%。乳腺增生2503人(占筛查人数的62.5%),可疑病例22人,可疑病例检出率0.55%。结论:妇女的生殖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积极利用社区卫生医护团队坚持开展针对适龄妇女,尤其是重点人群,以防治乳腺癌、宫颈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为重点,两癌筛查及防治生殖道感染为手段的普防普查普治工作,以期降低乳腺癌及宫颈癌的发病率,提高适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

    作者:陶鸣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QC活动降低会阴切口愈合不良率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QC活动在降低会阴切口愈合不良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5年8月在本科室产后产妇为实验组(活动后)。实验组按照QC活动程序实施降低会阴切口愈合不良率的措施。比较活动前后会阴切口愈合不良率。结果:活动后会阴切口愈合不良率由活动前的6.8%降至3%.结论:QC活动增加了护士团队凝聚力,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曾纯;汪雪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静脉血管分级使用在内分泌病房的应用体会

    静脉输液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非常广泛,据统计,约90%~95%的住院患者需要静脉输液治疗[1]由于静脉输液治疗是一种有创性介入治疗,操作中任何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甚至引起医疗护理纠纷[2]。因此静脉穿刺水平也就成为影响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重要指标[3]。我国静脉输液护理虽然近10余年已经取得了一个质的飞跃,但静脉输液的临床应用模式及怎样有效提高穿刺水平,减少静脉输液的纠纷、投诉,却没有固定答案。2015年3月我院静脉输液专业委员会作了一次全院的静脉输液基线调查,通过调查内分泌科的几项指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输液工具的合理使用、患者对静脉输液穿刺满意度)均低于平均值。为了改善这一现象,同年4月我们引进Hagle[4]等研究的血管评级标准(见表1),对患者血管进行评估,将预穿刺血管分为0,I,Ⅱ,Ⅲ级,应用静脉血管分级使用的理念,在临床工作中加以实践,取得了一些经验,得出了一些体会,现分享如下。

    作者:刘红梅;杨艳英;杨白林;胡美玲;谯艳;刘小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健康教育在结肠造口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在结肠造口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进行结肠造口术的患者132例,并按照手术时间排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加健康教育干预。两组患者都通过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在各个维度及总分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预后,提高了患者的医疗依从性。

    作者:何燕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百草枯肺儿童肺部影像学改变和预后结局的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百草枯肺儿童的肺部影像学改变和预后结局,提高随访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百草枯中毒合并肺部损害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肺部影响学改变情况,电话随访临床预后结局。结果:百草枯肺损害早期(<7天)主要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斑片影、条索影,可出现气肿表现,如纵膈积气等;中期(7~14天)主要表现为斑片影及磨玻璃密度影,伴不同程度的间质改变;晚期(>14天)表现以肺间质纤维化为主。在明确预后结局的患儿中,病死率较高,为52.78%,平均死亡离服毒时间为8.84±7.81天。结论:百草枯肺是百草枯中毒的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但儿童肺部发育与成人有差异,临床应加强对肺部影像学征象和临床预后结局的长期规范化的随访观察。

    作者:吴怡;熊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探讨社区护理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本次主要探讨社区护理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的临床效果,从而为临床护理提供重要的依据。方法:选取本社区2014年11月-2015年9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与实验组,各组30例,对照组进行自我管理,实验组进行社区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FEV1、FEV1预计值比率、6MWD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遵医行为以及自我管理能力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从而提高其遵医行为以及自我管理能力,对患者的肺功能有改善作用,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因此,值得推广。

    作者:陈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布鲁菌感染临床实验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布鲁菌感染主要是指由于布鲁氏杆菌诱发的一种人和兽类共同感染的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被感染者其临床症状大多表现为长期的出汗、发烧发热、身体的各个关节出现疼痛、以及肝胆脾都会出现肿大的情况。现阶段,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治疗布鲁菌感染病的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详细介绍布鲁菌感染临床试验诊断技术以及其研究的新进展,从而提高患者的预后情况,优化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刘鑫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抑郁患者的影响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展,我国已进入老年社会,脑血管疾病患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脑卒中是脑血管病症中的常见病,脑卒中后因为大脑左半球受损,可以导致抑郁,另外由于沟通障碍,肢体功能恢复过程长、速度慢,日常生活依赖他人照顾等原因,发生抑郁的可能性加大,而抑郁情绪反之又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阻碍病人的有效康复,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文献[1]报道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可高达40%~50%,已成为脑卒中较常见并发症之一。因此脑卒中患者的情绪状态,对其疾病的转归具有重要影响,消除患者思想顾虑,稳定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许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急救药品管理登记本的设计与应用

    目的:探讨急救药品的登记管理方法,确保急救药品品种、数量齐全,并在有效期内,确保为抢救危重病人提供安全药物保障。方法:自行设计急救药品管理登记本,并采用表格式管理。结果:为危重病人提供了用药保障,为护理人员提供了方便、快速、准确、安全有效地使用急救药品的方法,从而提高了患者的安全系数,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结论:加强对急救药品进行规范化管理,提高了医护质量,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作者:李秋涓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早期糖尿病肾病应用自拟补肾固精方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早期糖尿病肾病应用治自拟补肾固精方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7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全部采用胰岛素治疗,观察组额外给予自拟补肾固精方治疗。经过30d的治疗,检查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58%(31/38)、55.26%(21/38),两组结果差异具有显著差异(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尿白蛋白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差异具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自拟补肾固精方对降低早期DN的尿微量白蛋白具有良好功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卫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家庭医药杂志

家庭医药杂志

主管:广西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西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