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探讨

吴利娟

关键词:米非司酮, 子宫肌瘤, 临床效果探讨
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深入分析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现状,积极探讨临床效果,把握其应用要点,为日后的子宫肌瘤治疗提供建设性意见,提升治疗子宫肌瘤的能力水平。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接收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对其进行米非司酮治疗,进行跟踪性观察调研,并对临床资料加以回顾性分析,探讨治疗效果。结果:子宫肌瘤患者在接受米非司酮治疗后,肌瘤体积明显减小,不良症状减少,临床效果较为突出。米非司酮治疗对子宫肌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当加强其发展。
家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分析及防范措施

    医院药房担负着为患者调配药物的职责,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近年来,随着社会医疗水平的逐步提升,门诊西药房的工作程序也变得日益复杂,稍有错误便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加之患者对于医疗服务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降低处方调剂差错率,提高处方调剂水平成为各大医院门诊西药房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基于此,本研究从本院门诊西药房的实际出发,对近3年来处方调剂中出现的差错以及原因进行汇总分析,并提出解决和防范的措施,以期更好的指导今后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工作。

    作者:麦合木提江·阿不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社区适龄妇女两癌筛查结果分析及预防对策

    目的:了解辖区内社区适龄妇女的生殖健康状况、影响因素,旨在提高女性对乳腺癌及宫颈癌的足够重视和预防意识,提高妇女生活质量。方法:本次筛查是对辖区内一半的居委的妇女约4000人进行筛查,年龄在35周岁到64周岁,采用常规妇科检查(妇科双合诊、阴道扩阴器检查、白带常规检查、宫颈HPVDNA检查、阴道彩色B超检查)、乳腺检查(乳腺手诊检查、乳腺彩超检查必要时乳腺X线钼靶检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妇科筛查率为92%,患病率为23.94%;子宫肌瘤检出率占首位(其中大于10周龄的中老年子宫肌瘤18个),其次为妇科炎性疾病;HPV阳性共有506人,阳性率达12.65%,宫颈癌三例。宫颈癌检出率达0.075%乳腺筛查率100%,患病检出率为31.51%;检出乳腺癌1人,乳腺癌检出率0.025%。乳腺增生2503人(占筛查人数的62.5%),可疑病例22人,可疑病例检出率0.55%。结论:妇女的生殖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积极利用社区卫生医护团队坚持开展针对适龄妇女,尤其是重点人群,以防治乳腺癌、宫颈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为重点,两癌筛查及防治生殖道感染为手段的普防普查普治工作,以期降低乳腺癌及宫颈癌的发病率,提高适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

    作者:陶鸣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中药淫羊藿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制

    我国利用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历史悠久,其在防治骨质疏松症中具有副作用小、远期疗效较佳、价格便宜等优势。但是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机制尚不清楚,总结近几年常用的抗骨质疏松症中药淫羊藿的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王培霞;杨云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和应对措施

    目的:主要是研究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的原由和与之对应的解决手段。方法:挑选2014年三月到2015年三月在作者医院心血管内科接收治疗的病人90人作为研究对象,这90例患者都患有冠心病,通过使用问卷调查的办法,归结出心血管内科护理内部的不安全原因,从而找出与之相对应的防治手段。结果: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表示,对心血管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诱发原因从少到多分别是医院不安全因素占2.22%,看护管理的人员引起的占14.44%,病人本身的不安全因素占16.67%。结论: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诱发原因主要是病人本身,看护管理人员和医院三方面,所以,提升看护管理人员的法律观念,提升他们的管理能力,进而提升看护管理人员的多方面素质,预防众多不安全因素的产生。

    作者:祁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消化道肿瘤围手术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分析

    目的:对消化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进行研究,探讨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我院胃肠科发生的96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造成消化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主要原因是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结论:在对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时,要严格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才能有效控制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

    作者:方晓岩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多标志物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多标志物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6月在我院检查的RA患者158例,纳入实验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110例及体检正常者190例纳入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检测两组类风湿因子(RF)、角蛋白抗体(AKA)、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CCP);结果:标志物单项检测中,特异性高为抗-CCP(90.65%),敏感性高为RF(80.38%),阴性预测值高为RF(88.26%),阳性预测值高为抗-CCP(82.6%);标志物双项联合检测中,特异性高为AKA+抗-CCP(94.61%),敏感性高为抗-CCP+RF(67.72%),阴性预测值高为 RF+抗-CCP(84.89%),阳性预测值高为 AKA+抗-CCP(84.02%);标志物三项联合检测中,特异性高为 GPI+AKA+抗-CCP(95.02%),敏感性高为 GPI+RF+抗-CCP(63.92%),阴性预测值高为 RF+GPI+抗-CCP(82.02%),阳性预测值高为CCP+RF+GPI(86.96%);标志物四项联合检测中,检测RA的特异性为96.74%,阴性预测值为80.74%,阳性预测值为88.74%;结论:多项标志物联合检测可准确诊断RA并判断预后,值得应用于临床。

    作者:何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消化性溃疡患者的饮食护理干预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多发病,主要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形成因素较多,常见原因为酸性胃液对黏膜的消化作用[1]。近年来的实验表明,消化性溃疡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胃酸过多分泌、感染幽门螺杆菌、胃黏膜保护作用衰弱等[2]。溃疡疼痛与饮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和节律性。随着人们保健意识越来越强,疾病治疗的同时,各项护理也随之得到重视。我科自2016年1月—2016年5月收治消化性溃疡患者58例,对其进行的饮食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汇报如下。

    作者:苏晶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改良造口术治疗前庭大腺脓肿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改良造口术治疗前庭大腺脓肿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期间我院妇科收治的80例前庭大腺脓肿,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取传统造口术进行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采取行改良造口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复发率、术后瘢痕形成例数、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改良造口术治疗前庭大腺脓肿临床疗效确切,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安全有效,可作为前庭大腺脓肿的首选治疗术式。

    作者:夏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肿块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患者(156个乳腺肿块)分别行常规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分析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肿块定性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常规超声对乳腺肿块定性诊断的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2%、80.2%和74.5%。超声弹性成像评分对乳腺肿块定性诊断的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7%、92.0%和85.5%。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两种方法比较,对乳腺肿块定性诊断的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肿块定性诊断上较常规超声更具优势,有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李金芳;刘俊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超声介入在肝脓肿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超声介入在肝脓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015年收治的肝脓肿患者80例,随机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切开引流术,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的体温恢复时间、疼痛程度、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介入治疗肝脓肿效果好,术后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韦红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现场快速检测在基层卫生监督工作中的作用

    基层卫生监督开展现场快速检测工作,可以减少因固有经验和传统观察进行监督检查所带来的主观性、随意性和不可靠性,对提高卫生监督执法技术含量,提高工作效率上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指导性。本文分析了当前基层卫生监督现场快速检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做好基层卫生监督快速检测的相关对策。

    作者:赵红霞;孔云燕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初产妇顺产后尿潴留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初产妇顺产后尿潴留的护理体会。方法:将180例顺产初产妇依照实施护理措施进行分组,A 组实施护理干预模式(90例),B组实施常规护理(90例)。结果:A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针对顺产初产妇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尿潴留发生率,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马秀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一例阑尾炎症状的病理分析

    女性,26岁,已婚。腹痛、腹泻、发热、呕吐20小时,于2015年3月2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4小时,在路边餐馆吃饭,半天后,出现腹部不适,呈阵发性并伴有恶心,自服654-2等对症治疗,未见好转,并出现呕吐胃内容物,发热及腹泻数次,为稀便,无脓血,体温37-38.5℃,来我院急诊,查便常规阴性,按“急性胃肠炎”予颠茄、黄连素等治疗,晚间,腹痛加重,伴发热38.6℃,腹痛由胃部移至右下腹部,仍有腹泻,夜里再来就诊,查血象WBC21×109/L,急收入院。既往体健,无肝肾病史,无结核及疫水接触史,无药物过敏史。月经史13(1/27-28),末次月经2001.2.25。查体:T38.7℃,P120次/分,BP100/70mmHg,发育营养正常,全身皮肤无黄染,无出血点及皮疹,浅表淋巴结不大,眼睑无浮肿,结膜无苍白,巩膜无黄染,颈软,甲状腺不大,心界大小正常,心率120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双肺清,未闻干湿罗音,腹平,肝脾未及,无包块,全腹压痛以右下腹麦氏点周围为著,无明显肌紧张,肠鸣音10-15次/分。辅助检查:Hb162g/L,WBC24.6×109/L,中性分叶86%,杆状8%,尿常规(-),大便常规:稀水样便,WBC3~5/高倍,RBC0~2/高倍,肝功能正常。

    作者:张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临床药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药学监护

    目的:临床药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药学监护探讨。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5年10月收治的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结合患者的诊断治疗过程,进一步开展有效的药学监护工作,分析营养支持方案对于整个治疗过程的影响,探讨临床药师参与到整个治疗和监护过程的重要性。结果:临床药师参与到整个诊断、治疗过程中,降低了治疗风险,提升了治疗效果。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过程和药学监护管理工作后,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营养药物治疗效果。

    作者:商大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Hcy、hs-CRP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 C 反应蛋白(hs -CRP)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78例脑梗死患者(轻型脑梗死组20例、中型脑梗死组37例、重型脑梗死组21例)血清Hcy、hs-CRP水平进行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的40例健康受试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血清Hcy、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轻、中型脑梗死组血 Hcy、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重型脑梗死组,轻型脑梗死组血清Hcy、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中型脑梗死组(P<0.05)。结论检测脑梗死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对患者病情评估及治疗措施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朱琦琪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小儿烧烫伤的护理体会

    小儿好奇心特别强,但由于发育不成熟,动作不协调,回避反应迟钝,不能意识到行为的危险性及其后果,因此在监护人疏忽的情况下,易发生烧伤、烫伤等事故,特别是1-4岁小儿容易受到这类伤害。在烧伤病房的条件下,根据自身设施,努力创造佳环境,以便对患儿进行全方位的整体护理,是护理人员的神圣使命。

    作者:彭文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中医骨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中医骨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应用推广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08名被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采取中医疗法和西医疗法两种治疗方式。结果:中医疗法的治愈率高达95%,西医的治愈率为72%,由于两组差异较小,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可比性。结论:中医骨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较好,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董以海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人文关怀在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析人文关怀在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以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5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分配为分组原则(29例/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传统护理、人文关怀,对比分析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睡眠质量较护理前均有所改善,但是观察组患者改善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55%优于对照组72.41%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人文关怀在重症监护室护理的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较高,可推广应用。

    作者:夏丽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产妇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分析教育路径应用于产妇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我院的300例分娩孕产妇来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均有150例。两组定期进行孕前体检。研究组增加全程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孕期健康知识评分和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孕期健康教育评分结果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孕产期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此次我院就健康教育提升孕产妇围产期知识掌握度进行的研究显示,孕产期并发症得到了控制,有所下降,因此应该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周红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利培酮和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研究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的60名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组(给予利培酮治疗)和齐拉西酮组(给于齐拉西酮治疗),并以健康对照组比较,对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测量血浆IL-2、 IL-6及 TNF-α水平,并对患者进行PANSS量表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IL-2、IL-6及 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IL-2、 IL-6及 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IL-2水平与PANSS量表阳性症状评分呈正相关(r=0.54, P<0.05)治疗后TNF-α与阴性症状分呈显著正相关(r=0.41,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免疫功能异常,利培酮和齐拉西酮可以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细胞因子水平与精神病理存在一定相关性。

    作者:于晓婕;孙国平;高安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家庭医药杂志

家庭医药杂志

主管:广西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西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