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诊断乳腺良恶性结节中的应用分析

何孝玉

关键词:超声弹性成像, 乳腺癌, 定性诊断
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总结诊断经验。方法:以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109例乳腺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比常规超声、CDFI、实时弹性成像、三种方法联合诊断效用。结果:恶性病灶占34.81%;Adler标准、弹性成像硬度等级标准下,不同级病灶良性、恶性比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方法联合应用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其它三种方法,三种方法联合符合率高于常规超声、CDFI,实时弹性超声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高于常规超声与CDF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方法联合诊断敏感度89.36%、特异度94.32%、阳性预测值89.36%、阴性预测值94.32%、符合率92.59%。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可提高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效用,弹性应变率比值法、VTQ法各有优劣。
家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在诊治高血压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在诊治高血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2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200例高血压患者设为实验组,另选200例正常血压者设为对照组。为两组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对比两组患者在白天、夜间以及24小时血压和血压负荷情况。结果:实验组在白天、夜间血压的平均值以及血压负荷情况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收缩压和收缩负荷与高血压的级别呈正相关,患者高血压级别越高,收缩压和收缩负荷就会越高,从而对患者脏器的损害也就越严重。结论:为高血压患者采用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能够帮助患者尽早进行诊断,对患者高血压的轻重进行有效判定,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疾病,并且为临床高血压的治疗提供有力的指导依据。

    作者:陈昕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腔镜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究腔镜小切口手术在治疗甲状腺肿瘤方面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甲状腺肿瘤的患者10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人,排除无关因素的影响,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为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实验组的治疗方法为腔镜小切口手术治疗,手术结束后分别针对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康复时间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通过术后的分析可知,实验组在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康复时间等方面都要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腔镜小切口手术在治疗甲状腺肿瘤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王培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ICU患者镇静镇痛治疗的安全护理

    ICU 是医院危重患者抢救、治疗的中心,所有患者均需要行持续性的监测或脏器功能支持。由于治疗和护理的需要病房内常昼夜明亮、医疗仪器密集且采取特殊的管理制度。因此,全封闭式的管理、紧张的气氛、特殊的设备环境、强化治疗和护理会使患者感到一种难以解脱的压力,从而产生情绪障碍[1]。目前,恰当的镇静、镇痛治疗能有效减轻或消除危重患者住院期间的不良感受已成为共识。对患者开展镇静镇痛治疗可消除或减轻病人的疼痛及躯体不适感,减少不良刺激及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2]。而如何使患者保持安全和舒适是ICU镇静镇痛治疗的基本的环节。

    作者:杨舒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电话随访行为干预运用于外科手术后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电话随访行为干预运用于外科手术后的效果。方法:以2014年4月至2015年4在我院接受外科手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指导,并使其定期复查;而观察组在给予常规指导的同时进行定期电话回访,了解患者的恢复状况并作出相应指导,出院3个月以后比较两组患者在生理、心理状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心理、生理恢复状况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并发症方面,两组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电话随访干预有利于促进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的恢复,能够在帮助患者身体恢复的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的整体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杜珊珊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针灸配合正骨手法与单纯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对比研究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手法正骨与单纯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科治疗的96例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对比治疗,其中针灸配合手法正骨为治疗组,单纯针灸疗法为对照组,两组各取48例,治疗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 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配合手法正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禄斌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五保”病人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

    目的:通过对农村五保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评估,在住院期间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提高护理安全。结果:增强了护士及患者的安全防范意识,降低了五保老人住院护理危险因素的发生率。结论:乡镇卫生院要加强对农村五保老人这个特殊群体的的安全护理管理。

    作者:马永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产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措施

    目的:对产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措施进行讨论。方法:我院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到妇产科分娩发生产后出血的72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36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依据护士的临床观察给予优质护理措施,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产后出血情况、焦虑评分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住院时间、焦虑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且产后2h 和24h 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士增强对产后出血病人的观察,给予优质护理,能有效减少病患产后出血,缓解病人焦虑的心情,有助于产妇早日康复。

    作者:李曼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前入路颈椎间盘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的护理

    目的:探讨前入路颈椎间盘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的护理。方法:对100例颈椎间盘前路手术患者准确用药,精心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结果:C臂下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优良率:术后次日92%、术后1个月85%、术后3个月90%、术后6个月96%。结论:对前入路颈椎间盘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手术患者的术前精心护理,术中细致的观察,以及术后的康复指导,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胡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单鼻孔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后对各种并发症的行之有效的护理,确保患者顺利地康复。结果:经过有效的整体护理及心理干预,使手术顺利进行,缩短了住院日,从而使患者早期康复。结论: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治疗垂体腺瘤效果良好,护理上应加强对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及出入量的观察,及时防治并发症,并做好心理护理。

    作者:吴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分析老年性下睑松弛整形手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老年性下睑松弛整形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30例老年性下睑松弛患者,对下眼睑表面皮肤及周围进行麻醉,切除多余皮肤及脂肪组织,收紧下眼睑皮肤,一年内随访,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治疗效果,记录患者并发症情况,术后治疗满意程度。结果:一年后,其中有1例患者下眼睑松弛,其他患者均无明显并发症,治疗有效率为97%。患者的治疗满意例数为27例,患者的满意度为90%。结论:患者经下眼睑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老年性下眼睑松弛引起的视力障碍,而且治疗有效率较高,大部分患者无并发症发生,患者的手术效果很好,治疗满意程度高。

    作者:陈加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护长晨会点评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护长晨会点评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护长晨会点评”对患者安全问题进行管理,了解开展“护长晨会点评”前后,病房护理服务质量、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及患者跌倒坠床事件。结果:开展“护长晨会点评”后,病房护理服务质量明显提高,而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及跌倒坠床事件分别由原来2.21%、0.43%下降到0.71%,0.09%。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长晨会点评可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确保患者人身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娟;吴小娟;俆卫平;蔡白连;刘善铭;袁泰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子宫肌瘤治疗临床探讨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妇女,发病率为20%~30%,有报道称其发病率高达50%。目前病因尚未十分明确,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仍以手术为主,且逐渐向微创及保留子宫的方向发展。药物治疗是子宫肌瘤治疗中重要组成部分,可作为围绝经期或术前辅助治疗使用,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根据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及患者自身特征,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张彩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加强培训,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手卫生依存性和正确率

    目的:通过加强培训,强化手卫生,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手卫生依存性和正确率。方法:采取七步洗手法,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加强培训、严格考核。结果:未经培训的工作人员洗手意识淡薄,没有按照正确的洗手七步法执行,而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从态度认识上,洗手流程上都有明显改进与提高。每月感染科的手卫生监测结果也均符合要求。结论:通过加强培训,可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手卫生依存性和正确率。

    作者:蔚凌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慢性HBV感染者不同免疫状态下及抗病毒治疗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例和细胞因子水平特点分析

    目的::评估不同免疫状态下和抗病毒治疗后HBV慢性感染者外周血液中T细胞亚群比例情况及细胞因子水平。方法:选择进入本院接受诊治的54例HBV慢性感染患者,检测其不同免疫状态下和抗病毒治疗后外周血细胞的T细胞亚群比例情况及细胞因子水平,并选择20例同期健康人员的外周血样进行检测,比对各项指标数据。结果:非活动型HBV携带组、免疫耐受组、免疫活化组感染病例CD8+T细胞ALT的实际含量高出健康人员,CD4+T细胞实际含量少于对照组(P<0.05)。免疫活化组TNF-α、IL-6、IFN-γ、TL-10的实际浓度高出免疫耐受组、参照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HBV 慢性感染者处在不同免疫状态时,检测其外周血液中 T 细胞亚群比例情况及细胞因子水平,能为重建免疫性功能机制提供关键的检测指标。

    作者:徐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重症监护室重症患者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干预

    随着医学、护理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重症患者被收治于重症监护室。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疾病的原因、治疗以及恢复的全过程,往往过多重视躯体因素和病理因素的致病作用,而忽略了心理方面的影响,尤其对于ICU病房的清醒患者,特殊的病区环境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有报道称ICU患者的心理障碍发生率为14%~72%,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不仅要做好病情监护、基础护理,还要积极地做好心理护理,以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来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来配合医生的治疗。笔者对ICU重症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原因及护理干预的措施进行综述。

    作者:宗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偏头痛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的研究

    头痛是一个影响大众健康的问题之一,约有64%~78%的人有头痛的经历,其中有9%~16%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典型偏头痛症状,它是一种周期性的血管性头痛,同时也是一种心理疾病,常存在抑郁、焦虑等情绪变化。正常人群的发病率为0.46%[1]。严重危害病人的身心健康,对病人的工作、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偏头痛作为慢性疾病和疼痛疾病的一种,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进行深入的研究。

    作者:马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心肌梗死治疗中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死(MI)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间收治的9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每日口服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治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每日增加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33%,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于心肌梗死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杜景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股骨近端髓内钉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2组,髓内钉组(n=30)和钢板组(n=30)。髓内钉组患者接受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钢板组患者接受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髓内钉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负重时间均显著少于或早于钢板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髓内钉组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早于钢板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在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近期疗效优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但两种方法的远期疗效相似,宜针对患者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作者:钱东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探讨外来手术器械清洁质量控制

    随着外科手术治疗水平不断提高和微创手术技术的迅速发展,外来手术器械(供应商提供给手术室临时使用的手术器械)广泛用于一些大中型医院,如关节置换手术器械、脊椎内固定手术器械和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手术器械等,不但实现了资源共享和有效降低医疗成本的目的,同时也为多层面医院开展手术提供了方便和机会。但由于这些器械在各医院之间频繁流动,临床使用频率高,器械术后处理常常不规范,各医院监督的机制也常常缺失,致使器械的清洁质量得不到保证,医院感染隐患较大。如何控制外来器械的清洁质量乃至消毒灭菌质量,已成为医疗界的难题|。对此,我院对外来手术器械的清洁质量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并及时建立高效的外来手术器械清洁处理流程,确保了这些器械的安全使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燕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妇产科剖宫产手术室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妇产科剖宫产手术室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26例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产妇行剖宫产中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行剖宫产中予以全面的手术室护理,通过焦虑自评表(SAS)评价两组产妇入院时、术前、术后的焦虑状态,监测、记录两组产妇术前、术中心率、血压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SAS评分差异不显著,术前、术后 SAS 评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术前心率与血压情况差异不显著;观察组术中心率与血压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情况要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剖宫产手术室护理有利于缓解产妇不良情绪,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分娩治疗,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作者:田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家庭医药杂志

家庭医药杂志

主管:广西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西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