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远
目的:探究基层医院责任制护理模式实施效果。方法:转变护理理念,全面实施责任制护理模式;强化护理效果考核机制,完善各方面护理指导,全面的提升临床护理质量。结果:全面实施责任制护理模式之后,护理工作人员的综合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且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明显改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也明显的上升,提升了医院的社会信誉及市场竞争力。结论:在基层医院全面的实施责任制护理,对于提升基层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总结针灸治疗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7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针灸疗法对其的效果。结果:经过治疗,有21例针灸治疗效果为痊愈,占本次颈椎病患者的30.00%;有23例针灸治疗效果为显效,占本次颈椎病患者的32.86%;有19例针灸治疗效果为好转,占本次颈椎病患者的27.14%;有7例针灸治疗效果为无效,占本次颈椎病患者的10.00%;本次针灸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0%。结论:针灸治疗颈椎病患者,有着较高的治疗有效率,疗效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彩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使用三种黄体酮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及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将我院在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的患者108例,按照患者就诊的先后随机分为A、B、C三组患者各36例,在对患者使用口服雌激素治疗21d后,其中对A组的患者使用黄体酮注射液,黄体酮胶囊以及黄体酮栓剂进行治疗,对比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成本以及经济负担等多个方面进行对比。结果:A、B、C三组患者当中治疗有效的患者分别为33、31和34例,其中发生药物的不良反应的例数分别是8例、4例和1例,从三组数据结果对比,使用黄体酮栓剂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具有治疗效果好,药物副作用低的优势。结论:对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患者使用黄体酮治疗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中黄体酮栓剂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
作者:陈国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护长晨会点评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护长晨会点评”对患者安全问题进行管理,了解开展“护长晨会点评”前后,病房护理服务质量、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及患者跌倒坠床事件。结果:开展“护长晨会点评”后,病房护理服务质量明显提高,而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及跌倒坠床事件分别由原来2.21%、0.43%下降到0.71%,0.09%。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长晨会点评可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确保患者人身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娟;吴小娟;俆卫平;蔡白连;刘善铭;袁泰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析布地奈德与特布他林联用雾化吸入治疗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护理对策。方法:收集我院在2013年1月—2015年12月治疗的80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布地奈德与特布他林联用雾化吸入治疗,其中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另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统计分析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95%,对照组是80%,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2.5%,对照组是72.5%,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布地奈德与特布他林联用雾化吸入治疗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护理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思治焕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干预在创伤性截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我院自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45例创伤性截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给予从身体、生理、心理、社会及灵性方面的舒适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43例患者恢复良好,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在给予对症处理后,患者并发症均痊愈。患者中,38例患者可自坐、翻身等活动,提高了临床疗效。结论:舒适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陈路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护理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疾病认知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支气管哮喘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行护理干预,比较出院时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于疾病的认知以及健康知识、相关技能的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以及疾病认知、相关技能掌握以及遵医行为情况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提高护理干预效果,体现人文关怀,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邵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和分析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在临床上选取11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把他们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的55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与神经内科中的一些基础护理,研究组的55例脑卒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这样的护理进行4个月后,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估与比较。结果:在神经功能缺损方面,研究组的有效率高达92.7%,而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9.1%;在在生活自理方面,研究组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在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的临床效果,促进患者的舒适与疾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护理上推广使用。
作者:周水仙;毛银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4.1月-2016年1月NYHA评分Ⅲ-Ⅳ级慢性心衰患者91例。经SPSS软件进行中位数计算,血小板范围在102-388×109/L,中位数为211×109/L。根据中位数,将其分为A组(≤中位数):102-211×109/L,n=45,B组:212-388, n=46。根据Chi-Square检验结果,2组患者在身高、体重指数、性别构成、吸烟比例、血脂、6分钟步行实验距离、BNP、LEVF%等危险因素及临床资料的分布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2组患者具有可比性。结果:4周后,A组6-MWT为327.14±29.33m,B组为219.43±33.18m,A组明显高于B组(P=0.022)。A组logBNP为3.81±0.32,B组为2.56±0.67,A组logBNP明显高于B组(P=0.010)(即A组BNP水平明显低于B组)。A组LEVF为44.92±7.71%,B组为35.44±4.36%,A组明显高于B组(P=0.026)。结论:对于慢性心衰患者的治疗监测指标中,血小板亦是较重要的监测指标。
作者:郑涛;胡颖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总结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运用综合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筛选2015年03月-2016年03月来到我院就诊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共70例,对其进行分组:干预组(n=36例,施以综合护理干预);常规组(n=34例,施以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生活质量影响进行对照。结果:干预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施以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病情。
作者:肖远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践方法与效果。方法:采取先行试点病区进行护理工作模式改革、加大投入力度,增加护理人力,完善护士绩效考核与层级管理考评机制,建立多种形式评价机制,全面推进病区优质工程的实施。结果:患者满意、护士满意。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患者及护士满意度,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推进了医院管理体制的改革,提高了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李春兰;杨骏;陈小晶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腹水细菌谱并对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腹水抗菌药进行耐药性分析。方法:抽取平舆县中心医院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收诊的146例腹水培养细菌呈现阳性的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腹水感染患者,对对应的培养的细菌进行细菌谱和耐药性分析,与此同时,做好记录和统计分析。结果:腹水感染细菌大肠埃希菌76例,占52.05%;肺炎克雷伯菌16例,占10.96%;表皮葡萄球菌14例,占9.59%;粪球菌14例,占9.59%;铜绿假单胞菌10例,占6.85%;结核杆菌10例,占6.85%;其他细菌6例,占4.11%。通过抗药性研究可以发现,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吩、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对头孢吡肟、头孢哌酮、阿米卡星耐药率则相对较低。结论: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腹水感染细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粪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结核杆菌及其他细菌相对较少。就药物抗性而言,几种常用抗菌药耐药性较高,在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腹水感染的治疗过程中应当合理地使用抗菌药。
作者:逄金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患儿为研究依据,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n=60例)与对照组(n=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基于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入孟鲁司特钠,治疗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展开评价。结果:治疗组(96.67%)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8.33%),治疗组与对照组咳嗽恢复时间分别为(6.72±1.88)d、(10.24±1.97)d,且治疗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吸量(FEV1)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给予孟鲁司特钠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能有效改善患儿肺通气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柴淑敏;赵明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肠息肉切除患者中的应用前景。方法:将30例电子肠镜下肠息肉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常规护理工作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减少肠息肉切除患者住院费用,并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韦湘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方法:运用护理程序对38例老年血管性痴呆伴冠心病、高血压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结果:38例病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结论:对老年血管性痴呆伴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病人的护理应防治结合,通过整体护理,并根据护理诊断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可以促进病人认知能力的康复,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
作者:任琰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美托洛尔疗法的效果。方法:本次10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于我院2011年5月-2015年4月收治患者中挑选,按抽样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行基础疗法,实验组患者行基础疗法+美托洛尔,治疗结束后统计效果。结果:实验组预后的病症缓解率为92.0%,高于72.0%的对照组,P<0.05,有区别;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LVEF、LVEDD、LVESD等心功能指标和对照组相比,P<0.05,有区别。结论:临床针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美托洛尔疗法作用显著,可缓解症状,改善心脏功能,增强疗效,值得借鉴。
作者:许美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开放式精神病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开放式精神科病房通过改革分工模式和排班、加强健康教育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计划,观察患者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结果:实施优质护理后患者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优于实施前,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开放式精神病去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的提高患者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沈海群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本文就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分析与防护措施进行了相关的讨论和分析。方法:就我院2013年01月01日-2016年01月01日在我院供应室工作的人员为研究对象,并对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人员进行调查。同时,对于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危害进行讨论和分析。同时,对于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进行探讨。结果:通过上述调查分析后发现,对于供应室的护理人员采取针对性较强的防护措施。这种防护措施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暴露事件的发生,而且还能够有效的降低对于供应室护理人员的伤害。结论:由于供应室护理人员处于暴露的危险中,因此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暴露事件的发生,减少供应室护理人员危害的发生,以确保供应室护理人员的安全。
作者:孙小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36例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治愈出院、3例出血有所减少、5例救治无效死亡。结论:对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要尽早给予出血原因的正确诊断,并给予胃部检查,及时进行治疗至关重要。
作者:王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正性暗示”心理干预对腹腔镜患者术中生理指标及恐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9月腹腔镜下实施腹部手术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不采取任何心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除常规护理外,再给予“正性暗示”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即刻(T1)、麻醉诱导后1分钟(T2)、手术开始5分钟(T3)及手术开始10分钟(T4)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氧饱和度(SpO2)情况及手术前后恐惧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不同时期的HR和MA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 SpO2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恐惧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正性暗示”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腹腔镜患者恐惧情绪,稳定患者生命体征术中。
作者:史维娜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