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全
目的:本文就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分析与防护措施进行了相关的讨论和分析。方法:就我院2013年01月01日-2016年01月01日在我院供应室工作的人员为研究对象,并对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人员进行调查。同时,对于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危害进行讨论和分析。同时,对于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进行探讨。结果:通过上述调查分析后发现,对于供应室的护理人员采取针对性较强的防护措施。这种防护措施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暴露事件的发生,而且还能够有效的降低对于供应室护理人员的伤害。结论:由于供应室护理人员处于暴露的危险中,因此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暴露事件的发生,减少供应室护理人员危害的发生,以确保供应室护理人员的安全。
作者:孙小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技巧及护理方法,减轻患儿痛苦,减少护患矛盾,提高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方法:对2015年10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我科住院输液520例0—13岁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0人,观察组从注意对患儿及家属做好心理疏导,并传授必要的护理常识,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灵活把握进针的角度、方向和深度,并采用灵巧、牢固的固定方法。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有效地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和输液质量。
作者:刘利;鲜蓉华;沈玉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身体功能训练是近些年来提出的先进运动训练理念之一,既能有效运动能力和效率,还能促进训练伤的恢复以及预防训练伤。训练伤是训练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但是有效的身体功能训练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训练伤的程度或预防训练伤,本文具体探讨身体功能训练对预防军事训练伤和体育竞技训练伤两个方面的作用。
作者:黄彩鸾;龙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双重透明敷贴固定法在桡动脉测压置管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月行心脏瓣膜手术患者40例,术后均行桡动脉置管测压。按照护理固定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固定方法,观察组采用双重透明敷贴固定法。比较两组患者在皮肤压痕、贴膜受潮、导管打折、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及感染等方面临床效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皮肤压痕5例,贴膜受潮1例,导管折叠2例,导管堵塞l例,导管脱落1例,除导管堵塞1例与对照组发生的例数相同外,其余情况发生的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40例患者均顺利转出CCU,未发生穿刺部位感染和栓塞等并发症。结论:心脏瓣膜术后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用药复杂,有微创血压监测是其重要监测手段之一。在留置针留置期间,对照组由于透明贴膜不易卷边,导致更换贴膜频次减少,减少工作量,也不会因为无菌观念不强而增加感染的风险:而观察组的方法可减少导管折叠、脱出和穿刺点渗血的发生率,延长置管时间,在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的同时,也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节省了人力资源。
作者:史贵芬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养肝汤联合甘利欣(DG)治疗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患者74例,按照随即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甘利欣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养肝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就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清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患者可给予甘利欣联合中药养肝汤治疗,不但疗效较好,且能帮助患者快速改善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龙明照;宋云娟;郎枫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比较采用两种不同拔针按压方法所产生的效果,以减轻患者治疗后皮肤造成的伤害和身体痛苦。方法:将2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0例,对照组采用交换式按压(传统按压法),试验组采用非交换式按压(小鱼际肌直接按压法)进行对比研究。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出血、淤血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出血、淤血发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改良拔针按压法可减轻疼痛,减少出血、淤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庆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超声介入在肝脓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015年收治的肝脓肿患者80例,随机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切开引流术,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的体温恢复时间、疼痛程度、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介入治疗肝脓肿效果好,术后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韦红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针对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面愈合中的应用和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选自2014年2月~2016年2月这一期间,14例在本院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同时给予全面的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后,所有患者的创面均全部愈合,终健康出院。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面愈合治疗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和应用价值,该方法可以有效的促进创面愈合,同时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全面的优质护理干预措施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张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卸载灌流器过程中,比较两种回血法的不同效果,寻求安全、有效,简便的回血法。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5年10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HD+HP治疗的10名患者,共120例次卸载灌流器,采用随机对照法进行研究,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回血法,实验组采用密闭式空气回血法。观察灌流器溢血情况,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情况,卸载时间,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回血法卸载灌流器过程中发生凝血明显高于实验组采用密闭式空气回血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密闭式空气回血法操作简单,能减少对凝血的影响,减少患者的血液损失;避免增加回水量,防止过多液体进入体内引起心衰;能减少透析器凝血,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钱萍;蔡小琴;殷淑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女性,26岁,已婚。腹痛、腹泻、发热、呕吐20小时,于2015年3月2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4小时,在路边餐馆吃饭,半天后,出现腹部不适,呈阵发性并伴有恶心,自服654-2等对症治疗,未见好转,并出现呕吐胃内容物,发热及腹泻数次,为稀便,无脓血,体温37-38.5℃,来我院急诊,查便常规阴性,按“急性胃肠炎”予颠茄、黄连素等治疗,晚间,腹痛加重,伴发热38.6℃,腹痛由胃部移至右下腹部,仍有腹泻,夜里再来就诊,查血象WBC21×109/L,急收入院。既往体健,无肝肾病史,无结核及疫水接触史,无药物过敏史。月经史13(1/27-28),末次月经2001.2.25。查体:T38.7℃,P120次/分,BP100/70mmHg,发育营养正常,全身皮肤无黄染,无出血点及皮疹,浅表淋巴结不大,眼睑无浮肿,结膜无苍白,巩膜无黄染,颈软,甲状腺不大,心界大小正常,心率120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双肺清,未闻干湿罗音,腹平,肝脾未及,无包块,全腹压痛以右下腹麦氏点周围为著,无明显肌紧张,肠鸣音10-15次/分。辅助检查:Hb162g/L,WBC24.6×109/L,中性分叶86%,杆状8%,尿常规(-),大便常规:稀水样便,WBC3~5/高倍,RBC0~2/高倍,肝功能正常。
作者:张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2组,髓内钉组(n=30)和钢板组(n=30)。髓内钉组患者接受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钢板组患者接受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髓内钉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负重时间均显著少于或早于钢板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髓内钉组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早于钢板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在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近期疗效优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但两种方法的远期疗效相似,宜针对患者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作者:钱东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讨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通过护理可以使患者能认识饮食对疾病缓解的重要性,保证患者按饮食计划进餐,体重达到标准要求。
作者:徐雪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2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预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d、20d、30d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电图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给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治疗效果确切,患者预后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朝旭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对支气管扩张患者施行雾化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在我院从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接诊的采用雾化吸入治疗的支气管扩张患者中,随机抽取87例,按照其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3例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予以的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观察组44例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加行雾化吸入治疗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雾化吸入治疗护理后,无论是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还是治疗效果,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气管扩张患者在接受雾化吸入治疗的过程中,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还提高了治疗效果,推荐临床应用。
作者:吴美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加强培训,强化手卫生,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手卫生依存性和正确率。方法:采取七步洗手法,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加强培训、严格考核。结果:未经培训的工作人员洗手意识淡薄,没有按照正确的洗手七步法执行,而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从态度认识上,洗手流程上都有明显改进与提高。每月感染科的手卫生监测结果也均符合要求。结论:通过加强培训,可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手卫生依存性和正确率。
作者:蔚凌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下不同术式对于患者卵巢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在我院治疗的患者中选取2015年9月—2016年3月间输卵管妊娠患者70例,根据所有患者入院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两组各为3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腹腔输卵管切开取胚术,实验组患者实施输卵管切除手术,并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1、3、6个月的基础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水平、抗苗勒氏管激素(AMH)、黄体生成激素(LH)以及阴道B超测定双侧卵巢流血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的AMH,P值>0.05,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实验组患者的大收缩期血流、收缩末期血流要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基础FSH、LH 、B2在手术后的1、3、6个月的比较以及搏动指数、阻力指数非手术侧组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能够提高减少患者侧卵巢血供,但是会对卵巢有一定的影响,对于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输卵管患者妊娠患者手术中尽量遵守患者的意见。
作者:卫丽辉;董海琦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慢性宫颈炎患者护理中连贯性护理模式联合健康教育实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06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连贯性护理模式联合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实施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宫颈炎患者护理中连贯性护理模式联合健康教育实施的效果理想,可提高患者治疗健康知识知晓率,对促进患者的康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琮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在乳腺良性肿块患者中使用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45例对照组与45例观察组;对照组使用传统切开术式,观察组使用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为(3.81±2.11)、手术时间为(22.58±3.46)、出血量为(18.11±2.89);对照组相应的为(6.98±2.54)、(34.52±3.66)、(41.13±4.19);观察组均明显低于、短于或少于对照组,且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22.22%,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在乳腺良性肿块中应用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进行治疗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治疗有效性,且不良反应率低,安全性高,可推广。
作者:童璐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手法正骨与单纯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科治疗的96例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对比治疗,其中针灸配合手法正骨为治疗组,单纯针灸疗法为对照组,两组各取48例,治疗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 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配合手法正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禄斌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患儿为研究依据,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n=60例)与对照组(n=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基于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入孟鲁司特钠,治疗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展开评价。结果:治疗组(96.67%)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8.33%),治疗组与对照组咳嗽恢复时间分别为(6.72±1.88)d、(10.24±1.97)d,且治疗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吸量(FEV1)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给予孟鲁司特钠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能有效改善患儿肺通气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柴淑敏;赵明波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