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英
目的:观察慢性宫颈炎患者护理中连贯性护理模式联合健康教育实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06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连贯性护理模式联合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实施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宫颈炎患者护理中连贯性护理模式联合健康教育实施的效果理想,可提高患者治疗健康知识知晓率,对促进患者的康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琮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先天性无阴道是Mayer-Rokitansky-Kuster-Hauser(MRKH综合征)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系双侧副中肾管在胚胎形成的4-12周内未能融合致阴道畸形的一种先天性疾病。多合并始基子宫或先天性无子宫。临床医生常因患者原发性闭经或性交困难发现此病,此类患者第二性征大多发育正常,有正常的倒三角女式阴毛和乳房发育,染色体核型为有正常的女性(46,xx)。临床的各种辅助手段(超声、MRI及腹腔镜)有助于诊断该病。
作者:常兰;金延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调查驻马店地区自体输血开展的影响因素,为促进本地区推广自体输血提出建议。方法:制定自体输血情况调查表,调查人员进行培训,对2013年12月-2015年11月辖区内14家二级以上医院自体输血开展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仅2家三级综合医院开展了自体输血,且仅开展了回收式自体输血,自体输血比例0.65%,制约因素与上级部门对自体输血没有强制性要求、没有经济效益以及责任风险大、增加工作量、缺少奖惩考核措施等相关。结论:驻马店地区自体输血比例偏低,应加强自体输血培训,增强医院输血管理层和医务人员对自体输血的认知,制定自体输血强制性措施及奖惩措施推广自体输血。相关部门也应制定自体输血收费标准,将患者自体输血费用列入报销范围,支持、促进自体输血。
作者:岳挺;赵美芳;田保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临床药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药学监护探讨。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5年10月收治的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结合患者的诊断治疗过程,进一步开展有效的药学监护工作,分析营养支持方案对于整个治疗过程的影响,探讨临床药师参与到整个治疗和监护过程的重要性。结果:临床药师参与到整个诊断、治疗过程中,降低了治疗风险,提升了治疗效果。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过程和药学监护管理工作后,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营养药物治疗效果。
作者:商大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中药质量控制一直是制约中药现代化的瓶颈问题之一。一般来说,中药质量控制可分为两方面,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其中,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是定性分析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超声提取、固相萃取、制备级液相色谱法、高速逆流色谱法等现代提取分离技术已广泛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纯化分离中。本文综述了2000年以后的现代提取分离技术在中药纯化分离中的应用。
作者:王贤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早期腹腔灌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期间临床诊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70例患者,平均随机划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通过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其基础上采用早期腹腔灌洗进行治疗。对临床疗效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实验组经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1.4%,对照组仅为6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及腹水淀粉酶含量的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腹腔灌洗治疗方式,可有效增加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作者:袁金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患者均跟据中医分型分别给予中成药治疗。由专业康复治疗师对患者行正规系统的运动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配合康复训练。针灸采用体针治疗方法,取穴以患侧阳明经穴位为主。对所有患者在入组时、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患肢运动功能评价( FMA )、FCA 综合功能评定行走功能评分以及下肢Brunnatro m 评级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时两组下肢Brunnatrom评级、下肢FMA 积分和FCA 综合功能评定行走功能评分相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下肢Brunnatrom 评级、下肢FMA 积分和FCA 综合功能评定行走功能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与入组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老年中风偏瘫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针灸并配合康复训练,效果良好。
作者:吕晶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讨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通过护理可以使患者能认识饮食对疾病缓解的重要性,保证患者按饮食计划进餐,体重达到标准要求。
作者:徐雪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基层医院责任制护理模式实施效果。方法:转变护理理念,全面实施责任制护理模式;强化护理效果考核机制,完善各方面护理指导,全面的提升临床护理质量。结果:全面实施责任制护理模式之后,护理工作人员的综合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且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明显改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也明显的上升,提升了医院的社会信誉及市场竞争力。结论:在基层医院全面的实施责任制护理,对于提升基层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分析心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门诊挂号单奇偶性将88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抑郁自评表评分和血糖指数。结果:4周后,实验组SDS评分和血糖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临床价值大。
作者:王文颖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总结对ICU危重病人实施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护理体会。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我院重症医学科有30例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患者,其中27例是经桡动脉穿刺,在桡动脉穿刺置管前均采用改良的Al en’s试验来检查掌部血管弓吻合情况。采用改良的固定方法以及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30例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患者的血压得到有效监测,在动脉导管留置期间导管脱出2例,导管堵管1例,无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和动脉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有创血压监测能准确、动态的反应患者的血压情况,及时指导治疗,但它毕竟是一种有创操作,有很多并发症,而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保证患者的安全。
作者:孙丽娟;祁荣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院内感染新生儿败血症的原因与护理方式,提出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患者40例的临床诊治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探讨分析院内感染新生儿败血症的原因以及护理方式,总结出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40例感染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新生儿感染败血症的原因有新生儿免疫力差、护理人员防范意识差、医护人员与患儿接触频繁等。4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抢救成功38例,1例未愈,1例放弃治疗。结论:为了防止新生儿感染新生儿败血症,应该从院内各方面的护理措施以及居住布局等加强预防管理,在新生儿感染新生儿败血症之后,要给予及时的抢救,并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冯会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96例高血压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8例。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成效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妊娠结局优于参照组,对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对比差异同样显著(P<0.05)。结论: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于改善妊娠解决,提高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康雪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TCT 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检测(Thinprep cytologic test)的简称。TBS细胞学分类法(Bethesdas)的简称。TCT及TBS在宫颈癌筛查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对我院326例门诊患者进行TCT检查,采用TBS分类法,其中42例鳞状上皮病变者进行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组织检查。病理学结果作为诊断对照。结果:58例为宫颈上皮异常者,发生率为17.79%。其中16例为诊断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28例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13例为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1例为鳞状细胞癌。对42例鳞状上皮病变者进行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组织检查。TCT检测出鳞状细胞内病变(SIL、SCC)共42例,病理学检测鳞状细胞内病变36例,两者诊断的符合率为85.71%。结论:TCT技术应用于宫颈癌筛查能明显提高宫颈异常细胞检出率。
作者:王雪;崔志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42例纳入对照组给予全麻,另42例纳入研究组给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的麻醉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研究组的术后1h血糖、胰岛素、尿酮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满足了患者麻醉需求,改善了其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苏前恒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在延长患儿静脉留置针使用天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管理活动小组,采取方便抽样方法,选取连续3个月我科室接受输液的患儿120个,对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静脉留置针使用时间进行对比分析,采用有效措施有效提高穿刺的成功率。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患儿静脉留置针平均使用天数上升73.96%,延长了患儿留置针的使用天数。结论:品管圈活动进一步规范患儿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减少患儿再次穿刺的痛苦,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
作者:李玉红;王霞;张淑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农村五保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评估,在住院期间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提高护理安全。结果:增强了护士及患者的安全防范意识,降低了五保老人住院护理危险因素的发生率。结论:乡镇卫生院要加强对农村五保老人这个特殊群体的的安全护理管理。
作者:马永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究人工关节置换静脉血栓发病率和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1月到2015年11月在我院进行人工关节置换的患者150例,查找这些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有102例患者在进行人工关节置换后未出现静脉血栓,而另外48例患者则出现了静脉血栓,将这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讨论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和会引起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这些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病率为32%,主要集中于60岁到70岁的体重偏大的女性,其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血栓发病的病因较为复杂,目前研究尚未有明确答复,但发现其发病人群主要集中于60岁到70岁的体重偏大的女性,对这类人群进行人工关节置换前要做好安全评估,避免出现静脉血栓。
作者:王洪炳;高晓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接受西医治疗和功能锻炼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另选择同期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所有患者临床病症均得以有效缓解,观察组腰腿痛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一个疗程后,观察组治愈率及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治疗中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见效快,效果好,安全性高,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邹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丹参滴丸联合TMZ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84例作为实验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2例)和观察组(n=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采用丹参滴丸联合TMZ治疗,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EF、SV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F、SV均优于治疗前(p<0.05),组间治疗后对比,观察组EF、SV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VDd、LVST、LPWT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采用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一定临床运用价值。
作者:宋云娟;龙明照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