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社区护理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陈丽萍

关键词:社区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摘要:目的:本次主要探讨社区护理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的临床效果,从而为临床护理提供重要的依据。方法:选取本社区2014年11月-2015年9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与实验组,各组30例,对照组进行自我管理,实验组进行社区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FEV1、FEV1预计值比率、6MWD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遵医行为以及自我管理能力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从而提高其遵医行为以及自我管理能力,对患者的肺功能有改善作用,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因此,值得推广。
家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翻转课堂”在高职高专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传统的高职高专生理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多元化人才教育的需求,翻转课堂模式以其特有的优势成为课堂教学新宠。翻转课堂在高职高专生理学教学中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通过借助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将生理学课程内容进行切割,有助于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其技能掌握水平。

    作者:李碧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探讨结膜移盖在真菌性角膜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接受结膜移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我院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的60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来分析,将患者分成AB两组,A组使用单纯药物治疗,B组使用结膜移盖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有19例患者被治愈,2例失访,3例化脓性眼内炎。6例角膜穿孔后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B组有27例被治愈,3例失访,8例结膜移盖脱落二次三次手术。B组的炎症控制和角膜透明性比A组高。结论: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接受结膜移盖治疗的临床成功率比较高,效果好。

    作者:朱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新形势下对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健康教育护理要点分析

    目的:分析新形势下对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健康教育护理要点。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5年8月之间收治的76例心血管病介入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所有患者在介入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对于各个阶段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通过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并介入治疗患者对于手术各个阶段的知识掌握度得到明显提高、对比健康教育之前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患者的治疗和护理配合度也明显提高,对比差异同样显著(P<0.05)。结论:针对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讲解新型的健康理念以及疾病专科知识对于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度,改善治疗的配合情况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作者:吴平平;王秀梅;韩丽君;王惠娟;张东超;张红心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剖宫产与正常分娩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剖宫产产妇40例,正常分娩产妇42例,观察剖宫产与正常分娩产妇产后6个月盆腔器官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情况。结果:产后剖个月宫产组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显著低于自然分娩组产妇,剖宫产产妇产后阴道后壁、阴道前壁、子宫脱垂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自然分娩组产妇。结论:剖宫产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盆腔器官脱垂,减少压力性尿失禁发生,促进盆底功能的恢复,建议产后早期进行盆底肌肉锻炼以恢复盆底功能。

    作者:关淑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三种黄体酮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及药物经济学评价

    目的:探讨分析使用三种黄体酮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及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将我院在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的患者108例,按照患者就诊的先后随机分为A、B、C三组患者各36例,在对患者使用口服雌激素治疗21d后,其中对A组的患者使用黄体酮注射液,黄体酮胶囊以及黄体酮栓剂进行治疗,对比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成本以及经济负担等多个方面进行对比。结果:A、B、C三组患者当中治疗有效的患者分别为33、31和34例,其中发生药物的不良反应的例数分别是8例、4例和1例,从三组数据结果对比,使用黄体酮栓剂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具有治疗效果好,药物副作用低的优势。结论:对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患者使用黄体酮治疗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中黄体酮栓剂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

    作者:陈国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改良造口术治疗前庭大腺脓肿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改良造口术治疗前庭大腺脓肿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期间我院妇科收治的80例前庭大腺脓肿,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取传统造口术进行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采取行改良造口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复发率、术后瘢痕形成例数、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改良造口术治疗前庭大腺脓肿临床疗效确切,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安全有效,可作为前庭大腺脓肿的首选治疗术式。

    作者:夏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胸外科病人术后疼痛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目的:研究胸外科病人术后疼痛的相关因素、镇痛及护理方法。方法:对收治于我院的100例胸外科手术病人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出术后病人疼痛的相关因素,并给予相应的镇痛治疗及护理。结果:本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症状明显减轻,对疼痛护理的满意度提高。结论:通过对胸外科手术病人疼痛相关因素的分析总结,并实施相应的镇痛治疗及护理,能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症状,提高患者对疼痛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潘海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PubMed收录肝硬化病理学相关文献的计量学分析

    对PubMed收录的近10年肝硬化病理学相关文献的年份、国别、期刊来源、多产作者、主要主题词进行统计,并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以明确肝硬化病理学相关文献分布特点和研究现状。

    作者:李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70例心律失常患者,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观察分析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8.57%,高于对照组的71.43%;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8.57%,低于对照组的3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心律失常患者,采用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有利于缓解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疗效安全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夏永辉;付作翔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急性脑出血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脑出血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96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根据疾病的发展规律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实施预见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夏凤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微创漏斗胸矫治术的护理

    目的:探讨漏斗胸微创术矫治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9例漏斗胸患者围术期给予心理护理、呼吸道准备、加强营养,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并进行呼吸道管理、疼痛和腹胀的护理及出院宣教。结果:1例患者术后8天并发钢板移位,其余28例均顺利出院。术后2个月出现钢板移位1例,其余患者矫形均达到预期效果。结论:漏斗胸患者应加强术前术后护理,尤其加强出院宣教,从而预防钢板移位的并发症。

    作者:徐琳;沈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消化道肿瘤围手术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分析

    目的:对消化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进行研究,探讨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我院胃肠科发生的96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造成消化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主要原因是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结论:在对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时,要严格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才能有效控制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

    作者:方晓岩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穴位按摩联合拔火罐治疗腰肌劳损效果观察

    目的:是探讨穴位按摩联合拔火罐治疗腰肌劳损的效果观察。方法:将100例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穴位按摩治疗,观察组采用穴位按摩联合拔火罐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按摩联合拔火罐治疗腰肌劳损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冬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根据2011年至2013年我院的128例胆囊切除手术治疗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组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4例,对照组使用一般护理,实验组使用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恢复情况,并发症情况和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对128例患者进行护理后,效果很好。实验组在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以及感染、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并发症上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在护理满意度上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让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情况得到改善,避免患者过度的紧张和焦虑,让患者的满意度提升,减少护患纠纷。

    作者:卢巍;韩淑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浅析宫腔镜联合宫腔超声诊治子宫腔内占位性病变

    目的:研究分析宫腔镜和宫腔超声、造影术联合使用,在子宫腔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的60例患者来进行分析,共有30例子宫粘膜下肌瘤和30例内膜息肉病例。对这些患者进行超声诊断、造影、宫腔镜观察、组织检验等诊断措施。结果: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使用宫腔超声和造影术的敏感率是93.3%,病理诊断确诊率是71.4%;宫腔镜的敏感率是96.7%,病理诊断确诊率是93.1%。子宫粘膜下肌瘤患者使用宫腔超声及造影术的敏感率是86.7%,病理诊断准确率是61.5%;宫腔镜敏感率90.0%,病理诊断准确率88.9%。结论: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粘膜下肌瘤使用宫腔镜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要比宫腔超声和造影术优秀,宫腔镜和宫腔超声以及造影术联合使用可以提升诊断的准确率,而且宫腔超声和造影术可以为宫腔镜电切术提供条件,安全高效。

    作者:闫春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肾脏动力学障碍的生物学标志物:高尿酸

    背景:许多流行病学、临床实验报告显示血清尿酸浓度和各种心血管和肾脏疾病,特别是高血压之间有密切联系。目前,我们还不能确定这种关系是因果还是巧合。总结:本文讨论了血尿酸浓度和生物学、病理生理学、基础和临床的关系。为此,本综述提供一些几者之间关系的见解和建议。关键信息:我们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特别是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浓度的增加是巧合,高尿酸可作为肾脏动力学障碍的生物学标志物,血清尿酸浓度与心血管及肾功能受损程度相关。此外,应考虑到某些药物影响血尿酸浓度而导致的病理生理性紊乱。

    作者:方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经纤维支气管镜床旁吸引治疗肺切除术后肺不张的护理

    目的:对经纤维支气管镜床旁吸引治疗肺切除术后肺不张的护理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经纤维支气管镜床旁吸引治疗肺切除术后肺不张患者4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通过抗生素、祛痰剂以及体位引流等方法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经纤维支气管镜床旁吸引治疗肺切除术后肺不张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准备、术中密切的观察和配合、术后管理等,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的康复,避免再次发生肺不张,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作者:童全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先天性无阴道的重建

    先天性无阴道是Mayer-Rokitansky-Kuster-Hauser(MRKH综合征)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系双侧副中肾管在胚胎形成的4-12周内未能融合致阴道畸形的一种先天性疾病。多合并始基子宫或先天性无子宫。临床医生常因患者原发性闭经或性交困难发现此病,此类患者第二性征大多发育正常,有正常的倒三角女式阴毛和乳房发育,染色体核型为有正常的女性(46,xx)。临床的各种辅助手段(超声、MRI及腹腔镜)有助于诊断该病。

    作者:常兰;金延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于女性不育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重要性

    目的:为了了解女性不育患者长期以来的心理状况,提升她们生活质量、促进家庭及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特做本次调查。结果:通过本次SAS量表的严谨问卷调查和客观数据显示,女性不育患者抑郁焦虑的分值明显大于普通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女性不育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迫在眉睫,缓解了心理抑郁和焦虑对于女性不育患者而言是给她们带来更多的福利,缓解了她们在家庭和社会生存中的压力并且能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更好的体现自己更多的自信,增加其主观幸福感。

    作者:杨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本研究通过深入分析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现状,积极探讨临床效果,把握其应用要点,为日后的子宫肌瘤治疗提供建设性意见,提升治疗子宫肌瘤的能力水平。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接收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对其进行米非司酮治疗,进行跟踪性观察调研,并对临床资料加以回顾性分析,探讨治疗效果。结果:子宫肌瘤患者在接受米非司酮治疗后,肌瘤体积明显减小,不良症状减少,临床效果较为突出。米非司酮治疗对子宫肌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当加强其发展。

    作者:吴利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家庭医药杂志

家庭医药杂志

主管:广西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西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