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创漏斗胸矫治术的护理

徐琳;沈宇

关键词:漏斗胸, 微创手术, 围术期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漏斗胸微创术矫治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9例漏斗胸患者围术期给予心理护理、呼吸道准备、加强营养,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并进行呼吸道管理、疼痛和腹胀的护理及出院宣教。结果:1例患者术后8天并发钢板移位,其余28例均顺利出院。术后2个月出现钢板移位1例,其余患者矫形均达到预期效果。结论:漏斗胸患者应加强术前术后护理,尤其加强出院宣教,从而预防钢板移位的并发症。
家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冠心病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冠心病护理体会。方法:280例冠心病患者依照实施护理措施进行分组,A组实施临床护理模式(140例),B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140例)。结果:A组冠心病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患者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冯凤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心肺复苏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于急救护理学教学的体会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教学在急救护理学的心肺复苏实践操作与体会。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级护理系12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62名,实验组65名。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及情景模拟教学法,对比2组学生的考核成绩及课程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学生的教学考核成绩为(93.43±3.9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9.75±2.66)分,(P<0.01)。对照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为82.3%,而实验组的满意度为93.8%(P<0.05)。结论:对于急救护理学教学的心肺复苏术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实践操作的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有利于课堂教学,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周艳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肿块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患者(156个乳腺肿块)分别行常规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分析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肿块定性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常规超声对乳腺肿块定性诊断的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2%、80.2%和74.5%。超声弹性成像评分对乳腺肿块定性诊断的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7%、92.0%和85.5%。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两种方法比较,对乳腺肿块定性诊断的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肿块定性诊断上较常规超声更具优势,有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李金芳;刘俊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的急救措施与优质护理措施。方法:我科2012年10月至2014年8月共对收治的17例颅脑外伤患者(观察组)实施了急救措施和优质护理,并与实施常规护理的17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结果:本组17例观察组患者中行手术治疗者11例,气管切开者6例,行呼吸机辅助呼吸者7例。经过积极的抢救治疗及精心的监护与护理,本组17例患者中治愈13例,好转3例,植物人l例,死亡0例。与对照组相比,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护理人员必须积极主动配合急救措施落实,从而提高优质护理效果。

    作者:李程程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围术期的护理特点。方法:对接受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的4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围术期采取标准化的护理及康复指导。结果:40例患者肾结石取净率927%,肾盂梗阻解除率100%,输尿管上段结石取净率100%,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取得了满意疗效。结论:加强术前、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可提高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成功率。

    作者:周之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探析

    目的:总结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运用综合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筛选2015年03月-2016年03月来到我院就诊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共70例,对其进行分组:干预组(n=36例,施以综合护理干预);常规组(n=34例,施以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生活质量影响进行对照。结果:干预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施以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病情。

    作者:肖远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的分析患者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采取措施降低切口感染的情况出现的概率,从而提高普外科手术的成功率。方法:对我院于2013年9月-2015年10月期间就诊的1250例进行普外科手术的患者的切口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分析,出现切口感染的概率约为6.4%,表明其他因素对普外科切口感染率具有统计意义。讨论: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具有一定的统计意义,且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与诸多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必须控制影响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降低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李文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初产妇在自然分娩过程中需求的调查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初产妇在自然分娩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寻找有效护理措施,改善服务质量。方法:在2015年10月-12月上海市三级乙等医院产科收治的产妇中,利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自然分娩后的59例初产妇。参考已发表的产妇需求量表,设计《初产妇在自然分娩过程中的需求》调查表,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对59例初产妇进行问卷发放,分析其自然分娩过程中的相关需求。结果:初产妇较为迫切的需求是心理和服务方面的需求,对环境设备的需求相对较低。结论:初产妇在自然分娩过程中常见的需求为心理需求和服务需求,对环境设备的需求相对较低,需引起产妇医护人员的高度关注,切实按照初产妇具体需求,为其实施一系列针对性护理措施,从而提升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效果。

    作者:王青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探讨社区护理用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社区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8月-2015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78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出院后仅对患者实施电话随访,观察组出院后对患者实施社区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出院后半年和1年的症状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出院一年内复发率为5.13%,再住院率为2.56%,对照组复发率38.46%、再住院率25.64%。结论:社区护理用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的护理中,能够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刘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62例体会

    胰腺炎有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之分,但它们的本质都是胰腺因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而引起的疾病。胰腺炎是一种十分严重的疾病,特别是急性胰腺炎,可以很快就发展成为重症胰腺炎从而导致生命危险,因此胰腺炎必须尽快治疗。胰腺炎的治疗有多种方法,包括一般治疗和手术治疗。除此之外还有传统的中医疗法,中医治疗对胰腺炎的治疗也十分有效果。

    作者:张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微创漏斗胸矫治术的护理

    目的:探讨漏斗胸微创术矫治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9例漏斗胸患者围术期给予心理护理、呼吸道准备、加强营养,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并进行呼吸道管理、疼痛和腹胀的护理及出院宣教。结果:1例患者术后8天并发钢板移位,其余28例均顺利出院。术后2个月出现钢板移位1例,其余患者矫形均达到预期效果。结论:漏斗胸患者应加强术前术后护理,尤其加强出院宣教,从而预防钢板移位的并发症。

    作者:徐琳;沈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循证护理在食管癌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目的:对循证护理在预防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收治的食管癌术后患者共187例作为对照组,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的食管癌术后患者213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①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4%,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够显著降低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赵华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DSA引导下置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置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4年4月到2016年4月的66例在DSA引导下置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的肠梗阻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9例)和常规组(27例),常规组患者按照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81.5%(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5.2%(P<0.05)。结论:对肠梗阻患者采用DSA引导下置经鼻肠梗阻导管进行治疗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肠梗阻的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

    作者:司燕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胸腔镜心脏手术患者的微创体外循环构建

    目的:探究如何构建胸腔镜心脏手术患者的微创体外循环。方法:将我院灌注科近年来收治的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结果:观察组在术中低鼻温和灌注流量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患者在术后的辅助呼吸时间、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观察组患者要长,其术后库血用量和24h胸腔引流量也显著大于观察组。结论:经股静脉、股动脉和上腔静脉插管来建立微创体外循环的方法可以满足胸腔镜心脏手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灌注要求,且创伤较小、易恢复,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丁源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优质护理应用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住院护理观察

    目的:对优质护理应用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住院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到我院治疗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60例,利用随机数表抽取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对两组病人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中出现1例慢性呼吸衰竭,1例肺心衰,发生不良症状的几率为6.7%;对照组中出现5例慢性呼吸衰竭,3例肺心衰,发生不良症状的几率为26.67%;经过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X2=4.320;P<0.05);住院天数、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和护理满意程度等方面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费用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在 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住院期间应用优质护理,起到很好的护理效果,临床意义显著。

    作者:杨芬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门诊小儿静脉输液的风险分析及对策

    儿童由于口服给药的特殊性,因而静脉输液在儿科的使用率远高于其他科室。患儿输液时往往因害怕而躁动不安,加上家长对护士“一针见血”的期望值极高,在进行小儿静脉输液时易发生护患纠纷。因此。加强小儿静脉输液的风险监控管理,可以使临床护理人员时刻提高警惕,降低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的发生[1]。

    作者:薄玉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新型敷料运用在儿童手足创伤后肌腱外露伤口换药中的效果探讨

    目的:分析新型敷料运用在儿童手足创伤后肌腱外露伤口换药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6年3月20例手足创伤后肌腱外露患儿病例作为本研究对象,对其运用新型敷料,观察患儿在进行首次换药后3d、7d、14d和30d伤口愈合情况。结果:运用新型敷料后,患儿伤口基本在14d至30d中愈合,患儿伤口愈合情况较好。结论:将新型敷料运用在儿童手足创伤后肌腱外露伤口换药中,能够有效提升患儿伤口愈合情况,缓解患儿临床症状,且其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吕秋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反流性胃炎饮食指导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其发病主要机理是由各种原因引起幽门功能不全,或者胃切除术后胆汁反流人胃,胆酸破坏胃粘膜屏障,氢离子逆弥散增加,终导致胃粘膜出现充血、水肿、糜烂等病理变化。临床表现以上腹灼痛,口干苦,胆汁样呕吐,嗳气泛酸等为主要特征。现代医学以促胃动力、保护胃粘膜、抑制胃酸分泌等药物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病情易反复,远期疗效不甚理想。

    作者:陆荣青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支气管哮喘的中医治疗研究

    祖国医学将支气管哮喘定义为“哮证”“喘证”范畴,病因病机研究多认为其与外邪侵袭、情志失调、饮食不当、劳逸失度等病机有关。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可分为内治、外治法,内治主要有温肺化饮法、扶正固表法、降气平喘法等治疗方案,外治可采用穴位贴敷、穴位注射、艾灸等方法。

    作者:孙丰卿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面愈合应用中的护理措施

    目的:针对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面愈合中的应用和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选自2014年2月~2016年2月这一期间,14例在本院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同时给予全面的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后,所有患者的创面均全部愈合,终健康出院。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面愈合治疗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和应用价值,该方法可以有效的促进创面愈合,同时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全面的优质护理干预措施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张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家庭医药杂志

家庭医药杂志

主管:广西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西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