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供应室人员的职业安全危害及防护对策

王姿英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的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
摘要:供应室护士由于职业的工作环境及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在保障工作同时,也要做好个人防护,应根据职业危害因素,提出职业防护措施,有效地降低职业危害。
家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探讨

    对90例建立人工气道的神经外科危重病人,实施正确有效的护理方法。本研究90例病人护理后,仅5例气管切开患者、3例气管插管患者发生肺部感染,6例因病情极其危重死亡,无一例管道脱落、堵塞或者意外拔管,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魏真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围术期的护理特点。方法:对接受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的4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围术期采取标准化的护理及康复指导。结果:40例患者肾结石取净率927%,肾盂梗阻解除率100%,输尿管上段结石取净率100%,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取得了满意疗效。结论:加强术前、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可提高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成功率。

    作者:周之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关于衰老与抗衰老的中医理论探析

    目的:探究抗衰来与衰老的中医理论。方法:分析总结近几年有关抗衰老的中医理论。结果:分析总结发现,抗衰老的中医理论主要有体质说、邪实致衰说、脏腑阴阳虚损致衰说以及情志致衰说等方面。中医抗衰老治疗效果得到现代药理证实,说明其具有一定科学性。结论:衰老的发生过程较为复杂,不能单纯采用一种理论学说进行阐述,需要更进一步临床研究验证。

    作者:李明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社区适龄妇女两癌筛查结果分析及预防对策

    目的:了解辖区内社区适龄妇女的生殖健康状况、影响因素,旨在提高女性对乳腺癌及宫颈癌的足够重视和预防意识,提高妇女生活质量。方法:本次筛查是对辖区内一半的居委的妇女约4000人进行筛查,年龄在35周岁到64周岁,采用常规妇科检查(妇科双合诊、阴道扩阴器检查、白带常规检查、宫颈HPVDNA检查、阴道彩色B超检查)、乳腺检查(乳腺手诊检查、乳腺彩超检查必要时乳腺X线钼靶检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妇科筛查率为92%,患病率为23.94%;子宫肌瘤检出率占首位(其中大于10周龄的中老年子宫肌瘤18个),其次为妇科炎性疾病;HPV阳性共有506人,阳性率达12.65%,宫颈癌三例。宫颈癌检出率达0.075%乳腺筛查率100%,患病检出率为31.51%;检出乳腺癌1人,乳腺癌检出率0.025%。乳腺增生2503人(占筛查人数的62.5%),可疑病例22人,可疑病例检出率0.55%。结论:妇女的生殖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积极利用社区卫生医护团队坚持开展针对适龄妇女,尤其是重点人群,以防治乳腺癌、宫颈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为重点,两癌筛查及防治生殖道感染为手段的普防普查普治工作,以期降低乳腺癌及宫颈癌的发病率,提高适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

    作者:陶鸣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1195例病残儿鉴定结果分析及建议

    目的:了解病残儿的发生状况及疾病分类,分析致残原因,探讨降低病残儿发生率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分析我县2005年11月~2015年12月1195例符合病残儿医学鉴定标准的病例资料。结果:本组病例1195例,年龄2~17岁,其中男性501人,点41.92%,女性694人,占58.08%;脑性性瘫痪居非遗传性疾病的首位,占165例,特发性癫痫居遗传性疾病的首位,占178例。结论:病残儿的发生与育龄群众的文化素质低,优生优育意识不全,对儿童的监护力度不够,医疗卫生条件不足及生活环境有关。建议开展孕前咨询,加强孕前优生检查,孕期保健,提高产科技术力量,加强对儿童的监护工作,提高群众对危险的防患意识是降低病残儿发生的关键。

    作者:李辉;李娟;伍兰成;张立冬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好,糖尿病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00年的1.71亿人上升至2008年的3.47亿,到2030年,糖尿病的患病率预计将达到5.30%,意味着全球将有4.38亿人患糖尿病【1-3】,其中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总人数90%~95%.本文主要从2型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以及在药物、食疗、运动疗法方面的研究进展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魏文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新型敷料运用在儿童手足创伤后肌腱外露伤口换药中的效果探讨

    目的:分析新型敷料运用在儿童手足创伤后肌腱外露伤口换药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6年3月20例手足创伤后肌腱外露患儿病例作为本研究对象,对其运用新型敷料,观察患儿在进行首次换药后3d、7d、14d和30d伤口愈合情况。结果:运用新型敷料后,患儿伤口基本在14d至30d中愈合,患儿伤口愈合情况较好。结论:将新型敷料运用在儿童手足创伤后肌腱外露伤口换药中,能够有效提升患儿伤口愈合情况,缓解患儿临床症状,且其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吕秋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医药企业的销售策略对比研究

    随着医药市场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医药企业销售营销策略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医药行业作为一个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产业,其涉及到人民健康、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医药企业的销售营销策略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我国医药企业所采用的销售模式主要有全国总代理销售模式、区域代理销售模式和独立销售模式。本文将通过对几家医药企业销售策略的分析,对比分析医药企业三大销售策略之间的差异,以便为规范医药企业营销职能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田书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乳癌患者行全身骨显像的护理体会

    全身骨显像是通过放射性核素检测骨组织的代谢异常,由于其属功能性显像,灵敏度高,无创,具有比传统X线检查更早发现病灶的优势[1],因此在肿瘤(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等)骨转移检测方面具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然而由于患者及临床医生对核医学知识的缺乏,造成患者及部分临床医生谈核色变,因此在骨显现前后的护理宣教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重点讨论乳癌患者行全身骨显像检查前后的准备和心理护理,能够更好地让患者配合检查,以便顺利完成检查,提高影像质量,终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郑丽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双重透明敷贴固定法在桡动脉测压置管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双重透明敷贴固定法在桡动脉测压置管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月行心脏瓣膜手术患者40例,术后均行桡动脉置管测压。按照护理固定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固定方法,观察组采用双重透明敷贴固定法。比较两组患者在皮肤压痕、贴膜受潮、导管打折、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及感染等方面临床效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皮肤压痕5例,贴膜受潮1例,导管折叠2例,导管堵塞l例,导管脱落1例,除导管堵塞1例与对照组发生的例数相同外,其余情况发生的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40例患者均顺利转出CCU,未发生穿刺部位感染和栓塞等并发症。结论:心脏瓣膜术后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用药复杂,有微创血压监测是其重要监测手段之一。在留置针留置期间,对照组由于透明贴膜不易卷边,导致更换贴膜频次减少,减少工作量,也不会因为无菌观念不强而增加感染的风险:而观察组的方法可减少导管折叠、脱出和穿刺点渗血的发生率,延长置管时间,在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的同时,也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节省了人力资源。

    作者:史贵芬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急性脑出血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脑出血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96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根据疾病的发展规律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实施预见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夏凤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耳穴贴压对混合痔手术后疼痛及排尿障碍的临床观察研究

    目的:观察耳穴帖压在混合痔术后镇痛和排尿障碍中的临床观察效果。方法:将12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对照组运用基本临床观察和镇痛方法,实验组在基础临床观察基础上运用耳穴帖压,观察两组疼痛积分和排尿分级等。结果:实验组在疼痛积分和排尿积分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耳穴帖压应用在混合痔术后可以减轻疼痛和改善排尿障碍。

    作者:胡德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创建优质护理示范病区的方法与实践效果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践方法与效果。方法:采取先行试点病区进行护理工作模式改革、加大投入力度,增加护理人力,完善护士绩效考核与层级管理考评机制,建立多种形式评价机制,全面推进病区优质工程的实施。结果:患者满意、护士满意。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患者及护士满意度,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推进了医院管理体制的改革,提高了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李春兰;杨骏;陈小晶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技巧及护理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技巧及护理方法,减轻患儿痛苦,减少护患矛盾,提高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方法:对2015年10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我科住院输液520例0—13岁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0人,观察组从注意对患儿及家属做好心理疏导,并传授必要的护理常识,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灵活把握进针的角度、方向和深度,并采用灵巧、牢固的固定方法。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有效地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和输液质量。

    作者:刘利;鲜蓉华;沈玉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子宫颈癌的防治与护理进展研究

    在临床中对妇女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的恶性肿瘤类型当中,子宫颈癌属于比较严重的一种,不过伴随着不断发展的子宫颈癌治疗技术,对于这种疾病,人们也可以借助病因干预、注射疫苗以及早期诊断筛查来进行预防或者是消灭,在第一个肿瘤出现的时候就扼杀在萌芽阶段。另外,针对育龄阶段的女性进行健康知识普及,保证子宫颈癌有关知识得以推广,普及早发现早治疗的重要性,对于发生子宫颈癌的概率有较为明显的降低作用。

    作者:余燕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基于咬合创伤性牙髓炎临床分析

    目的::对基于咬合创伤性牙髓炎进行临床研究和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的分析方法,对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80例咬合创伤性牙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在对80例咬合创伤性牙髓炎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后发现,经治疗后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直至第5周,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结论:临床上应重视因单纯咬合创伤造成的创伤性牙髓炎,做好预防措施,尽量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徐自祥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的急救措施与优质护理措施。方法:我科2012年10月至2014年8月共对收治的17例颅脑外伤患者(观察组)实施了急救措施和优质护理,并与实施常规护理的17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结果:本组17例观察组患者中行手术治疗者11例,气管切开者6例,行呼吸机辅助呼吸者7例。经过积极的抢救治疗及精心的监护与护理,本组17例患者中治愈13例,好转3例,植物人l例,死亡0例。与对照组相比,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护理人员必须积极主动配合急救措施落实,从而提高优质护理效果。

    作者:李程程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先天性无阴道的重建

    先天性无阴道是Mayer-Rokitansky-Kuster-Hauser(MRKH综合征)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系双侧副中肾管在胚胎形成的4-12周内未能融合致阴道畸形的一种先天性疾病。多合并始基子宫或先天性无子宫。临床医生常因患者原发性闭经或性交困难发现此病,此类患者第二性征大多发育正常,有正常的倒三角女式阴毛和乳房发育,染色体核型为有正常的女性(46,xx)。临床的各种辅助手段(超声、MRI及腹腔镜)有助于诊断该病。

    作者:常兰;金延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慢性HBV感染者不同免疫状态下及抗病毒治疗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例和细胞因子水平特点分析

    目的::评估不同免疫状态下和抗病毒治疗后HBV慢性感染者外周血液中T细胞亚群比例情况及细胞因子水平。方法:选择进入本院接受诊治的54例HBV慢性感染患者,检测其不同免疫状态下和抗病毒治疗后外周血细胞的T细胞亚群比例情况及细胞因子水平,并选择20例同期健康人员的外周血样进行检测,比对各项指标数据。结果:非活动型HBV携带组、免疫耐受组、免疫活化组感染病例CD8+T细胞ALT的实际含量高出健康人员,CD4+T细胞实际含量少于对照组(P<0.05)。免疫活化组TNF-α、IL-6、IFN-γ、TL-10的实际浓度高出免疫耐受组、参照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HBV 慢性感染者处在不同免疫状态时,检测其外周血液中 T 细胞亚群比例情况及细胞因子水平,能为重建免疫性功能机制提供关键的检测指标。

    作者:徐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探讨急性胃炎的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胃炎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的120例急性胃炎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为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和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是97.8%,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是87.8%,临床中观察组总体有效率是94.4%,对照组是84.4%,两组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急性胃炎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后的满意度比较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了显著的提升,更快的恢复了健康。

    作者:张玉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家庭医药杂志

家庭医药杂志

主管:广西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西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