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输液室护理人员职业损伤的风险管理

潘丽亚

关键词:输液室, 护理人员, 职业损伤, 护理风险管理, 优化工作流程, 质量与安全, 管理的核心, 病毒性肝炎, 职业暴露, 护士配备, 护理安全, 规范操作, 工作人员, 防范意识, 安全目标, 艾滋病, 识别, 伤害, 评估, 患者
摘要: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病人、工作人员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1],优化工作流程、落实患者安全目标,有效规避输液室护理风险,确保质量与安全是输液室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2]。输液室由于工作繁忙、琐碎、输液高峰时护士配备相对不足,导致护士面临着很多来自职业的损伤,并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如感染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作为护理人员应加强防范意识,规范操作,避免职业暴露的风险。
家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消化性溃疡患者的饮食护理干预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多发病,主要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形成因素较多,常见原因为酸性胃液对黏膜的消化作用[1]。近年来的实验表明,消化性溃疡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胃酸过多分泌、感染幽门螺杆菌、胃黏膜保护作用衰弱等[2]。溃疡疼痛与饮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和节律性。随着人们保健意识越来越强,疾病治疗的同时,各项护理也随之得到重视。我科自2016年1月—2016年5月收治消化性溃疡患者58例,对其进行的饮食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汇报如下。

    作者:苏晶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临床护理干预路径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用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以我院治疗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比2组患者满意度、肺功能、住院时间、所需费用。结果:观察患者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肺功能状况比对照组患者更好;观察组住院时间及费用也比对照组更少。2组在这三个方面的差异都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干预路径能够明显的减少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住院费用及时间,促进患者肺功能更快恢复,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崔可可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李东垣名方治疗牙痛“治未病”运用

    本文通过分析“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的四大名方:清胃散、普济消毒饮、升阳散火汤、补中益气汤治疗牙痛“治未病”思想的运用,旨在提高中医防治牙证的水平,使“治未病”思想及古代名医李东垣的学术精髓进一步发挥临床指导作用。

    作者:莫智旭;叶瑜;莫志红;吴宁川;曾婧;何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社区高血压控制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目的:分析社区高血压控制效果,总结对控制效果产生影响的因素。方法:在勐焕街道建国社区选取28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社区高血压控制的效果,并总结分析影响控制效果的因素。结果:社区高血压控制的效果不理想,在280例高血压患者当中仅有120例患者对血压控制合格,合格率为42.86%。对高血压控制效果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包括年龄、危险分层、管理方式、患者的生活方式以及就医行为等。结论:影响社区高血压控制效果的因素比较多,而根据这些相关的影响因素建立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管理,这对于提高社区高血压控制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邦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根据2011年至2013年我院的128例胆囊切除手术治疗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组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4例,对照组使用一般护理,实验组使用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恢复情况,并发症情况和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对128例患者进行护理后,效果很好。实验组在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以及感染、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并发症上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在护理满意度上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让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情况得到改善,避免患者过度的紧张和焦虑,让患者的满意度提升,减少护患纠纷。

    作者:卢巍;韩淑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患儿为研究依据,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n=60例)与对照组(n=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基于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入孟鲁司特钠,治疗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展开评价。结果:治疗组(96.67%)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8.33%),治疗组与对照组咳嗽恢复时间分别为(6.72±1.88)d、(10.24±1.97)d,且治疗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吸量(FEV1)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给予孟鲁司特钠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能有效改善患儿肺通气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柴淑敏;赵明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浅谈我院药品零差价后收支再平衡的建议与对策

    目的:考察我院实行药品零差价政策后财务收支的现状,并对收支再平衡提出自己的建议与发展对策,为医院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方法:从我院的发展现状着手,论述了实行药品零差价对我院发展的意义,包括惠及民生,改变了以药养医的不利局面,改变了医院经济收入的结构,对医院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加强了对药品的有效管理。在收支再平衡的建议与对策上,做到:开源节流,节约医疗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开展技术合作,攻克技术难关;提升医生技术价值,调整服务结构;规范药品管理,改变用药思路,并大力发展中医药国粹。结果:若实行了上述合理化的建议与发展对策,能够改变我院实行药品零差价政策后收支不平衡的现状,完全实现我院财务收支再平衡。结论:通过开源节流,提高服务质量,调结构、转方式等措施,可进一步加强医院的内部管理来提高医院自身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努力实现我院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崔明迪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腹水细菌谱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研究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腹水细菌谱并对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腹水抗菌药进行耐药性分析。方法:抽取平舆县中心医院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收诊的146例腹水培养细菌呈现阳性的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腹水感染患者,对对应的培养的细菌进行细菌谱和耐药性分析,与此同时,做好记录和统计分析。结果:腹水感染细菌大肠埃希菌76例,占52.05%;肺炎克雷伯菌16例,占10.96%;表皮葡萄球菌14例,占9.59%;粪球菌14例,占9.59%;铜绿假单胞菌10例,占6.85%;结核杆菌10例,占6.85%;其他细菌6例,占4.11%。通过抗药性研究可以发现,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吩、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对头孢吡肟、头孢哌酮、阿米卡星耐药率则相对较低。结论: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腹水感染细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粪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结核杆菌及其他细菌相对较少。就药物抗性而言,几种常用抗菌药耐药性较高,在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腹水感染的治疗过程中应当合理地使用抗菌药。

    作者:逄金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对54例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护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维持患者正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大限度的延缓疾病的发展。方法:根据患者的生理和病理特点,采取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结果:老年痴呆患者较入院前各症状发展速度得到明显控制。结论:系统科学的护理方法能延缓疾病的发展,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杨叶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危险因素的护理干预影响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对预后、死亡率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对象为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治疗的病人60例,用回顾性研究的方式分析其临床资料,探讨患者颅内产生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原因以及护理方法。结果:在本次入组的61例研究对象中,治疗效果良好,致残情况不明显的患者有41例(66.67%),有10例(16.67%)患者为中度残疾,7例(11.67%)患者为重度残疾,另有3例(5.00%)患者死亡。结论:对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行护理干预,能降低患者死亡率,具有很好的预后效果。

    作者:胡佳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临床药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药学监护

    目的:临床药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药学监护探讨。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5年10月收治的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结合患者的诊断治疗过程,进一步开展有效的药学监护工作,分析营养支持方案对于整个治疗过程的影响,探讨临床药师参与到整个治疗和监护过程的重要性。结果:临床药师参与到整个诊断、治疗过程中,降低了治疗风险,提升了治疗效果。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过程和药学监护管理工作后,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营养药物治疗效果。

    作者:商大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的护理

    目的:分析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的护理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间本院收治的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接受的护理干预措施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3例。比较两组积极心理素质评分、自尊、自卑及生存质量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幸福感、自我肯定、目标管理、克服困难、人际关系、学习成长等积极心理素质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自尊感(SES)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自卑感(FI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升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积极心态,降低患者的自卑心理,终从整体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婕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DSA引导下置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置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4年4月到2016年4月的66例在DSA引导下置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的肠梗阻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9例)和常规组(27例),常规组患者按照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81.5%(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5.2%(P<0.05)。结论:对肠梗阻患者采用DSA引导下置经鼻肠梗阻导管进行治疗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肠梗阻的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

    作者:司燕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SHPT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9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调查记录,利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tic回归分析对于患者继发性SHPT有关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98例患者中有继发性SHPT47例,单因素与分析发现该病受年龄、血透时间、血红蛋白水平、血钙水平、血磷水平、肌酐水平、C反应蛋白、钙磷乘积等影响较大;多因素Logtic回归分析证实透析时间、血磷、C 反应蛋白及肌酐为该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 SHPT 受患者的年龄、血透时间及多种生化指标影响,其中透析时间、血磷、C反应蛋白及肌酐可以作为该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龙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正性暗示”心理干预对腹腔镜患者术中生理指标及恐惧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正性暗示”心理干预对腹腔镜患者术中生理指标及恐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9月腹腔镜下实施腹部手术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不采取任何心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除常规护理外,再给予“正性暗示”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即刻(T1)、麻醉诱导后1分钟(T2)、手术开始5分钟(T3)及手术开始10分钟(T4)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氧饱和度(SpO2)情况及手术前后恐惧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不同时期的HR和MA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 SpO2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恐惧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正性暗示”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腹腔镜患者恐惧情绪,稳定患者生命体征术中。

    作者:史维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ICU患者镇静镇痛治疗的安全护理

    ICU 是医院危重患者抢救、治疗的中心,所有患者均需要行持续性的监测或脏器功能支持。由于治疗和护理的需要病房内常昼夜明亮、医疗仪器密集且采取特殊的管理制度。因此,全封闭式的管理、紧张的气氛、特殊的设备环境、强化治疗和护理会使患者感到一种难以解脱的压力,从而产生情绪障碍[1]。目前,恰当的镇静、镇痛治疗能有效减轻或消除危重患者住院期间的不良感受已成为共识。对患者开展镇静镇痛治疗可消除或减轻病人的疼痛及躯体不适感,减少不良刺激及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2]。而如何使患者保持安全和舒适是ICU镇静镇痛治疗的基本的环节。

    作者:杨舒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开胸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行开胸手术后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患者管路的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需行开胸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10例,观察其所采用的护理方法及有无出现各种不良并发症。结果:10例患者全部预后良好,康复出院。结论:对开胸手术后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患者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手术效果,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宁存菊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对视觉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80例(80只眼)白内障患者,通过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40)及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组患者采用非球面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视力、视功能优良率、视觉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白内障患者,采用非球面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有利于改善视力,提高视觉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德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漫谈中医学要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

    目的:探讨中医学要想发扬光大必须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之中。方法:本文作者从中医融入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医在当代中国教育中被边缘化及坚守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复兴的根本之路三方面着手。具体方法:让经典读物回归课堂、加强传统思想道德教育、坚持传统学习培养模式,向经典学习,努力推广师承教学模式。结果: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索与学习,才能掌握中医学博大精深的科学内涵。结论:中医学要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石,以中医基础理论为发展核心,以现代疾病谱系的变化为发展导向,以现代科技知识为发展手段,将临床疗效作为发展目的,遵循其特有的发展规律,在自我完善中不断创新发展,宏扬中医之要旨。

    作者:韩伟啟;陈蕾;孙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颈部动脉超声联合TCD在老年人眩晕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颈部动脉超声联合TCD在老年人眩晕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10月来威海市立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老年眩晕患者85例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在我院查体中心例行体检的健康老年受试者90例为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和经颅多普勒诊断仪评估两组受试者的椎动脉、基底动脉,观察椎动脉走形、内径以及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观察组的椎动脉内径低于对照组(2.25±0.41mm vs 3.34±0.38mm),观察组的椎动脉、基底动脉峰值流速低于对照组(37.28±11.45cm/s vs 56.83±18.14cm/s)。观察组的椎动脉、基底动脉狭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21.69%vs 4.71%)。观察组颈椎病检出率高于对照组(32.16%vs 11.37%)。结论:颈部动脉超声联合TCD是一种无创的评价椎基底动脉病变和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检查手段,可以为老年人眩晕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医学信息。

    作者:鞠晓华;徐新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家庭医药杂志

家庭医药杂志

主管:广西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西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