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芬
目的:探究对于支原体肺炎患儿应用CT诊断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某院于2012年2月到2014年10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80例,将其以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分组研究,即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X射线的诊断方法,实验组患儿予以CT诊断方法。对比两组患儿接受不同诊断方式的临床价值。结果:两组患儿经过相应的诊断方法后,实验组患儿诊断准确率36例(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诊断准确率26例(65.00%)。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结论:采用CT的诊断方法能够进一步提高支原体患儿的诊断准确率,更加能够清晰观察患儿的病灶图像,值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推广和使用。
作者:罗青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多标志物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6月在我院检查的RA患者158例,纳入实验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110例及体检正常者190例纳入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检测两组类风湿因子(RF)、角蛋白抗体(AKA)、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CCP);结果:标志物单项检测中,特异性高为抗-CCP(90.65%),敏感性高为RF(80.38%),阴性预测值高为RF(88.26%),阳性预测值高为抗-CCP(82.6%);标志物双项联合检测中,特异性高为AKA+抗-CCP(94.61%),敏感性高为抗-CCP+RF(67.72%),阴性预测值高为 RF+抗-CCP(84.89%),阳性预测值高为 AKA+抗-CCP(84.02%);标志物三项联合检测中,特异性高为 GPI+AKA+抗-CCP(95.02%),敏感性高为 GPI+RF+抗-CCP(63.92%),阴性预测值高为 RF+GPI+抗-CCP(82.02%),阳性预测值高为CCP+RF+GPI(86.96%);标志物四项联合检测中,检测RA的特异性为96.74%,阴性预测值为80.74%,阳性预测值为88.74%;结论:多项标志物联合检测可准确诊断RA并判断预后,值得应用于临床。
作者:何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研究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泌尿系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收的泌尿系疾病一共有102例,对102例患者采取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对102例患者的手术效果进行探讨。结果:本文患者一共有102例,其中治愈一共有72例,好转一共有26例,无效一共有4例,总有效率为96.08%。102例患者的临床平均手术时间为101.3±27.5min,术中出血量为35.8±17.1ml。结论:对泌尿系疾病采取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可以使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明显减少,对患者病情恢复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朱永军;崔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4.1月-2016年1月NYHA评分Ⅲ-Ⅳ级慢性心衰患者91例。经SPSS软件进行中位数计算,血小板范围在102-388×109/L,中位数为211×109/L。根据中位数,将其分为A组(≤中位数):102-211×109/L,n=45,B组:212-388, n=46。根据Chi-Square检验结果,2组患者在身高、体重指数、性别构成、吸烟比例、血脂、6分钟步行实验距离、BNP、LEVF%等危险因素及临床资料的分布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2组患者具有可比性。结果:4周后,A组6-MWT为327.14±29.33m,B组为219.43±33.18m,A组明显高于B组(P=0.022)。A组logBNP为3.81±0.32,B组为2.56±0.67,A组logBNP明显高于B组(P=0.010)(即A组BNP水平明显低于B组)。A组LEVF为44.92±7.71%,B组为35.44±4.36%,A组明显高于B组(P=0.026)。结论:对于慢性心衰患者的治疗监测指标中,血小板亦是较重要的监测指标。
作者:郑涛;胡颖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治要点进行分析,为临床中急性阑尾炎诊治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诊断方法。结果:经过实验室与影像学检查,患者中有55例被确诊为急性阑尾炎,确诊率为91.8%,其中13例采用保守方法治疗,另42例患者采用手术法进行治疗,患者中3例出现不良反映,经过治疗,所有患者均已出院。结论:急性阑尾炎是普外科较为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诊治多采用手术手段,在早期诊断后,适时选择合理的治疗措施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作者:王立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护理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随机将Il3例AMI行PCI的患者,分为对照组56例和干预组57例,干预组实行常规护理同时加强心理干预、认知干预、行为干预等;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结果:PCI术后并发症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除穿刺部位出血无统计学意义外,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术后尿潴留、HAMD、HAMA、失眠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或0.05)。结论:有针对性地加强干预护理指导,可减少PCI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翡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超声介入在肝脓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015年收治的肝脓肿患者80例,随机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切开引流术,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的体温恢复时间、疼痛程度、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介入治疗肝脓肿效果好,术后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韦红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背景:许多流行病学、临床实验报告显示血清尿酸浓度和各种心血管和肾脏疾病,特别是高血压之间有密切联系。目前,我们还不能确定这种关系是因果还是巧合。总结:本文讨论了血尿酸浓度和生物学、病理生理学、基础和临床的关系。为此,本综述提供一些几者之间关系的见解和建议。关键信息:我们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特别是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浓度的增加是巧合,高尿酸可作为肾脏动力学障碍的生物学标志物,血清尿酸浓度与心血管及肾功能受损程度相关。此外,应考虑到某些药物影响血尿酸浓度而导致的病理生理性紊乱。
作者:方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尿液潜血采用尿液分析仪潜血和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检验科接受的650份尿液标本,分别才用尿液分析仪和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法对尿液潜血检验,对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尿液样本阳性检查结果来看,尿液分析仪法为200例(30.77%),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法为180例(27.69%),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以尿液分析仪法和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法检验结果为标准,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法与尿液分析仪法的结果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分别为5.56%与6.38%、15.00%和2.13%。结论:对尿液潜血进行检验时,为了提高检验的准确率,降低漏诊、误诊率,将两种检验方法结合应用,检验结果更加准确。
作者:王鑫荣;郭弘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脑出血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96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根据疾病的发展规律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实施预见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夏凤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总结分析了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原因并提出了防范、改进的护理对策,包括加强病情观察,改善因疾病或药物而引发的跌倒;提供安全环境,加强患者的安全意识管理,加强护士专业理论培训等措施,以减少患者跌倒的发生。认为对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患者认知行为能力、强化护士对疾病的预见性及防范意识能有效降低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频率。
作者:朱琦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考察我院实行药品零差价政策后财务收支的现状,并对收支再平衡提出自己的建议与发展对策,为医院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方法:从我院的发展现状着手,论述了实行药品零差价对我院发展的意义,包括惠及民生,改变了以药养医的不利局面,改变了医院经济收入的结构,对医院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加强了对药品的有效管理。在收支再平衡的建议与对策上,做到:开源节流,节约医疗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开展技术合作,攻克技术难关;提升医生技术价值,调整服务结构;规范药品管理,改变用药思路,并大力发展中医药国粹。结果:若实行了上述合理化的建议与发展对策,能够改变我院实行药品零差价政策后收支不平衡的现状,完全实现我院财务收支再平衡。结论:通过开源节流,提高服务质量,调结构、转方式等措施,可进一步加强医院的内部管理来提高医院自身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努力实现我院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崔明迪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定研究对象是我院2014年3月份到2015年10月份收治的100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进行硝普钠联合多巴胺的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呼吸、心率都比治疗前变化显著,并且实验组治疗情况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胸比例、LVFS等治疗情况治疗效果明显,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慢性心衰,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相关指标,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蒋慧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产妇护理中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中心2015年6月到2016年5月收治的行剖宫产的97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选用常规护理和舒适护理的方法,比较两组产妇在护理过程中,术后疼痛、母乳喂养成功率、出院前抑郁的评分情况,对比两组产妇的具体数值,说明舒适护理在剖宫产术后对产妇的影响。结果:通过一段时间的护理,试验组产妇的疼痛率、母乳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组中的中度疼痛率与重度疼痛率的和小于对照组产妇,母乳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产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剖宫产术后护理中发挥突出优势,能够充分考虑产妇产后的心理问题,满足产妇生理需求,对产妇抑郁情绪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减轻产妇的痛苦,提升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作者:侯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早期糖尿病肾病应用治自拟补肾固精方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7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全部采用胰岛素治疗,观察组额外给予自拟补肾固精方治疗。经过30d的治疗,检查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58%(31/38)、55.26%(21/38),两组结果差异具有显著差异(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尿白蛋白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差异具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自拟补肾固精方对降低早期DN的尿微量白蛋白具有良好功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卫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双重透明敷贴固定法在桡动脉测压置管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月行心脏瓣膜手术患者40例,术后均行桡动脉置管测压。按照护理固定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固定方法,观察组采用双重透明敷贴固定法。比较两组患者在皮肤压痕、贴膜受潮、导管打折、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及感染等方面临床效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皮肤压痕5例,贴膜受潮1例,导管折叠2例,导管堵塞l例,导管脱落1例,除导管堵塞1例与对照组发生的例数相同外,其余情况发生的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40例患者均顺利转出CCU,未发生穿刺部位感染和栓塞等并发症。结论:心脏瓣膜术后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用药复杂,有微创血压监测是其重要监测手段之一。在留置针留置期间,对照组由于透明贴膜不易卷边,导致更换贴膜频次减少,减少工作量,也不会因为无菌观念不强而增加感染的风险:而观察组的方法可减少导管折叠、脱出和穿刺点渗血的发生率,延长置管时间,在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的同时,也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节省了人力资源。
作者:史贵芬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疗法心痛逐瘀汤联合氯吡格雷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心痛逐瘀汤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以及血栓素B2下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心痛逐瘀汤联合氯吡格雷片能够有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耿俊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膀胱黏膜切除术加化疗药物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护理方法。方法:本组患者均经尿道等离子膀胱黏膜切除术治疗后,采用心理护理、导尿管护理、膀胱冲洗护理、药物灌注护理及健康指导等方面进行精心护理。结果:38例腺性膀胱炎患者,通过以上护理措施后,有13例痊愈,22例好转,3例无效,总有效率92.1%。结论:通过充分了解腺性膀胱炎患者术前、术后心理方面感受,有针对性给予个体化健康指导、心理及临床护理,解除患者心理负担,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临床治疗,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作者:邓小燕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度宫颈糜烂并附件炎的护理干预方法和效果,为妇科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4月~10月诊治的中度宫颈糜烂并附件炎患者86例进行护理分析,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3例,实验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仅按照一般临床护理,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5.3%,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65.1%,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更好,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升中度宫颈糜烂并附件炎患者的生活治疗,促进疾病的快速恢复,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有着积极的临床护理价值。
作者:钱帮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通过护理风险管理在胸外科护理工作中实施,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减少护理缺陷。方法:探讨风险因素发现和应对措施,使胸外科护理工作中风险因素降到低值。结果:通过引用科学的护理风险管理在胸外科应用,从而有效的降到胸外科护理风险因素。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胸外科护理中应用明显减少护理风险发生,对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有优越性。
作者:张静;高绪蕾;刘巧云;章靓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