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分析

夏永辉;付作翔

关键词:心律失常, 美托洛尔, 胺碘酮,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70例心律失常患者,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观察分析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8.57%,高于对照组的71.43%;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8.57%,低于对照组的3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心律失常患者,采用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有利于缓解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疗效安全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家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脑梗塞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脑梗塞后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就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30例中,基本痊愈5例,占15%;显著进步12例,占35%;进步11例,占45%,无效2例,占5%,临床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30例中,基本痊愈2例,占10%;显著进步6例,占22.5%;进步8例,占35%,无效14例,占32.5%,临床总有效率为67.5%。护理前后两组病情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效果,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偏瘫患者中,早期开展康复护理,可降低致残和致死率,促进患者康复进程。

    作者:许凌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利培酮和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研究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的60名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组(给予利培酮治疗)和齐拉西酮组(给于齐拉西酮治疗),并以健康对照组比较,对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测量血浆IL-2、 IL-6及 TNF-α水平,并对患者进行PANSS量表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IL-2、IL-6及 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IL-2、 IL-6及 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IL-2水平与PANSS量表阳性症状评分呈正相关(r=0.54, P<0.05)治疗后TNF-α与阴性症状分呈显著正相关(r=0.41,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免疫功能异常,利培酮和齐拉西酮可以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细胞因子水平与精神病理存在一定相关性。

    作者:于晓婕;孙国平;高安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痹祺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痹祺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4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9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乐松)治疗,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痹祺胶囊治疗且进行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质量后疼痛程度、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和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护理治疗有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痹祺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并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可以缓解其疼痛,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代利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两种回血法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卸载灌流器过程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卸载灌流器过程中,比较两种回血法的不同效果,寻求安全、有效,简便的回血法。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5年10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HD+HP治疗的10名患者,共120例次卸载灌流器,采用随机对照法进行研究,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回血法,实验组采用密闭式空气回血法。观察灌流器溢血情况,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情况,卸载时间,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回血法卸载灌流器过程中发生凝血明显高于实验组采用密闭式空气回血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密闭式空气回血法操作简单,能减少对凝血的影响,减少患者的血液损失;避免增加回水量,防止过多液体进入体内引起心衰;能减少透析器凝血,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钱萍;蔡小琴;殷淑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胃食管返流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护理

    胃食管反流病( GERD)是常见的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与胃酸或胆汁反流相关。虽然多数GERD患者可通过药物治疗缓解反流症状,但症状完全消失的比例很小[1]。目前GERD的主要治疗措施是抑制胃酸分泌,但容易复发。我们应从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入手,对患者的病症进行正确地识别和分类,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正确认识疾病、自觉改善不良情绪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我科自2015年8月至今对GERD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人工关节置换静脉血栓发病率调查与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究人工关节置换静脉血栓发病率和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1月到2015年11月在我院进行人工关节置换的患者150例,查找这些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有102例患者在进行人工关节置换后未出现静脉血栓,而另外48例患者则出现了静脉血栓,将这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讨论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和会引起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这些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病率为32%,主要集中于60岁到70岁的体重偏大的女性,其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血栓发病的病因较为复杂,目前研究尚未有明确答复,但发现其发病人群主要集中于60岁到70岁的体重偏大的女性,对这类人群进行人工关节置换前要做好安全评估,避免出现静脉血栓。

    作者:王洪炳;高晓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四项检测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的意义

    目的:通过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四项及血小板数量(PLT)的检测,探讨肾病综合征患者这些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5年3月就诊于我院并确定为肾病综合征的83例患者为论文研究组;选取同期到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65例作为对照组,并对各项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肾病综合征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APTT明显缩短(P<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T缩短(P>0.05),无统计学意义;FIB、PLT明显升高(P<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肾病综合征(NS)患者在临床中常常伴有高凝状态,因此及早检测凝血与血小板参数可以有效的监测本病,预防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栓形成。

    作者:姜卫红;崔秀凤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针灸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

    目的:总结针灸治疗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7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针灸疗法对其的效果。结果:经过治疗,有21例针灸治疗效果为痊愈,占本次颈椎病患者的30.00%;有23例针灸治疗效果为显效,占本次颈椎病患者的32.86%;有19例针灸治疗效果为好转,占本次颈椎病患者的27.14%;有7例针灸治疗效果为无效,占本次颈椎病患者的10.00%;本次针灸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0%。结论:针灸治疗颈椎病患者,有着较高的治疗有效率,疗效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彩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根据2011年至2013年我院的128例胆囊切除手术治疗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组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4例,对照组使用一般护理,实验组使用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恢复情况,并发症情况和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对128例患者进行护理后,效果很好。实验组在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以及感染、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并发症上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在护理满意度上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让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情况得到改善,避免患者过度的紧张和焦虑,让患者的满意度提升,减少护患纠纷。

    作者:卢巍;韩淑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对视觉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80例(80只眼)白内障患者,通过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40)及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组患者采用非球面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视力、视功能优良率、视觉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白内障患者,采用非球面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有利于改善视力,提高视觉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德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血小板计数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4.1月-2016年1月NYHA评分Ⅲ-Ⅳ级慢性心衰患者91例。经SPSS软件进行中位数计算,血小板范围在102-388×109/L,中位数为211×109/L。根据中位数,将其分为A组(≤中位数):102-211×109/L,n=45,B组:212-388, n=46。根据Chi-Square检验结果,2组患者在身高、体重指数、性别构成、吸烟比例、血脂、6分钟步行实验距离、BNP、LEVF%等危险因素及临床资料的分布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2组患者具有可比性。结果:4周后,A组6-MWT为327.14±29.33m,B组为219.43±33.18m,A组明显高于B组(P=0.022)。A组logBNP为3.81±0.32,B组为2.56±0.67,A组logBNP明显高于B组(P=0.010)(即A组BNP水平明显低于B组)。A组LEVF为44.92±7.71%,B组为35.44±4.36%,A组明显高于B组(P=0.026)。结论:对于慢性心衰患者的治疗监测指标中,血小板亦是较重要的监测指标。

    作者:郑涛;胡颖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2例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中西医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14d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中西医结合对小儿腹泻进行治疗,不仅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治疗效果,使患儿的预后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作者:郭义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中的食品安全管理员模式实践与分析

    目的:探讨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中的食品安全管理员模式实践与分析。分析了中山市参加2013年-2015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员考试的人员和成绩情况。结果:(1)食品安全管理员参加考试人员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平均成绩低于女性;(2)考试成绩与年龄、学历、工作年限相关。(3)食品安全管理员模式需进一步完善。结论:进一步规范食品安全管理员考试,强调食品安全实用理念,注重继续教育。

    作者:吕秋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静脉留置针在急诊的应用

    静脉留置针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以及操作方法和护理措施。结果从根本上解决了对患者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及争取了抢救时间,降低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者:钟赛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输液室护理人员职业损伤的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病人、工作人员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1],优化工作流程、落实患者安全目标,有效规避输液室护理风险,确保质量与安全是输液室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2]。输液室由于工作繁忙、琐碎、输液高峰时护士配备相对不足,导致护士面临着很多来自职业的损伤,并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如感染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作为护理人员应加强防范意识,规范操作,避免职业暴露的风险。

    作者:潘丽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Hcy、hs-CRP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 C 反应蛋白(hs -CRP)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78例脑梗死患者(轻型脑梗死组20例、中型脑梗死组37例、重型脑梗死组21例)血清Hcy、hs-CRP水平进行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的40例健康受试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血清Hcy、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轻、中型脑梗死组血 Hcy、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重型脑梗死组,轻型脑梗死组血清Hcy、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中型脑梗死组(P<0.05)。结论检测脑梗死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对患者病情评估及治疗措施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朱琦琪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我院首例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医护配合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 EMR治疗结肠息肉的医护配合经验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首例结肠息肉患者在内镜下行EMR总结医护配合经验,以减少手术并发症并减轻患者痛苦。结果:医护配合默契,手术成功,并发症少,手术达到预期目的。结论:EMR是治疗结肠息肉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术前术后护理及术中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学花;刘娟;段波;李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从《黄帝内经》讨论医患关系与沟通

    《黄帝内经》“病为本,工为标”的医患关系模式,强调了医患之间和谐相处对于诊疗疾病的积极意义。在医疗活动中,体现以病人为中心,医生须细心的观察、正确与病人交流过程中的行为准则;患者要积极配合,尊重和信任医务人员,医患之间建立互信,对于解决今天的医患问题是不可多得的经验。

    作者:马思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目的:调查影响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因素,探讨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的护理对策。方法:将神经内科12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加强心理护理、睡眠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睡眠环境等干预措施,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 PSQI)评分比较患者睡眠质量。结果:疾病、心理、社会、环境及不良生活习惯等是导致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经有效护理干预,干预组PSQI 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P <0.05)。结论: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加强心理护理、改善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加强睡眠教育和社会支持等措施有助于提高院患者睡眠质量。

    作者:李斐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对比分析微创经皮肾镜碎石与输尿管镜碎石在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经皮肾镜碎石与输尿管镜碎石在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3年6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45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作为本文研究甲组,其治疗方案为输尿管镜碎石术;选择同期另45例行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治疗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作为乙组,对比两组治疗经过和疗效。结果:甲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总时间等数据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乙组患者治疗成功率和结石清除率明显优于甲组,差异P<0.05。结论:在针对输尿管上段结石手术治疗上,采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和输尿管镜碎石术两种手术方式均能取得显著治疗效果,前者结石清除率更高,但后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较少,且后者总治疗时间较前者短,临床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手术方式。

    作者:黄金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家庭医药杂志

家庭医药杂志

主管:广西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西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