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翔英;丁智勇;汤浩
便秘是常见的症状,老年人、孕妇、儿童发生率很高.笔者发现在便秘的防治过程中存在许多误区,现分析如下.
作者:刘佃温;徐志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手术治疗直肠内脱垂3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1例,男21例,女10例;年龄21~68岁;病程8个月至30年.均行排粪造影检查明确诊断,18例同时行盆腔造影,3例同时行盆腔、膀胱及排粪三重造影,合并盆底疝8例,直肠前突6例,子宫后倾3例,膀胱脱垂1例.临床表现:31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排便困难、肛门坠胀、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骶尾部疼痛及便血,部分病人长期依靠泻药或用手法帮助排便.本组病人入院前均经保守治疗,其中12例曾行直肠黏膜注射硬化剂,无效后采取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朱绍成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探讨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的疗效,对7例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采用直肠前切除术.7例随访3个月至4年,无复发、便秘,无术后近期死亡、并发症.结果表明,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作者:卢庆华;蒋干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我院2000~2003年收治直肠前突患者102例,均为女性,年龄40~74岁,平均56岁,入院后行直肠前突修补术,现将手术前后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王美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研究微创法在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应用,采用微创术治疗耻骨直肠肌肥厚症便秘患者40例,并与同期采用常规术式40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间疼痛程度及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间疼痛时间、创口愈合时间及平均瘢痕面积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微创法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疗效优于传统术式.
作者:韩玉娟;王明明;柳晓东;藏金林;杜爱华;祝迎宪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经骶部行直肠前突修补术治疗重度直肠前突1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5例均为女性;年龄48~67岁,平均60岁;病程3~20年.治疗方法:硬膜外麻醉,取俯卧位或侧卧位,于骶尾关节处平行骶尾关节做一弧形切口,长10~12cm,切开皮肤、皮下、骶尾关节、固有筋膜后显露直肠后壁,于下段直肠由两侧向直肠前壁作分离解剖直到会师,游离直肠前突部,然后用3cm×15cm涤纶补片于直肠前方绕过前突部,用无损伤涤纶线把涤纶补片与前突部缝合固定,补片两端于直肠后方根据松紧程度缝合固定于直肠后固有筋膜及骶尾韧带上.冲洗创口后间断缝合固有筋膜及创口.
作者:赵广臣;王亮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探讨提高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将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自拟中药方润肠通便汤,辅以肠动力药及植物神经调节剂;对照组60例服用麻仁丸治疗.疗程7d,2疗程后统计疗效.治疗组治愈50例,治愈率83%,好转10例,好转率17%,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13例,治愈率22%,好转33例,好转率55%,总有效率77%.两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表明,以润肠通便汤为主配合西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卢红明;孙福堂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我科采用结肠灌注治疗便秘,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8例,女98例;年龄20~70岁.均排除器质性病变.治疗方法:采用DZK-01结肠途径治疗系统(雄飞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用适当温度的过滤纯净水作为灌肠液,通过治疗机的探头及导管进入肛门,经过直肠、乙状结肠向上深达50cm左右注入结肠,灌注液的注入量、排出量、流速、温度等参数均由结肠途径治疗系统进行有效调节.在灌注的同时,可根据患者情况适当作腹部按摩,每日1次,每次30~40min.
作者:汪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我科采用肠管脱出后注射法治疗小儿脱肛1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0例,女6例;年龄4~12岁.
作者:张荣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采用自拟润通汤治疗老年性便秘11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1例,女61例;年龄60~87岁,其中60~70岁69例,71~80岁31例,81岁以上者12例;病程4个月至20年.所有病例均排除肠道和肛门器质性病变.
作者:谷名成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观察改良荷包式缩肛术治疗直肠脱垂的疗效,选用可吸收合成缝合线,进行皮下潜行波纹状环肛缝合,并行肛尾缝的强固缝合,达到缩肛固脱直肠的目的.该法施治6例,全部治愈,住院6~14d,平均8.7d.结果表明,该术式环肛荷包式潜行缝合,皮面无切口,无外露线段,创伤小,术后不需拆线,操作简便,效果可靠.
作者:胡志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经肛门做直肠黏膜支持固定术、肛门环缩术以及直肠周围消痔灵注射的综合手术疗法已成为目前治疗Ⅰ,Ⅱ度及部分Ⅲ度直肠脱垂的标准术式之一.手术操作得当,才能取得稳定疗效,降低复发率.研究该手术的治疗机制,对掌握手术的要领极为重要.
作者:董平;于洪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探讨吻合器治疗直肠内脱垂的适应症、方法、疗效及安全性和实用性,经肛用33mm吻合器环状切除直肠黏膜术治疗直肠内脱垂46例,手术时间平均10min,术后住院时间2~5d.术后症状消失,效果满意.结果表明,吻合器治疗直肠内脱垂具有安全有效、患者痛苦少、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任翔英;丁智勇;汤浩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探讨吻合器环形切除直肠黏膜治疗直肠中下段黏膜内脱垂的可行性,采用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治疗直肠中下段黏膜内脱垂202例,治愈172例,治愈率85.1%,有效30例,有效率14.9%.术后下腹部不适10例,尿潴留6例,出血4例,术后平均住院4d.无肛门疼痛、肛周感染、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结果表明,直肠中下段黏膜内脱垂可采用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治疗,此法安全有效.
作者:宋保学;范运金;陈鲜华;王秀成;黄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探索直肠脱垂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以选择佳治疗方法,通过大量样本的调查,采集了动物直肠脱垂的自然标本和人工建立了兔、犬直肠脱垂的模型.动物自然标本的采集,获得了幼兔直肠脱垂标本1例;犬直肠脱垂标本21例,其中幼犬19例,成年犬2例;幼猪直肠脱垂标本1例;鸡直肠脱垂标本3例;鸭直肠脱垂标本10例;豚鼠1例.人工直肠脱垂模型的建立,兔25例,犬1例.通过深入研究,揭示了直肠脱垂的发病原因和机理,提出了佳治疗方法.
作者:黄乃健;李殿伟;王立柱;史学文;贝绍生;孙洪生;栾耀芳;贾小强;梁新成;李金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我们采用补气通便丸治疗功能性便秘4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1例,女35例;年龄7~58岁;病程1~7年,排便间隔2~5d.弛缓型(即习惯性便秘)30例,痉挛型(即运动失调性便秘)16例.
作者:宋其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我科采用经直肠、阴道双向修补加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三明治式)治疗直肠前突,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桥;侯再义;徐茂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我科采用经直肠入路,以四边法(边牵、边切、边缝、边扎)治疗直肠前突2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均为女性,年龄31~67岁,病程0.5~20年.主要临床症状为排便困难,每次排便时间平均约30min,有手助排便史者6例.直肠指诊:于直肠前壁齿状线上触及一圆形或卵圆形凹陷的薄弱区.直肠排粪造影:中度前突10例,重度前突13例.23例均于排粪终末有钡剂滞留.
作者:张志强;孙广亮;刘国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我们采用莫沙必利加麻仁滋脾丸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6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6例,女14例;年龄60~80岁;病程1~10年.治疗方法及疗效:口服莫沙必利(山东鲁南制药厂生产)5mg,每日3次,加服麻仁滋脾丸,每次1丸,每日2次.1周疗效不明显,2周有效,4周疗效显著,8周与4周相似.总有效率98.3%.
作者:白士丁;吴晓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本文旨在探讨慢性功能性便秘(CFC)上消化道动力学特点,并对其进行评估.对29例CFC患者和10例健康自愿受试者(作正常对照组)行乳果糖氢呼气试验,测定口一盲肠通过时间(OCTT),评估上消化道动力.CFC组OCTT较正常对照组延长(P=0.01);结肠动力障碍组CFC患者OCTT异常的阳性率高于非结肠动力障碍组CFX患者(P<0.01).结果表明,CFC患者存在上消化道动力障碍,结肠动力障碍组的CFC患者上消化道动力障碍更为明显.
作者:章阳;王业皇;季利江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