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贝复济对肛周感染性创面愈合的影响

贠健;杨关根;刘智勇

关键词:肛门疾病, 贝复济, 创口愈合
摘要:观察贝复济(bFGF)对肛周感染性创面愈合的影响.将124例肛瘘、肛周脓肿手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应用bFGF)61例和对照组(常规临床换药)63例,记录创面愈合时间、4周内愈合率及治疗总体费用.结果显示,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为(26.2±5.8)d,对照组为(32.1±6.2)d(P<0.01);4周内治疗组愈合率为96.7%,对照组为85.7%(P<0.05);治疗总体费用治疗组(2 600±185.8)元与对照组(2 540±217.3)元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bFGF对肛周感染性创面具有促进愈合的作用,且不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人大肠癌梗阻穿孔的外科治疗(附26例分析)

    为探讨老年人大肠癌穿孔及其梗阻造成近端肠管穿孔手术方式的选择,回顾分析1996年6月至2005年6月26例结肠癌穿孔及其梗阻造成近端肠管穿孔的治疗过程.结果显示,右半结肠癌穿孔均行右半结肠切除一期吻合,术后恢复顺利;左半结肠癌穿孔及其梗阻造成近端肠管穿孔大多数行Hartmann手术,1例术后死于呼吸功能衰竭.结果表明,右半结肠癌穿孔宜行右半结肠切除一期吻合术.左半结肠癌穿孔及其梗阻造成近端肠管穿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术式,大多数宜采用Hartmann手术.

    作者:李培寿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贝复济对肛周感染性创面愈合的影响

    观察贝复济(bFGF)对肛周感染性创面愈合的影响.将124例肛瘘、肛周脓肿手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应用bFGF)61例和对照组(常规临床换药)63例,记录创面愈合时间、4周内愈合率及治疗总体费用.结果显示,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为(26.2±5.8)d,对照组为(32.1±6.2)d(P<0.01);4周内治疗组愈合率为96.7%,对照组为85.7%(P<0.05);治疗总体费用治疗组(2 600±185.8)元与对照组(2 540±217.3)元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bFGF对肛周感染性创面具有促进愈合的作用,且不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

    作者:贠健;杨关根;刘智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吻合器在预防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中的应用

    为探讨减少低位直肠癌手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方法,回顾分析应用端端吻合器吻合的3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35例中,2例发生了吻合口漏,发生率为5.7%.结果表明,精细的术中操作,肠断端良好的血供,端端吻合器吻合可达到较低的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作者:蒋祖福;梁建华;杨余沙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经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性切除结肠肛管吻合术的临床应用

    为探讨经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切除结肠肛管吻合术的效果,回顾性对比研究2001年7月至2006年3月间采用经腹腔镜和经开腹肛管切除结肠肛管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理指标、术后恢复指标、术后并发症和肛门自制功能等.腹腔镜组13例,开腹组12例.结果显示,腹腔镜组无中转手术及手术死亡,4例同时胆囊切除,1例同时全结肠切除后行回肠肛管吻合术.两组术后病理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肛门功能等无显著性差异,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失血量、术后镇痛、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开腹组.结果表明,经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切除结肠肛管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安全、有效、经济,具有显著的微创优势.

    作者:张连阳;刘宝华;童卫东;文亚渊;罗东林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复方角菜酸酯乳膏在混合痔术后应用的临床研究

    为观察复方角菜酸酯乳膏在混合痔术后的应用效果,将105例混合痔术后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一组和对照二组,分别应用复方角菜酸酯乳膏、复方角菜酸酯栓和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在用药后30min至7d量化评价三组疼痛、出血、水肿和分泌物等情况.结果显示,用药后治疗组和对照一组在疼痛以外的其他3项症状改善方面,两组疗效均显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时间点,治疗组患者疼痛平均得分均低于对照一组(P<0.05),在全部4项症状方面的平均得分均低于对照二组(P<0.05).三组均无不良反应.结果表明,复方角菜酸酯乳膏用于混合痔术后的治疗,在缓解疼痛上优于复方角菜酸酯栓,在缓解疼痛等4项症状均优于马应龙麝香痔疮膏.

    作者:谢琦;任华;居同法;封光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成人直肠阴道瘘2例手术治疗失败原因分析

    直肠阴道瘘(RVF)由于发生部位特殊,临床治疗难度大,容易复发.现结合我院直肠阴道瘘手术治疗失败的2例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张琦;杨向东;颜景颖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双引流预防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后吻合口漏的预防措施,对136例直肠癌行TME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单纯行TME手术89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6例,发生率6.7%;行TME加双引流术47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发生率2.1%.结果表明,双引流可明显降低TME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是预防TME术后吻合口漏的有效方法.

    作者:孙鸿斌;王刃;由志刚;尹丽书;宋京力;苏振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肛周封闭结合中药内服外洗治疗慢性肛门湿疹158例

    慢性肛门湿疹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常见的非传染性皮肤病.我院采用肛周封闭结合中药内服外洗治疗该病158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作者:黄新;雷华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经腹肛门内括约肌切除加TME结肠肛管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改进与探讨

    为探讨改良经腹肛门内括约肌切除(ISR)加TME结肠肛管吻合术,用于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疗效,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完成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129例.按TME原则完全游离切除直肠后,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完成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肛门置入支撑引流管,全部患者未行预防性结肠造口.结果显示,发生吻合口漏2例,无手术死亡.随访1~4年,3例局部复发,所有患者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比较满意.结果表明,对经选择的距肛缘≤5cm超低位直肠癌结合盆腔术前术后放化疗,运用TME加ISR术实施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采用改进单吻合器法完成吻合,操作简便,提高了保肛手术成功率,吻合口漏等并发症少,局部复发率低,节约费用,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较满意.

    作者:李相阳;孙永信;张彤;吴凌云;韩方海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若干问题

    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技术及器械的发展,尤其是术中TME原则的普遍实施,使直肠癌手术的整体保肛率明显提高.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如Parks术及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的研究和开展,又将中下段直肠癌手术的保肛率推向历史的新高[1,2].处理好肿瘤的长期疗效和器官功能保全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作者:邱辉忠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缝线术治疗肛裂120例临床观察

    我院自2000年以来对120例肛裂患者采用缝线方法治疗,疗效理想,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依据1978年全国肛裂专题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120例肛裂中,男54例,女66例;年龄16~50岁,其中20~40岁99例,占82.5%;病程6个月至25年,其中1~5年108例,占90.0%.

    作者:于晓东;闫海鹏;赵红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2007年全国主要医学期刊肛肠文献题录

    bianmi便秘钟紫凤等.顺行结肠灌洗技术治疗顽固性便秘患者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7,42(7):621.田洪裕等.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手术治疗.中华消化杂志,2007,27(6):414.

    作者:董菲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手术23例疗效观察

    为总结和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对23例结直肠肿瘤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2例手术成功,1例手术失败.无输尿管损伤,无吻合口漏、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并发肺部感染1例,血性引流液较多2例(均为Miles术),1例有性功能障碍.恶性肿瘤病例病理报告切缘均未见癌细胞残留.全组病例均得到随访,无腹壁穿刺孔种植转移,1例Dukes C期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肝转移,其余病例无复发、转移.结果表明,腹腔镜下行结直肠肿瘤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郎建华;谢峰;高泉根;邱建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直肠类癌肛周转移误诊为肛周脓肿2例

    直肠类癌是一种起源于直肠神经外胚层的APUD细胞系的肿瘤.在我国,直肠类癌占直肠肿瘤的0.14%~1.3%,好发于40~60岁.临床上直肠类癌很少见,误诊率极高,尤其是直肠类癌转移至肛周,患者以肛旁肿痛为主诉时,易造成误诊.现将2例直肠类癌肛周转移误诊为肛周脓肿的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牟奇蓉;陈富军;伍静;王晓林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肛门异物6年1例

    患者男,51岁.6年来肛门疼痛反复发作,排便时疼痛加重伴鲜血,里急后重,每次发作经抗炎治疗均可在数日内缓解至消失.专科检查:肛缘前后侧皮赘隆起,肛管截石位6、12点各见一陈旧性裂口,触痛剧烈,因患者痛苦无法行肛内指诊及肛镜检查.初步诊断:慢性肛裂.拟行肛门后侧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

    作者:刘绍林;张美媛;邓志刚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口服盐酸特拉唑嗪治疗肛门病术后尿潴留60例

    笔者近期采用口服盐酸特拉唑嗪胶囊治疗肛门病术后急性尿潴留,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0例,男48例,女12例;年龄19~80岁.痔术后22例,肛瘘术后18例,肛周脓肿术后13例,其他疾病术后7例.伴良性前列腺增生23例.

    作者:耿文兵;姜学高;李东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术前免疫营养加化疗在胃肠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为探讨术前免疫营养加化疗对胃肠肿瘤患者近期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将86例胃肠肿瘤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45例,术前实施免疫营养加化疗共7~14d,免疫营养采用肠外营养及肠内营养,营养状况好转后行化疗5~7d,休息1~2周行手术治疗.对照组41例,术前一般营养支持后即行手术治疗.术后两组均给予一般营养支持及化疗.入院时、手术前1天、术后第1天、第9天分别测蛋白及免疫指标,术后随访3~5年.结果显示,入院时两组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手术前1天、术后第9天,治疗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免疫指标IgG、IgA、IgM和CD4、CD8、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切除率、术后3年、5年生存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术前免疫营养加化疗能改善肿瘤患者营养及免疫状况,提高手术切除率,延长无瘤生存期,改善预后.

    作者:刘防震;尹长恒;刘继攀;宋德余;高增书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仿真排粪造影剂在排粪造影中的临床应用

    为克服排粪造影中钡悬液造影剂的缺点与不足,采用自行研制的仿真排粪造影剂,对70例便秘患者进行了排粪造影检查.结果显示,不但可清晰地测量肛管长度与宽度、会阴下降程度、直肠黏膜脱垂程度、直肠前突程度,而且可以显示直肠内套叠情况,扩大了检查范围.结果表明,仿真排粪造影剂为出口排便障碍的诊断提供了直观可靠的检查方法.

    作者:王立铨;张燕生;刘仍海;代红雨;李薇;江春蕾;钟馨;王民基;胡英善;丁家伦;吴佐周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晚期直肠癌Miles术后会阴部复发的综合治疗(附8例报告)

    为探讨低位直肠癌术后会阴部复发的综合治疗方法,回顾分析8例直肠癌Miles术后会阴部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经B超、CT及MRI证实会阴部为孤立性病灶,行局部姑息性超范围切除,配合化疗、中药内服加外洗、局部换药、心理治疗等进行综合治疗.结果显示,患者会阴部疼痛、酸胀、分泌物等症状明显缓解,异物感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果表明,直肠癌术后会阴部复发,由于病变局限,手术操作容易,行姑息性超范围切除,并配合其它辅助治疗能够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术后生存率,应重视直肠癌术后会阴部复发的治疗.

    作者:屈景辉;杨向东;张琦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动态观察与护理

    为总结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患者的动态观察及护理的经验,提高治愈率,对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2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结肠癌、直肠癌根治术分别为8例和15例.术后动态观察项目主要包括腹胀、腹痛、呕吐、腹部压痛及肌卫、不对称腹胀、腹部包块及腹腔积液;护理内容主要包括早期翻身、下床活动,腹部切口护理,胃管、腹腔引流管护理,灌肠,输液,心理护理,腹部物理治疗及护理,使用促肠动力学药物过程中的护理等.结果表明,结直肠癌对术后肠梗阻患者,认真观察病情变化,细致护理,对促进肠梗阻的缓解、缩短疗程、预防由早期炎性肠梗阻转变为绞窄性肠梗阻,及时发现手术指征都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丽华;单水阳;何成全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