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仿真排粪造影剂在排粪造影中的临床应用

王立铨;张燕生;刘仍海;代红雨;李薇;江春蕾;钟馨;王民基;胡英善;丁家伦;吴佐周

关键词:便秘, 排粪造影, 仿真排粪造影剂
摘要:为克服排粪造影中钡悬液造影剂的缺点与不足,采用自行研制的仿真排粪造影剂,对70例便秘患者进行了排粪造影检查.结果显示,不但可清晰地测量肛管长度与宽度、会阴下降程度、直肠黏膜脱垂程度、直肠前突程度,而且可以显示直肠内套叠情况,扩大了检查范围.结果表明,仿真排粪造影剂为出口排便障碍的诊断提供了直观可靠的检查方法.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经腹肛门内括约肌切除加TME结肠肛管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改进与探讨

    为探讨改良经腹肛门内括约肌切除(ISR)加TME结肠肛管吻合术,用于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疗效,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完成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129例.按TME原则完全游离切除直肠后,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完成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肛门置入支撑引流管,全部患者未行预防性结肠造口.结果显示,发生吻合口漏2例,无手术死亡.随访1~4年,3例局部复发,所有患者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比较满意.结果表明,对经选择的距肛缘≤5cm超低位直肠癌结合盆腔术前术后放化疗,运用TME加ISR术实施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采用改进单吻合器法完成吻合,操作简便,提高了保肛手术成功率,吻合口漏等并发症少,局部复发率低,节约费用,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较满意.

    作者:李相阳;孙永信;张彤;吴凌云;韩方海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吻合器在预防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中的应用

    为探讨减少低位直肠癌手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方法,回顾分析应用端端吻合器吻合的3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35例中,2例发生了吻合口漏,发生率为5.7%.结果表明,精细的术中操作,肠断端良好的血供,端端吻合器吻合可达到较低的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作者:蒋祖福;梁建华;杨余沙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手法复位结合芍倍注射液治疗嵌顿痔109例

    笔者2001~2005年采用局麻下手法复位结合芍倍注射液注射治疗嵌顿痔10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68例,女41例;年龄19~75岁,平均46.8岁.病程6h至7d,平均2.5d.内痔嵌顿31例,混合痔嵌顿78例.

    作者:任建增;顾金水;于光辉;于志玲;庞国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仿真排粪造影剂在排粪造影中的临床应用

    为克服排粪造影中钡悬液造影剂的缺点与不足,采用自行研制的仿真排粪造影剂,对70例便秘患者进行了排粪造影检查.结果显示,不但可清晰地测量肛管长度与宽度、会阴下降程度、直肠黏膜脱垂程度、直肠前突程度,而且可以显示直肠内套叠情况,扩大了检查范围.结果表明,仿真排粪造影剂为出口排便障碍的诊断提供了直观可靠的检查方法.

    作者:王立铨;张燕生;刘仍海;代红雨;李薇;江春蕾;钟馨;王民基;胡英善;丁家伦;吴佐周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PPH治疗重度混合痔64例体会

    2004年12月至2006年12月我院应用吻合器痔上黏膜钉合术(PPH)治疗重度混合痔64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倪雄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老年人大肠癌梗阻穿孔的外科治疗(附26例分析)

    为探讨老年人大肠癌穿孔及其梗阻造成近端肠管穿孔手术方式的选择,回顾分析1996年6月至2005年6月26例结肠癌穿孔及其梗阻造成近端肠管穿孔的治疗过程.结果显示,右半结肠癌穿孔均行右半结肠切除一期吻合,术后恢复顺利;左半结肠癌穿孔及其梗阻造成近端肠管穿孔大多数行Hartmann手术,1例术后死于呼吸功能衰竭.结果表明,右半结肠癌穿孔宜行右半结肠切除一期吻合术.左半结肠癌穿孔及其梗阻造成近端肠管穿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术式,大多数宜采用Hartmann手术.

    作者:李培寿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单纯应用或联合应用PPH治疗直肠脱垂28例

    我科采用单纯应用或联合应用PPH治疗直肠脱垂2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8例,男10例,女18例;年龄35~73岁;病程6个月至30年.直肠内脱垂23例,直肠全层脱垂5例.同时伴会阴下降9例,伴完全性或不完全性肛门失禁7例.

    作者:张志强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贝复济对肛周感染性创面愈合的影响

    观察贝复济(bFGF)对肛周感染性创面愈合的影响.将124例肛瘘、肛周脓肿手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应用bFGF)61例和对照组(常规临床换药)63例,记录创面愈合时间、4周内愈合率及治疗总体费用.结果显示,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为(26.2±5.8)d,对照组为(32.1±6.2)d(P<0.01);4周内治疗组愈合率为96.7%,对照组为85.7%(P<0.05);治疗总体费用治疗组(2 600±185.8)元与对照组(2 540±217.3)元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bFGF对肛周感染性创面具有促进愈合的作用,且不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

    作者:贠健;杨关根;刘智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缝线术治疗肛裂120例临床观察

    我院自2000年以来对120例肛裂患者采用缝线方法治疗,疗效理想,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依据1978年全国肛裂专题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120例肛裂中,男54例,女66例;年龄16~50岁,其中20~40岁99例,占82.5%;病程6个月至25年,其中1~5年108例,占90.0%.

    作者:于晓东;闫海鹏;赵红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术前免疫营养加化疗在胃肠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为探讨术前免疫营养加化疗对胃肠肿瘤患者近期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将86例胃肠肿瘤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45例,术前实施免疫营养加化疗共7~14d,免疫营养采用肠外营养及肠内营养,营养状况好转后行化疗5~7d,休息1~2周行手术治疗.对照组41例,术前一般营养支持后即行手术治疗.术后两组均给予一般营养支持及化疗.入院时、手术前1天、术后第1天、第9天分别测蛋白及免疫指标,术后随访3~5年.结果显示,入院时两组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手术前1天、术后第9天,治疗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免疫指标IgG、IgA、IgM和CD4、CD8、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切除率、术后3年、5年生存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术前免疫营养加化疗能改善肿瘤患者营养及免疫状况,提高手术切除率,延长无瘤生存期,改善预后.

    作者:刘防震;尹长恒;刘继攀;宋德余;高增书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双引流预防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后吻合口漏的预防措施,对136例直肠癌行TME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单纯行TME手术89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6例,发生率6.7%;行TME加双引流术47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发生率2.1%.结果表明,双引流可明显降低TME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是预防TME术后吻合口漏的有效方法.

    作者:孙鸿斌;王刃;由志刚;尹丽书;宋京力;苏振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经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性切除结肠肛管吻合术的临床应用

    为探讨经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切除结肠肛管吻合术的效果,回顾性对比研究2001年7月至2006年3月间采用经腹腔镜和经开腹肛管切除结肠肛管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理指标、术后恢复指标、术后并发症和肛门自制功能等.腹腔镜组13例,开腹组12例.结果显示,腹腔镜组无中转手术及手术死亡,4例同时胆囊切除,1例同时全结肠切除后行回肠肛管吻合术.两组术后病理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肛门功能等无显著性差异,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失血量、术后镇痛、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开腹组.结果表明,经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切除结肠肛管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安全、有效、经济,具有显著的微创优势.

    作者:张连阳;刘宝华;童卫东;文亚渊;罗东林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肛周封闭结合中药内服外洗治疗慢性肛门湿疹158例

    慢性肛门湿疹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常见的非传染性皮肤病.我院采用肛周封闭结合中药内服外洗治疗该病158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作者:黄新;雷华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动态观察与护理

    为总结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患者的动态观察及护理的经验,提高治愈率,对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2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结肠癌、直肠癌根治术分别为8例和15例.术后动态观察项目主要包括腹胀、腹痛、呕吐、腹部压痛及肌卫、不对称腹胀、腹部包块及腹腔积液;护理内容主要包括早期翻身、下床活动,腹部切口护理,胃管、腹腔引流管护理,灌肠,输液,心理护理,腹部物理治疗及护理,使用促肠动力学药物过程中的护理等.结果表明,结直肠癌对术后肠梗阻患者,认真观察病情变化,细致护理,对促进肠梗阻的缓解、缩短疗程、预防由早期炎性肠梗阻转变为绞窄性肠梗阻,及时发现手术指征都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丽华;单水阳;何成全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手术中超声刀处理内口治疗肛瘘60例疗效观察

    为探讨内口切开双侧超声刀处理治疗肛瘘的价值,对60例(单纯性肛瘘40例,复杂性肛瘘20例)肛瘘患者采用内口切开双侧超声刀处理方法治疗,并对其远期疗效进行随访.结果显示,单纯性肛瘘治愈率100%,平均治愈时间21.6d;复杂性肛瘘一次治愈19例,一次性治愈率95%,平均治愈时间27.4d.术后随访0.5~3年,无复发及肛门失禁、肛门畸形等后遗症.结果表明,内口切开双侧超声刀处理能有效地防止肛瘘术后并发症,不影响创口愈合时间.

    作者:孙彦辉;曹永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成人直肠阴道瘘2例手术治疗失败原因分析

    直肠阴道瘘(RVF)由于发生部位特殊,临床治疗难度大,容易复发.现结合我院直肠阴道瘘手术治疗失败的2例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张琦;杨向东;颜景颖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自动痔疮套扎器应用体会

    深圳市保安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制造的自动痔疮套扎器,应用范围较原痔核套扎器有很大的突破,既可套扎痔核,又补充了PPH术式(故称RPH术式),使用方便,安全有效.

    作者:俞宝典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若干问题

    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技术及器械的发展,尤其是术中TME原则的普遍实施,使直肠癌手术的整体保肛率明显提高.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如Parks术及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的研究和开展,又将中下段直肠癌手术的保肛率推向历史的新高[1,2].处理好肿瘤的长期疗效和器官功能保全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作者:邱辉忠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肛门异物6年1例

    患者男,51岁.6年来肛门疼痛反复发作,排便时疼痛加重伴鲜血,里急后重,每次发作经抗炎治疗均可在数日内缓解至消失.专科检查:肛缘前后侧皮赘隆起,肛管截石位6、12点各见一陈旧性裂口,触痛剧烈,因患者痛苦无法行肛内指诊及肛镜检查.初步诊断:慢性肛裂.拟行肛门后侧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

    作者:刘绍林;张美媛;邓志刚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肛周脓肿术后理疗的效果观察

    为观察红外线和微波理疗对肛周脓肿术后并发症的疗效,将90例肛周脓肿术后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红外线理疗组)、B组(微波理疗组)和C组(对照组),分别观察理疗后排便时疼痛、脓血性分泌物、水肿等不适症状消失时间、挂线脱线时间、创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结果显示,A、B两组与C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两种理疗方法均能改善创口局部血液循环,起到消炎止痛,消肿,促进创口愈合,缩短疗程的作用.

    作者:董俞龙;黄少卿;周玉玲;黄昶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